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艺术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早就有所耳闻,也看过剧情简介。用一句话来介绍,这部1965年上映的电影,描述了一位修女玛利亚,来到一位退役海军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中,成为七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在这里,玛利亚用歌声与孩子打成一片,还打动了军官的心,二人最终结为伉俪。

前几天,一个群中提到这部电影,说里边的歌曲很不错。这一次,我没再拖延,赶紧找来看了一次。如一位网友所说,剧中的风景壮观,歌声动听,人物性格鲜明,七个孩子的出场表现各异,也把女教师与军官的性格特征点明了。

在看电影时,正好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大揭秘,再结合电影本身,就应了那句老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剧中,玛利亚即使身处修道院,也如同风一般自由,无拘无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来到上校家中,见面之后,先是被上校用哨子召唤孩子们的架势吓了一跳,接着拒绝吹哨子。当上校质问她在修道院也如此么,她回答:更厉害。

一转身,面对七个性格迥异的孩子,玛利亚又表现得像一个天使,聆听每个孩子的回答,用心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年龄。即使孩子们接二连三搞恶作剧,不是把青蛙放在她口袋里,就是把松果放在椅子上,她也没有表现出一点恼怒的样子。

看到这一段时,我由衷地对这个角色产生十万分的敬意。按照剧情的设计,玛利亚此时只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从来没当过家庭教师,更不用说同时面对七个孩子了。然而,玛利亚的表现堪称完美,开场白直接向孩子们“示弱”,被孩子们作弄后虽然又惊又窘,却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试问,有几个姑娘能做到这一点呢?

再来看冯·特拉普上校这个角色。作为一名退役海军军官,他为人严苛,对七个孩子就像训练士兵一样,让他们穿上水手服,用不同音阶的哨子声来召唤孩子们。对新来的家庭教师,刚一见面,特拉普上校就毫不留情地批评玛利亚的衣着打扮。

玛利亚到来的当天晚上,上校接到电报要去维也纳。临行前,特拉普上校再三向玛利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并拒绝了玛利亚要为孩子们做游戏服的请求。上校没想到,玛利亚根本没遵守他的半句话……

剧中,特拉普上校带着未婚妻开车回家,经过一处树林时,几个孩子正在爬树,他以为是附近的顽童。等他回到家,找不到孩子们,却惊讶地发现孩子们正在河中划船玩,身上穿的衣服似曾相识。原来,路边爬树的几个顽童正是穿着这样的衣服,而且这些“游戏服”还是玛利亚用旧窗帘改做的。上校勃然大怒,当场就要解雇玛利亚。

玛利亚与特拉普上校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发展到了高峰,也迎来了转折点。因为孩子们用一首歌欢迎了上校带回的未婚妻,清脆动耳的歌声打动了上校冰封已久的心,也让他想起了美好的往事。自从孩子们的妈妈过世后,他已经把自己封闭得太久太久了。

剧中,特拉普上校对玛利亚萌生了情意,被未婚妻发觉,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二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

现实中,玛利亚与特拉普上校的原型又是什么样子呢?《音乐之声》改编自奥地利人玛利亚·冯·特拉普出版于1949年的著作《特拉普家庭演唱团》。

根据网上的几段资料来看,似乎二者有点错位了。现实中的玛利亚脾气暴躁,控制欲很强;特拉普上校“非常有魅力,为人慷慨,思想开明”。

倘若电影按现实的中性格来表现两个角色,《音乐之声》又会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不过,在西方文学中,女主角们遇到的男士大多富有骑士精神,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爱”的眼睛。( 这里,权且以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故事为例,如灰姑娘,睡美人,再者,像迪斯尼的动画片《长发公主》等。)

与此相反,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从牛郎织女到田螺姑娘,女主角无一例外,表现出传统社会所要求的种种美德,但对男主角却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小时候,我看这样的故事纯粹是好奇,以为世界上真得有一种人叫作神仙;长大后,再琢磨这些故事,左看右瞧都觉得像鸡汤。说实话,牛郎只是运气好,偏偏他家的老黄牛能掐会算,还出了那么馊的主意,让他去河边偷人家姑娘的衣服。更让人无法接受得就是,织女被人“要挟”了,还无动于衷。中国的仙女为什么这么好“欺负”呢?

我不能想象,将来我家的男孩,自己没什么本事,还幻想着天上掉个仙女下来。这个仙女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凭什么呢?人家是仙女,你至少也得在天庭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且不说物质的差别有多大,精神上的鸿沟又怎么解释呢?

如此说来,神话故事也得过滤一下,看看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还过得去,像天上掉个仙女的故事,还是绕过去吧。对了,浦松龄老先生笔下的狐狸精也是一样的问题,穷书生的运气堪比中彩票了。什么时候,我们的男孩们多一点骑士精神,而不是“天上掉馅饼”的期盼呢?

从艺术角度分析音乐剧《音乐之声》
答: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谁能给我大概讲一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阿?
答: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口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被视做人类最珍贵的永恒佳品。

《音乐之声》的主题是什么?
答:《音乐之声》的主题是反纳粹、追求自由、热爱自然。《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丽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们的心。

音乐之声 作品分析
答: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一阵敲门声把我拉回到现实。 我赶紧开了门。 站在门口的怎么会是他?“你有蜡烛吗?”“你看见我点...陪伴着人们渡过一个个白天黑夜;有的是急促的,噼里啪啦,如瓢泼、如倾盆,巨大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它的...

电影《音乐之声》赏析 电影艺术欣赏论文
答:与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风格是: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情节,而且有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其语言独具特色:既有用词精练、韵律整齐、节奏规范、艺术性强的高雅诗歌歌词,又有大量朴实、自然而又颇具风趣的日常生活对话。《音乐之声》四十年前第一次在美国演出起,便一直受到世界各国...

《音乐之声》这部微电影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答:我之前的两个回答者都没看过这部电影,也不知道评价这部电影的勇气从何而来,尤其是一个回答者甚至把它比作一部印度音乐剧。我承认印度有很多优秀的音乐电影,但我相信没有人能超越这个《音乐》。到目前为止,在音乐电影领域还没有出现能超越这部电影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第一段音乐是在欧洲拍摄的...

催人泪下的《音乐之声》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答:如果说《阿甘正传》让人感动,是因为男主在意外交叠命运险恶的情况下依旧愿意保持自己善良又充满宽容的心灵;《勇敢的心》令人感动,是人对于自由的追求原来可以超越所有;那么《音乐之声》令观众感动的,不仅在于音乐,更在于由音乐展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两者结合紧密,带给观众感动的是富有魅力的音乐和同样...

评析电影 《音乐之声》
答: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的忘掉。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

音乐之声乐评
答:1. 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音乐之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 。相信看过它的人一定不会轻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经被这部电影感动了。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

《音乐之声》 电影的观后感
答:总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是很久以来再次深深感动我的一部外语片,它带给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恒的,我将把它给我的所有美好感觉深深烙印在心里。也希望自己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到玛利亚那些美丽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宽容、豁达、智慧,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用她告诉的精神指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