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三虢,是哪三个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虢"是什么字?什么意思?

是:【 guó 】
一、虢的释义:
1、周朝国名。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后来迁到河南陕县东南。东虢在今河南郑州西北。北虢在今河南陕县、山西平陆一带。
2、姓。
二、虢的组词:
东虢、小虢、禺虢、起虢、二虢、三虢、南虢、两虢
虢季盉、东虢国、假途灭虢、暮虢朝虞、灭虢取虞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金文、小篆、楷体

二、异形字:

三、相关组词:
1、禺虢[yú guó]
虢读作 guó,是䝞的误写。
2、起虢[qǐ guó]
指我国古代神医扁鹊的故事。
3、两虢[liǎng guó]
周文王弟虢仲虢叔的合称。
4、虢季盉[guó jì hé]
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5、东虢国[dōng guó guó]
国君虢仲,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的典故如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译文:
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需从虞国经过。于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
荀息说:“这情况不会出现,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
宫之奇劝虞君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相依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出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的门客,朝代:战国末期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扩展资料:
“假途灭虢”在后世的应用:
1、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2、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亦为金国所灭。而南宋不吸取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此计先与其联合灭金,最后又将其灭亡。
3、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主席不顾国内外的重重困难,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胜利,则是对唇亡齿寒另一种方式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途灭虢

  三虢,指的是古代虢国的东虢 、 西虢 、北虢,先后为 郑 、 秦 、 晋 所灭。
  
  虢国
  虢国,中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前后有四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别被加以东西南北相区别,其国君均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
  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因周平王东迁,迁河南三门峡,地跨黄河两岸,称为南虢,有别于虢叔后裔虢序夏阳之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奔东周京师洛邑,部分贵族、士兵和平民被强行迁至今山西汾阳,前541年置瓜衍县,南虢后裔世居之。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后裔不见记载。
  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虢叔后裔虢序被平王封于夏阳(今陕西平陆),号北虢,因实力单薄而依附于南虢公(今人所谓“南北虢实为一虢”即源于此)。前658年,亡于晋,以郭为氏,郭偃即郭公序后裔,仕晋献公、文公。其后裔被安置在绛县,晋国末捻转来到晋阳以北,秦汉以来形成太原望族。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东、西虢国国君,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周宣王初年,西虢东迁,形成所谓南虢。东虢灭亡,其后裔虢序西迁至山西平陆,是为北虢,依附于南虢。于豪亮先生说“虢仲、虢叔都是文王之弟,虢仲封于西虢,虢叔封于东虢。北虢在平陆,在黄河北岸;南虢在三门峡,在黄河南岸。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实只是一个虢国(相当于原西虢,只是北虢夏阳邑附于南虢),这是平王东迁后建立的国家”。东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据《竹书记年》)。西虢东迁后,在原地留有一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据《史记·秦本纪》);东迁后的三门峡虢国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史称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虢国经济、文化发达,族人能征善战。国君多在周王朝中担任重要官职,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
  

三虢
古时虢国分为:北虢,东虢,东虢。
太阳曰北虢,荥阳曰东虢,雍州曰东虢。
先后被郑,秦,晋所灭。

古虢国
三门峡曾经是古虢国的都城。如果从那时算起,三门峡的“市”已经超过3000年。
曾经显赫一时的虢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却依然谜一样牵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古虢国简介一、
三门峡大地上最古老的古国,应该是焦国。《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汉书·地理志》说陕县“有焦城,故焦国”。焦国得名于焦水,即今苍龙涧河。焦国之城,当在今陕县七里村至湖滨区南关村一带的黄河阶地上。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君主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在骊山上不惜燃起表示国家告急的烽火狼烟戏弄诸侯。结果,当后来犬戎大军兵临城下的烽火燃起时,诸侯们仍以为是君王与美人的调情把戏而拒不发兵。周幽王国灭身死后,周平王迁都洛阳,原本藩蔽王室西侧的虢国也随之由雍(今陕西宝鸡)东迁至上阳(今三门峡市区)。
上阳与焦城仅数里之遥,当以穷兵黩武闻名后世的虢国把军队开到焦城城外时,焦国灭亡。焦国王室成员西迁至今天的灵宝市西塬上定居,并以国为姓,这也是灵宝四大姓氏之一的焦姓及焦村的由来。
古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古虢国国君,一个为雍地的西古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古虢国虢东迁后,据守上阳的虢叔被称为南古虢,据守下阳(今山西平陆)的虢仲被称为北古虢(据《左传》“正义”引)。与此同时,西古虢支庶与羌人在西古虢故地又建立一个古虢国,时称小古虢,这就是古代典籍中先后出现过的5个古虢国。公元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据《竹书记年》)。公元前687年,小虢为秦国所灭(据《史记·秦本纪》)。
凭借着东周王室的恩宠和强大武力,古虢国在上阳夯土筑城,很快把领地扩大到今天的河南灵宝、卢氏、陕县、渑池及山西平陆,并在桑田(今灵宝市西阎乡稠桑村)打败了妄图继续东扩的犬戎大军(事见《左传·僖公二年》“虢公败戎于桑田”)。
公元前658年,古虢国的邻邦虞国借道给晋国,使晋国奇袭古虢国得手,一举攻取了古虢国的下阳。公元前655年,晋国又攻占了古虢国都邑———上阳城,古虢国灭亡。班师凯旋的晋军顺路又消灭了虞国,为后世留下了“假虞灭虢”、“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典故。
亡国后的古虢国后裔也像被他们的先人灭掉的焦国后裔一样以国为姓。后来,其中的一支演化成郭姓。
1956年至1957年,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建设,国家文物部门在三门峡市上村岭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虢国文物,从而拉开了虢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序幕。

古虢国简介二
走近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郊的虢国博物馆,扬声器传送着悠远如清风漫野的筝鸣箫韵。
古虢国博物馆静静地矗立在初冬的阳光下,像一名守护国宝的威猛武士。
1989年12月31日傍晚,三门峡市公安局两名刑警到上村岭进行案件现场勘查时,发现皑皑白雪覆盖的田野上有一处新挖的土堆,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处挖痕新鲜的盗洞,虽深达10米,但并未挖及古墓。公安人员当晚便开始张网守候。
1990年1月4日凌晨1时许,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盗墓现场,钻入盗洞。冒着凛冽的寒风守候了4个夜晚的公安人员迅速出击,将盗墓贼堵在坑中……
1990年3月5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沿着这一盗洞进行保护性发掘,仅仅下挖了30厘米,就挖到了墓体。
经过40多天的紧张工作,考古工作者从这个编号为M2001的虢国国君墓中,共发掘出各类文物3200多件,其中大型礼乐器56件,带有“虢季”铭文的器物35件。对这个墓葬的发掘,被评为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对虢季墓进行发掘时,让考古专家惊喜且后怕的便是那柄“中华第一剑”。这把剑位于墓的最上层,距盗洞不足1尺。当时,盗墓贼只需再往下挖一锹,这件稀世国宝就将被窃走并从此可能难觅踪迹。
这把玉茎铜芯铁剑身长33厘米,剑柄上嵌有两组绿松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它把我国的人工冶铁史提前了一个多世纪。
1990年9月17日,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编号为M2009的古墓进行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考古专家从这个器物铭文为“虢仲”的墓中出土珍贵文物3600多件(套)。其中的724件(组)玉器,以其数量多、品种全、工艺精和玉质好,为周代考古所罕见。对这个墓葬的发掘,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惊世的考古发现,引发了学术界、考古界的虢国文化研究热。依托虢仲、虢季两个国君墓建成的虢国博物馆,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博物馆和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一起,跻身驰名中外的中国三大遗址博物馆。
1996年,虢国墓地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虢国墓地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和20世纪河南10项重大考古发现。
2003年,虢国博物馆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
古虢国简介三
古城是对古国存在的最原始、最雄辩的证明和写照。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发现古虢国国君兆域区后,寻找古虢国都邑———上阳城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1957年,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区东南部的李家窑发现了大面积西周时期的文化遗迹。经过钻探和试掘,考古专家初步确定为虢都上阳城遗址。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未能对李家窑遗址进行持续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2000年1月,为配合城市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对位于虢国墓地东南2公里的李家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经过整整一年的工作,相继发掘出城垣、城壕、水管、宫殿、道路等建筑遗址。这个在地下掩埋了2600多年、让考古工作者苦苦寻觅近半个世纪的虢国都城———上阳城,终于重见天日。
2001年1月8日,冒着纷纷瑞雪,我来到李家窑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专家发掘出的城垣墙基宽达6米,残存高度在0.5米至1.8米之间。墙基采用大版筑和集束棍夯分层夯筑,夯层厚度4厘米至7厘米。在城垣外侧,平行环绕着两道城壕,内城壕宽13至17米,深6至10米;外城壕宽15至22米,深4至6米。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这种双城壕的设置十分罕见。与现代战争相比,攻城掠地对古代战争显得更为重要,城垣的出现,也许正是人类战争的产物。因此,这种“双保险”的城壕与山西潞城县发现的商周古城双城垣设置一样,对研究和了解古代都城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人类战争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城垣之内,考古专家发现了周长约1350米的虢国宫城的遗迹。宫城内,宫殿遗址上的柱洞直径粗达1米,可以想见当时建筑的巍峨宏大。横贯宫城中部的陶制水管道完整保存了160多米,每节圆形管道的接口为子母口套接,这与我们当今的供、排水管道的原理完全一致。为防止陶管受压损坏,在部分地段,管道铺设在石头砌成的沟内。另外,在宫城和城垣之间,散布着制骨、制陶、冶铜作坊和粮库,并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及制骨工具铜锯、砺石,陶器的成品、半成品等珍贵文物……虢国都城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的城市构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上阳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晚期没有发现古代都城的考古学空白,为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虢国这一两周时期的重要方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西周考古学研究树立了一个有明确纪年的断代标尺。
古虢国简介四
“西看秦皇兵马俑,东看虢国车马坑!”虢国留给后人的,除了精美绝伦的玉器、青铜器及少量金器外,那规模庞大的地下军阵———威武神秘的车马坑,无疑是视觉张力最强的景观。
在三门峡市区,有两个陈列车马坑的博物馆。一个是1957年发掘的大夫级别的虢国贵族陪葬车马坑,有5辆战车、10匹战马;另一个便是1991年发掘的虢国国君虢季的陪葬车马坑。
虢季的陪葬车马坑南北长61米,东西宽21米,共发现战车46辆、战马60余匹。据文物部门介绍,在虢国国君兆域区内,经过钻探,已发现大型车马坑12座、中小型车马坑20余座,有战车150至200辆、战马300至500匹。这种兵强马壮的场面,是当时虢国军事实力的真实写照。
站在车马坑前,俯在明亮的不锈钢栏杆上,我注视着两名文物工作者为保护马骨而正在进行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从她们小心翼翼的动作中,我觉察到一种在寂静中触摸到历史脉搏的激动。在我眼中,她们不是在用药水固定马骨,而是正在拼接历史的骨架。此时,展厅中没有游客,空旷与静谧中,弥漫着考古工作的寂寞和遥远。
这些封存在黄土之中2700多年的马骨整齐地排列着,排列成战阵模样。只是这些骨殖上的生命早已冰冷,无法如虢国国君所期望的那样营造出战马嘶鸣旌旗招展车轮滚滚烟尘蔽日的威武气势。
战车是春秋时期军队最重要的装备。在“春秋无义战”的烽火狼烟中,战车以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攻击力,成为冲锋陷阵的主角,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志,以至有了“百乘之国”、“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的称谓。如今,战车的这种作用,仍以“车”的形式保留在中国象棋之中———“一车十子寒”、“三步不出车正死棋”的说法,正是诸侯争霸时期战车威力的延续。
按照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当时的每乘战车,最低级别也相当于如今的一个排级单位。照此推算,虢季的陪葬战车,为一个团的建制,整个虢国墓地中,掩埋着一个“机械化师”的全部装备———这对于一个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诸侯邦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看来,典籍所载虢国国君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并非贬斥之辞。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西周初年“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建立71国,其中兄弟(周公的兄弟)15人(一说16人),同姓40人,周子孙一般都得到封地,做大小诸侯”。然而,经过残酷的兼并战争,到春秋晚期,姬姓封国已被消灭殆尽。到了战国时期,争霸的七雄为清一色的外姓诸侯,这其中又蕴含着什么规律性的东西?
凝望着虢国墓地出土的那些精美绝伦的器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参考资料:http://www.chbee.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10&ID=1151&page=1

虢怎么读 虢怎么读拼音
答:虢作为姓氏 虢姓,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弟、武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其子孙后代以虢为氏。虢的组词 起虢、暮虢朝虞、假道伐虢、东虢国、二虢、虢季盉 东虢、小虢、灭虢取虞、三虢、假途灭虢、禺...

唐朝时期的虢国在什么地方,是什么级别诸侯国?
答: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这里又把班固所讲的“陕县之虢”称之为南虢。《史记*秦公本纪》记载“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此处提到了又一个...

谁给介绍下“虢”国
答: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 state]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 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

虢怎么念,虢 怎么读?
答:虢 怎么读? 一、虢拼音:[guó]二、虢的部首笔画 汉字首尾分解:爫虎 汉字部件分解:爫虎 笔顺读写:撇点点捺横竖钩点竖横横折撇横竖折撇横折钩 三、虢的详细释义 1.周朝国名。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后来迁到河...

虢字怎么读
答:“虢”的读音是guó。一、虢的相关知识:1.部 首:虍 2.笔 画:15 3.五 笔:EFHM 4.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2)姓。二、虢的词组 1.三虢[sān guó] 古代虢国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

虢国是现在的哪里
答:虢国的东虢在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西周末年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虢国(前9世纪-前7世纪),是周朝初期重要姬姓诸侯国,前后有五个。东虢在河南荥阳,西虢在今陕西宝鸡,西周末年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

两千六百年前的西周虢国有哪些故事?
答:虢兴亦兴,虢废亦废,盖自历代而已。然,县志记刻种种,独遗此,惜哉!有宫然后有碑碣,有碑碣然后知虢之所以为虢。虢之所以为虢,碑碣中言之矣。而亦有未悉,虢有二虢、三虢、四虢,城有虢城、虢县故城、桃虢二...

虢 的广州话发音如何
答:一、虢的广州话的读音:gwik1 二、汉字释义: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2、姓。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虍 五、相关词组:东虢、起虢、三虢、南虢、两虢

何谓:三蜀 三晋 三虢 三越 三巴 三湘 三河?
答:三蜀 成都为蜀都,汉高分置汉广,汉武分置犍为。三晋 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韩都郑,三家皆晋卿,故曰三晋。三秦 章邯都废丘,司马欣都栎阳,董翳都高奴,三人皆秦降将,项羽分关中地以王之,曰三秦。三虢 太阳曰北虢...

虢姓怎么读
答:2、现代位置。虢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排除郭氏不计,其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八百七十九位,以长沙为郡望。现在湖南省的长沙市、益阳市南县三仙湖一带,尚存虢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