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舍的茶馆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老舍的<<茶馆>>全文

人物表

王利发——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就作了裕泰

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松二爷——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

话。常四爷——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三——男。三十多岁。裕泰的跑堂的。勤恳,心眼好。二德子——男。二十多岁。

扑营当差。

马五爷——男。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刘麻子——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

狠意毒。康六——男。四十岁。京郊贫农。

黄胖子——男。四十多岁。流氓头子。秦仲义——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

多岁。阔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老人——男。八十二岁。无倚无靠。

乡妇——女。三十多岁。穷得出卖小女儿。小妞——女。十岁。乡妇的女儿。



庞太监——男。四十岁。发财之后,想娶老婆。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的书

童。宋恩子——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吴祥子——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康

子——女。在第一幕中十五岁。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王淑芬——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比丈夫更公平正直些。

巡警——男。二十多岁。

报童——男。十六岁。

康大力——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林——男。三十多岁。逃兵。

老陈——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崔久峰——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议员

后来修道,住在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官——男。三十岁。

王大拴——男。四十岁左右,王掌柜的长子。为人正直。周秀花——女。四十岁。大

的妻。

王小花——女。十三岁。大拴的女儿。

丁宝——女。十七岁。女招待。有胆有识。小刘麻子——男。三十多岁。刘麻子之子

继承父业而发展之。

取电灯费的——男。四十多岁。

小唐铁嘴——男。三十多岁。唐铁嘴之子,继承父业,有作天师的愿望。

明师傅——男。五十多岁。包办酒席的厨师傅。邹福远——男。四十多岁。说评书的

手。卫福喜——男。三十多岁。邹的师弟,先说评书,后改唱京戏。

方六——男。四十多岁。打小鼓的,奸诈。

车当当——男。三十岁左右。买卖现洋为生。庞四奶奶——女。四十岁。丑恶,要作

后。庞太监的四侄媳妇。

春梅——女。十九岁。庞四奶奶的丫环。老杨——男。三十多岁。卖杂货的。小二德

——男。三十岁。二德子之子,打手。于厚斋——男。四十多岁。小学教员,王小花的老

师。谢勇仁——男。三十多岁。与于厚斋同事。小宋恩子——男。三十来岁。宋恩子之子

承袭父业,作特务。

小吴祥子——男。三十来岁。吴祥子之子,世袭特务。小心眼——女。十九岁。女招

待。

沈处长——男。四十岁。宪兵司令部某处处长。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押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宪兵四人。男。

傻杨——男。数来宝的。

第一幕

  时间 一九九八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早半天。


  地点 北京,裕泰大茶馆。


  人物 王利发 刘麻子 庞太监 唐铁嘴 康 六小牛儿 松二爷 黄胖子 宋
恩子 常四爷秦仲义 吴祥子 李 三 老 人 康顺子二德子 乡 妇 茶客甲、乙

、丙、丁马五爷 小 妞 茶房一二人

〔幕启: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这里卖茶,也卖
简单的点心与菜饭。玩鸟的人们,每天在蹓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
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
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
,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作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总之,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
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象把海
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
,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
儿,或三彩的鼻烟壶。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

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

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

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有两位茶客,不知姓名,

正眯着眼,摇着头,拍板低唱。有两三位茶客,也不知姓名,正入神地欣赏瓦罐里的蟋

蟀。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

案的(侦缉)。〔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用武力解决

不可的纠纷。假若真打起来,非出人命不可,因为被约的打手中包括着善扑营的哥儿们

和库兵,身手都十分厉害。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

出面调停了——现在双方在这里会面。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

来,往后院去。〔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王利发高高地坐在柜

台里。


  〔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蹓跶吧!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

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您贵庚是……


  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

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

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

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诌诌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

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邻近的茶

座让了让。


  松二爷


  常四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松二爷 好象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

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

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

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

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友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

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

你威风啊!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

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 *�∧�档亩裕∥业胶*

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

是个怪人!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常四爷 我也得罪

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

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

惹他呢!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

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

起地上的碎磁片)


  松二爷 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王利发 不忙,待会儿再算吧!

(走开)〔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您二位真早班儿!(掏出鼻烟壶,倒烟)您试试这个!刚装来的,地道英

国造,又细又纯!


  常四爷 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刘麻子 咱们大清国

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您坐着,我办点小事!(领康六找了个座儿)


  〔李三拿过一碗茶来。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刘麻子 卖到窑子去,也许多
拿一两八钱的,可是你又不肯!康 六 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刘麻子 有女儿,

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康 六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

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

个吃跑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六 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官里当差的!康 六 宫里当差的

谁要个乡下丫头呢?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

瓶子都是玛瑙作的!康 六 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作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刘麻

子 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你胡涂!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

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康六 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刘麻子 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
出十两银子找不出?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康 六 我,唉!

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刘麻子 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

快去快来!


  康六 唉!我一会儿就回来!


  刘麻子 我在这儿等着你!


  康六 (慢慢地走出去)


  刘麻子 (凑到松二爷、常四爷这边来)乡下人真难办事,永远没有个痛痛快快!




  松二爷 这号生意又不小吧?


  刘麻子 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常四爷 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

么卖儿卖女的!刘麻子 谁知道!要不怎么说,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嘛!


  常四爷 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刘麻子 我要不分心,他们还

许找不到买主呢!(忙岔话)松二爷,(掏出个小时表来)您看这个!松二爷 (接表)

好体面的小表!


  刘麻子 您听听,嘎登嘎登地响!


  松二爷 (听)这得多少钱?


  刘麻子 您爱吗?就让给您!一句话,五两银子!您玩够了,不爱再要了,我还照

数退钱!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常四爷 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艺儿啊!老刘,就着

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刘麻子 洋东西可是真漂亮呢!我

要是穿一身土布,象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呀!


  常四爷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刘麻子 松二爷,留下这个表

吧,这年月,戴着这么好的洋表,会教人另眼看待!是不是这么说,您哪?松二爷 (

真爱表,但又嫌贵)我……刘麻子 您先戴两天,改日再给钱!


  〔黄胖子进来。


  黄胖子 (严重的沙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安了!

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王利发 这不是他们,他们在后院哪!黄胖子 我看不

大清楚啊!掌柜的,预备烂肉面。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往里走)


  二德子 (出来迎接)两边已经见了面,您快来吧!〔二德子同黄胖子入内。


  〔茶房们一趟又一趟地往后面送茶水。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

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他要往后院去,被李三截住。




  李三 老大爷,您外边蹓跶吧!后院里,人家正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顺手

儿把剩茶递给老人一碗)松二爷 (低声地)李三!(指后院)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事,

要这么拿刀动杖的?



  李三 (低声地)听说是为一只鸽子。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
……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问老人)老大爷您高寿啦?

  老人 (喝了茶)多谢!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唉!(慢慢走出去)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

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

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

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

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

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

用不着奉承我!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唐铁嘴 (凑过来)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无宰相之权,而

有陶朱之富!

  秦仲义 躲开我!去!
  王利发 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

  唐铁嘴 唉!(垂头走出去)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
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
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

到街上卖热茶去!秦仲义 你等着瞧吧!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

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

们。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
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
她们到门外吃去!李 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象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
吻她)宝贝!宝贝!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

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常四爷 (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

完!秦仲义 (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

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王利发 您就专为

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

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蹓跶蹓跶!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

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

然您怎么发财呢!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

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

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

请安,再见!(下)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

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

  刘麻子 喝,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了您好大半天了!(搀庞太监往里面走)

  〔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众茶客静默了一阵之后,开始

议论纷纷。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象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

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

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

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庞太监 (已坐下)怎么说?一个乡下丫头,要二百银子?刘麻子 (侍立)乡下

人,可长得俊呀!带进城来,好好地一打扮、调教,准保是又好看,又有规矩!我给您

办事,比给我亲爸爸作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

  〔唐铁嘴又回来了。

  王利发 铁嘴,你怎么又回来了?

  唐铁嘴 街上兵荒马乱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庞太监 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

余党吗?唐铁嘴,你放心,没人抓你!

  唐铁嘴 *��芄埽���苌透�壹父鲅膛荻��铱删透�谐鱿⒘耍*

  〔有几个茶客好象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松二爷 咱们也该走啦吧!天

不早啦!常四爷 *�∽甙桑*

  〔二灰衣人——宋恩子和吴祥子走过来。宋恩子 等等!

  常四爷 怎么啦?

  宋恩子 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 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吴祥子 (对松二爷)你听见了?他是这么

说的吗?松二爷 哥儿们,我们天天在这儿喝茶。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

  吴祥子 问你听见了没有?

  松二爷 那,有话好说,二位请坐!

  宋恩子 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松二爷 我,我听见了,他是说……宋恩子 (对常四爷)走!

  常四爷 上哪儿?事情要交代明白了啊!宋恩子 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

王法”呢!(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子)

  常四爷 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

  吴祥子 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锁上他!常四爷 甭锁,我跑不了!

  宋恩子 量你也跑不了!(对松二爷)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实话实说,没你的事!

  〔黄胖子同三五个人由后院过来。

  黄胖子 得啦,一天云雾散,算我没白跑腿!松二爷 黄爷!黄爷!

  黄胖子 (揉揉眼)谁呀?

  松二爷 我!松二!您过来,给说句好话!黄胖子 (看清)哟,宋爷,吴爷,二

位爷办案啊?请吧!松二爷 黄爷,帮帮忙,给美言两句!黄胖子 官厅儿管不了的事,

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问大家)是不是?

  众 *�《裕*

  〔宋恩子、吴祥子带着常四爷、松二爷往外走。

  松二爷 (对王利发)看着点我们的鸟笼子!王利发 您放心,我给送到家里去!

  〔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同下。黄胖子 (唐铁嘴告以庞太监在此)哟,

老爷在这儿哪?听说要安份儿家,我先给您道喜!

  庞太监 等吃喜酒吧!


  黄胖子 您赏脸!您赏脸!(下)

  〔乡妇端着空碗进来,往柜上放。小妞跟进来。小 妞 妈!我还饿!

  王利发 唉!出去吧!

  乡妇 走吧,乖!

  小妞 不卖妞妞啦?妈!不卖啦?妈!乡 妇 乖!(哭着,携小妞下)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康 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

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

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 我……(要晕倒)

  康六 (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 怎么啦?


  康六 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庞太监 就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 (正与乙下象棋)将!你完啦!——幕落

从剧情的繁简和结构来看,《茶馆》是……
多幕剧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现有营业面积2600多平方米,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您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前门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馆弘扬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崭新手笔。它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艺之道为神,融合雍容贵气的京城之韵,创造了一个您梦想中的茶艺馆。在这里,只有悠闲与宁静,只有轻松与自在,听悠扬的古筝,看精湛的茶艺表演,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偷来的半日悠闲。
老舍茶馆地处前门,是寸土寸金之地。内部的装饰格调以传统的中式装饰为主,颜色较深,宫灯、红木桌椅及舞台古色古香,营业面积及茶桌数都有相当规模,在这里,可以饮茶也可以点菜,还有烤鸭供应,提供的服务品种较齐。老舍茶馆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佛教的色彩较浓,进门及各层平台均有佛像供奉。
上老舍茶馆饮茶要到三楼,茶叶的品种以花茶、绿茶为多,茶水服务以杯茶(盖碗为主,兼有乌龙,大约有二十余种茶品),配茶的小点心是自制的,品种较多,有一定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客人以外国游客和旅游者为多,在每周的一、三、五下午有戏迷乐活动及京剧演唱,晚上的戏曲及杂技表演17:40开始,票价40元人—130元人,内容有双簧、单弦、京剧彩唱等,精彩热闹,家里要是来了外国朋友或是外地亲戚,老舍茶馆不失为一个招待的好去处。
地 址:
前门西大街3号楼
营业时间:
11:30—21:30
茶位费:
每位10元起,以盖碗为主,单间均加收100元。
每周的一、三、五下午有戏迷乐活动及京剧演唱,晚上的戏曲及杂技表演17:40开始
晚间演出:
40元位—130元位
提起“老舍茶馆”,不但在京城妇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国外,知道这个字号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馆”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现如今,京城的大小茶馆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人们进茶馆不单是品茶味儿,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儿。这两样儿老舍茶馆全占了。所以说它不出名谁出名?
当然,老舍茶馆能在京城享有美誉,除了以上说的三点,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和知名度。说老实话,尹盛喜的大号,在京城是与老舍茶馆分不开的。人们提起老舍茶馆,自然会想到尹盛喜,同样,说起尹盛喜,也会同时想到老舍茶馆。如果说老舍茶馆是形,那么可以说尹盛喜是它的魂。换句话说,没有尹盛喜,就没有老舍茶馆。没有老舍茶馆,尹盛喜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声望。尹先生已于2003年6月作古,但老舍茶馆还在,仿佛尹先生还活着。人们到老舍茶馆,依然会对尹先生的为人和事迹津津乐道,人们并不觉得尹先生“走”了。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能与一个茶馆如影相随,古今中外恐不多见。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与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还处于朦胧状态,老尹就带领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此举轰动一时,自然老尹也以改革开放的典型上了报纸、上了电视。由茶摊到茶馆,老尹花了将近8年时间。人们不难想象一碗茶二分钱,积累起开茶馆的资金,要付出多少辛苦和血汗。“抗战八年”,老尹挺过来了。1987年11月,当老舍茶馆举行开张仪式时,人们为这个茶馆的开张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偌大的京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茶馆。老尹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老舍茶馆创办之初,我曾采访过老尹。尽管茶馆开张以后,有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界的名家来捧场,有几位中央领导也有市政府、区政府的头头脑脑作陪,光顾过茶馆,但是茶馆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有些媒体对茶馆的茶份儿钱提出异议,认为老舍茶馆的门槛太高了,平民百姓进不来,老舍茶馆不是平民茶馆。说老实话,老尹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的茶馆应该开成什么样的?老尹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思索。
我曾跟老尹深聊过,发现他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难以割舍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情结”。另一方面,他试图办一座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具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现代化茶馆,并使它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这两点完全融合在一起很难。老尹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的茶馆很多,旧京茶馆主要有五大类,即大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野茶馆和二茶馆。这些茶馆跟南方的茶馆茶楼比起来,条件非常简陋,两间小屋,几个方桌条凳,支上炉灶,置把大茶壶,就可以开个茶馆。野茶馆指的是郊外或城乡结合部的地界,支个棚子,摆几个小方桌,招揽过客歇脚打尖儿,也是一个茶馆。这种老式茶馆用现代文明的眼光看,已然落后,尽管这些老式茶馆很有味道。但是让现代人到这种光线昏暗,烟气缭绕,声音嘈杂的地方,就着尘土飞扬去喝茶,显然是与现代生活是脱节的。老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了后者,即,要办一座既有京味文化特点,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茶馆。现在看来,他的这一选择是对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老尹创办的老舍茶馆的模式,才有后来京城各种体现茶文化的新式茶馆的出现。
老尹为办好老舍茶馆是倾尽全力的,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把老舍茶馆作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台。这些情况,我们能从这本书的内容领略到。本书有大部分章节讲述的是老舍茶馆的茶道、茶艺、茶缘、茶文化,细节详实具体。读之,我们会感受到当年老尹创办老舍茶馆的良苦用心和老舍茶馆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老尹生前以老舍茶馆为旗号,成立了商贸集团,把买卖做得不小。集团搞过商业贸易,搞过珠宝生意,搞过旅游产品的开发,搞过饭店酒楼,也搞过雷锋纪念馆等社会公益事业。但不管做什么买卖,他都以老舍茶馆为主业,没忘自己的老本行。这种“茶馆情结”,一方面说明他对古都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始终没忘本。现在老尹的“茶馆情结”正在被他的女儿尹智君所延伸。尹智君属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尽管她对老北京文化的了解没有父亲老尹深,但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也是在胡同长大的,又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所以她也像父亲那样对北京文化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已经融入到她接手老舍茶馆后的一系列经营理念中。小尹不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厚重度上,都不比自己的父亲差。真应了那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讲究味儿,讲究新意。这是尹智君经营老舍茶馆的路数。接父亲的班不久,她便认认真真地考察了京城的茶馆现状,接着又找专家、请顾问,虚心求教,很快她得出一个结论:办茶馆既要保持特色,又要与时俱进,绝对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吃父亲的老本。
她的胆儿似乎比父亲还大。2002年,她投资100多万元,全面改造了原老舍茶馆的二楼,愣是在二楼盖起一个“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馆开张后,吸引了八方茶客。接着,她又投资几十万,全面开发北京小吃,什么做爆肚、羊头肉、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的等等小吃名家,都被她请到老舍茶馆。这些举措,不但充实了老舍茶馆原有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文化的外延上得到了扩展,使人们在品茶之余,既可听大鼓评书相声,以悦其目,又可品尝到地道的风味小吃,以饱口福。小尹办茶馆确实爱动脑子,而且有许多创新。当然,尹智君的这些举措只是刚刚开始,按她的思路,将来要把老舍茶馆办到外地去,甚至要走出国门。这些,我们在这本书中都能体味到。为老舍茶馆写本书,是尹盛喜先生生前的一大心愿,现在他的这一心愿,被自己的女儿尹智君实现了。这本书洋洋洒洒十多万字,引经据典谈茶道说茶事论茶经,娓娓动听谈老舍茶馆的经历和轶事,内容翔实具体,语言平实朴素,对我们了解老舍茶馆,以及如何开茶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本书也有遗憾之处,比如没有写出老舍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人格魅力。没有写出尹智君接父亲的班以后,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如何使老舍茶馆再度辉煌的感人经历。当然此书是专门写茶馆的茶事,为老舍茶馆宣传,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如有可能将来写一部尹盛喜先生与老舍茶馆的书,以写老尹这个人为主,一定会更精彩,更吸引人。一个人“走”了,留下一座茶馆。一个人“去”了,他的名字却跟一个茶馆联系在一起,让后人念念不忘。这也许是一个人死后最好的纪念碑。
一个人“走”了,他还活着。因为他开的茶馆还在,人们在喝茶品茶时,会想起这个人,会念叨这个人。这也许正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所在。
从这两点看,老舍茶馆值得一说。尹盛喜先生值得一书。
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感觉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老舍茶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客人—既有来自京城的老戏迷、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以及慕名而来的外国客人。茶馆开张至今,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此登台演出。作为北京一带民俗文化的汇积地,茶馆内每天还上演地方优秀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惠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老艺术家们的演 唱,使观众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文化的醇厚。曾几近失传的含灯大鼓(演员口里含着点燃蜡烛的灯架进行演唱的形式)和双簧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也得到了新生和发扬。
在“老舍茶馆”,不仅每晚都可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还可以参加琴、棋、书、画和“戏迷乐”等诸多文化活动。老舍茶馆还组织成立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进行乌龙茶、农家茶、茉莉花茶等各类名茶的茶艺表演。近年来,老舍茶馆又成立了“大碗茶酒家”,酒家特聘百年老店“晋阳饭庄”和“全聚德”名厨主理,包括京、晋、鲁三种风味,种类繁多、品味上乘,且具有地方风味特色。
老舍茶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展示中国茶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场所,同时,也是吸引国外观光游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柬埔寨首相洪森、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各国政要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
老舍茶馆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50人观看节目;大碗茶酒家营业面积5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 150人就餐; 楼下门前设有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百余辆车。
集品茶、饮食、赏戏、表演等经营内容为一身的老舍茶馆,现如今已是中外宾客旅游的一处新名胜,并且成为享誉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茶馆》故事梗概是: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 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除了为表现主题服务之外,也展示了中国茶馆文化之一斑。《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茶馆》故事梗概是: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 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茶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讲述一个茶馆和它掌柜的“一生”,故事分为三段来讲:一是光绪年间,二是军阀混战,三是即将解放前。三段故事讲述国家世纪之交的兴衰。一、光绪年间: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体面周...

老舍的《茶馆》全文
答: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

茶馆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答:自《茶馆》问世之日起,其主题就被定义为“葬送三个黑暗的旧”和“歌颂新”。新时期人们对于《茶馆》主题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一切都源于《茶馆》主题本身的多义性。老舍本人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

老舍的《茶馆》主要剧情是什么?
答:【主要剧情】以王掌柜、常四爷、秦仲义三个 人物贯穿全剧,以北京一家祖传的大 茶馆——裕泰茶馆为开展剧情的场所; 描写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曰战 争胜利后三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事件。通过进出茶馆的70多个人物形象,...

如何评价老舍作品《茶馆》的深层含义?
答:茶馆是老舍先生在建国后创作的一本话剧,在话剧史是绝对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对于茶馆茶馆的看法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大环境的改变,话剧通过清末,北洋,解放前夕几个场景来表现中国近代的变迁,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茶馆老舍经典段落
答:”——老舍从茶馆饮食、生活环境、休闲方式等方面,真实地描写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3.“我们老陈的一片心意,却抵不过一纸条文。”——茶馆里各种各样的人物,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文化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着。这句话贴切地...

老舍的《茶馆》艺术成就有哪些
答: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用老舍的话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曹禺先生晚年评价说:“...

老舍的《茶馆》讲的是什么故事?初中生可以看嘛?
答:3、总结总的来说,老舍的《茶馆》反应了我国晚清灭亡以后,最期待“希望”而又最“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里不同阶层的人,无论善良还是自私,生活更多是威胁生命、丢弃尊严这般的不如意,而写这部作品的老舍本人,更是在...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怎样的?
答:【 茶馆】里结尾是用大傻杨的数来宝结尾的,原文是: 王掌柜死后,傻杨再上,见小丁宝正在落泪。(他唱道)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茶馆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答:(《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50年代,中国的作者和读者和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觉得,凡是写旧时代,惟一任务就应当是表现尖锐的阶级斗争,歌颂革命的胜利,不这样可不成。老舍委婉地解释,旧茶馆假使都成了革命堡垒,它的日子就延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