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价值观扭曲而犯罪,这属于方面的原因?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未成年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价值观扭曲而犯罪,这属于( )方面的原因

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价值观扭曲而犯罪,我想应该从小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去教育孩子法律意识,正确疏导孩子的思想价值观,这样的孩子大了以后就有自我能力增强了法律意识在做事情之前,他会考虑的很全面,这样就不会犯错了

1、家庭原因:实施犯罪的未成年人绝大部分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问题。在这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或粗暴教育,棍棒管理或溺爱娇惯,袒护放纵、姑息迁就,往往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
2、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对未成年人成长起着重大作用,不完整的家庭,孩子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照顾,这些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孤僻、自卑、抑郁、任性、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学校原因:学校收费过重,辍学人数增加,这些过早辍学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容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周边环境恶劣,许多学校身处闹市,门前交通混乱。有的学校周围大量存在网吧、酒吧、歌厅、舞厅等各种娱乐场所,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扩展资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注意事项:
1、学校应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提升审美能力,锻炼劳动能力,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产生友情,学会尊重他人,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祖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讲解古代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受到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品德,陶冶情操,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培养成正常人,在犯罪预防中很重要。因此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4、家庭、学校和社会一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挫折教育,乐观生活,勇敢面对失败,勇于接受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样就会预防走上犯罪的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成年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成年人犯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违法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二课时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

(2)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 运用

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只有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

1/6页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所以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材首先从加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其次提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要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最后,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高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在将来走向社会后,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薄弱,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心智还不成熟;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所以对学生而言,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看一看教材首先提到什么观点,

一、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2/6页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117页,我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再继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请同学们看课本116

原因。

我们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略)

读得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师把每个问题布置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由各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好不好,

?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

?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

?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进一步探讨总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找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据教材内容回答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讨论,分析说明龙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

由学生叙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略)

(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6页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设置问题>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由学生讲述。(略)

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说一说: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自觉预防犯罪,还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地讲就是——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略)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P120[互动在线],回答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略)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

4/6页
象山县石浦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预防犯罪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材料中主人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材料)无影“杀手”

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而且他

——危险在扩散。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

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分析案例,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理解掌握,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和例子,及培养见义勇为品质、见义智为品质,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积极预防犯罪行为,同犯罪作斗争。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1. 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

问题就包含了答案,正是自制力差、价值观不正确、法律意识淡薄才会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呀!
未成年人还不定性,是容易塑造的,有良好的教育的话,将来也许会成为栋梁之才的。

造成这样结果因素好多,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法律法规制度因素!

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越来越多,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上升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犯罪,刑法有两个处理思路,一个是惩罚,一个预防。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重心应该放在预防上。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应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有很多,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一)内在成因
1、生理成因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不同步、有缺陷,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极易受到外界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进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未成年人十三、四岁以后身体和生理发生了较大变化:身体外型变了,内脏机能健全了,性发育逐渐成熟了。
身体和生理机能虽然迅速发展,但腺体发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经常表现为有旺盛的精力但用之不当,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生暴力性的违法犯罪。如打架斗殴、抢劫、强奸、寻衅滋事等。未成年人性发育的逐步成熟,引起其心理变化,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和性机能的好奇心及疑惑。一些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者,在受到不健康内容刺激时,便控制不住其性冲动而走上犯罪道路。
2、心理成因 未成年人的心理普遍充满了复杂性与矛盾性。其违法犯罪心理,是在外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与内部原有的不良心理因素结合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成因有青春期心理特点、主客观心理矛盾、人格社会化缺陷等。首先,青春期心理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难以对客观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违法犯罪。其次,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观意向与客观可能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自我意识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在无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时,心理上难免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以致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最后,未成年人人格社会化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严重,反社会的需要和动机,反社会的人格特征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多数情形,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
(二)外在成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家庭结构有缺陷、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过于贫困、父母行为不良等等不良的家庭影响,都很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畸形心理和人格缺陷,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二个重要场所。当前学校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和失误,这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一,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忽视或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未成年人在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道德引导和培养,很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对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免疫力”极低。
其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化。法制教育的形式化,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不能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导致法制教育无法收到预期的预防犯罪的效果。其三,青春期性教育的空白或虚设。
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其四,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未成年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压力,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当前的学校教育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
3、文化市场的失控 文化市场的失控,不良文化的泛滥,致使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美国学者班杜拉(Bandura)认为:“电影、电视常常生动地描绘暴力的画面,并且剧中的暴力被说成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它甚至反映了一种英雄气概,那些娴于暴力的英雄从未因此而受到法律或社会的制裁。
由于网络中虚拟的事物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未成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上网便成为很多处于心理闭锁期的未成年人缓解内心紧张、释放内心积郁的理想选择。一些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于网络,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不惜以身试法,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
4、同龄群体不良交往的影响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同龄人的相互交往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数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并恶性发展,是与其未成年同龄群体的不良交往息息相关的。不良交往往往是未成年人走上团伙犯罪道路的起点。
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排斥或抛弃的不良青少年,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聚集在一起,通过不健康的娱乐、游荡、交谈等方式形成不良交往的亚文化群体。他们相互观察、模仿,使得原有的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强化,然后经过犯罪学习,违法尝试,加速下滑,沦为犯罪团伙。未成年人犯罪团伙,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如隐蔽、暴力等与社会对抗,社会危害性极大。

这就是教育出了问题,当然有家长的责任,也有学校的问题。

关于建设领域人们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论文
答:由此可见,基础施工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不过,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了解到如何运用法律才能让自己得到维护。然而 是不是除了基础工作人员,从管理阶层开始,他们就有明确...

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薄弱吗?
答:是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意识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无法积极主动的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征文
答:俗话说:“小事情,大道理。”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不良习气影响,带来不良习惯行为,比如:不讲社会公德,打架斗殴、惹事生非,在学校不遵守校纪校规等等。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纪校规大...

不满22周岁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可由少年法庭审理,网友为何对此议论纷纷...
答:如果法律因为这些人而改变了严肃公平的性质,那么社会治安也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此次这项规定应该按照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一些未成年人确实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差,而犯了一些比较小的错误,那么可以给予其少年法庭审理...

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法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再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发展、更新和提高。五、要竭尽全力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广泛深入持久...

作文 法制讲座听后感 急!!!
答: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

法律法规知识安全讲座观后感
答:”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骂人,打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

求一则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案例
答:大学生缺少法律意识 背债百万元 26岁的秦亮(化名)的2006年是个苦涩的开局,大四时他经商失误,惹上了官司。纠缠了两年的案子近日终于二审判决,秦亮背上了100多万元的法律债务。这对毕业以来仍处于待业状态的秦亮来说无疑是...

成年人的自律是管好自己的偏见,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
答:第一,正是因为不同,所以丰富多彩 在这个世界当中,正是因为有着各种不同的事情存在,各种不同的事物存在,所以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并且也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某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也才使得人们能够...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心得范文
答: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使多少人承受痛苦!如果他们不违反交通规则,认真遵纪守法,那么,伴随大家的就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的身旁,有很多因不学法不懂法而违法乱纪的的事发生,还有一些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无形中就触犯了法律。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