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与声声慢同是李清照作品,为什么作品感情有如此大的不同?原因何在?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3
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在意象和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节令上:都是秋天
  情感上:都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咱也是给你找来的
  自己没这么高的分析能力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见中教网

这三首的共同意象是:花“这个意象的特点:宋词中的花意象女性特质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它具有意象的轻、柔、媚的特点。人天性爱美,爱花,与花媲美,视花为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观,更撩人情思,寄以心曲,畅神达意,尤其在女性色彩浓厚宋词中更是如此。
表达的感情是:1、《点绛唇》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浓“”瘦“对比,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2、《一剪梅》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顾东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仔细体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又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3、《声声慢》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节令上:都是秋天
  情感上:都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李清照的心情不同......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和《一剪梅》的区别,文学赏析
答:《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表达了相思之情。《声声慢》...

一剪梅和声声慢分别是借助什么物来写愁,两者所写愁有何不同内涵2两者都...
答:《声声慢》借助淡酒、秋雁、残菊、梧桐、细雨、晚风等意象描绘出的悲凉氛围,抒写了李清照晚年在国破家亡中的悲凉遭遇和无尽的愁苦。《一剪梅》借助了秋景,独自出游的情景,形象地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她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第二个两首诗都写了秋独雁花意象,不仔细品味内含不同,请简...

一剪梅 声声慢 回答问题
答:1——李清照《一剪梅》写于早年,当时丈夫出门远游,表达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与相思之苦。《声声慢》是作者经历了亡国亡夫,表达悲苦。①秋:《一剪梅》中,“秋”直接点出,《声声慢》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看出。不过前者之秋为凉秋,后者之秋,却是冷秋。独:《一剪梅》中的“独上兰...

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愁有什么异同
答:两首词相同的都是写同样写孤独和愁思,不同在于《一剪梅》中的“愁”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的孤独相思之愁;《声声慢》的“愁”是北宋靖康耻而导致的国破家亡、只身一人的悲凉遭遇的之愁。原文: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为什么说李清照的声声慢为千古悲情词之首?
答:这首词作于靖康二年,也就是“靖康之变”发生的时期,与岳飞的《满江红》大约为同一时期作品。李清照在“靖康之变”后南渡,与丈夫赵明诚相会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可惜不久丈夫去世,自身生活艰难,境遇极其糟糕。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

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所表达的“愁”有何不同?(引文回答)_百度知...
答:声声慢写的是家国指之愁。一剪梅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声声慢》借助淡酒、秋雁、残菊、梧桐、细雨、晚风等意象描绘出的悲凉氛围,抒写了李清照晚年在国破家亡中的悲凉遭遇和无尽的愁苦。《一剪梅》借助了秋景,独自出游的情景,形象地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她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声声慢》 ...

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生活着两宋交替的时代,前期的代表作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生活在南宋时期,代表作...

李清照的点绛唇,一剪梅,声声慢的共同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的特点,所表达...
答:仔细体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又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3、《声声慢》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

关于李清照的经典诗词介绍
答:8、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9、蝶恋花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

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
答: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