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古代爱国名人事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中国的历史由来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扩展资料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

1、范仲淹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2、岳飞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少时其母与其背刺“精忠报国”,成为其毕生的座佑铭。一生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他忧国爱民,其军队纪律严明,饿时不扰民,冻死不进屋,受到人民的爱戴。

3、文天祥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阴谋投降,被抓住杀了。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

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脑子(即龙脑),没有死。邹洬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

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溁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4、郑成功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

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

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5、屈原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

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他虽被流放,仍心系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百度百科-郑成功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屈原

百度百科-文天祥



1、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3、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

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才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5、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积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

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

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

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

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忧国忧民 立"论"上"策"
——贾谊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卒于前168年.
贾谊18岁时,就以文才著名于洛阳.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能出众,把他召置到自己的身旁.汉文帝即位,征吴公为廷尉.吴公极力推荐贾谊年少
多才,通各家之书.文帝求才若渴,年仅20的贾谊就被文帝召为博士.在这
期间,又因贾谊成绩卓著,一年之内被提升为大中大夫.得到文帝的信任后,
他雄心勃勃,想在政治上来一番改革,使汉朝更加统一富强,他的政治见解
得到文帝的重视.贾谊对当时一些重大政策的制订,颁布和实行都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文帝为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还准备进一步提拔他.但是,这
些锐意改革的措施,必然要触动达官显贵的政治,经济利益,于是,权臣周
勃,灌婴,冯敬等人群起而攻之,说他"年少初学,节欲擅权,纷乱诸事".
文帝不明真象,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贾谊既被谗谪官,"意
不自得",渡湘水时有感于屈原当时报国无门的处境,再加上自己的处境与
心情同屈原相似,于是作《吊屈原赋》以自喻,借古人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
的感慨,字里行间流露着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贾谊在长沙生活了3年之后,又被文帝召回京师.据《史记 屈原贾生
列传》记载:文帝召见贾谊,问他"鬼神之本".贾谊便讲述鬼神的由来.
至半夜,文帝听得入神,竟移动坐席向前倾听.唐代诗人李商隐对这件事不
胜感慨,写了《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
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在这年,文帝任贾谊为其爱子梁怀王的太
傅.前169年,梁怀王骑马失足跌死,贾谊受到刺激,一年后忧郁而死,年
仅33岁.
贾谊登上政治舞台时,正是西汉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刘邦建汉几
十年后,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经常正在全面恢复,中央政权的力量也在逐步
加强.与此同时,刘邦所封的同姓王,这时已开始强大起来,渐渐形成了尾
大不掉之势,对中央威胁很大.北方的匈奴,虽与汉朝有"和亲"关系,但
还是经济伺隙骚扰,"数为边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贾谊力主加强中央
集权,抗击匈奴,巩固统一,是很有见解的主张.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对于秦朝的灭亡,一直引为教训,并不断总结这段
的历史经验,探求巩固西汉王朝的途径.贾谊所写的《过秦论》是其中影响
最大,而又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过秦论》中,贾谊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历
史贡献,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作用.他还充分肯定秦始皇抗击匈奴,使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功绩.至于为什么秦朝如此强大,而又迅速灭亡
了呢 贾谊认为秦朝统治者只知"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赋敛无度",
而不能很好地运用软硬两手策略.贾谊这个论点,在当时统治层中,是很有
代表性的.汉朝改行"霸王道杂之"的政策,正是有鉴于此.贾谊还指出: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影)从",一举推翻秦朝,
说明了"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他从地主阶级
的根本利益出发,要汉朝统治者以秦速亡为戒,掌握"牧民之道",调整好
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使"狡猾之民","不轨之臣","暴乱之奸"对汉
朝统治阶级的危害,都能及时消除.
贾谊针对诸侯王权势过大,可能危及治安的问题,向文帝上《治安策》,
提醒文帝注意.并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把各封国皆分化小,封给
原来诸侯王的子弟.这样,封国小了,也就容易控制."力小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无邪心".从全国说来,中央驾驭诸侯,将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莫不制从",这才可能加强统一集权,而求得长治久安.
对于匈奴的长期骚扰,贾谊主张坚决抗击.他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
抗匈斗争.他在《论积贮疏》中,还积极主张屯粮贮粟,长期准备力量,一
旦有事,才能"以功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贾谊还提出与匈奴贵族
"争其民"的策略,主张把匈奴贵族与其下属臣民区别开来,尽力争取其下
层,使匈奴贵族"无臣之使,无民之守",陷于孤立,然后一战胜之.他的
这些主张,只要运用得宜,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贾谊的政论文章锋芒毕露,切中时弊,文笔雄放恣肆,挥洒自如,不仅
叙事清楚,说理圆畅,而且颇有文彩,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对当时及后世
政治都有一定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范仲淹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2、岳飞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少时其母与其背刺“精忠报国”,成为其毕生的座佑铭。一生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他忧国爱民,其军队纪律严明,饿时不扰民,冻死不进屋,受到人民的爱戴。

3、文天祥

文天祥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黎贵达暗中阴谋投降,被抓住杀了。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进驻丽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卫王继承王位。

文天祥上表自责,请求入朝,没有获准。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国公。军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几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个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死了。

十一月,进驻潮阳县。潮州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文天祥赶走了陈懿,抓住刘兴,杀了他。十二月,赶赴南岭,邹洬、刘子俊又从江西起兵而来,再次攻伐陈懿的党羽,陈懿于是暗中勾结张弘范,帮助、引导元军逼攻潮阳。

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出现,众士兵随从措手不及,都埋头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军千户王惟义抓住。文天祥吞食脑子(即龙脑),没有死。邹洬自刎颈项,众士兵扶着他至南岭才死。

僚属士卒得以从空坑逃脱的人,至此时刘子俊、陈龙复、萧明哲、萧资都死了,杜浒被抓住,忧愤而死。仅有赵孟溁逃脱,张唐、熊桂、吴希奭、陈子全兵败被活捉,都被处死。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没有拜,张弘范于是以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战败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文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4、郑成功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

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

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5、屈原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

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时间长达十六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等。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他虽被流放,仍心系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百度百科-郑成功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屈原

百度百科-文天祥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岳飞“精忠报国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

中国古代有哪些爱国人物
答:有关爱国人士的小故事40字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 377 浏览9346 2017-12-18一些爱国志士的事迹50字左右(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

古代名人爱祖国的故事阅读五篇
答:【篇三】古代名人爱祖国的故事阅读:精忠报国的岳飞 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

杜甫爱国的事例有哪些?
答:3、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为国效力。一、杜甫人物信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杜甫被后人称为“...

古人哪些忧国忧民的故事
答:春秋时期,十二国联合伐郑,郑国国君向晋国求和,并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晋悼公送给大臣魏绛许多礼物,想要一同享受,但被其谢绝了赏赐。魏绛劝告晋悼公说:“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近代和古代爱国故事(100字左右).(名人故事)
答:1、屈原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

历史上有哪些爱国人物,主要事迹是什么???
答:(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

求古往今来爱国名人的事例
答:1、邓世昌:晚清北洋海军爱国将领。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

名人爱国故事如梅兰芳蓄须,还有哪些?
答:3、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用心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

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爱国事迹!要简短一点!
答:狼牙山五壮士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

求 忧国忧民的人物及其事例 注意是事例 不要诗 事例要简 速度 好的加...
答: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