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忠于魏朝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司马懿忠于魏国吗?

如果曹魏的皇帝活久点就好了

司马懿不是效忠于魏,而是效忠于曹丕

应该是不忠于吧。这里面有一段文字。
夺权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晋书·宣帝纪》)。一连阻止三次。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蒋济对司马懿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却说:“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晋书·宣帝纪》)。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司马懿自己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曰‘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群官耍职,皆置所亲;宿卫旧人,并见斥黜。根据盘牙,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前言。昔赵高极意,秦是以亡;吕霍早断,汉祚永延。此乃陛下之殷鉴,臣授命之秋也。公卿群臣皆以爽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皇太后,皇太后敕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各以本官侯就第,若稽留车驾,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诣洛水浮桥,伺察非常”(《晋书·宣帝纪》)。
曹爽扣住奏章,不让皇帝知道,把皇帝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优预寡断,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并以洛水为誓。
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晋书·宣帝纪》)。桓范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让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一次,曹爽刚拿着弹弓到后园中,楼上人就喊:“故大将军东南行”(《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曹爽愁闷,不知所措。
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嘉平二年(250年)春,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驻在寿春)见皇帝孱弱,强臣专权,谋立楚王曹彪。未发,令狐愚死。
嘉平三年(251年)春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司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面缚等待,说:“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司马懿说:“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看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后来,王凌途经贾逵庙,曾大呼:“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晋书·宣帝纪》)。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
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把他们裸埋土中。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曹操在世时有人告诉曹操河东司马懿狼顾鹰视不似人臣之姿。什么意思,就是司马懿能转过头直接看到背后的人,和威严脑后有反骨是一个道理。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下放过了司马懿。司马懿终曹操一世也算是兢兢业业,就算是曹丕时期,司马懿也是一个好干部。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曹丕命短,曹丕是公元187年生人,公元220年即位,226年就见先帝了。想念49岁但是再为仅仅六年,这时候司马懿才四十出头正是春秋正盛,手握兵权这么个三朝元老主少国疑的局面,让曹家人很头疼,但是这个时候诸葛亮不断北伐以攻代守,让曹家不得不继续任用司马懿,但是坏就坏在司马懿命太长,曹丕的儿子曹睿的死了他都没死,这种情况在古代有一个说法的,就是皇帝尤其是开过这个阶段频繁的更换叫做国祚不昌。所以司马懿没想才叫怪。所以我认为司马懿前半生终于曹魏而后半生的终成问题就不见得是这么简单了

我个人认为他是忠于魏国的,但后来曹操的后世子孙太不争气,没有统领全局的能力,摊上这些脓包上司,司马懿这文武之才有些动摇和些许不满可以理解。

从他干掉曹爽这一历史事件可以看出,小伙子那时候肯定是心里有想法的。
他想反叛甚至可以追溯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那时他酒后失言,说出取代曹魏的话,被诸葛亮施离间计,司马懿被罢。当时曹睿就不放心司马懿,临死的时候还嘱托说不能交大权给司马懿,这都可以说明司马懿确实不老实。

在曹操和草丕时代,很忠诚。但看到魏朝后期腐败,才有起兵政变之意

司马懿为什么对魏朝忠心耿耿啊
答:4、忠心耿耿,这个词不适合用在司马氏身上!

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
答: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申...

司马懿算不算魏朝的奸臣?为什么他没有造反?
答:不算是。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一个时期,具体表现在礼法崩坏,皇室不兴,军阀混战,世家自立这四点上。表面上看军阀们四处抢地旁,打得不亦乐乎。实际上这些军阀不过是世家集团的代言人罢了。举个例子,兖州之战中期因为没有粮食,曹吕双方罢兵,吕布去抢粮食结果被李氏家族杀个大败。李氏一族不过是...

政归司马氏的历史是?
答:甘露五年五月曹髦图谋杀掉司马昭,但被王沈、王业告密司马昭提前准备将曹髦杀死并进一步清算在朝中忠于曹魏的大臣,使曹魏皇室在朝中力量尽失。曹魏皇室没有任何实力能够抵抗司马氏。曹髦被杀后司马师立曹奂为帝,曹奂只不过是个傀儡,如果曹髦被杀司马昭就称帝天下人会骂司马昭弑君夺位,所以立曹奂过渡一...

世人皆知卧龙凤雏,可是比之更响亮的司马懿的绰号你知道吗?
答:其实到了蜀国和吴国最强势的时候,加起来也不过魏国的国力而已,所以说,曹操如果单纯的想灭哪一国,那么早久统一了,不会有三国时期。虽然诸葛亮确实很神机妙算,但是在那个时代,只是一味的忠诚,使得一系列大好的政策都因为一些顽固派的抵抗而没有执行,但是司马懿却没有这种愚忠,直接看到曹氏后人不...

司马懿后来在哪个朝代?
答:司马懿的成就 司马懿击吴获胜后,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受命屯于宛,负责荆州和豫州地区的军政大事。太和元年(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诸葛亮讨厌此人反复无常,有犹豫之意,在此期间消息被透露出去,于是出现了魏、蜀、吴...

评论三国演义马懿300字
答: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 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 。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 ,人们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还是相当...

司马姓氏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答:司马姓氏是晋朝的皇帝。晋朝是在魏朝之后建立的,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谁能给我讲讲曹操建立的魏朝是怎样被司马氏取代的?
答:司马懿虽固辞不受,但自此以后,魏之军政大权皆在司马氏掌握之中。在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斗争中,正始十年春的这次政变是关键性的一个回合。这一回合决定了司马氏的胜利。但曹氏已统治了几十年,朝里朝外忠于曹魏的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司马懿与曹爽斗争中,尽量抓曹爽的缺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明帝托孤的元老忠臣。因...

《三国志》中有司马懿的传吗?
答: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