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风险和难点有哪些

法律分析:1、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国有经济布局仍存在着数量过多、战线过长,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规模不经济,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等不合理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2、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目前各界最担心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引起市场较大关注并一度引发了学界的大讨论。
3、产权保护问题。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确保产权明晰、保护严格。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不仅明确“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还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4、外部经营环境的制约。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生机与活力,并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民营经济仍面临一些有形无形的障碍和困难,其外部经营环境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法律依据:《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第二条 试点企业条件:
(一)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
(二)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
(三)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建立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四)营业收入和利润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

同业竞争实际上并非混改方案本身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是为了最终公司股票直接或间接上市需要解决的重大议题。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往往依托于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有着不少经营同样业务的兄弟单位,在某些产品上构成直言不讳的市场竞争。
若存在此情况,最好在混改时一并解决,参考同业竞争的诸多解决方案,可以对构成同业竞争的业务或其法人主体采取剥离、股权托管、注销并不再经营、承诺在明确期限内条件合适时将业务出售或提请其他单位合并等方法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时至今日不少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属很可能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其营业收入占比很小的某种业务很可能与准备进行混改的国企的主要业务一致。如果是这样,对于准备混改的国企而言,上市公司就与其构成同业竞争。
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因为这块业务的重要性不大,未在公开文件中披露同业竞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若面临解决同业竞争方案的抉择,国企集团肯定会选择“保大弃小”,不可能为了未上市国企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而让已上市公司做出让步。


扩展资料:
意义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组织形式变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界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所有制结构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个经济组织中,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经济形式,是相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而言的。
显然,作为公司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合伙制、两合制等企业组织制度,和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范畴;虽然所有制结构不同,但公司组织制度大致相同。
2、混合所有制是经济后续改革的顶层设计
当前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实际上是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新界定,是对私有制和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改革前,我国实行消灭“私有制”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允许少量个私经济存在,私有制开始在中国出现。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对非公有制发展首次采用了鼓励的提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同等地位,并专门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认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我在中大咨询官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有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分享给你~。
一是对风险控制的压力增大。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本质是要采取措施吸引参与的社会资本,整合国有企业的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此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以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来激起企业进行主动参与,还要避免国家资产的损失。这需要在从多方面不断改进运营及监督流程,用法律和企业机制保障实施,以便建立公正公开的科学平台,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挑战增加。进行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势所趋。然而在此过程中,混合所有制带来经济制度的变化却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形成一些阻碍。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混合所有制对企业所做出要求是按照规定做好领导层面的管理,需要结合多个方面来在治理方面处理好非公有和公有制之间的问题,从而完善体制结构上存在的漏洞。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实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管理经营方面绝对不能忽视,国有企业为此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风险。
三是产业融合为混合经营带来困难。实施混合所有制,在一定层面可以看作是产业结构改革。譬如收入、企业资产、公司债券的分配等,在此情况下都要做出适当的变化,还有地方政府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政府可以减少对企业的设备投资,减少对企业的经营控制。随着科学技术在技术革新中的进步,如果那些特殊产业不能进行有效管制,混合经营上就会出现更多阻碍。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如果国有企业混改谋划和操作不当,混改并不必然确保提升企业的活力和效益。一旦出现非市场化股改、股权设置不合理、监管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甚至可能给国有企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混改存在的三类风险以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建议。
当然,混改也存在各类风险,深入研究这些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几点风险
  1.1 混改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
  虽然股东和股权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公司治理的变动,但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效益的首要因素乃战略,企业只有制定适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才有较大成功几率。如果脱离自身的资源和短板,只是模仿别人的战略和商业模式,对企业也许是个坏事。因此,混改前研究清楚国企的优势和问题,混改能为国企带来什么好处就显得很重要。然而,有的地方推进混改时不太关注战略和资源契合度问题,实际引进战略与拟混改国企存在较大差异的投资方。虽然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企业在商业模式、客户、技术、研发、销售等方面没有形成资源聚合,对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可能出现外行股东不懂行业和企业特点,而把企业拖垮的情况。
  1.2 混改难以保证有效的解决公司治理问题
  国企混改可以优化其资本结构,形成多元化股权格局,有利于发挥各投资主体的优势。但事物都有两面性,由于各投资主体出资额不同,会在董事会形成不同的力量对比和治理格局,各方可能因为理念不合、权力争斗等原因,不仅无法为企业注入增长新动力,反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国有股一股独大,非国有投资方拥有的话语权太少,就无法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混改后的企业仍然沿袭原有决策模式和经营水平,激发不出活力;如果国有股和非国有股占比接近或对等,也可能因为发展理念的不同,导致股东之间争夺控制权,造成经营和管控混乱。
  1.3 混改可能引发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资产定价协调着参与混改各方的利益,对改革成败非常关键,而恰当确定国有净资产的价值,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计算国有股权比例都非常重要。各方都期望公开、透明、合理的资产定价体系以保障自身利益。但实际上,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的跷跷板效应一直存在,总有投资方在“想评多少”和“能评多少”之间博弈,各利益主体因动机不同而想方设法影响评估结果。如果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如,有的民营企业为谋求更多的股权,可能会收买国企管理层或主管部门官员,以达到低估国有资产占比的目的;有的国企管理层也可能浑水摸鱼,向其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
  2 混改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部分国企混改的推动力缺乏市场因素
  不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行国企混改革,是导致混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导向下的资源整合,才能契合各方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激发经济体的活力。然而,有的地方急于求政绩,把混改当成政治任务,为完成混改匆忙行事,要么搞“拉郎配”,把差异较大的企业拉在一起混改,导致国有和投资方最终互相排斥;要么把常年亏损、麻烦多困难大的国企列入混改,无法吸引真正具备实力的投资者。有的只求在形式上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资金、管理、技术、品牌等方面缺乏实力的投资方,导致改革达不到预期效果。
  2.2 股权设置不合理引发纷争
  造成股改后公司经营权纷争的原因,包括对公司合理股权结构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未提前谋划恰当的股权比例设置等等。有的地方政府和领导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要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有效性,最基础的制度安排就是合理的股本结构,股权结构合理才能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有的地方未结合国有企业的类型和所处行业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等设计恰当股权结构,导致各方为控制公司而争夺经营权。尤其对于具有垄断性质行业中的国企混改,如果给予民企和国有资本差不多的股权比例,就可能导致各方为了利益而争夺公司控制权的局面。
  2.3 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引发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当前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不够强,国有资产评估定价体系也不够完善,导致国有企业混改革时,国有资产被低估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其中,国资、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管资源短缺,监督覆盖面和深度有限、监管协同机制不够灵活等是重要原因。而且,很多地方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激励和考核机制还比较僵化,混改可能使国企原有管理层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加上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较严重,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于是管理层为了追求利益,主动配合投资方压低国有资产价格来谋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 防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风险的几点建议
  3.1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推动混改
    3.2 在国企混改中合理设置股权结构
  
  3.3 加强对国有企业混改过程的监管
  

国有企业如何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
答: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一是建议国家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进一步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消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的资产定价、交易方式等技术制约。二是选取部分国有企业总部...

对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顾虑
答:涉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重要企业保持相控股于民资参股具体限数字明确案提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包括机制需要、资金需要等确定股权比例 于混合所制改革率先行企行业财政部财科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表示未发展混合所制重点单所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途径
答:当然,我国现有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此,深入了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国企混改的基本思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的亮点和难点有哪些
答:五是要通过进一步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问题,为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与市场经济更好融合创造基本条件。六是各地方要因地制宜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在坚持国有资本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管资本...

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实行混合化经营的一种改革形式,对于推进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混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改革目标和定位;2.充分尊重和保护各...

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需备条件有哪些呢?
答: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需备条件:1.基于自愿的混合法则。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持有股份,必须是基于自愿原则,绝对不能强迫命令,这是最基本的法则。2.股权比例的合理适当安排。民营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以后,很重要的是它的比例...

民资参与国企改革还有哪些顾虑
答:华电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云公民指出,“如果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旦有项目亏损,那就完了,因为完全交代不清楚。所以,我们对民企入股还是有些顾虑。”此外,即便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突破公有、非公有的所有制限制,但是...

国企混改对于国企职工有什么影响
答:国有企业混改后,对职工影响及其严重,降低职工工资,天津蔬菜公司就是例子,国有企业改为私人企业,部分职工下岗,有一部分在职职工降低工资。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与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

内外参混合优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答:从战略协同及业务合作价值、出资规模、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合法合规情况等方面综合评议,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战略协同优势或潜在价值的战略投资者,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原来国有企业单一的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相融合,使其相互促进、...

国有企业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答:这要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股权层面的混合,更要推动非国有股东进入董事会,让非国有资本融入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混在股权,融在治理,改在机制”,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间互补互惠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