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意茶道画道随笔散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0
  绘画与茶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一养生,二修德,三怡情。

  茶,其味苦涩,人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能生津止渴,这是茶的功用。它作为日常之需而进入各个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积淀,喝茶便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茶道。而“道”者往往与“精神”“修养”相关联,茶道也因而成为一种高级的文化活动。绘画,本属于书,为“六艺”之一,作“成教化”之用,后随历史文化变迁,逐步成为个人情感寄托、张扬个性的载体。可作怡情、“卧游”之用,它融文学、诗词、哲学、书法、印章为一体,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王安石)。饮茶不但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之用,更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钟爱,在唐宋时期还产生了以冲茶技巧为游戏的活动:斗茶、点茶。宋代文人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苏辙、陆游亦热衷斗茶游戏。

  历代文人们或著述或赋诗以赞茶之功能及妙赏,以茶为诗者难以计数,其中尤以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人称道。全诗如下:“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诗道尽饮茶之妙用。

  饮茶过程,逐渐成了人们修德、人格完善的过程,要求饮茶人具有一定品位、修养。特定的饮茶环境也使饮茶成为一个怡心养性的审美经历。喝茶须有清雅之心境,若满腹邪恶、世俗之念,便违背茶之清和精神。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明代屠隆在《考槊余事》言:“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假辨味,俗莫大焉。”陆羽在《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徳之人。”喝茶不仅有止渴生津这一单纯的药用功能,它还可以上升到如何做人,与美德相关,这便是茶德了。

  茶为大自然之物,虽经人采摘制作,但仍还原了茶本来原味。若喝茶之人品行高洁,又能以平和之心,以无欲无求之态,以虚明之心,回归本源,便能以茶同归自然,以达天人合一之境。这便是茶人之最高境界。

  绘画,亦讲心画,讲求平和之心境,人格之修养,德行之完善,艺术之修炼。绘画的出现最开始是作为“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升沉”的功用,直到魏晋六朝之时玄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个人的`主观意念开始凸显,人们开始放浪形骸地表现自我个性,当时“竹林七贤”就很有代表性。

  绘事如同品茗,是养生的艺术,可愉悦心境,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绘画之时,能平心静气,以气驱笔,练太极之状,动辄全身,故言养身也。画为心象,寄托情怀,遨游于天地万物间,诉诸笔端,故言乐志也。

  茶道,画道,属精神文化活动,与功利无关。这个状态是放松的、愉悦的、用心的。无论是喝茶、作画、赏画,都要在意识上泯灭物我的界限,以全身心去与茶(或画)进行感情的交流,通过物我之间的相互融通,去感受人与茶(或画)之间的亲密关系,以达物我玄会之境。

  喝茶或作画时,若心无挂碍,身心放下,不躁不乱,全身融入,便是“禅茶”或“禅画”了。茶道与画道均道法自然,崇尚意境。自然美是朴素的,它表现为天之自高,地之自厚,花之自开,月之自明,自在无为,淡然无极。这在茶道中表现为朴素简洁,纯任心性,不造作,随意之境而心神会合;在画道中表现为心无挂碍,随性而为,以超然之心,纵情挥写而营造画之意境。

  一幅好的画境,往往亦是茶境,倪云林的《容膝斋图》,近处以折带皴写出石岸,几株枯槎,一座孤亭,一湾湖水,远处以淡笔画一抹远山,极为荒寒孤寂,画面自然,不着痕迹,莹洁素雅,不沾尘烟。这样的绝尘静谧之境,不正是禅坐、品茗之意境么。

茶话会随笔散文
答:茶话会是近代世界上一种时髦的集会。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会那样隆重和讲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和规则,而是以清茶或茶点(包括水果、糕点等)招待客人的集会,有时也用于外交场合。追根溯源,茶话会是在古代的茶宴、茶会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费时忘业、...

品茶的多篇散文
答:提到品茶、习香,一般人的认知是:二者能将人导入静心凝神的状态,进而拂去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和浮躁之气,所以二者的修行环境应该是安静清幽的,修行之时亦要保持心境平和不可为外界所纷扰。不过“天上客”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茶道与香道的修行,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但是不一定要拘泥于一些形式上的束缚,这也是中国茶...

学茶境界形而上得道散文
答:丹丘子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皎然和尚认为只有像丹丘子那样的神仙才能真正领悟高深莫测的茶道。可见在我国,茶道一词原本指的是通过饮茶来摆脱精神上的苦恼,这正应了《周易》所言的“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正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于“怎样才能算得道”这个话题,一千多年...

无事最可贵之泡在茶馆散文
答:茶道,乃平常事也。然平常事,却非常道。如何尽显茶道呢?似乎没有一个固化的答案。“依照我的经验,只有在无事时泡的茶最甘美,也唯有无事时喝的茶最有味。”林清玄先生的这个标准,倒是笔者最为认可的。在家乡四川,自古以来就保留了嗜茶的习惯。有谚语为证,“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甚至将...

民间祭礼来说茶随笔散文
答:功夫茶散文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

安徽六安茶文化随笔
答:六安茶之主要产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地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之品质最佳。六安茶概分为六安瓜片及孙义顺六安;六安瓜片属绿茶类,每年春季采摘,茶制成之后形似剖开香瓜片状,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虽是绿茶类,但于烘焙工序方面,却较其它绿茶复杂,特别在于最后焙「老火」时候,技术及经验掌握尤其重要;因为六安绿茶焙...

余秋雨那篇散文诗关于 茶的
答:茶文化最精致的部位也最难保存,每每毁于兵荒马乱之中,后来又从解渴的原始起点上重新种植和焙制,不知断了多少回,死了多少回,但由于那些诗文在,喝茶的诗意却没有断,没有死。”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中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作家、散文家。

有没有即短又精美的散文,能表达出意境的。
答:静坐藤椅,轻捧雕花瓷杯,浅笑细看如花的叶瓣在清水下展开,水从澄澈到淡绿,青青如一幅水墨画。人在画中沉湎、遐思、回忆。谁能想象那绿意下面藏着的美丽...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追求本真之道。 另外,茶道中的“真”,还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

《茶道》阅读题易错考点分析
答:它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

描写心灵美的古诗_描写心灵美的散文随笔
答:描写心灵美的散文随笔篇一:静守心灵独处的美好 走过四十不惑之年,奔五十而知天命,一岁一人一年龄,身...独处,不受环境干扰,任由着心情去游走,任自己的思绪去飞扬,追寻一种梵静的脱俗、清净超界禅意茶道的...人在画中游荡,画在眼前漂浮,静静的,湖边小憩而坐,嗅花草熏香入脾来袭,听潺潺流水声声,蛙鸣入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