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的变化有哪些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农村道路交通有哪些变化

我国农村公路的变化最大 这几年到农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的坑坑洼洼土路变为平整水泥路面,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交通方便多了。农民出行条件的到了极大的改善,短短的几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2002年,我国农村公路里程为215.6万公里;2006年,这一数字攀升至302.6万公里。短短几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58万公里,是建国头53年建成沥青(水泥)路的两倍。与此同时,全国交通系统4年内投入资金63亿元,建设农村等级客运站9040个、停靠站点14.7万个,全国建制村客车通达率由76.7%提高到83.2%。在已开通客车的地区,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班次密度进一步增加,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安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出行正在从“走得了”向“走得好”方向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借此驶上“快车道”。 农村公路的大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不但已有的支农政策措施得到完善和强化,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交通部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2003年,交通部党组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2006年,交通部党组提出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五年千亿元工程”开始启动。 按照规划,“十一五”我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解决7530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今年以来,交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30.1%。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据统计,1月至5月,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4.87万公里,通达乡镇、建制村分别为290个、4512个,通畅乡镇、建制村分别为645个、9983个。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里程增长之快、经济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农村公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是农村地区交通事业发展最快、农民出行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都修建了宽敞的道路,并且这些道路都进行了硬化。交通的便利给农村带来了的变化是非常的明显的。特别是一些曾经处于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交通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乡村的经济发展方面。一些边缘交通不便的山区,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造成闭塞和贫困,甚至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现在道路修好了,给人们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种植方面,人们种植的东西通过交通可以运输到全国各地,有了很好的销路。还可以带回来更加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种植和销路都比较顺畅的情况下,村民经济收入也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个方面就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随着交通的便利,与城市的来往更加密切。在城市文化和潮流的影响下。象征着农村的一些陋习,都在不断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随着交通的便利,一部分经家庭经济好的小孩,可以去到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读书,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也愿意去到农村进行支教。

第三个方面,交通的便利和城镇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在乡村的有志青年都能来往乡村里城市,找到自己更多的创业机会,在生活改善之后还能娶上媳妇。乡村的女孩子也有机会去到城市发展。在物质上的流通也更加的便捷,有丰富的,高品质的商品都能进入到了农村。

我国农村公路的变化最大 这几年到农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原来的坑坑洼洼土路变为平整水泥路面,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交通方便多了。农民出行条件的到了极大的改善,短短的几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2002年,我国农村公路里程为215.6万公里;2006年,这一数字攀升至302.6万公里。短短几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58万公里,是建国头53年建成沥青(水泥)路的两倍。与此同时,全国交通系统4年内投入资金63亿元,建设农村等级客运站9040个、停靠站点14.7万个,全国建制村客车通达率由76.7%提高到83.2%。在已开通客车的地区,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班次密度进一步增加,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安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出行正在从“走得了”向“走得好”方向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借此驶上“快车道”。 农村公路的大发展首先得益于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不但已有的支农政策措施得到完善和强化,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交通部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2003年,交通部党组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2006年,交通部党组提出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五年千亿元工程”开始启动。 按照规划,“十一五”我国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解决7530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89970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今年以来,交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30.1%。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继续加快。据统计,1月至5月,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4.87万公里,通达乡镇、建制村分别为290个、4512个,通畅乡镇、建制村分别为645个、9983个。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里程增长之快、经济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农村公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是农村地区交通事业发展最快、农民出行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你挑点写就行了】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第一,路况。路多了,路况好了。
第二,车况。车多了,机动车多了,人力车少了。
第三,人员。人少了,农民少了,城里人多了。
第四,运输对象。农用物资少了,现代化的生活物资多了。 近年来,北碚区交通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加强城乡统筹,缩小三大差距”的号召,大力推行“交通惠民”政策,提前2年实现农村公路“三百”目标(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农客率达72%。今年,北碚区继续加大农村客运投放,加快建设“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为百姓筑起“贴心路”。2012年1月开通北碚至白云竹海农客线路,北温泉街道500余名村民将印有“农客惠民进万家,通镇通村通民心”的锦旗送到北碚区交通局;5月—6月,耗时2个月勘测集真路、七小路等农村公路50条、共计94公理,并完成设计方案;6月,召开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评审会,确保农村公路设计符合四级公路及森林通道标准,同时,还根据其使用性质和规范要求设计了安全护栏、标志标牌、边沟、涵洞等;6月,顺利下达2012年北碚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7月,龙区长一行实地察看北碚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要求区交通局、各镇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上半年,北碚区新增2条农客线路,澄江片区农村客运实现区域化经营,投入资金108万元,免费为农村客运投保。下半年,拟新增3条农村客运线路,实现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2%的目标。

近年来,北碚区交通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加强城乡统筹,缩小三大差距”的号召,大力推行“交通惠民”政策,提前2年实现农村公路“三百”目标(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农客率达72%。今年,北碚区继续加大农村客运投放,加快建设“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为百姓筑起“贴心路”。2012年1月开通北碚至白云竹海农客线路,北温泉街道500余名村民将印有“农客惠民进万家,通镇通村通民心”的锦旗送到北碚区交通局;5月—6月,耗时2个月勘测集真路、七小路等农村公路50条、共计94公理,并完成设计方案;6月,召开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评审会,确保农村公路设计符合四级公路及森林通道标准,同时,还根据其使用性质和规范要求设计了安全护栏、标志标牌、边沟、涵洞等;6月,顺利下达2012年北碚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7月,龙区长一行实地察看北碚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要求区交通局、各镇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上半年,北碚区新增2条农客线路,澄江片区农村客运实现区域化经营,投入资金108万元,免费为农村客运投保。下半年,拟新增3条农村客运线路,实现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2%的目标。

地球的植被分布是按照海拔高度分布的;特别是山区农村按照地势情况分布的自然村落也是均与海拔高度有关;人们的活动也喜欢在水平方向进行避免爬高下坡;退耕还林也是按照海拔高度结合坡度进行规划的;农田也是按照一定海拔高度分布的。因此水平带状分布是一个规律。利用这一特点,考虑山区公路建设按照海拔高度结合坡度进行,围绕山体的不同海拔高度建设多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封闭式环形公路网,村民自然将房屋围绕一定海拔高度呈线状修建;不同高度公路利用地势进行贯通。这是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一个较好的办法,还可以对一定海拔高度的农田做到满栽满插,不留死角。例如湖边、水库边同海拔的环形封闭公路必将使环库、湖一带繁荣;半山坡的水平段公路也是最繁荣的地段。故公路在一定海拔环形封闭必将有利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重点:环形、封闭、联通。避免:之字形、断头路、无水平段。目前:联通各个断头路,让公路发挥作用。
往往网上谈论安全的特别多,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这是严重管理滞后的表现。没有公路何来管理?农民建设公路时不进行指导,待公路建设完成后指手画脚。因此也应该谈谈怎样建设的问题。有的用平原地区的模式硬套山区环境,这是经验主义,是对广大农民的不负责任。

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第一,路况。路多了,路况好了。
第二,车况。车多了,机动车多了,人力车少了。
第三,人员。人少了,农民少了,城里人多了。
第四,运输对象。农用物资少了,现代化的生活物资多了。
lxx8181 |2011-12-22
2

你能说说农村的住房、交通道路、医疗卫生、文化生活和居住环境有哪些变...
答:变化确实非常大,坐标苏南某县农村,现在在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建房基本是统一规划,划分宅基地,房子外观相似,小别墅样子,房前屋后小花园。到村里的路基本都修了柏油路,村里有小广场,村中间小河建成景观水系,村里有路灯...

安徽跟以前比起来有交通什么变化?
答:”当听说“十一五”期间安徽“村村通”工程将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十几万公里时,郑鑫格外高兴,“江淮百姓一定能从安徽不断变化的交通图中,找到自己的致富路径。”安徽乡村面貌的变化也很让人惊喜。一...

中国的交通状况是如何变化的?
答: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

农村的住房\交通\医疗卫生等情况的变化很多,能介绍一下吗?
答:从以前的平民住房、小茅屋,到自己建的二三层楼的小家别墅,又改成了现在的居民楼。农村的道路、交通:以前是泥泞小路,到石块、木板、砖头路,现在是盘山公路,大道。农村的医疗卫生:以前只有医生,挨家挨户地跑,没有...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交通有哪些变化?(越具体越好)
答: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交通有哪些变化?(越具体越好) 比如在铁路,公路,民航,海运等方面的,多多益善,越具体越好... 比如在铁路,公路,民航,海运等方面的,多多益善,越具体越好 展开  我来答 ...

改革开放以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公共交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作为市民出行首选的公交车,在最近几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十年前,公交车线路短而少、车辆少。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城市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

人们在衣、食、住、行、路方面有哪些变化?
答:4、行路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家乡居民过去和现在出行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家乡的交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要说那挥手即停的出租汽车川流不息,轻巧方便的摩托车疾驶如飞,单看那宽敞的马路和过街天桥,还有那等车人日渐稀少的站点,就知道家乡的交通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阴雨天上班可以坐出租...

为什么我感觉现在农村的路越来越堵了?该怎么解决?
答:其次就是可以通过设置信号灯的方式疏通道路,因为大部分农村道路都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这就会导致一些车辆在出行高峰期的时候全部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合理的交通秩序和交通指挥,只会让道路拥堵的问题更加严重。但是交通信号...

这些年,你见证了哪些中国乡村的变化?
答:今年春天,小区物业又统一在空地种植了苜蓿,很特别。孩子们上学步行就行了,因为小区和学校就隔了一条马路。老人们更没有烦恼,出入电梯,轻松方便。伴随着乡村的一次次变化,我也从懵懂无知的少年,步入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