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群雄抗董卓概括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三国演义》群雄讨伐董卓是在哪个地方?

虎牢关是前方战场,董卓本人在首都洛阳,后来是洛阳内部的司徒王允怂恿吕布把董卓干掉的,你说讨伐,可以说是打仗的地方,那最有名的地方就是虎牢关

1、《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2、《三国演义》第二回概括
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
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
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5《三国演义》第五回概括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6、《三国演义》第六回概括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战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群雄抗董卓概括:一帮不法分子借讨伐董卓名义聚集人马,浑水摸鱼想捞点好处,没有主动出击的,都是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收渔人之利。

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

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联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扩展资料:

此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是联合讨伐,实际各群雄却互相估量对手、保存自身实力,为此结下不少仇怨。联盟中两个最有人望的群雄袁绍、袁术反而是最先挑起内斗的人,袁绍首先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与公孙瓒开战。

而袁术拥有南阳,与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交恶,其麾下在讨伐董卓中威名远扬的孙坚在攻打刘表时中伏战死。其后袁家两兄弟决裂,形成中原混战。其后,曹操因私怨进攻徐州陶谦;刘岱、桥瑁、张杨等较弱势力也纷纷明争暗斗;及孙坚部下拥立孙坚长子孙策亦进攻江东各地,割据一方。

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奸臣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三国割据战乱弱肉强食从此全面展开。



董卓据都为霸,百姓水深火热,曹操发缴讨贼,各路诸侯齐聚,举袁绍为盟主,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王允献连环计,吕布杀董卓。

董卓废少帝立新帝,曹操发檄文号集群雄向董卓宣战,袁绍为盟主统领诸路诸侯,刘备势力表现突出,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董卓退居长安,被王允用连环计所杀,而在此期间,除孙坚曹
操外其他人都想浑水摸鱼而毫无建树.

其实就是一帮不法分子借讨伐董卓名义聚集人马,浑水摸鱼想捞点好处,没有主动出击的,都是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收渔人之利

乱七八糟250的3600cn喂喂喂喂喂带着

三国演义中关东联军伐董卓简介(介绍)
答:地点:洛阳。结果:联军中的各群雄在这战役中大多都结下仇怨,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自己的领土,董卓讨伐战中在没有得到大的成果下,便告结束。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重要人物
答: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

三国演义1到120回的主要内容
答: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

三国时期有几路诸侯讨伐董卓?
答:三国演义上是18路诸侯。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次讨董联盟。第一次是在臧洪的联络下,张超、张邈兄弟,以及刘岱、孔伷,檄文里还提到了乔瑁。由于粮少,所以第一次讨董同盟并没有真正的进攻董卓。臧洪又去联合刘虞,由于公孙瓒正在和刘虞闹别扭,所以臧洪没能抵达,被袁绍留下。由于有了第一次讨董同盟...

《三国演义》第二章各路诸侯伐董卓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内容
答:温酒斩华雄的主要内容是:十八路诸侯前去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为先锋。华雄凶悍,先后斩了几员诸侯的大将。眼看快杀至诸侯大营前,盟主袁绍问谁敢去迎敌,关羽主动请缨,当时他只是个马弓手,众人不屑,只有曹操看好关羽,端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没喝,提刀便出,不一会提着华雄人头回来,其酒尚温。

董卓之乱概括?
答: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结束。虽然这场混乱只持续了三年,但造成了东汉政权的巨大破坏。董卓的暴政和残忍行为引发了各地诸侯的反抗,加剧了东汉政权的衰败,也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概括
答:讨董盟军的各路诸侯心怀鬼胎,联盟开始分崩离析。袁绍欲谋取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设计使孙坚在逃避途中被荆州刘表袭击遇害。同时,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占领河北。曹操广泛招贤纳才,成为中原一大势力。此时,群雄逐鹿的雏形初成。二、曹操得势 官渡之战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第二章董卓乱政主要内容
答: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东汉政权日趋衰败,三国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登场,军阀混战的三国乱世由此开启。历史影响 董卓进京剥夺了何太后作为汉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将代汉少帝继统的汉献帝,完全控制在自己手...

三国演义情节概括5个50字左右
答:《三国演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1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

三国演义第六回的主要内容?
答:联军中,孙坚为先锋,首先抵达洛阳,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在一口废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于是据为己有,匆匆跟袁绍辞行,返回长沙。但是玉玺的消息为袁绍所知,于是袁绍令荆州的刘表于路截杀孙坚,刘表率军截住孙坚,两军大战,各自有所伤亡,孙坚由此与刘表结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