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的全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清朝后宫的所有宫殿的名称

故宫博物院中所有宫殿名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奉先殿,养心殿,慈宁宫,颐和轩,养性殿,宁寿宫,皇极殿。

故宫博物院中所有宫殿名字: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朝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保和殿

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乾清宫

乾清,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东六宫

钟粹宫 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恭亲王奕昕的生母静贵妃、咸丰帝慈安皇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承乾宫 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宫 一直为妃嫔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帝的瑾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宫 一直是历代贵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贵妃、咸丰帝的琬贵妃、光绪帝的珍妃等曾居住于此。

延禧宫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宫

太极殿(启祥宫)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咸福宫 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庆和咸丰年间还曾一度作为皇帝为先帝守孝之地。

永寿宫 为历代后妃所居之处。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贵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和恪、和孝两位公主下嫁还曾在此设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翊坤宫 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接受妃嫔们的朝拜。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储秀宫 意思是“内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宫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宫里还有一些别的宫殿:

奉先殿(现为故宫钟表馆),顾名思义就是皇宫里的小太庙,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慈宁宫 按照封建礼仪,皇帝不能与前朝妃嫔同居东西六宫。为了安置业已归天的老皇帝的妃嫔,特地建造了慈宁宫供她们居住。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代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颐和轩 为乾隆皇帝归政后憩息之所。“颐和”,即颐养精神。

外东路---宁寿宫景区(现为故宫珍宝馆)

养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寝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

宁寿宫 宁寿,出自《尚书》中的“五福”,有 健康长寿之意。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在此宫祭神。乾隆帝八十寿典、嘉庆帝五十寿典,曾在此赐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极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兴办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后也曾在皇极殿接见外国使臣。西太后死后,在这里为她停灵治丧。

  一、汉代的等级制:
  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扩至十四个等级。即:
  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 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二、历朝历代不同的后妃制度
  中国后妃的体制发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汉、唐、宋、元、明、清以降、历代多有增损,但大体仍不离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规定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谓后,在宫闱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如同九卿,世妇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归功;世妇主管丧祭礼宾之事,御妻则侍奉天子之宴寝。除此还有女史、女况、典妇等多种名目,分掌内闱各种杂事。后妃们的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礼制规定,听从祖辈的训戒,不得白由行动或随意言笑。所谓后妃,“妃”字,其本义即指配偶,古音即读“配”。“后”字,其原义曾是国主,国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后来天子的配偶称为后,[后汉]班固在“白虎通”《嫁娶》曰:“天子之妃谓之后.何?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然而这里所谓天下尊之,其尊者仍为天子其人,而不是后妃其人。尊后妃的实质.仍是尊天子。郑玄注《礼记》曰:“后之言,后言,在夫之后也”。因此,后地位虽位同天子,然而决不可言在天子之先,必以天子之命唯听。充其量,后只能辅佐天子,所以其地位乃在天于之下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甚至后妃的生死大权也掌握在天子手里。以天于的快乐为快乐,以天子的忧愁为忧愁。一切惟天于是命,这就是后妃生活的本质。

  三宫六院体系
  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而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大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困,高悬银(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清代宫廷后妃制
  以清代宫廷制度而言,宫闱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康熙皇帝的时候,规定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六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俱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清代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之处在於,满族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阅选秀女制度」,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秀女中挑选,被选中的秀女还要为皇子、皇孙栓婚,或为近支的宗室亲王、郡王指婚。能被选入宫的女子,又可分两种:由八旗户籍选出的称为「秀女」,地位较高,可选妃立后;由内务府包衣佐领下选出的则叫宫女,地位较低,仅供内廷使令,但宫女亦有机会晋升为妃嫔。
  挑选秀女,三年一届,参加闺选秀女的年龄,多在十二、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秀女一旦被选入宫中,即为贵人,而最大的幸运就是可以被选作妃嫔。而没有被选入宫中的秀女,则可以自由聘娶。

1、佟佳氏:佟佳·哈哈纳扎青

清太祖元妃(1560年-1592年),佟佳氏 , 名哈哈纳扎青,冒姓佟 (明代佟姓汉人乃辽东望族,不少佟佳氏女真人冒姓佟,以佟姓汉人自居),其汉名不详,野史中有为佟春玉、佟春秀、佟詹泰等伪名。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福晋(元配)。

2、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

康惠淑妃,生卒年不详,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清太宗皇太极妃,蒙古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

原为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福晋,为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四,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并生有一女。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病故,当年闰八月,窦土门福晋在部下的护送下归顺后金。后被皇太极立为侧福晋,其女被养在宫里。

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帝亲政,加封太妃尊号为康惠淑妃。死于懿靖大贵妃之前,卒年未明,葬于清昭陵贵妃园寝。

3、富察氏:富察·衮代

富察·衮代(公元?~1620年),女真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继福晋,后世称太祖继妃。富察·衮代于后金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之前,嫁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称大妃。

4、他他拉氏:他他拉·玉龄

他他拉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满族,他他拉氏。出生在一个北京的旗人家庭。原名他他拉·玉龄,因为当时满人已不再吃香,所以按音转关系改成姓谭。

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婚后,与溥仪感情甚笃。五年后因伤寒病去世,得年22岁,被追谥为明贤贵妃。

5、额尔德特氏:额尔德特·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鄂尔德特氏,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父去世后,母蒋氏携三女析居花市,过平民生活。8岁时,就读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学,聪颖好学,颇谙事理。





LZ,清人入关后沿袭了汉人的习俗,后妃名字不上史书,后来写史时,把以前记名的妃子的名字全部抹掉了,也只有前期和晚期有难得的遗留品。隆裕皇后的名本也无记载,只是根据德龄的书看来的。(如果你要写小说,为了好称呼就编一个吧):

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继妃-富察衮代,大妃-乌喇纳喇阿巴亥,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哥,庶妃阿济根,庶妃德音泽;

皇太极--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

光绪--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

溥仪--
皇后郭布罗婉容,淑妃-鄂尔德特文绣,他他拉玉龄(谭玉龄),李玉琴,李淑贤

清朝的姓氏都是满姓,比如钮钴禄氏、瓜尔佳氏、叶赫那拉氏等,汉人入了旗的话就要把汉姓改为满姓,改的方法就是在汉姓后加上一个佳字,比如佟佳氏,康熙皇帝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就是佟佳氏,康熙的舅舅们就叫佟国纲、佟国维,章佳氏就是姓章的汉姓女子,清朝入关后尤其是中后期大量的汉族女子入宫为妃嫔,这种情况更多,比如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康熙的后妃十八阿哥生母密嫔王佳氏等等,有清一代后妃章佳氏很多,一般清史中不会具体列明名字的

男尊女卑,一般没有名字,只有xx氏。除了清朝最后的皇帝后妃留下有名字。

道光的后妃,具体名字
答:同治帝尊其为皇祖成妃,后晋皇祖成贵妃,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光绪十四年(1888)卒。·和妃纳喇氏,初以官女子,事宣宗潜邸 嘉庆十三年生皇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嘉庆帝特命赐封侧福晋 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和嫔 道光三年(1823)十一月晋和妃 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初四卒。祥妃钮祜禄氏...

明朝的后妃等级制度是怎么样的?
答:明朝:明代后妃的封号按等级依次为 皇后;皇贵妃;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昭仪、婕妤、才人、选侍、淑女等等。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

清朝历代皇帝和后宫妃子的人名
答:太祖 天命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努尔哈赤入赘。元配正室。继妃,富察氏,名衮代。继室。孝烈武皇后,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继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侧室。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侧妃,叶赫那拉氏。另两位侧...

清朝各皇后和妃嫔姓名 特别是名字!1
答:嘉庆帝后妃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仁宗为皇子时聘为嫡福晋,仁宗即位后册为皇后,嘉庆二年二月崩。生一子,宣宗,即道光帝,二女,一殇,一下嫁玛尼巴达喇。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仁宗为皇子,册为侧福晋。仁宗即位后,封贵妃。孝淑皇后崩后,乾隆帝命其为皇后,先...

燕王朱棣一共有几个妃子?
答:一共21个。一、后妃列表 1、仁孝文皇后徐氏;2、金/李氏;3、昭献贵妃王氏;4、昭懿贵妃张氏;5、恭献贤妃权氏;6、康惠庄淑丽妃韩氏;7、康靖庄和惠妃崔氏 ;8、康穆懿恭惠妃吴氏;9、贞静顺妃张氏;10、惠穆顺妃郭氏;11、恭和荣顺贤妃王氏;12、安顺惠妃龙氏;13、恭顺荣穆丽妃陈氏;1...

雍正的后妃有哪些?
答:雍正共有后妃30人,分别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悫皇贵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懋嫔宋氏、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老贵人。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顾常在、吉常在、苏答应、英答应、汪答应、德答应、伊格格...

古代后宫的妃子是如何称呼的?
答: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朱元璋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作过调整、改变,但对其主要内容都予以严格的执行。关于明代后妃制度,史书上并没有完整地记录,而是散见于诸多文献中。编制与人选。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

清朝的妃子名字都很长,清朝后妃的全名都是什么?
答:LZ,清人入关后沿袭了汉人的习俗,后妃名字不上史书,后来写史时,把以前记名的妃子的名字全部抹掉了,也只有前期和晚期有难得的遗留品。隆裕皇后的名本也无记载,只是根据德龄的书看来的。(如果你要写小说,为了好称呼就编一个吧):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古代宫中妃子从小到大的称谓
答: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明明太祖时皇后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皇后皇贵妃嫔才人选侍清五宫并建?清宁宫皇后 关睢宫宸妃 麟趾宫贵妃 衍庆宫淑妃 永福宫庄妃顺治十五年 决定采用...

清朝妃嫔等级?
答:清朝嫔妃等级: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二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人数不定。皇后居中宫,嫔妃居东、西十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