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是哪首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乌台诗案:

本质:文字狱。   诗作:苏轼 《湖州谢上表》

时间:北宋元丰二年。  

涉案人物被告——苏轼。主控——御史何正臣,御史李定

审理地点: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涉案缘由: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有一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就被新党抓住了把柄,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对皇帝和朝廷变法不满。

结果: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其弟其友,牵连被贬

 提到文字狱,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明清,那时候对思想管控严密。而宋朝一直是重文轻武,怎么也会发生文字狱呢,还是发生在大文豪苏轼的身上。这就得从当时北宋的政治环境说起了。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1077)任用王安石变法。宋神宗赵顼是一位很有抱负得君主,为了改变当时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开始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是王安石变法理念是好的,具体实行起来因为所用非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变法失败。

神宗不甘心变法就这样失败了,亲自上阵主持新一轮变法,史称“元丰改制”,这也是“乌台诗案”爆发的时候。

 变法肯定要触及到某些人得利益,于是出现了反对变法得”旧党“(司马光、欧阳修)。“旧党”和“新党”的辩论就从政见不同变成了人身攻击、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这样一来栽赃陷害、造谣生事等下作手段自然就有人使出来了。

再说回“乌台诗案”的主角苏轼,苏轼本人并不反对变法,但是性格直率在一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得罪了“新党”被赶出京城。后来由徐州调任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没想到就是因为这首诗,让自己成为了这场‘文字狱’的主角。说白了,苏轼就是新、旧党争的炮灰。

为啥苏轼能成为炮灰呢:原因有二

第一,苏轼头上的光环太亮,文坛领袖,他的诗文才华天下皆知。皇帝要变法,要控制舆论,必然会十分在意文人士子们的想法。而苏轼作为文坛领袖,他对变法稍有一点不满,都会被有心人无限放大。皇帝其实也知道苏轼无辜,所以没杀他,但是也不能重用他,得拿他来杀鸡儆猴呢,所以最后是把他贬往黄州,并且牵连了很多人,都贬了。

第二,我们的苏先生实在是太过耿直,太爱说实话了。他其实并不反对变法,但是看不惯变法所用非人。就忍不住提提意见,这样,新党一派就把苏轼看成旧党,找他麻烦。

后来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以后,司马光等旧党主政,完全废除了新法,苏轼又看不下去,耿直地又替新党说了几句公道话,旧党就认为苏轼是新党一派,又把他贬谪。

所以,我们的苏大学士可谓是一生多磨难啊,好在他心胸豁达,能苦中作乐。不然非抑郁了不可。

由此也能看出,苏轼是个正直公允,坦荡无私,不善趋炎附势的磊落君子,可惜这样高洁的品质很难在污秽的官场生存。纵使苏轼才高八斗,也只能寄情山水,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文风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文风大变,不再锋芒毕露,而是属意老庄、曲情山水了。



是当时发生的一场文字狱案,是为了弹劾苏轼才发生的,是《湖州谢上表》这首诗。

是苏轼的《湖州谢上表》这首诗,该案是北宋时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

因《山前绝句》此诗获罪,苏轼是坚决反对改革,抵制新法的旧派。御史是革新派,故以诗为借口打击旧派。

乌台诗案主要讲的是苏轼,苏轼担任官职时正好朝廷进行变法,而苏轼支持的是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后被新派陷害说苏轼的诗中斥责皇帝,然后苏轼入狱。被陷害的诗是《湖州谢上表》

乌台诗案是哪首诗引起的
答:一次,苏迈外出,将送饭的事情交给一位亲戚,可是忘记交代不要送鱼了。这位好心的亲戚刚好送去一条鱼,苏轼一看,心中绝望,他向狱卒借了笔墨,在监牢里写下两首诗,向弟弟交代身后事:“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时夜雨独伤神 , 与君世世为兄弟 , 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将诗交给狱卒,狱卒又将诗...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答:第一:这些人为什么要陷害苏轼?第二:王安石与这一切有直接关系吗?第三:苏轼是如何逃过御史台的审查的?幕后是谁,苏轼是如何用《绝命毒师》这首诗成功自救的?苏轼的粉丝是怎么为他求情的,谁是最大的粉丝?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可以关注我,我会给你看更多五台诗案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

关于苏东坡的巫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答: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

乌台诗案差点让苏东坡丢命,那肇事诗有没有流传下来?
答:再拖延了几日,又承认了《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事实上,舒亶的道行还是浅了点。经过御史台同仁群策群力,他们从苏东坡诗词搜罗出上百首诗是针砭新政的。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苏东坡也统统作出了交待,承认自己就是看不惯新政。其中有些诗,御史台的官员看不懂里面的真意,...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答:“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更是北宋政坛的转折点。于苏轼来说,经过这次打击他有些心灰意冷,远离朝政,写的诗文也不再谈论时政、抨击官员,转而畅谈人生哲理。于北宋政坛来说,苏轼差点身死的经历激化了“新党”和“旧党”之间的矛盾,不论是哪一方掌权都不论缘由的排斥异己,恨不得将对...

关于苏东坡的巫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答:”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答: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乌台诗案"是件什么事?
答: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苏轼因为哪首诗被捕?
答:2、乌台诗案简介: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

柏台霜气夜凄凄,让苏轼深陷囵圄的“乌台诗案”,到底所为何事呢?
答:提起乌台诗案,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东坡了,初中学习苏东坡诗词,语文老师介绍苏东坡生平的时候,都会说到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事情,但是并没有过多的讲解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对这个疑问都心有不解,但也没有具体的深究,直至带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