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请问一下甲午中日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对此,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当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义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注:见〔日〕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360-361页。),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注:见〔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律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防卫说。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注:〔日〕桑田悦:《关于日清战争前日本大陆进攻准备说》,《军事史学》119号,1994年。)。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海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注:〔日〕高桥秀直:《走向日清战争的道路》,305-306页。)。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那么,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订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做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第三,两重性说。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注:张忠林:《一些日本学者对甲午战争的若干看法》,《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4年9期。)这两种不同的两重性说,皆貌似全面,但能否成立则值得考虑。能说日本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具有国民主义性质吗?事实上,最热衷于挑起战争的是日本士族,这种战争狂热也影响到知识分子,但“大多数民众对开战的动机难以理解,因而对战争是漠不关心的”。所以,当时的政治家尾崎行雄即指出:“所谓日清战争的举国一致,也是‘雷同附和’的结果。”(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7页,序言1页。)硬给这场日本统治集团发动的侵略战争赋以国民主义的性质,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日本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固然有斗争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利用和勾结,将其说成是“防卫”,只能是有意无意地对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的美化。那么,能否说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呢?对此,意见也不一致。有论者说,它不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也有论者说,它带有一定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肯定的一点是,甲午战争为日本“开辟了走向现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注:〔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2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130页。)。从这次战争的结局看,“由于发生战争时,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处于开始形成的特殊时代”,因此“日清战争成为中国被正式分割的起点,也是在亚洲形成帝国主义体制的分水岭”(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东亚近代史的转折点》,序言2-3页,东京岩波书局,1973年。)。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尽管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之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排斥在帝国主义战争范畴之外,不承认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是说不通的。

第一:时代不同,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后半页的半近代战争,而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现代战争。
第二:结果不同,甲午战争时代表中国的清王朝政府战败给了日本国,而抗日战争则以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战胜日本国而胜利结束。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及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一场神圣的反侵略战争。

简单说就是是日本蓄谋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搜索。对此,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当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义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注:见〔日〕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360-361页。),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注:见〔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律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防卫说。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注:〔日〕桑田悦:《关于日清战争前日本大陆进攻准备说》,《军事史学》119号,1994年。)。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海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注:〔日〕高桥秀直:《走向日清战争的道路》,305-306页。)。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那么,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订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做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第三,两重性说。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注:张忠林:《一些日本学者对甲午战争的若干看法》,《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4年9期。)这两种不同的两重性说,皆貌似全面,但能否成立则值得考虑。能说日本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具有国民主义性质吗?事实上,最热衷于挑起战争的是日本士族,这种战争狂热也影响到知识分子,但“大多数民众对开战的动机难以理解,因而对战争是漠不关心的”。所以,当时的政治家尾崎行雄即指出:“所谓日清战争的举国一致,也是‘雷同附和’的结果。”(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7页,序言1页。)硬给这场日本统治集团发动的侵略战争赋以国民主义的性质,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日本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固然有斗争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利用和勾结,将其说成是“防卫”,只能是有意无意地对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的美化。那么,能否说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呢?对此,意见也不一致。有论者说,它不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也有论者说,它带有一定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肯定的一点是,甲午战争为日本“开辟了走向现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注:〔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2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130页。)。从这次战争的结局看,“由于发生战争时,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处于开始形成的特殊时代”,因此“日清战争成为中国被正式分割的起点,也是在亚洲形成帝国主义体制的分水岭”(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东亚近代史的转折点》,序言2-3页,东京岩波书局,1973年。)。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尽管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之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排斥在帝国主义战争范畴之外,不承认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是说不通的。如有帮助请采纳

是日本的殖民扩张战争,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快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积极进行军备竞赛,开始殖民扩张 ,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贫困落后,日本经过充分考察后,认为可以一举打败中国,1894年日本先把魔爪伸向朝鲜,然后瞄准了中国。

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异同点
答:一、相同点:1、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2、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本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二、不同点:1、背景不同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有什么不同?
答:而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现代战争。第二:结果不同,甲午战争时代表中国的清王朝政府战败给了日本国,而抗日战争则以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战胜日本国而胜利结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及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一场神圣的反侵略战争。

1894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称为...
答: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一、甲午中日战争在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直接代价包括签订《马关条约》和支付赎辽费。《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即正式承认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因为列强均拥有“利益均沾”的特权。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

抗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那场战争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性质 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性质一直都没变过吧?真要说抗日战争在国际上发挥巨大作用,应该是从日本偷袭珍珠港算起?美国加入了战斗,日本同事面对中国和美国那边那一批国家,意义应该从那时起便上升至世界性的了吧 解放战争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 解放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异同点
答:一、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同点:1、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2、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日本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3、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战争中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中日甲午战争
答:甲午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1-2]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

甲午战争的背景
答: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

什么叫中日甲午战争?
答: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

“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
答:“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