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双轨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8
(六)矿产品价格将波动前行

基本判断:主要矿产品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需求有所放缓,但随着2013年全球经济再次步入缓慢复苏的步伐和地缘政治危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重要矿产品价格将在目前的高位上持续振荡。
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三大央行在2012年放松了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也下调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各国央行无限量的货币供应极大地降低了市场违约的风险。市场稳定实际上为经济向好打下了基础,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以及造血功能正逐步恢复。欧债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发展迈入平稳阶段,EFSF、ESM、OMT等一系列救助工具的推出基本消除了系统性风险爆发可能性。近期欧元区主要领先指标PMI和德国IFO景气指数来看,欧元区经济受欧债危机冲击在经过连续2年的下滑后有企稳迹象。如果没有意外冲击,预计欧洲经济最艰难时间已经过去。IMF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摆脱2012年温和衰退小幅增长0.2%,德国经济表现基本持平但法国略有加速,同时意大利、西班牙衰退幅度减少,英国经济重拾增长。美国经济继续引领发达经济体复苏,推动美元强势。受低能源价格、低利率、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而言以工资增长表征的美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基本停滞)、发达的金融市场及技术创新、相对良好的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美国经济在经历财政悬崖短期干扰后可能进一步拉开与欧洲和日本经济表现。因此全球经济的向好必然提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预计2013年矿产品价格在目前的价位上波动前行。
煤:温和复苏。2013年,煤炭政策不断推出,电煤价格并轨,稀缺煤种开采保护,焦煤期货推出,市场并未对此利好有强烈的反映。目前来看,炼焦煤市场要好于动力煤市场,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采和钢铁价格的上扬,提升了近期的炼焦煤市场。从各大煤炭企业签订的2013年合同看得出,喷吹煤、炼焦煤价格较12月份上调了70~100元/吨。总体分析,2013年煤炭需求低速增长,价格将呈现波动状态。在城镇建设推进的情况下,煤炭价格也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几率。
专栏15 电煤价格“双轨制”结束
电煤价格“双轨制”是指在煤炭价格逐步放开后,电煤供需双方依据两种不同定价机制。一种是年初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签订的重点合同煤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供应量;另一种是市场煤价,价格随行就市。“双轨制”对煤炭供应的稳定和煤炭企业的成长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双轨制”导致的大幅差价,既阻碍了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也使煤炭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兑现率低、兑现质量差和中间环节乱收费等。
2012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提出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取消运行多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电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同时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在该《意见》出台的前几天,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定价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两个重大政策相继出台将推动长期并存的两种电煤价格体系并轨,有利于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70%左右。电煤是煤炭消费的主体,占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搞好产运需衔接,对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和电力正常生产,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二是有利于减少流通成本,三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
原油:震荡前行。国际油价将会走出一波先高后低的倒V型行情。上半年在美国财政悬崖逐步化解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慢慢恢复,并受地缘政治因素的支撑油价将高位运行。下半年全球油市供给增量将明显超过需求增长,同时世界经济也可能再起波澜,国际油价则将全面承压。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称,全球能源版图正在发生改变,可能会对能源市场造成深远影响。除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的核能进一步减少,以及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的扩散使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最大变化就是美国石油产量增加和伊拉克石油产业重塑。
美国能源部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对原油的消费量持续萎缩,经合组织国家原油等燃料日均消费量2012年减少50万桶,2013年将继续减少20万桶。这意味着,2013年美国石油生产将继续增加,但同时石油需求将持续减少,因此油价可能走低。
中东局势仍是最大变量。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认为,2013年中东地区局势将成为原油市场上的最大变量,可能会将原油市场引上“岔路”。伊朗与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的对立短期内不会消失。2013年,外交努力结果和经济制裁发展依然将决定伊朗核问题方向,并左右原油市场情绪。同时,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虽已达成停火协议,但加沙地带依然冲突不断。很多专家认为,脆弱的停火协议很可能不会长久,尤其在区域大国埃及面临内部针对总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自顾不暇之时,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很可能一触即发。另外,叙利亚动荡局面已经持续近两年,仍未有任何好转。叙利亚内部动乱产生“溢出效应”,政府和反对派武装的冲突一度导致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境冲突,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南北苏丹脆弱的和平局面也时刻面临挑战。
铁矿石:盘整下探。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铁矿石反弹的高度有限。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铁矿石作为钢铁的最重要的原料组成部分,铁矿石作为大宗商品,与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既定事实,国外的危机如何解决仍待时日,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铁矿石波动中上涨的压力重重。
其次,从目前钢铁产业链的利润角度来看,铁矿石行业的利润率将继续压缩,铁矿石价格会继续承压下行。国际铁矿石产量的增长将势不可挡,这种铁矿石供需关系的变化引导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利润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最后,从铁矿石价格运行的周期来看,铁矿石将会在盘整后继续下探。从2011年以来,铁矿石在170美元的平台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出现了大幅跳水,最低至115美元,2012年铁矿石在140美元的窄区间震荡10个月左右同样出现了跳水,最低至88美元,目前铁矿石处于110美元的窄幅区间震荡,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后有望继续探底寻找新的平衡,不过考虑到汇率影响和生产成本逐年高企,下跌的幅度将会有所减弱,低点或将尝试试探80美元关口。
专栏16 中国与新加坡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成并启动
2012年1月16日,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探索更加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依托全球最大铁矿石贸易份额地位建设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于2012年5月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境内外193家企业成为平台会员。截至12月7日,平台总申报1014笔,总申报数量8538.04万吨,总成交44笔,总成交数量556.49万吨,美元成交额6.91亿美元,人民币成交额2160万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现行铁矿石指数定价模式基于中国到岸价为参考标准。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将为中外企业提供更丰富、便捷的交易渠道,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必和必拓筹建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lobalORE)于2012年5月30日启动。GlobalORE脱胎于新加坡的环球煤炭交易平台(GlobalCOAL),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股东包括必和必拓、力拓、英美资源集团等。GlobalORE由宝钢集团、必和必拓(BHP)、嘉能可(Glencore)、湖南华菱、五矿集团、力拓(RioTinto)和淡水河谷(Vale)发起。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自2012年12月份以来,共成交21笔交易,矿石几乎均来自澳大利亚,成交总量约为225.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4日成交的62%粉矿价格为118美元/吨,2013年1月8日62%粉矿成交价格已经达到了155美元/吨。
铜:稳中有升。2013年全球经济环境将相对宽松;各国政府政策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尾部风险,而欧洲债务风险将大大降低;美国经济经历漫长的复苏过程后,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源,中国经济复苏程度仍要取决于政策的支撑力度。通过基本面分析得知,2013年铜市利多因素偏多:宏观方面,2013年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利多铜价;微观方面,2012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不应求,2013年供需偏紧情况将改善,利空铜价;2013年铜加工费上涨将刺激精铜产量增加,对铜价支撑力度减弱;2013年中国铜消费有望好转,利多铜价;三大交易所库存增加,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高企,利空铜价;综合以上分析,2013年铜价影响因素较多,市场美好预期2013年铜价或有回升,整体重心或有望上移。
黄金:波动上行。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增长率不及预期,失业问题长期难以改善,新兴经济体发展不确定性增强,欧美等经济体只能不停地权衡削减预算与刺激经济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其次,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全球货币体系持续宽松,欧洲开始第二轮再回购,美国开始第三轮量化宽松,日本也开始增加货币供应,发展中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也释放出大量流动性。第三,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问题难以化解,解决高额债务,只有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长不断“填窟窿”的模式,将长期支撑金价上涨。第四,全球央行持续购入黄金,增加黄金储备,2013年增购规模可能超过2012年,总体上会提升黄金的货币价值,增强黄金的高位支撑。第五,黄金投资市场依然看好。过去十年,金价持续上涨,投资收益率不断提高,与商品、股票、美元相比,黄金的收益优势非常明显。
稀土:波动前行。从供给看,国内的供给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首先,包头和赣州的稀土供应趋于稳定,大部分的兼并重组工作已经完成,无论是在所有权还是在环保审查问题上都不会有大的举动以至于影响到供应。其次,南方省份加快稀土开发步伐,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南方省份都有离子型稀土矿产,五矿发展、厦门钨业、广东广晟、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在这些省份的稀土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有望在2013年开始实现规模化供应。
在需求层面上,国际需求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测2013年的国际稀土需求将保持稳定,不会有大规模上涨的情况;国内市场的需求则有可能因为相关产业的缓慢复苏而出现小幅上涨,例如在城镇化概念指导下的家电产业、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但是由于稀土原材料主要作为“工业味精”而存在,除非这些产业出现大规模释放,否则国内稀土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市场仍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例如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WTO案件如果有新的进展,短时间内都会对市场构成冲击,但这种突发事件性影响也是短时间的。2013国年内稀土市场将保持平稳,价格较2012年呈现震荡态势,或将略有上升。

作为从业人员来回答一下,一般是1-2万起步,然后看具体的要求。

首先要开发软件,需要知道要什么功能?达到什么效果?最终实现目的。
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之后,就可以考虑自己的预算,考虑好了预算之后,才好结合自己的需求,提供给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沟通,沟通之后,确定价格,这样就可以签合同开始制作啦。
如果有疑问,可以在下面补充,我们一起讨论吧。

2009-09-09 22:481988 价格双轨制
撰稿 陈文森

198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迎接改革的第十年》的社论指出:“新的一年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此时,一个不得不过却又异常困难的关口已经摆在中国改革的道路前。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成长让中国的经济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的紧张更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指向价格——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素,推行了4年的“价格双轨制”在显露出自身缺陷的同时,成为了举国关注的改革焦点。

历史视频:1988年 价格双轨制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一切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的计划价格维持了28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引入,计划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不兼容开始显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品价格太低,加工工业品价格太高,二者之间的利润差越来越大,使得基础工业越来越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主管基础工业的部门逐渐放松了对原有计划配额制的严格管理,既给企业“计划内指标”,又有少量“计划外指标”。企业按计划外指标生产的产品,就可以不按照计划价格由指定企业收购,而可以自由销售。这一政策成为价格双轨制的滥觞。

1984年9月,在浙江莫干山召开了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与会的124位或官或学的改革派青年精英,分为价格、农村等7个组相互切磋,第一次集体发声并积极投身于体制内改革的政策建议。这些人包括王岐山、马凯、楼继伟、张维迎、周其仁等一大批今天中国政、经、学界的知名人物,正是在这次名动一时的“莫干山会议”上,价格双轨制正式作为一项经济政策诞生。

在莫干山会议的价格组,主张一步或分步放开价格控制,实行市场供求价格的“放派”与主张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调整价格的“调派”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由华生等学者,综合各方观点,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最后一份名为《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的报告摆在了国务院领导的办公桌上。

所谓“双轨制”,就是“市场轨”和“计划轨”并行,一种物资两种价格,市场价高于计划价,计划分配的比例逐步缩小,市场销售的份额逐步扩大。双轨制既避免了价格一次性放开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又延续了市场改革的精神,受到了国务院主管领导的首肯,从此成为价格改革的主导政策。

价格双轨制作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独特产物,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双轨并行使得投机者得以在两轨之间找到牟利的机会,由于市场轨的物资供应有限,层出不穷的转手倒卖现象使得物资的市场价格不断升高。倒卖的丰厚利润吸引大量的生产者投身其中,导致各类产品出现供应短缺,价格更进一步上涨。

当时,上海《新民晚报》曾经作过一个航天牌冰箱倒卖的报道。出厂价在1500块左右一台的冰箱,经过三四道环节以后价格却大不相同,跟踪采访的记者发现,一个冰箱出厂以后到了一个销售点价格变成1600,这个销售点的老板认为不一定在市场卖掉合算,就转手再卖给另外一个销售商变成1700、1800,这样经过数个环节,一台电冰箱的最后价格就变成了2000元一台。在双轨制的价格政策下,这样的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但是每个环节却又都是倒卖。

而在双轨制的另一边,计划轨的物资又因为官商勾结等不法行为,而出现了以计划价买入计划内物资,再以市场价出手到市场的“官倒”现象。同样是一吨石油,计划内的价格是100元,计划外的价格是644元,“倒”出来的利润相当可观。

在这样的环境下,1988年的物价改革被视为“不得不改”。5月19日,邓小平接见朝鲜代表团时谈到价格改革:“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

中央政治局也在5月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会议形成的共识是“长痛不如短痛”,有风险也要闯一闯。会议放出了进行价格和工资制度改革的风声。新华社发表通电称,“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央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

实际上,早在1988年新春伊始,各种涨价的小道消息便在坊间流传,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在悄悄地陆续上扬,民众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波动。3月份,国家即将对一些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进行调整的消息传出,从而刮起1988年的第一波抢购狂潮。

当时的上海火柴厂厂长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经兴奋地说:“到今年2月底,仓库里还积压着6000万盒,3月份生产2000万盒。可是,3月份三天时间,一下子销出4000万盒,连同4月份生产的,近1亿盒,一销而光!”另据报道,南京市鼓楼区一户居民一下子买了400多盒火柴存放在家里,没想到因小孩玩火而酿成了火灾。

到了5月,国家决定放开四种主要副食品的零售价格,果然证实了此前坊间的流言。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以北京为例,四种主要副食品上调后,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快就突破了文件的规定。猪肉由每市斤两块五涨至四块九,鸡蛋由每市斤一块五涨到两块七,西红柿价格在最高时竟卖到八块钱一斤!四种主要副食品之外的各种商品也大都乘机涨价,政府的红头文件完全失去了效力。

社会上的反应之快,令决策者几乎始料未及。但这只被视为是改革过程中的“必要之痛”。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北戴河召开,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

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价格闯关”的消息。价格飞速上涨产生了巨大的抢购风潮。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在贵州、云南等偏僻省份,人们甚至为了抢购毛线而在大街上大打出手。

仅8月一个月,全国银行储蓄存款就减少了268亿多元。当时,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银行和储蓄所前,取钱提款的民众声势汹涌,人头攒动。一些储蓄所和银行因为金库告急,而不得不强行决定在几天之内停止取款。对此,许多储户极为不满,有人甚至在情绪激动之下掀了储蓄所的柜台。

到了8月28日,上海抢购狂潮进入最高潮,市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实行凭票供应食盐和火柴,铝锅只能以旧换新或凭结婚证和户口本申请购买。统计数据显示,1988年上半年,全国物价总指数在1987年已上涨7.3%的基础上,又连月大幅度上涨,7月份已达到19.3%,局面已经失控。

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紧急通知,宣布物价改革的方案还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当于宣布中止价格闯关。通知还说:为了稳定金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人民银行开办保值储蓄业务,使三年以上的长期存款利息不低于或稍高于物价上涨幅度。

9月26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确定了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的方针。“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成为后物价闯关时代的核心政策,“治理整顿”成为最时兴的经济名词。

美国《商业周刊》以《中国改革路上的弯路》为题报道说:“今天,中国的改革正在失控。为了应对危机,物价改革在上个月被冻结。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给中外投资者带来了一段前景不明的困惑期。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紧急控制状态,澳大利亚使馆的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旨在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地毯式运动……”

物价闯关失败的教训被后来的领导者吸取,物资价格在价格双轨制的机制下继续缓步调整。直到1992年9月1日,国家物价局宣布将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产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社会的反应虽然激烈,但已不复1988年的疯狂。至此,物价闯关正式成功,价格双轨制也走向了尾声。 (本文来源:网易 )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中国曾试行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在计划内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是“价格双轨”。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影中产生的。这种寻租活动获得了巨额垄断租金,并摧生出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今天,当人们讲到“资本”的原罪时,总也离不开“价格双轨”。

20世纪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
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尽管“价格双轨制”不再具有合法性,但却“名亡实存”。改头换面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同工不同酬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往往按职工、合同制工、临时工等“身份”来分配,而不是按岗位、技能、业绩等个人素质和对企业的贡献分配。“同样是司机,有的企业年薪高达10万元,有的却只有两三万元。”(《中国青年报》)很明显,在人们身边,这种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普遍存在,甚至已成为社会矛盾新的集结点。除劳动力,土地、资本、国有企业产权等生产要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双轨”。以土地为例,在中国,经营性用地实行的是“招拍挂”,而非经营性工业建设用地则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在非经营性的工业用地中,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是一种纯粹的行政行为,并不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这不但成了腐败的乐土,也造就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据报道,许多开发区工业用地,常常被转手用作经营性用地,为此,国家每年损失多达数百亿元。

一方面,商品价格逐渐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基本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国有企业产权等却仍然维持着很强的行政控制力量。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双轨制”。显然,行政力量对要素价格的控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价格扭曲的背后,是利益分配的扭曲。如果说旧双轨制代价高昂但硕果可陈的话,那么,新双轨制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政府,这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出现停滞和徘徊的重要原因。因此钟伟认为,政府治理结构的改革已经被推到前台。

从生产要素价格的“双轨制”,
养老金价格双轨制
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价格双轨”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司法领域的“同命不同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死者或伤残者的赔偿,是以其户口所在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确定的。由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使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死亡赔偿金也相差遥远。“同命不同价”与“同工不同酬”其实异曲同工,它们都是人为的体制造成的,在城乡二元分割下,在编制体制的划分中,同样的人,却被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剖析“药价虚高”时认为,药企在药店和医院执行的是双重价格体系,医院在整个药品收入分配中占一半份额,而以药补医的机制不改变,运行多年的药品招标采购等办法很难有效。又是一种“价格双轨”!在医药价格的双轨下,人民看不起病,在劳动力价格的双轨下,职工积极性受挫,在土地、资本、国有企业产权的价格双轨下,腐败丛生,国有资产流失,而在“生命”的价格双轨下,则平等、公正荡然无存。

【价格双轨制的功与过】

价格双轨制体现了中国式改革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离完美还有一定距离。

传统的经济体制是计划体系加国有企业。由于没有企业家活动的余地,由于没有价格体系,因而,整个经济体系无法避免陷入低效率状态。

要使经济实现增长,就必须对体制进行彻底变革,让企业家能够自动地涌现,并使资源转移到最具有能力的企业家手中;而自由浮动的价格体系,就是企业家了解赖以决策的各种知识的机制。因此,改革的任务就是承认私人企业家,放开价格。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批学者主张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激进改革。

但最终,高层采取了一种渐进改革的思路,这就是价格双轨制。也就是说,同样一种商品,在传统的政府制定价格的轨道之外,开辟另外一条轨道:由市场决定价格。具体做法是,国有企业的产品一部分仍采用传统的计划内调拨供应办法,另一部分则属于计划外范畴,由企业拿到市场上自由交易。随着企业成长,市场自由交易的产品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从而逐渐地理顺价格。

这样的口子一开,国有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因为,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肯定高于计划价,计划外交易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收益。

国有企业计划外交易的大规模进行,也为非国有经济的发育提供了空间。国有企业计划外的供需,是可以通过在市场上与非国有企业交易而进行的。大量乡镇企业就是围绕着国有企业的计划外生产活动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双轨制不光是指国有企业价格的双轨制,实际上也指在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归根到底,双轨制是指在经济体系中,政府与企业家同时发挥作用的双轨制。也就是说,一部分资源由政府掌握、支配、交易,另一部分资源来企业家掌握、支配、交易。政府与企业家同时是市场上的活动主体。从这个角度看,整个三十年来的中国改革采取的都是双轨制的策略。

诚然,双轨制避免了经济的剧烈震荡,但是,双轨制也使经济始终面临着权力的侵蚀,必然导致腐败的蔓延。吴敬琏先生就曾指出,“双轨制等于是在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实行靠左行驶和靠右行驶的双重规则,势必出现‘撞车’与混乱,助长计划内外价格的‘权力寻租’现象”。

双轨制为市场发育开辟了空间,但由此发育出来的市场却必然先天不足。近些年来,很多人对市场化改革不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原是事出有因。

198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迎接改革的第十年》的社论指出:“新的一年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此时,一个不得不过却又异常困难的关口已经摆在中国改革的道路前。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成长让中国的经济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的紧张更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指向价格——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素,推行了4年的“价格双轨制”在显露出自身缺陷的同时,成为了举国关注的改革焦点。

历史视频:1988年 价格双轨制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一切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的计划价格维持了28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引入,计划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不兼容开始显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由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品价格太低,加工工业品价格太高,二者之间的利润差越来越大,使得基础工业越来越跟不上加工工业的发展。

从80年代初开始,主管基础工业的部门逐渐放松了对原有计划配额制的严格管理,既给企业“计划内指标”,又有少量“计划外指标”。企业按计划外指标生产的产品,就可以不按照计划价格由指定企业收购,而可以自由销售。这一政策成为价格双轨制的滥觞。

1984年9月,在浙江莫干山召开了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与会的124位或官或学的改革派青年精英,分为价格、农村等7个组相互切磋,第一次集体发声并积极投身于体制内改革的政策建议。这些人包括王岐山、马凯、楼继伟、张维迎、周其仁等一大批今天中国政、经、学界的知名人物,正是在这次名动一时的“莫干山会议”上,价格双轨制正式作为一项经济政策诞生。

在莫干山会议的价格组,主张一步或分步放开价格控制,实行市场供求价格的“放派”与主张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调整价格的“调派”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由华生等学者,综合各方观点,形成了“先改后调,改中有调”、实行放调结合的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最后一份名为《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的报告摆在了国务院领导的办公桌上。

所谓“双轨制”,就是“市场轨”和“计划轨”并行,一种物资两种价格,市场价高于计划价,计划分配的比例逐步缩小,市场销售的份额逐步扩大。双轨制既避免了价格一次性放开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又延续了市场改革的精神,受到了国务院主管领导的首肯,从此成为价格改革的主导政策。

价格双轨制作为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独特产物,也有着自身的问题。双轨并行使得投机者得以在两轨之间找到牟利的机会,由于市场轨的物资供应有限,层出不穷的转手倒卖现象使得物资的市场价格不断升高。倒卖的丰厚利润吸引大量的生产者投身其中,导致各类产品出现供应短缺,价格更进一步上涨。

当时,上海《新民晚报》曾经作过一个航天牌冰箱倒卖的报道。出厂价在1500块左右一台的冰箱,经过三四道环节以后价格却大不相同,跟踪采访的记者发现,一个冰箱出厂以后到了一个销售点价格变成1600,这个销售点的老板认为不一定在市场卖掉合算,就转手再卖给另外一个销售商变成1700、1800,这样经过数个环节,一台电冰箱的最后价格就变成了2000元一台。在双轨制的价格政策下,这样的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但是每个环节却又都是倒卖。

而在双轨制的另一边,计划轨的物资又因为官商勾结等不法行为,而出现了以计划价买入计划内物资,再以市场价出手到市场的“官倒”现象。同样是一吨石油,计划内的价格是100元,计划外的价格是644元,“倒”出来的利润相当可观。

在这样的环境下,1988年的物价改革被视为“不得不改”。5月19日,邓小平接见朝鲜代表团时谈到价格改革:“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中国不是有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的故事吗?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过一关很不容易,要担很大风险。”

中央政治局也在5月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会议形成的共识是“长痛不如短痛”,有风险也要闯一闯。会议放出了进行价格和工资制度改革的风声。新华社发表通电称,“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央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

实际上,早在1988年新春伊始,各种涨价的小道消息便在坊间流传,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在悄悄地陆续上扬,民众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波动。3月份,国家即将对一些主要农副产品零售价格进行调整的消息传出,从而刮起1988年的第一波抢购狂潮。

当时的上海火柴厂厂长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经兴奋地说:“到今年2月底,仓库里还积压着6000万盒,3月份生产2000万盒。可是,3月份三天时间,一下子销出4000万盒,连同4月份生产的,近1亿盒,一销而光!”另据报道,南京市鼓楼区一户居民一下子买了400多盒火柴存放在家里,没想到因小孩玩火而酿成了火灾。

到了5月,国家决定放开四种主要副食品的零售价格,果然证实了此前坊间的流言。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以北京为例,四种主要副食品上调后,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快就突破了文件的规定。猪肉由每市斤两块五涨至四块九,鸡蛋由每市斤一块五涨到两块七,西红柿价格在最高时竟卖到八块钱一斤!四种主要副食品之外的各种商品也大都乘机涨价,政府的红头文件完全失去了效力。

社会上的反应之快,令决策者几乎始料未及。但这只被视为是改革过程中的“必要之痛”。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北戴河召开,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

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价格闯关”的消息。价格飞速上涨产生了巨大的抢购风潮。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在贵州、云南等偏僻省份,人们甚至为了抢购毛线而在大街上大打出手。

仅8月一个月,全国银行储蓄存款就减少了268亿多元。当时,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银行和储蓄所前,取钱提款的民众声势汹涌,人头攒动。一些储蓄所和银行因为金库告急,而不得不强行决定在几天之内停止取款。对此,许多储户极为不满,有人甚至在情绪激动之下掀了储蓄所的柜台。

到了8月28日,上海抢购狂潮进入最高潮,市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实行凭票供应食盐和火柴,铝锅只能以旧换新或凭结婚证和户口本申请购买。统计数据显示,1988年上半年,全国物价总指数在1987年已上涨7.3%的基础上,又连月大幅度上涨,7月份已达到19.3%,局面已经失控。

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紧急通知,宣布物价改革的方案还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当于宣布中止价格闯关。通知还说:为了稳定金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人民银行开办保值储蓄业务,使三年以上的长期存款利息不低于或稍高于物价上涨幅度。

9月26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确定了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的方针。“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成为后物价闯关时代的核心政策,“治理整顿”成为最时兴的经济名词。

美国《商业周刊》以《中国改革路上的弯路》为题报道说:“今天,中国的改革正在失控。为了应对危机,物价改革在上个月被冻结。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给中外投资者带来了一段前景不明的困惑期。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紧急控制状态,澳大利亚使馆的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旨在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地毯式运动……”

物价闯关失败的教训被后来的领导者吸取,物资价格在价格双轨制的机制下继续缓步调整。直到1992年9月1日,国家物价局宣布将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产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社会的反应虽然激烈,但已不复1988年的疯狂。至此,物价闯关正式成功,价格双轨制也走向了尾声。

【正面的影响有】:(1)可以刺激起计划和计划外的生产;(2)可以使计划照顾不到的领域比较易于取得生产资料;(3)计划外高价可以促进节约,抑制底效益的需求;(4)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分配调拨部分与市场自由流通部分的比例,控制价格水平,使生产资料的计划分配带有经济调节的色彩等等。
【负面的影响有】:(1)易于冲击国家计划。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发展部门的物资保证;(2)易于造成商品流通的紊乱,增加市场管理的难度;(3)破坏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职能;(4)—物多价使企业核算复杂化,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5)计划内外的价差,刺激小企业的发展,保护落后技术,恶化企业的规模结构和技术结构。此外,计划内外价差过大,还为投机倒把造成可乘之机,于社会风气不利,等等。

请问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答: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一个比较大的冲击,所以说对于目前整体的国家发展来说,如果说整体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的话,那么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在所难免也会受到一定的波及和影响。与此同时我们...

为什么1981年要实行汇率双轨制。。谢谢~
答:而随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全面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至此,利用外资,努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国内关于“举借外债”的争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出口创汇,...

2024年建筑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答:IMF的最新数据也上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2023年为5.4%,2024年4.6%。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支撑。房地产市场调整与保障房需求上升</ 房地产投资虽下滑,但“双轨制”改革有望提振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

双轨制是什么意思?
答: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单轨制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学制结构,在急剧发展的经济条件和美国没有特权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使美国原有的双轨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为劳动阶级举办的普及型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何?有何效果?
答:过去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已由原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不断加强,政府也在放权让利中逐步退出市场。资源配置是经济体理论制改革的最终指归,也就是说,由于资源供给...

求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答:对于转轨经济国家,市场体系的恢复和发展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要素市场最近十年来的发展,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都远不如预期,许多方面停留在"双轨制"上。

黄益平:金融抑制已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答:第一,终结“双轨制”改革策略。双轨制特别是国企、民企双轨制最初是为了保证经济转型平稳过渡而采取的改革策略,避免休克疗法可能造成的严重经济 社会 问题。虽然在改革早期阶段有正面效果,但已对现阶段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
答:2013年为中国经济恢复期的第一年,但还会稳定增长,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8%至8.2%之间,中国上一年度GDP为5.19万亿,2013年经济总量将达7万亿。稳增长成为2013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侧重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不会大起大落,...

什么是“公务员双轨制”?
答:“公务员双轨制”指的是公务员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