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车企为何必须背水一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7

撰文 / 温 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赵昊然

特斯拉的再一次降价虽迟但到。

7月,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透露,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特斯拉还会继续降价。很快,《香港经济日报》预告,Model 3、Model Y 多款型号在中国香港将于8月4日,也就是今天再次降价,部分车型的降价幅度高达 11.9%。

2023年,正是特斯拉的降价拉开了血雨腥风的一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卷”成为汽车市场常态,将近50家车企,上百款车型被拉下水。就这样熬过了大半年,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已经在向汽车人招手,但有些车企已经等不及了。

8月1日,上汽大众官方针对旗下9款SUV车型进行降价,途昂系列优惠最高,优惠幅度为6万元。同一时间,零跑C11和零跑C01部分车型进行优惠,最高降幅2万元。一家是燃油车时代的巨头,一家是造车新势力的后起之秀,两家企业再次拉响了下半年车市冲锋的号角。

价格战的本质是惨烈的淘汰赛,在这场兵不刃血的较量中,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愈加凸显。7月,零跑销量达1.43万辆,其中C系列交付超1.2万辆,占比约85%。

新时代到来之前,汽车行业加速洗牌。零跑选择在此时乘胜追击,背后是技术的支撑,更是能力的体现,正如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曾说:“造车是一场长跑,最终的竞争是核心技术能力、成本的竞争,基于核心软硬件的全域自研,才能具备更强竞争力,打价格战,中国人没输过。”

全域自研,不惧价格战

“特斯拉的降价,是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后所采取的方法,但它在中国并不具有定价权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具有定价权,因为其拥有60%~70%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特斯拉只有7%的份额。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特斯拉的价格波动总能引发行业震动。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不降价策略后,6月蔚来官宣全系降价3万,7月订单就历史性突破两万辆。

降价对销量的助力立竿见影,可怕的是,特斯拉仍然有降价能力。7月,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透露,特斯拉的单车平均利润是比亚迪的8.5倍,可以达到10426美元,约合75524元人民币,而去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为 8854 元人民币,两者之间利润相差巨大。

2023年,特斯拉的交付目标为180万辆,这将进一步带动成本的下降。换句话说,特斯拉一降再降且还能再降,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而零跑汽车通过全域自研筑建起了自身的品牌护城河。

目前,零跑已实现整车成本70%的自研自造能力;除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强调全域自研,核心零部件全部自制,像C11、C01,哪怕10万块钱的成本,其中有7万块钱零部件是我们自制的,如果外购有10%毛利空间差价的话,我们就比别人有7000块钱的竞争力,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规模越大,所产生的价差会更大,平摊更多的研发成本。”

纵观全球新能源车企,具备全域自研能力的有且仅有比亚迪、特斯拉和零跑,三者均在汽车的不同核心软硬件上做到了。基于全域自研,零跑不仅在价格战中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对自身产品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且实现了研发成本可控,平台化复用率更高,整车的性能更强。

当初颇具先见之明的决定不仅让今天的零跑更加从容,成为少数不惧价格战的品牌,也为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一降再降,15万元价值新标杆来了

从去年9月开始,零跑汽车已经充分遇见到了2023年车市的“卷”,并着手以最大的能力降本,“跟供应商一起降低零部件的成本,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把成本降下来,我们过去一年就做了这一件事。”朱江明说。

降本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研发能力以及汇聚出来的价值和核心能力返还给用户,让消费者真正受益,才是根本。今年3月的2023零跑全新新品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发布了全新的15-20万的选车价值标准,瞄准大众化市场发出坚定信号,要“做用户的代工厂”。

以此为目标,零跑C系列提出了“颜值标准、续航标准、空间标准、舒适标准、智能标准、操控标准”六大价值标准。全新价值标准之下,2023款零跑C01正式上市,起售价低至14.98万元,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

价格大幅下探的同时,2023款零跑C01实现了配置上的升级。三联屏,皮质座椅,辅助驾驶功能,后驱电机……从硬件到软件,零跑C01的入门版将配置拉满,让消费者在15万元的价格区间,有了更新更好的选择,而轿车和SUV同价,也充分尊重消费者个人喜好。

这一次,零跑再次官降,目标瞄准了17万级别的市场。从8月1日调价的车型看,零跑C系列智享版/四驱性能版均属于高配版本,进一步缩小了高配车型与中低配之间的差距,让用户以70%-80%的行业价格获得100%功能、配置和体验。

以零跑C01 606智享版为例,调整后的售价为17.38万元,配置上丝毫没打折扣,超大空间,606公里续航,7.5秒百公里加速,单机后驱,前交叉臂后五连杆悬架一应俱全;智能化上更是搭载高通8155芯片,实现了FACE ID,自动变道辅助,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泊车的全系标配。

随着零跑C系列的热卖,零跑的销量结构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卷完15万级别市场之后,开始卷向17万级市场,品牌进一步提升。

计划中,零跑在20万左右的B级车市场巩固后,将在下半年B系列亮相以后,开启中级C级和后续的D级市场。

智能化如何降本?

7月26日,一则有关“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宣布达成技术框架协议”的消息,引发了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震动。当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确定的发展方向,中国汽车终于迎来了技术输出的历史性时刻。

无独有偶,零跑汽车透露,已具备将单个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架构对外出输出的能力,目前确定达成技术合作的海外汽车品牌有两家,分别达成整车技术授权和下车体技术架构授权。

凭借行业红利和先发优势就能取得销量的过去一去不复返了,在已经饱和的汽车赛场上,价格战只是竞争白热化的表现,降价是一种手段,降本才是一种能力。

汽车行业的百年变革期,中国市场已成混战之势,中外品牌,新老势力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理论上拥有了规模降本的可能性,而通过全域自研,自建产业链,零跑汽车也带来了技术降本的想象空间。

一个行业共识是,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在电动化的上半场中,零跑汽车站稳了脚跟,在智能化主导的下半场中,零跑汽车也秀出了自己的实力,开启了下一阶段的降本增效。

进入2023年以来,各大品牌先后发布电子电器架构,以助力企业实现领先高效且低成本的持续进化,降低整车综合研发成本,缩短智能体验迭代周期。7月31日,零跑发布全域自研的“四叶草”架构,打造更极致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全新架构以1颗SOC芯片+1颗MCU芯片打造中央超算,实现四域(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和车身域)合一,通过高算力、快通讯、低时延,达成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高效协同。

在零跑汽车看来,电子电气架构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智能化上限,全新架构的发布将进一步给与零跑定价和降本的底气。

“不管对于零跑汽车还是其他车企,2023年都是背水一战,必须要冲的一年。”朱江明曾经说过。行至年中,零跑汽车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但在汽车这场马拉松中,淘汰赛才刚刚开启,未来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还将继续,零跑汽车和中国汽车将走向何处,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汽车出海,道阻且长
答:中国汽车的身影已经遍布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世界各地,但中国目前仍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厂商可以被称为跨国车企,具备整车出口、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全球化能力,而这恰恰是汽车强国的重要验证。 先进的电动化体验结合成熟产业链带来的价格优势,中国汽车行业2023年的出海势头依然猛劲。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上半年,...

2024年,车企依然逃不过残酷的“价格战”
答:【导语:大家对国内汽车市场在2024年的价格战是有预期的。但是,今年1月以来,由理想和特斯拉两家车企发起价格战,还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各家车企应该还是逃不过降价的“命运”。】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1月1日,特斯拉率先宣布调价,推出Model 3后驱现车保险补贴及低息金融政策...

2023年自主车企车身电气最不靠谱排行车机故障难根治
答:此外,上榜的车企中还有两个新势力品牌极氪和腾势,分别因为座椅鼓包和冰箱不制冷等问题遭到了车主们的集中投诉。第一名:比亚迪  投诉指数5957.05 典型故障:车身生锈、发动机自启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比亚迪汽车在2023年的车身电气投诉指数达5957.05,成为榜单的第一名。从投诉反馈来看,车身...

自主车企年中盘点,从今年开始,暴打合资?
答:总而言之,长城汽车目前也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矩阵,同时旗下的坦克、欧拉等新晋品牌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表现,若是能够稳扎稳打,未来长城汽车的销量大概率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厂商:长安汽车 1-6月销量:102万辆(中国品牌)长安汽车旗下的中国汽车品牌(不含合资)在2023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020506...

中国车企的面子,是挨着打和骂挣回来的!
答:看看国内,今年上半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是375万辆,光比亚迪一家就占了126万辆。再看看全球,比亚迪全球销量达到了125万辆,超过了奔驰和宝马,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中国车企能做出这个成绩,到底背后付出了多少?01看不懂、看不上、看不起  2004 年,北京国际车展,那是比亚迪...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
答: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城,都曾经当过“自主一哥”,也都保持了连续数年百万辆的销量规模,换言之,无论是价值向上,还是技术向上,相较于与对手缠斗,二者更像是与自己较劲,而在当下,与其说要赢对手,不如说先要赢自己。 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汽车品牌,以及跨国车企都是一样的道理。卷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以“三大刷新”,“刷”出中国式现代化汽车企业的新画卷
答:可以看作是广汽丰田作为头部车企的担当与时代答卷。 三大误解,也是三座大山 纵观开年以来的中国车市,“卷”成为最突出的旋律,焦虑写在了每个人脸上。 业内人士说,近20年来,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卷”。惨烈的价格战后,无论品牌价值还是产品价格,几乎每个品牌都面临缩水,指导价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问题在于,...

2024中国车市预言:新能源车企摸底考,可做错但不能不做
答:关于最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些思考,最初一个判断是:2025年才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终局之战”,那时候会有“新能源品牌大决战”。这样来看,2024年,更像是一场“摸底考试”,还不至于是“大考”。 因此,想要在2025年活下来的新势力或者传统车企,需要在2024年准备充分,不管是产品还是渠道,或是组织体系,才有...

2024中国车市预言:新能源车企摸底考,可做错但不能不做
答: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2025年将见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决战”。然而,2024年更像是一场“摸底考试”,一场决定性的试错阶段,而非最终的决战。在这场考试中,新能源车企需要充分准备,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渠道和组织体系,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2025年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眺望2023,一线汽车品牌营销玩得越来越花了
答:而坏消息则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从增量时代逐步过渡到存量时代;得益于顶层设计支持而一路高歌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在2022年底终结。宏观环境正在加剧车企间的竞争,而在营销端,车企同样面临着一场数字化变革的巨大挑战:品牌营销正在加速「进化」,近3年的变化远超过去30年!具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