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上学期第3课中日甲午海战课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4
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一、二、三课原文,,,,,jijjjijijijijijij

人教版的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绥靖,安抚,平定。,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2.《芦花荡》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②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②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3.《蜡烛》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那第五个已经死了,躺在方场上。
  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红军的偷袭企图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因此他说,这时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桥后再埋葬他吧。
  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还有人住着。
  然而,在这堆瓦砾下边的地窖里,有一个叫做玛利·育乞西的老妇人住在那里。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
  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的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第二层被炮火轰毁了,她就搬到楼下去住,住在楼下的人早已搬得一个不剩了。后来楼下也毁了,老妇人才搬到地窖里去住。
  19日是她住进地窖去的第四天。这天早上,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方场和她之间只隔着一道扭曲了的铁栏杆。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炮弹纷纷在他们周围爆炸。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被这一震,耳朵也聋了,脑袋碰在墙上,失去了知觉。
  她醒来的时候再朝那边看,五个红军只有一个留在方场上。这个红军侧着身子躺着,一只手臂张开,另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好像想躺得舒服一点儿。老妇人叫了他几次都没有回答,才知道他已经死了。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这样,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
  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她终于站了起来,离开了那死者。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这是几天之前炸出来的,现在,那坑里已经积了些水。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
  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老妇人还没有满意。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几小时的工夫,她一捧又一捧,竟然堆起了一个小小的坟堆。
  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看呀!”那红军说。
  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第二个例子: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第三个例子: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 ,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 ,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 :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 ,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 ,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 ,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 。清军守将马金叙 、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 ,清军早已溃散 ,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 ,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1894年11月22日日本攻陷旅顺港

第三阶段 ,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 。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 ,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 。5日凌晨 ,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 与伊东佑亨签订《 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 ,以期挽回颓势 。从1895年1月17日 ,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 。2月28日 ,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 。2月11日 ,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4月17日 ,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 。该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具体经过怎样?帝国主义又是怎样企图瓜分中国的?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朝鲜东学党jxfz0055_0060_0①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以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准备挑起中日战争。

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jxfz0055_0060_1②爆发。

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率兵奋战,中炮牺牲。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日军前锋进逼平壤,叶志超主张弃城逃跑。左宝贵坚决主张抗敌,誓与平壤城共存亡。日军对平壤城发动总攻时,左宝贵带病站在玄武门城楼上指挥。清军打死很多日军。当日军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候,左宝贵“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左宝贵却坚定地说:我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知道我还在,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全军将士受到鼓舞,勇敢杀敌。激烈的战斗从黎明打到午后,左宝贵壮烈牺牲。

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慷慨陈词:「敌人悬军深入,正宜出奇痛击,使其片帆不返,不敢再正视中原……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

接着,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在这次战役里,北洋舰队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邓世昌(1849-1894年),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入北洋舰队,任中营副将。他深入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士卒,厌恶清朝海军的腐败习气。在黄海海战中,日舰逼近中国旗舰,企图施放鱼雷。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邓世昌相片上题的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平壤战役以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攻占九连城;一路袭击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只有总兵徐邦道率兵英勇抵抗。大连、旅顺相继失陷。日军在旅顺野蛮屠杀居民。

日本侵略军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日本侵略军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后来,中国人民在墓地树碑纪念,称“万忠墓”。

讲述一个甲午中日战争中我国民族英雄的故事。

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jxfz0055_0062_0①。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jxfz0055_0062_1②、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已在中国开设银行。外国银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工具。清政府无力偿付《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相威胁,强迫贷款给中国。这些外国银行三次贷款给中国,共约白银3亿两,以海关税和其他税收做保,偿还本息高达7亿两。帝国主义从贷款中,不仅攫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

帝国主义国家还纷纷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一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列强竞相设厂开矿,从1895年到1900年,他们在中国兴办的厂矿的一千家。

1897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强占胶州湾。第二年,它又强迫“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效仿,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时候,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看到各国已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便设法插足进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jxfz0055_0064_0①。在照会里,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夺取的特权;同时要求在其他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利。各帝国主义国家先后表示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想一想,你能否结合史实,说说为什么《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了?

练 习

一、选择题

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答( )

二、问答题

美国为什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三、活动建议

讨论一下,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外资、合资企业进行访问调查然后再讨论。)

“吉野”号舰桥上,少佐舰长向伊东〔伊东〕日本海军舰队司令。报告:

“司令长官,看样子,致远没炮弹了。”

伊东狂喜:

“挂信号旗,叫邓世昌投降!”

在“致远”号舰桥上。

邓世昌冷笑了笑:

“挂信号旗,告诉伊东,叫他等着邓世昌!”他飞步走下舰桥。

“致远”号舰前甲板上,水手们列队站着,邓世昌从他们面前慢慢走过,关切地看着每一个水手。水手们的衣服被炮火烧焦了,被战友的血染红了,他们屹立在邓世昌面前,以信赖的目光看着邓世昌,看着敬爱的管带,等待着最后的战斗命令。

邓世昌走到大炮一侧,一只手撑在炮身上,沉痛地说:

“弟兄们!炮弹没有了,怎么办?”

小顺子激动地说:

“大人!我们把船沉掉!”

王国成端着步枪:

“大人!我们跟鬼子进行接舷战,拼刺刀!”

邓世昌从水兵们的神情上得到了力量,他激昂地说:

“不!弟兄们,我们不能沉掉兵船,也不能拼刺刀,刺刀拼不过战舰!弟兄们!我们的兵船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战斗。我们去撞‘吉野’!”

水手们齐声喊:

“大人说得对!”

邓世昌充满感情地说:

“弟兄们!感谢你们对我邓世昌的信任,感谢你们为国为家的忠心!”他转身走上舰桥,陈金揆紧紧跟随着。

邓世昌下命令:

“开最快车!”

车钟手应:“是!”

邓世昌命令舵手:

“右舵,对准‘吉野’!”

“是!对准‘吉野’!”舵手向右转舵。

邓世昌想了想,伸手拿过舵轮说:

“给我吧!”舵手让开站在一旁。

邓世昌两手握着舵轮,两眼盯着“吉野”,不时轻微地向左右转舵,调整舵角。

二 五

“致远”号倾斜着飞驶,炮弹在它四周爆炸,但它勇往直前,向日本旗舰“吉野”号冲去。甲板上尽是火焰,它宛如一条火龙,在炮弹溅起的水柱林中,在烟雾弥漫的波涛里飞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挡得住它,能够挡得住中国水兵的誓死不屈的意志。

“吉野”号舰上,日本水兵疯狂地在甲板上奔跑,几个水兵大叫着跳水。

伊东被“致远”号的果敢举动和神威慑服,他恐惧地下命令:

“转舵!最高速!”

少佐舰长慌张地叫:

“司令长官!来不及了!”

“致远”号舰。水手们立在甲板上,互相依偎着,平举着枪。烟火缭绕,他们在英勇地赴死,他们像一尊尊雕像。

小顺子年轻稚气的脸上没有一丝悲哀,有的是愤怒,是仇恨。

王国成袒胸持枪,破碎的号衣迎风抖动。

水兵们肩并着肩,昂首怒视敌舰。

桅杆上,老水手脸上血已经凝结了,帅旗依然在他手中飘扬,他睁着常年经受海风吹打的眼睛,他要看着“吉野”粉碎。

在舰桥上,邓世昌两眼盯着“吉野”号,全神贯注地操纵着舵轮。烟雾扑着他的脸,他正在率领士兵走完这海上、也是他们一生最后的航程——光辉的航程。

他的战友,年轻的大副陈金揆,在邓世昌后侧仗剑挺立。

“致远”号渐渐与“吉野”号接近。

水面一条白色的鱼雷航迹奔向“致远”号,猛烈爆炸。

汹涌的波浪翻滚着,雄壮的海啸声是英雄们的赞歌。

海燕穿过云雾,在海空矫捷地飞翔。

中日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海战。战争的根源是中日两国对朝鲜半岛的争夺,当时的朝鲜王朝既受到中国的宗主国保护,又受到日本的侵略。在海战中,日本海军借助先进的战舰和武器,成功地击败了不如其更新换代的清朝海军。双方船只数量虽相当,但日本舰船大多为铁甲ship,战斗经验也更为丰富。此次战斗共有八十余艘战舰参战,双方人员伤亡惨重。清军被迫撤退,日本占领了黄海和渤海海域。随后,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朝彻底失败,满洲和台湾地区被割让给了日本。这场战争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也标志着中国的封闭主义思想开始被打破。而日本则借助这次战胜成功地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郁闷
要是是我
我就不会抄

实在不行 明天请假吧


日本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描绘侵华战争的
答:另外,强迫朝鲜人改用日本名、参拜神社,男性加入日本军队,年轻女性则进入工厂服务于战争(第131页)。2、初中《新社会·历史》,2011年审定,2012年再发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课文:满洲事变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孤立。1932年3月,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傅仪宣布建立满洲国,实质受关东军控制(第202页)。课文...

中日甲午战争的介绍与过程
答:导语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

邓世昌传的连环画册
答:(二)第七课 爱国将领邓世昌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他为保卫祖国的海防献出了生命。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军在牙山口外半岛海面,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甲午海战爆发了。1894年9月17日中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

中日甲午海战的经过
答: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舰队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影响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

八年级上册历史PPT
答:(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一.左宗棠收复...

谁有好的初中历史教案,给一份来做个参考
答: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1~6课)
答:(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6、 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

甲午战争读后感
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甲午战争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午战争读后感1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最喜欢的——历史课。我们讲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处,深深感觉到了那时中国政府的无能。不过也有许多令人佩服的英雄,比如邓世昌,他驾驶的镇远舰上有许多大炮,可是都...

中日甲午战争
答: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

中日甲午战争
答:甲午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1-2]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