达真堪布: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

扩展资料: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一)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二)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三)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宗教

宗教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分类
集团社会之宗教,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
(二)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多与所处地域之社会风俗、习惯、制度等有密切之关系,而未必有宗教开祖或依据之经典,如日本神道,并无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为基础,根据国家组织而发展。又如我国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适合国民之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此类型宗教多随个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顺从组织内之信条、仪礼、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开祖所创倡,并以开祖之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之教理与经典。
教团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国家等立场而创立,故其教法系以人类全体为中心,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虽以全体人类为中心,然实际上常以救济个人为基础,故具有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之特性。
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三类:
(一)多神教(polytheism),即崇拜多种神灵,多系自然形成之信仰,存在于原始未开化之时代。随同人智之发达,渐对自然神赋予意义、理想,次第成为高级神,而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在进化之社会中亦并行不悖。
或有由一神教发展为多神教者,即对具有种种最高神性格之一神,将其性格分别独立,成为最高神之权化分身,而个别崇拜之,如佛教之教祖佛陀,于其智慧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文殊菩萨、势至菩萨,于慈悲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观世音菩萨,于实践愿行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普贤菩萨。
又观世音菩萨为随机度众乃有三十三身之化现,如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空罥索观音、柳叶观音、水月观音等。
(二)一神教(monotheism),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进为崇拜具有诸神之德的一神。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均为典型的一神教信仰。另如印度教中,虽有多神信仰之性格,然于众神之中,独尊一优于其他诸神者为最高神,乃诸神之代表,具有绝对之权威,此称单一神教(hemotheism),如湿婆派以湿婆为最高唯一之神,毗湿奴派以毗湿奴为唯一神。
一神教亦可称交替神教(kathenotheism),如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位神祇,在不同宗派中有不同之地位,以湿婆为例,在湿婆派中为最高神,梵天与毗湿奴居次要而从属于湿婆。
(三)泛神论(pantheism),又称万有神教。上记之多神教、一神教等,以实际信奉而属实践性之宗教,泛神论与之相较,其性质偏重于阐释哲学理论之理论宗教,以为宇宙现象之内部,有支配现象界之原理法则,而将此原理法则神格化,认为此‘道理神’遍满于宇宙现象。
印度奥义书中之梵(梵Brahman)即属道理神,梵存在于‘个人我’(梵a^tman)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之基础。此外,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 Benedict, 1632~1677)之哲学所说之神亦属道理神。
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扩展资料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近百年来,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对宗教所下的定义日趋多样化。
在近代宗教学中,对于宗教的研究有三种方法和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它们对宗教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
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
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四、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宗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阿弥陀佛


问:怎么才能利益众生?

达真堪布答:度化众生就要弘扬佛法。佛法有两个:教法和证法。教法就是经律论三藏。你精通三藏,你能讲解三藏,让众生明白三藏的的内容,让众生明理,这也是弘法,这是一种利益众生。证法就是戒定慧三学。通过你的言行举止,通过你的一些善巧方便,能够让众生相续当中产生戒定慧的功德,这叫弘扬证法。弘法,你要有弘扬教法、弘扬证法的能力。若是没有这两个能力,就不能利益众生。

为什么说弘法利生?能弘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你给他吃的、穿的、用的、给他安排一个住的地方,佛法里这不叫利益。让他断除烦恼,让他解脱,这叫利益;让他见性,让他成佛,这叫利益。他精通了三藏,相续当中有戒定慧的功德,他才能断除烦恼,他才能解脱,他才能见性,才能成佛。这叫做利益,其他统统都不是利益。

我建个规模很大的寺院,这是弘法吗?不是!我塑个100多米高的佛像,这是弘法吗?不是!弘法只有两个:弘扬教法、弘扬证法。这样才能利益众生。没有真正的弘法事业,建个寺院、塑个佛像有什么用?没有意义的。寺院、道场是弘法的场所;佛像是弘法的助缘、修法的所依。这都统统不是弘法。没有弘法就没有利生。



达真堪布:佛以什么方法度众生
答:佛度众生有四万八千法门,这些法门都在佛经中。以下是佛在《地藏经》讲的一段经文,说的是佛怎样度众生:” 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

普通人想去利益众生,该怎么做,有什么办法?
答:中国现在成为了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所以在中国有些慈善家就会把自己的钱捐给一些慈善机构,从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可能有的人就会问没钱的人该怎样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即普通人想去利益众生,该怎么做,...

达真堪布:佛可以超越因果而救度众生吗
答:达真堪布 : 【学修问答】佛可以超越因果而救度众生吗 问:佛可以超越因果而救度众生吗?答:一切都是因缘果报,自作自受。不管你现在是有福报,还是没有福报,不管是命、运气好还是不好,都是自己往昔造的业,才会...

达真堪布:我们为什么要为众生活着
答:达真堪布解答:佛为什么让我们不为自己,只为众生?这是佛心疼我们,慈悲我们。佛不会让我们受累,也不会让我们受苦,佛希望我们解脱。如果我们放不下这个“我”,总是自私自利,就无法得到解脱。我们真把“我”放下了,...

达真堪布:没能力布施的情况下要怎么做
答:我们可以念「嗡啊吽」,通过「嗡啊吽」的力量,使这些布施品都变得清净,徧满虚空,都变成众生需要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念「嗡嘛呢呗美吽」,通过观音菩萨慈悲的力量,让众生都能得到利益。供养、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谁都...

为利益众生而修学
答:1,何为平等心?本论里是指“自己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没有贪爱和嗔恨的心理,具备平等心”。2,修菩提心之前为什么要先修平等心?因为凡夫的特点就是好恶的情绪明显,只有改变了贪嗔引发的好恶之心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和菩提...

达真堪布:菩萨证悟空性以后还会利益众生吗
答:证悟空性,见到事实真相,才能真正体会理解什么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由衷地生起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

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利益?
答:皇家赐刺禅林---“广德寺”网站 达真堪布答:能够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其中就都包括了你的父母,你的儿女。这样比单独回向给他们,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回向给一切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心里实在放不下...

怎么样才能做到慈悲为怀悲悯众生
答:二、先断葱、蒜、韭菜、茖葱,兴蕖。次断酒肉。三、受持五戒,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出家戒。四、一心专念佛,念咒,至诚礼拜佛。读诵抄写佛经,净念思维,愿解如来真实义。愿求圆满智慧,普利益一切众生。五、行十善...

达真堪布:在生活中消业积福
答:生活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真有智慧了,无论做什么都能消业积福。我们都一定要知道: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恩赐;我的一切都应该成为上师三宝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当我们能这样时时忆念上师三宝的恩德和功德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