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是否有新变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进去21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国际战略格局在进入21 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化: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各自发展进程中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的趋势,这在无形之中加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这可能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团结;
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西方发达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高消耗、高能源,高速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引起对全球资源的争夺,甚至会出现军事扩张。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美国和欧盟在经济方面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日本在努力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俄罗斯已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中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尽管各个国家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分歧,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大国关系的基本模式和特征任然是“有斗有和、斗而不破”的模式。进入21世纪后的国际局势是空前的精彩的,每个国家都试图把握机会,登上世界大舞台,但它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更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在国际战略格局之间试图崛起的国家将会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众多全球性问题的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

此阶段对中国,对国际未来的发展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探底企稳,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也正在显现,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冰岛的巨额赤字导致政府下台,以及迪拜债务危机,这些都警示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
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大调整时期,中国必须抓住机遇,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内金融秩序,同时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
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国际投资格局又称全球投资格局,现在的局势即第一二题的答案请看下面的文章: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得到高速发展,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二战以来,世界范畴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空前的增长。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1960年为555亿美元,1976年增至2872亿美元,1981年达到5250亿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是外来资本的主要来源。根据对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1981年到1985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在其长期资本流入总额中的比重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间,这一比重增加到74%,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较之间接投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投资者除追求盈利外还寻求安全性。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要优于发展中国家,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就将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基本上是单向的,通常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资本投向自己的附属地、附属国。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直接投资主要转向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美国为例,1950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48.8%,发达国家占48.2%,1960年发展中国家占34%,发达国家占60.6%,1980年发展中国家占24.7%,发达国家占73.5%。据统计,1990年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0%,美、欧、日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3%,其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额占世界各国吸收直接投资总额的70%。199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5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08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0%。可见,主要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欧、日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吸收国。

(三)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

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不断相对减少的同时,把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逐步集中在那些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巴西、墨西哥、亚洲“四小龙”等。

拉美地区是吸收外国投资较早、较多的地区。拉美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1950年为77亿美元,到1980年增至625亿美元,增长了8.1倍。80年代中期以后,拉美国家吸收外资的速度减慢,主要是墨西哥、巴西等国在利用外资政策上的失误而造成巨额外债负担的影响,以及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等因素所起的负面作用。但拉美经济又有所改善,特别是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增强了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刺激了这一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复苏。

亚太地区在1986年取代了拉美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国投资的地区。在1988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59%是投向亚太地区的。1995年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50亿美元,约占全球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2/3。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投资者曾纷纷撤资,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解决亚太地区又成为吸收直接投资的有力竞争地区。

(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石油、矿产资源的国有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外国垄断资本对采掘业投资的比重逐渐下降,对制造业部门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在占国际投资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中,虽然投向制造业的比重仍然较大,比如截止1988年底,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44.6%集中在制造业,西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42.8%也集中在制造业。但随着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逐步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新能源、精密机械和生物工程等。出此之外,还继续投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的行业。另外,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不动产等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中之所以占有较大比重,是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密切关联的。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对国外第三产业投资的增加,既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果和表现,又将推动东道国乃至整个世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

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

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评论 | 3 0

cainiaozou | 十五级 采纳率23%
擅长: 个人理财 购物 历史学
其他类似问题
2007-06-27理财市场概况??
2009-06-16试论述国际投资布局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原因。 7
2009-02-01恒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概况和真实情况,希望了解者能及时回复,...
2011-03-29国际黄金期货即时行情在哪可以理解到?最近想投资国际黄金期货,...
2012-07-23熊猫金币有投资价值吗?就当前局势 24
更多关于进入21世纪后,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是否有新变化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举报| 2009-01-18 22:19PhantomLZH | 五级
2008年,在这个中国习俗中带有吉祥之意的年份,巨亏、破产、接管等悲剧却笼罩着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发达经济体,令世界经济恶梦连连。目前,恶梦还在恶化。时近年底,我们不妨对2008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的财经恶梦进行简要盘点。

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并逐步扩散至全球金融市场,2008年初以来,美国相继有加利福尼亚印地麦克(IndyMac)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破产,花旗等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联储连续七次的大幅降息仍未能阻止美国次级抵押市场走向崩溃,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4日~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财务危机。9月25日,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9月29日,美联银行被收购。9月,欧洲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富通集团濒临破产,英国最大房贷银行布拉德福--宾利银行继诺森罗克银行之后被国有化。10月10日,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的加速蔓延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和股市大幅下挫。9月16日,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6.44%,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0月6日~10日,全球股市经历"黑色"一周。包括全球23个金融市场的大摩MSCI环球指数一周累跌两成,是自1970年有纪录以来的最大一周跌幅。11月20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创下2003年3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1997年4月14日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市场的表现折射出市场对未来经济的担忧,而一系列的实体经济数据也验证着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危机,由此引发的经济下滑正在向全球实体经济领域扩散。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下降0.3%,创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9月份工业产值月降2.8%,创1974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10月份失业率创下1994年3月以来的最高,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967年以来的最低。欧元区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10月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位,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经济体三季度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日本经济也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

解读当前中国经济两个关键词

回顾2008年中国经济工作,热点比较多,但是,有两个关键词特别值得一提。一是放缓,即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二是回落,即物价总水平回落。

第一个关键词:放缓

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工业生产加速下滑,制造业景气指数回落。10月份,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长率继7、8、9三个月连续回落之后,在没有奥运停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仍呈现加速回落之势。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幅比上月低3.2个百分点,增幅回落幅度比上月扩大了1.8个百分点。10月份,重工业仅增长7.3%,增速比轻工业慢3个百分点,这是近6年多来首次出现重工业增速慢于轻工业增速的局面。

从人民银行调查的数据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将进一步放慢。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9月份,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0.05%,而去年同期则增长34.45%。10月份以来,国内外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出现暴跌,这将迫使在三季度前拥有大量存货的公司计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并最终反映在企业利润报表中,这在金属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和采掘业中表现尤为明显。

二是国内外需求趋弱,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长减速。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看,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增速比前9个月减慢0.4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月减慢4.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明显下滑。

从居民消费增速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082.7亿元,名义增速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降至22.0%;实际增速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降至16.6%。从进口增长幅度看。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与上月相比出现萎缩,进口总值下滑较为明显。10月份,进口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月低5.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9.9个百分点,创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进口增速。进口速度的大幅下滑也表明国内有效需求减弱。
第二个关键词:回落

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物价总水平回落:一是从上游价格看,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幅度与9月份相比显著扩大。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比9月份降低4.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采掘业产品和黑色金属压延价格涨幅分别比9月份下降7.4和9.4个百分点。

二是从最终消费价格看,CPI同比涨幅继续下降。1~10月,CPI累计同比上涨6.7%,涨幅较1~9月低0.3个百分点,累计同比涨幅延续近6个月的下降态势。经济运行中,将出现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的情况。

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三大特点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演变,11月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中国潜在投资领域广阔,民生改善领域广阔,提升国内需求空间巨大,而物价总水平的回落也为理顺基础产品价格机制提供了时机。因此,无论是保增长,还是防通缩,中国宏观政策回旋的余地都很大。只要政策落实得当,2009年中国经济完全可能进入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区间,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具体说,2009年中国经济或将出现三大特点:

(一)货币和财政政策联手转型

2008年11月9日,财政政策从实施多年的"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从年初的"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大措施。据初步匡算,落实这一揽子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同1998年发行2700亿元国债刺激经济的政策相比,此次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不仅重视投资,更关注改善民生和提升消费。

(二)2009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稳定从消费来看, 2009年经济增长减速会对居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政府降低税负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都会对改善居民收入产生积极作用。扩大内需是缓解明年结构失衡的重要内容,在来自经济增长放缓和积极财政政策反作用下,预计社会消费增长上半年有所回落,下半年会逐步回升,全年会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从投资来看,2009年投资的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及所带动的社会投资会使得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甚至超过2008年的增速。

从进出口来看,外需减弱会影响出口,但净出口增速下滑并不明显。

(三)2009年通货膨胀率将大幅下降初步预计,2008年全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6%左右。2009年,由于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将促使物价总水平进一步回落,同时也为基础产品价格改革、农产品(13.67,0.44,3.33%,吧)价格改革提供了时机。

从对CPI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和狭义货币(M1)看,2009年食品价格涨幅会因粮食最低保护价格提高13%而保持与2008年相对稳定的上涨幅度;非食品价格涨幅出现进一步回落可能性更大;M1余额涨幅下降会因宏观调控转向积极趋于稳定,对CPI下降发挥稳定作用。总体看,2009年在CPI涨势会在2008年上半年惯性向下后趋于稳定。预计2009年我国价格水平将大为降低,通胀和通缩交替出现的情况将仍有发生。

请帮我名词解释一下国际直接投资
答: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向对应的概念,是指为了在国外投资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答: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在国际金融...

请帮我名词解释一下国际直接投资
答:一、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1、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向对应的概念,是指为了在国外投资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活动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分类 (一)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一致看,可分为三种...

进入21世纪,什么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答: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继续显现,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安全...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4、科技开发和应用全球化:科技进步不再局限于特定国家,而是成为全球共享的成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5、信息传播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跨越国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通加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决策。6、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且投资格局多元化:资本流动的国际化程度加深,投资...

简述跨国生产标准化的作用
答: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即将居主导地位的时代,以知识、技术、信息进行直接投资,将是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跨世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第三,跨国公司母国不仅有发达国家,而且有发展中国家(ldcs)和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以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是单向性的,即发达国家为了寻找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产品销售地,而向发展中国家或...

国际投资的特征有哪些
答:199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5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08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0%。可见,主要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欧、日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美、欧、日三足...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

国际投资学的投资理论
答:生于加拿大,美国求学和执教的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1960年,他完成了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该文问世后,并未引起世人重视,由于快速发展的国际投资实践对其理论的验证,该理论才成为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到1976...

有关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资料
答: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四)国际经济制度的一体化、规范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将大大加强 21世纪初,国际经济制度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加一体化的趋势。一是接受国际经济制度的国家继续增多。二是参加WTO的国家关税将进一步降低,电信市场、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面开放,投资限制进一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