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魏忠贤得势的三年是否真在辽东战场上压制后金?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0

魏忠贤在最为得势的三年,即天启五年(1625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期间,辽东局面出现重大转机,但是说转守为攻,压着后金打,确实有点“言过其实”。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在《明史·袁崇焕传》中,清朝对于他们这位曾经的对手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说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一来,八旗铁骑在辽东战场上可谓是无往不利。在这数年的征战中,后金夺抚顺、占清河,取得萨尔浒大捷,进而攻下开原、铁岭,夺取辽阳、沈阳,最后轻取广宁,牢牢掌控了辽河以西的大片领土。期间明军也出现了毛文龙“镇江大捷”这样的小规模胜利,但是整体的战局上依旧是后金占据了绝对的主动,直到袁崇焕在天启六年(1626年)取得宁远大捷,以及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明军在辽东的战局上出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从整体的战略态势上来看,后金依旧占据着战局的主动,而明朝也依然处于战略防御状态,依靠着“关宁锦防线”抵抗着后金的进攻。


而除了袁崇焕,还有两位重要人物对于明朝稳定辽东局势,抵挡后金扩张步伐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位是孙承宗,另一位就是毛文龙。

孙承宗于天启二年(1622年)自请督师蓟辽,天启皇帝亲自将他的这位老师是送出宫门,并赐给孙承宗尚方宝剑、坐蟒等,之后内阁大臣也将孙承宗直送到崇文门外,可以说给予了孙承宗空前隆重的礼仪。

而在督师蓟辽期间,孙承宗也用他的一系列举措稳定了辽东局势,迫使后金努尔哈赤这面不敢越过辽河。


首先,孙承宗大刀阔斧的进行人员调整。

将王在晋等一批庸碌之人赶出辽东,提拔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将领,这些人在之后对后金以及清朝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满桂、吴襄、尤世禄、阎鸣泰、毛文龙等,都是在当时以及后来响当当的人物。

其次,孙承宗严明军纪,提升战斗力。

他先是优化队伍,裁剪了一大批战斗力低下的士兵,同时贯彻“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就地招募士兵,并从中选拔精锐,强化训练兵配发优良马匹与先进武器,这些人也就成为日后“关宁铁骑”的班底。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火炮和火器,全面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再次,就是以锦州为起点,宁远为中心,山海关为后援依靠,修建了“关宁锦防线”。

这条防线也在当时成为了努尔哈赤乃至后来皇太极的“噩梦”,特别是新建的锦州城和宁远城,让金军数次吞下苦果。

最后,就是大力发展辽东地区生产,安置难民,减轻朝廷压力。

可以说,孙承宗与努尔哈赤是棋逢对手,如果不是后来魏忠贤的掣肘与构陷,迫使孙承宗辞职,努尔哈赤还真的有可能不敢贸然发动宁远之战。而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收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也正是凭借如此大的功劳,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的清朝,都对其予以了盛赞。


而毛文龙此时已经成为东江镇总兵,以皮岛为中心,并依托在朝鲜的铁山和义州建立粮仓,形成了“敌后根据地”,成为后金的重要牵制。尽管此时的毛文龙的“主业”已经放在了发展走私与贸易上,但是他的袭扰后金的“副业”也还算搞得有声有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的辽东战场上,明军这面只能说是稳定辽东局势,暂时性的阻挡了后金进攻的步伐,而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中,又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胜利,努尔哈赤更是在宁远之战中身负重伤,最后郁郁而终。但是明朝的胜利也仅仅是防御战上的胜利,明朝与后金之间依旧以辽河形成对峙,并没有在“关宁锦防线”的基础上,进行领土的收复,依旧处于战略防守的态势。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明军压着后金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确实是“言过其实”了。


而在这期间,魏忠贤对于辽东战场所起到的作用,也应该按照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来。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为了争夺权势,开始对东林党成员进行残酷的打压、迫害和排挤,包括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在内的一大批东林党骨干成员被魏忠贤折磨致死。在此之后,魏忠贤不断培植党羽,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同时又用非常卑劣的手段,让天启皇帝与朝政逐渐隔离,进而最终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而在魏忠贤擅权专政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于自己的“造神运动”,其头衔被加到了“九千岁”,为他建立的生祠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就连袁崇焕等人也被迫选择了随波逐流。


在逐步稳定住朝中局势的情况下,魏忠贤将势力开始向辽东波及。

作为东林党人的孙承宗,遭到了魏忠贤持续性的排挤和打击,但是天启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位老师是极为信任,甚至因为孙承宗对魏忠贤进行了责骂。然而,魏忠贤为了扳倒孙承宗使用了近乎于流氓的手段,最终导致了孙承宗的愤而离职。

而孙承宗的继任者高第竟然下令放弃辽东,以重兵死守山海关,这才导致了努尔哈赤的出兵,只不过这一命令遭到了袁崇焕的抗拒,于是才有了袁崇焕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取得了宁远大捷,一战成名。而辽东也险些葬送在了魏忠贤和高第手中。

此后,魏忠贤派驻辽东的经略阎鸣泰,监军太监刘应坤、纪用等人,前往辽东,这次可以说魏忠贤还算是用人得当,进而与袁崇焕、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的配合下,取得了“宁锦大捷”。

然而,作为“宁锦大捷”的重要功臣,袁崇焕却遭到了排挤和不公平待遇,这也直接导致了袁崇焕的辞职隐退,险些让辽东再一次陷入危机。

可以说,除了高第外,魏忠贤做出的人事安排比较得当,而并非阉党的袁崇焕等人也得到了重用,但是从魏忠贤的本质来看,还是他对于权力贪恋的表现,只不过确实是“运气好”,选对了人,而对孙承宗、袁崇焕的排挤,又暴露了他排除异己的心态,这也使得辽东的战局出现了动荡。


当然,除开在用人的当上,魏忠贤在这期间对于辽东的战局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一方面,就是在对辽东的支持上,并没有进行掣肘。

尽管孙承宗作为东林党成员,受到了魏忠贤的打击与迫害,但是不同于当初作为东林党大佬叶向高和张鹤鸣持续性的掣肘楚党成员熊廷弼那样,魏忠贤对于辽东战场的建设还是给予了重大的支持。包括修筑关宁锦防线,发展水师力量,添置火炮、火器,训练关宁铁骑等等,魏忠贤还是予以了很大的支持,包括辽东的军饷,也是比较充足,哪怕是毛文龙冒功领赏和捞空饷,魏忠贤也是没有进行过度追究。这些都是保证明朝在辽东战斗力的根本。

另一方面,就是魏忠贤在充盈财政收入上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一直以来,人们给予魏忠贤的一项正面评价就是征收商业税和矿税,没有将负担加给普通百姓。实际上,这是出于魏忠贤对于富商大户的仇恨,以及朝堂当前财政空虚的决定,而实际上的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的,即维系了民间百姓以及农民阶层的社会稳定,同时筹集到了必须的粮饷。


如果从深层次来看,魏忠贤的种种行为都可以归结到他对于权力的渴望和贪恋上,他的功也好,他的过也罢,都是以争夺权力为目的。作为一名太监,注定了他无法更进一步,他能做的只能是维持现状,维持天启皇帝的统治,才能让自己继续把持朝政,继续掌握权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一些举措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了当时的辽东战局也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因为此就忽视了魏忠贤作为一代乱政权阉的种种罪行,也不能就此简单的为魏忠贤“平反”。


最后,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天启皇帝尽管迷恋木匠活,尽管不问世事,任由魏忠贤擅权专政,但是年轻的天启皇帝绝对是“庸而不昏”的典范,也是擅玩儿权力平衡的高手,这一点从积极支持孙承宗就可见一斑,而他在这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在魏忠贤鼎盛的三年时间里,辽东战局出现了短暂的转机,魏忠贤的作用是有,但并不是根本,上至天启皇帝,下至孙承宗、袁崇焕以及大批辽东官员将领的苦心经营,才是其中的根本。而此后辽东局势的转折,进而导致皇太极围攻北京,也不能简单归咎于一人或者几人的错误,而是包括后金、明朝乃至蒙古、朝鲜等多方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并不能说因为魏忠贤,才会有辽东战局的优势,况且这份优势,本就是言过其实的。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呢?_百度...
答:总结: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关宁锦防线”,依靠的孙承宗、袁崇焕这些武将。然而这些背后的支持,赋税、粮草辎重、红衣大炮,都靠背后的“九千岁”魏忠贤来运作,在某种程度上,魏忠贤还是有点功绩的,也不可能全部被抹杀。

在魏忠贤得势的3年里,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答:魏忠贤是人人喊打的大奸臣,他虽然在排除异己上面使用的手段非常毒辣,但是他这个人也有非常高的能力,特别是他的理财能力和他收税能力,而这正保证了在战场上能够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所以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里,明朝在辽东战场上压着皇太极打。魏忠贤在世的时候,他对朝廷上的异己都使用了非常残忍的打压方...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答:接着这种政治恐怖手段,他在朝廷中取得了绝对的权威,1624年至1627年,这是魏忠贤最得势的三年,大家都称他为“九千岁”,可以说人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如此祸乱朝纲的一个人,按照我们的逻辑,明朝就是毁在了他的手里,但是真实的情况却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努尔哈赤是被明...

在魏忠贤得势的3年里,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吊打皇太极
答:1634年)因天花病逝。此后蒙古诸部几乎都依附到了皇太极手下,并通过联姻不段加深关系。原本可以帮助明朝制约皇太极的蒙古反倒成为了皇太极的助力,此消彼长,明朝变得越来越被动。所以此一时彼一时,正是军饷和以及客观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能压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答:在辽东战场上,还需要提到一个人物,他便是明朝将领毛文龙。此人虽说也是个巨贪,但是曾率兵杀死后金镇江守将,独占东江,还多次袭击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在抵抗后金的战绩上,可以给他记上一笔。综上所述:魏忠贤得势之际,明朝军队不是压着皇太极的后金部队打,而是后金主动进攻,明朝正当防卫而已。而...

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啥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答:魏忠贤权势熏天的这三年辽东战场上明军可以说在与满清军队的较量中丝毫不落下方。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魏忠贤理财有方,国库充盈,进而在经济上物质上满足辽东战场奋战的关宁铁骑的需求。魏忠贤的底牌是能搞来钱。魏忠贤最大的本领是会收税。这时在明帝国的东南省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天下之财聚于三吴。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何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呢?_百度...
答:必然神人共怒,国将不国。然而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扫万历末年辽东战场的颓势,大有光复辽东之势。魏忠贤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唇齿相依的关系,否定龟缩山海关的决议,积极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为什么明朝能在辽东战场打?
答:我觉得之所以魏忠贤在朝廷得势的三年当中,明朝的军队能够大发神威,主要是由于魏忠贤给予了他们军费上面很大的支持。明朝末期国家衰败,主要就是由于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因此国家能够拨给军队的军费也是少得可怜,而军队训练打仗,军备粮草,这些都是需要军费作为支撑。没有了足够的钱财那么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打...

在魏忠贤得势的3年里,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吊打皇太极?
答:作为一个坏透了的宦官,魏忠贤却在对抗辽东这件事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经过魏忠贤的努力,明朝的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增长,这对于后金作战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毕竟有钱才能打仗。所以从这方面讲,魏忠贤还是延缓了明朝灭亡速度的有功之臣,他也并不是完全的坏。等到他死之后,明朝国库开始渐渐空虚...

在魏忠贤得势的三年中,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压着皇太极打?
答:在这方面,魏贞贤就更加高明一点了,魏忠贤从来不找老百姓收税赋,反而是针对工商业以及一些外贸比较发达的地区来征收税费。在他的运作之下,当时的大明王朝确实增加了很多的税收,这样才能够保证军队的军饷。总而言之,在魏忠贤得势的这几年当中,明朝之所以能够打压着皇太极,这是因为战略的问题,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