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中国经济发展数据

春节黄金周市场年味浓、消费旺;外贸下滑但先行指标预示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开局良好;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工业价格降幅收窄……陆续发布的首月核心经济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尽管趋稳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势头强劲。
  民生指标“稳”字当头
  新常态下评判中国经济需要新视角。除了速度指标外,更需时常掂掂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能够平稳,我们并不追求高速度”,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面对中外媒体如是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尽管涨幅较上月有所反弹,但去年以来消费物价温和上涨的态势得以延续。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1月份物价涨幅反弹明显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而春节市场需求上升、消费高峰期间出现大范围恶劣天气等因素,加剧了食品等价格上涨压力,不过这种季节性波动对全年CPI走势影响不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于工资水平和服务需求的刚性增长,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超过了同期CPI涨幅,成为驱动消费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新趋势。”
  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431万人,年均新增1286万人,这两项指标比“十一五”时期均增加11.4%。来自中国政府网的消息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市,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业形势稳定,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量不减、服务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双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后,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吸纳就业方面功不可没。
  2015年,我国全年新登记企业443.9万家,增长21.6%,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诞生”的新登记企业约1.2万家。去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统计有240多万返乡农民工在创业。
  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艰巨,下一步就业形势是否可能发生逆转?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此明确表示,我国就业增长具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加上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关部门也将多措并举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
  宏观经济“新”意正浓
  当中国百姓欢度农历新年假日时,国际资本市场在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中出现动荡,日本、欧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探,避险情绪则不断推升金价。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堪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债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积累,而去杠杆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此外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中速增长轨道,总需求不足将成为常态。
  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再次出现“双降”且降幅加深;当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显示经济趋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然而,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压力之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新”意更加凸显。
  ——网络消费和服务消费蓬勃发展。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5%;当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8.5亿元,增速接近50%。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7540亿元,增长11.2%。
  ——更加注重通过有效投资惠民生、稳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541亿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领域。
  ——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新一年得以延续。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引领下,1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2%。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平稳态势,也使得外资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1月份,全国利用外资金额882.5亿元,增长3.2%,外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1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PPI连续5个月-5.9%的运行态势。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德礼认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数效应和人民币贬值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等原因,也有供给侧改革加快去产能,从而对上游原材料领域价格产生一定支撑的影响。随着推进去库存去产能,年内PPI同比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放眼全年“变”中求进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年以来,各项改革频频发力、利好频传: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
  居住证制度实施,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完善土地、城镇住房等制度……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坚冰,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一方面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一系列“组合拳”,从不同层面发力,壮大实体经济。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令人振奋。对于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挑战,关键在于落实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宏观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平衡,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问题。例如,下一步投资应注意遵循“补短板”原则,投向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薄弱环节、关键领域,既能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又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给环境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加快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尽快清理规范非税费用,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于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这表现在四方面: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生产领域完善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收入领域结合扶贫攻坚工程,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消费领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消费环境。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应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坚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徐绍史表示,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的经验在不断丰富,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说,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领域风险还在积聚,但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难,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我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近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1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8.9%,远低于同期我国总体外贸出口21.8%的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1至7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但仍为个位数。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前4大对美出口省市仍为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合计占同期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75.7%。这4大省市对美国出口增速全面回落,其中,广东省企业对美出口增速回落8个百分点;江苏省企业对美出口增速回落22.9个百分点;上海和浙江企业对美出口增速分别回落7.6个和8.7个百分点。 统计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速趋缓,服装及衣着附件、手机、塑料制品和玩具等优势产品出口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占同期对美出口总值的61.6%,增速回落8.4个百分点。同期,服装及衣着附件、手机、塑料制品和玩具等优势产品出口分别下降4.8%、28%、7.9%和5%。 海关分析认为,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和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双重影响,是造成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国虽然在规模上仍保持我国第2大出口市场地位,但出口增速仅略高于香港,位列前10大出口市场倒数第2位。 (2008-08-18 09:55 文章来源:浙江省经贸委)2008年1-7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统计一、 对外承包工程   今年1-7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6.5亿美元,同比增长48.7%;新签合同额616.5亿美元,同比增长69.6%。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351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912亿美元。   二、 对外劳务合作   今年1-7月份,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新签合同额42.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2.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2万人;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9.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万人。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21.3亿美元;合同额565.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41.6万人。   三、 对外设计咨询   今年1-7月份,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2.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3%;新签合同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62.2%。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国对外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24.35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73亿美元。 政策统计处 (2008-08-14 11:04 文章来源:合作司)建议你去商务部官方网站看看。上面有许多类似的数据。 http://www.mofcom.gov.cn/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资源约束的数据分析

前些年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下降的中国,从2003年开始不得不应对突然而至的能源供应紧张。发电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但全国还是有21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电。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仍然紧张,限电仍然伴随全年。

国内矿产资源已无法支撑飞速发展的经济。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3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引起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国内电解铝生产所需原料50%以上依赖进口,由于国际氧化铝价格受中国需求拉动上涨,单纯依靠进口原料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开始亏损。

这两个在2003年出现的看似突然的经济现象,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弱化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研究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找到摆脱环境、能源约束的有效途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未来“十一五”期间中国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数据预测

在未来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仍然要面临严峻的重大挑战。

专栏23 “人口三大高峰”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首要挑战

(一)人口: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

中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21.06‰和14.39‰降至为1998年的16.03‰和9.53‰,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首次低于10‰,但由于基数过于庞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在1200万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按中方案(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2005年全国总人口为13.20亿人,2015年为14.08亿人,2030年达到最高峰为14.76亿人,2033年全国总人口达到人口高峰值14.8亿,而后将开始不断下降。庞大的人口总量压力在21世纪上半叶仍将长期持续存在。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称为最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按国际通用标准,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将达到8900万人,2005年达到1亿人,2015年达到1.3亿人,2040年达到2.9亿人。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2015年将达到9.35%,204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1/5。若按中国实际老年抚养人口即男60、女55岁以上人口,1995年为1.58亿人,2005年约2亿人,2015年达到2.65亿人,2040年4.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30%。如何为数亿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老年社会保障,保证已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和即将进入退休队伍人员的新增养老金支付,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长期任务之一,其挑战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专栏24 中国资源消耗结构及资源代价比较

(二)资源:主要矿产资源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资源大国之一,但是主要农业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大大低于人口比重,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十分低下,只有水电和煤炭资源比重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进入“十五”以来,我国人口仍持续增长,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我国人均收入从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迈进,各类人均资源消费量不可遏制地迅速扩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工业化和城市化将明显加速进行,经历资源密集化、能源密集化过程。而目前资源利用又不够合理,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保护的力度不够,直接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

水问题将成为未来的“十一五”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的资源瓶颈,突出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涝灾害三大问题。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和城市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全国年总缺水量为36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但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农业综合用水效率仅为0.3-0.4。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并引发地面下沉和海水入侵。水环境的不断破坏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健康,水体水质的恶化也加剧了缺水危机。旱涝灾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1998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7亿元,占当年GDP的3.8%。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将加大。2000年,人均耕地降至1.5亩,2005年人均耕地将降为1.45亩,如果不考虑进口,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算,则需要生产粮食5400亿公斤,比“九五”期间的最高产量还高出400亿公斤。

专栏25 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煤炭等低质能源生产大量过剩,许多煤矿城市已进入衰退期,但是那时开发成本高,包括外部不经济成本,如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油、气、热力等洁净、高效、优质能源严重不足,且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指出,我国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首次降至4840万吨。公报说,2003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另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

(三)环境: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成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剧;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重,恶性循环。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增加了2.16倍,约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专栏26 环保总局曝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长期以来,受人口增长、气候干旱和鼠虫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过牧的滥垦乱挖,使江河水系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的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加剧,有些地方已无草可用,无牧可放。

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

数据显示,以往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第一是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以能源消费为例,1995年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4.9%,商业能源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4(25.2%),人均能源消费量为7.9吨石油当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是平的5.36倍;第二是环境的高污染排放。1995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24%,人均排放量为20.8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倍。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2.75亿吨有毒垃圾。第三是对生活水平的高消费。目前美国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9辆汽车,1992年美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高达4273美元,人均粮食消费量达到1000公斤,食物消费是一种过度食物消费类型。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生活高消费构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赶超发达国家,中国只能是愈追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大。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一个低度消耗资源的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人口承载力。

2004年以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用3年左右时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在此背景下,地方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十一五”规划中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破解地区发展难题。

三、未来“十一五”期间所面临的有利条件

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在应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极其难得的生态环境建设、补偿生态赤字的历史性机遇,各地在“十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大规模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幅度压缩高能耗、多污染传统产业的有利时机。

当前不仅社会总需求不足,而且经济传统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比重大,例如1997年我国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33.9%,相当于美国水泥产量的5.4倍,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8.8%,钢产量占15.5%,已出现大量过剩。而从近几年来看,能源消费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138948万吨标准煤,下降至1999年122000万吨,减少12.2%,其中煤炭减少21.1%;二是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1995年的74.6%下降至1999年的67.1%;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由75.3%下降为68.2%。而高附加价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相当多的企业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份额日益萎缩、长期亏损严重,又不能退出生产领域,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量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又不能进入垄断性行业,受到多种发展的人为限制;大量非熟练或低技能的劳动力日益过剩,需要下岗分流,同时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因而必须对国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大力调整传统产业,这也是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量工业污染的根本性举措之一。

专栏27 中国能源消耗浪费严重 节能压力加大

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字,“十五”初期全国大于25度陡坡耕地91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且其中只有不足18%改造成了梯田。这些坡耕地多分布在长江、黄河中上游主河道和支流水系岸边,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仅贵州、四川、重庆就有6亿吨泥沙流入长江,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加剧了大江大河下游的洪灾隐患。过去迫于粮食自给压力,陡坡退耕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实现“一退三还”,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00年新开工的西部“十大工程”中,中西部退耕还林(草)河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计划退耕515万亩,人工种林种草648万亩。

(二)全球化是中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只有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农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矿产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专利资源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由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呈上升趋势,1994年为3.56,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但是在进口方面一直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自我限制农业密集型产品、矿产密集型产品进口,其显示比较比较系数不足1.0,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资源密集和资本密集比较优势,而资源匮乏的日本却有效地利用了进口比较优势,农业密集型产品和矿产密集型产品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分别为1.95和2.03。1994年日本和美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分别为2.2%和4.7%;日本农业密集产品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12.64%,成为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美国为9.594%;美国矿产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16.27%,成为世界第一大矿产品进口国,日本为第二大矿产品进口国,占世界总量比重为13.13%;而中国农业密集产品进口占世界总量的2.377%,矿产密集产品进口仅占世界总量的1.571%。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农业和矿产资源的比重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也远低于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当中国总人口规模由12亿增长到2020年的15亿以上,GDP总量增长4-5倍,贸易总量增长10多倍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像80年代那样完全依赖国内资源供给来支撑巨大经济规模并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供养和满足10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食物需求和资源消耗需求。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

(三)技术力量在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加速将导致我国物耗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技术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的时代,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中国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正如直接采用数字无绳电话系统,跳过传统的有线插入系统,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跳过污染密集型技术,从一开始就可以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没有必要重走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老路。

在过去50年中国的能源与污染强度(指单位产值能耗和排污量)经历了迅速增长阶段,之后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于技术进步的的影响,我国农业化肥、农药和矿产品的消耗强度在下降,并且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单位产值能耗在下降,单位GDP污染排放强度在下降。我国万元GDP能源消耗量1977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二十多年来持续减少,1998年的消耗强度仅相当于1977年的1/3,已经低于1953年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低收入国家,以1995年单位能源产出GDP来衡量,中国的能源效率仅相当于印度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国的1/4,日本的1/9,这说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很大的提高余地。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限制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发展环保产业,将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能源密集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后我国单位能源强度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总污染排放增长率将进一步减缓,逐渐摆脱传统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结构,有可能寻求一条“清洁生产”的发展途径。

春节黄金周市场年味浓、消费旺;外贸下滑但先行指标预示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开局良好;消费物价温和上涨,工业价格降幅收窄……陆续发布的首月核心经济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尽管趋稳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势头强劲。
  民生指标“稳”字当头
  新常态下评判中国经济需要新视角。除了速度指标外,更需时常掂掂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能够平稳,我们并不追求高速度”,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面对中外媒体如是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尽管涨幅较上月有所反弹,但去年以来消费物价温和上涨的态势得以延续。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1月份物价涨幅反弹明显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而春节市场需求上升、消费高峰期间出现大范围恶劣天气等因素,加剧了食品等价格上涨压力,不过这种季节性波动对全年CPI走势影响不大。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于工资水平和服务需求的刚性增长,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超过了同期CPI涨幅,成为驱动消费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新趋势。”
  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431万人,年均新增1286万人,这两项指标比“十一五”时期均增加11.4%。来自中国政府网的消息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市,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业形势稳定,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量不减、服务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双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后,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吸纳就业方面功不可没。
  2015年,我国全年新登记企业443.9万家,增长21.6%,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诞生”的新登记企业约1.2万家。去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统计有240多万返乡农民工在创业。
  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任务艰巨,下一步就业形势是否可能发生逆转?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此明确表示,我国就业增长具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加上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关部门也将多措并举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
  宏观经济“新”意正浓
  当中国百姓欢度农历新年假日时,国际资本市场在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中出现动荡,日本、欧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探,避险情绪则不断推升金价。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堪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债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积累,而去杠杆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此外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中速增长轨道,总需求不足将成为常态。
  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再次出现“双降”且降幅加深;当月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显示经济趋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然而,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压力之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新”意更加凸显。
  ——网络消费和服务消费蓬勃发展。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5%;当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8.5亿元,增速接近50%。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7540亿元,增长11.2%。
  ——更加注重通过有效投资惠民生、稳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541亿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领域。
  ——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57.4%,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新一年得以延续。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引领下,1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2%。在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平稳态势,也使得外资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1月份,全国利用外资金额882.5亿元,增长3.2%,外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1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PPI连续5个月-5.9%的运行态势。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德礼认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数效应和人民币贬值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等原因,也有供给侧改革加快去产能,从而对上游原材料领域价格产生一定支撑的影响。随着推进去库存去产能,年内PPI同比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放眼全年“变”中求进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年以来,各项改革频频发力、利好频传: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
  居住证制度实施,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完善土地、城镇住房等制度……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坚冰,更大释放内需潜力。
  一方面确定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一系列“组合拳”,从不同层面发力,壮大实体经济。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令人振奋。对于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挑战,关键在于落实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宏观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平衡,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问题。例如,下一步投资应注意遵循“补短板”原则,投向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薄弱环节、关键领域,既能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又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给环境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加快研究全面推开营改增,尽快清理规范非税费用,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于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这表现在四方面: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生产领域完善营改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收入领域结合扶贫攻坚工程,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消费领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消费环境。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应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坚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徐绍史表示,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的经验在不断丰富,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他说,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领域风险还在积聚,但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难,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上中国政府网,上面有

GDP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国民经济发展中强调GDP数据的优缺点优点能较为全面的反应出一国经济增长的水平,GDP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使用,必有其可取之处。GDP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数据,从整体而言,经济越发展,市场的交换越频繁,...

去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多少?
答:康义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有这样一些优势条件:一是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中国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产业配套最好的国家之一,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链韧性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

观察世界经济形势通常看什么数据
答: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的GDP有何变化?
答: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江 源 2021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工业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改善。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工业...

从8组数字看1-2月中国经济,这数据中体现出了什么?
答:在我们越来越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时,我们的一二月份的经济表现已经显著高于预期。如果我们能够延续这种态势的话,全年5.5%的GDP增速基本上不在话下。三、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除了这些表面的数据之外,我们其实...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去哪找?
答: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你可以在以下机构或网站中找到:1. 国家统计局:对数字经济相关指标进行了系统跟踪和统计,包括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数字文化等领域。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

2022中国城市gdp一览表
答:这证明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形势不错。 “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5.6%”,彭博社引述国际知名投行瑞士信贷的预测称,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数据是工业生产,而不是零售销售等需求指标。该投行认为,第一,封控对中国工业生产...

我国近十年GDP年均增长6.6%,影响GDP数据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是疫情,还有现在基数大了,难增长了,还有现在提倡高质量发展,自然增速就下来了。中国gdp增速6.6%已经很不容易了。

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入的外资、对外投资分别是多少呢?
答:换言之,我国对外净投资为2.15万亿美元。从数据上看,我国对外投资远大于引入的外资。如果非要说经济的依赖关系,那分明是:我国经济、贸易、资本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分类型来看,我国对外投资中,FDI(直接...

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美国的百分之多少?_百度...
答: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先说苏联,从斯大林模式,到赫鲁晓夫改革,再到勃列日涅夫,他们一直在改革,但却一直不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的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到了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