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价格闯关(经济)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9
中国历年大事件

1、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55年,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1985年5月,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应邀访问中国,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解决澳门问题进行友好磋商。双方都认为解决澳门问题时机已经成熟。访问结束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将就澳门问题于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进行谈判。
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事年表

循着制度变革、经济增长变化和重大外部冲击等发展线索,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在制度上和增长表现上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第一个层次分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29年);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阶段(改革开放31年)。在这两个大阶段内,可以划分若干小阶段(第二个层次分期):1949~1978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49~1956年和1957~1978年两个小阶段;1979年以后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79~1991年、1992~2002年、2003年至今三个小阶段[3]。这种“两个大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的分期,基本上反映了新中国60年经历的几个比较大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政治领域和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与此同时,模仿苏联模式,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改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56~1957年,总结经验和吸取苏联暴露的经济建设教训,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修改。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8亿元,比1952年增长157.3%。


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期间,虽然建成了一些项目,但成本极高。总的来说,1958~1978年的20年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由于中苏关系破裂造成的外部冲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经济上的“冒进”和政治上的动荡造成的自我创伤,中国被隔离在当时日益繁荣的世界经济之外,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尤其是欧洲和日本),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加速,但仍然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表现令人不满意。


第三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1979~1991年)。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改革从农村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全面转向城市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和“利改税”改革;放弃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和闭关锁国政策,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1984年“六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效益最好的五年计划。经济体制朝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逐步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束缚。此后,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第四阶段,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经历了价格体制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实践,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程度大大减弱,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95年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2000年实现了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


第五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2003年至今)。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到2008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4.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

[1]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1820~1952年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生产提高了8倍以上,世界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美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将近9倍,欧洲提高了4倍,日本提高了3倍以上。参见(英)安格斯·麦迪森,武晓鹰、马德斌译:《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2]赵德馨:《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4期。

[3]吴承明、赵德馨、董志凯、武力、李克穆等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时期。比如,赵德馨先生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做了如下分期:在1949~1956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49~1953和1954~1956两个小阶段,1957~1978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57~1966和1967~1978两个小阶段,1979年以后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79~1984年、1985~1991年、1992年至今后某年等三个小阶段。

价格闯关
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4&id=54823

价格双轨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538126.htm

新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几次高通货膨胀期?
答:物价的上涨和抢购风潮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1993-1995年 ——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的价格上涨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金融持续的混乱。表现为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

1997-2003年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7月至2008年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答: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x0d\x0a(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x0d\x0a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

97年和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哪些方面有影响?
答:但从长期和全球角度来看,如果危机最终得以解决,没有引发新的世界大战,相对而言,中国应该会从这次危机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面前,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地位将明显加强。 5.人民生活: 物价会有所下降,因为经济如果萧条了,收入水平...

2000—2008年中国大事件?
答:而引发这股风潮的深层原因,正是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点评〕这部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有关专家表示,劳动合同法将逐步改变中国不...

田军的人物简介
答:田军,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就职于国家物价局与国家计委;1988年赴英,曾任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会(英国)主席,高诚-MTM公司高级顾问、副总裁;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伦敦证交所主板上市)副总裁、首席...

从78年到0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近30年来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稳,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终于走过这一切,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张。1978-2006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3645.2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56...

1978年至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
答:(13)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34004亿美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

1978-2003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答: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时期的20年(1961-1981年)相比,中国的GDP稍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