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的建制沿革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冷水滩区的历史沿革

冷水滩原为零陵县的一个镇:冷水滩镇。1960年2月,经湖南省批准设立冷水滩市。1962年10月,撤销市建制,仍由零陵县管辖。1969年改地区直属镇,同年改县辖镇。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滩市建制,辖原零陵县黄阳司、普里桥、冷水滩、楚江圩4区和邮亭圩区白塘乡。1995年撤区并乡,河东街道更名为梅湾村街道,城北街道更名为菱角山街道,城中街道更名为肖家园街道,城南街道更名为杨家桥街道,水浪坝乡、仁湾乡合并设立仁湾镇,山头乡并入蔡市镇,楚江圩镇并入岚角山镇,孟公山乡、白塘乡合并设立伊塘镇,香花坝乡、潮水乡合并设立竹山桥镇,上岭桥乡、阳山观乡、马路街乡合并设立上岭桥镇,花桥乡、坪塘乡合并设立花桥街镇,牛角坝乡、牛角圩乡合并设立牛角坝镇,杉木桥乡、楠木冲乡并入普里桥镇,水口桥乡、郝皮桥乡并入黄阳司镇,易家桥乡、高溪市乡合并设立高溪市镇。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国函【1995】110号)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和芝山区、冷水滩区。以原冷水滩市为冷水滩区的行政区域,冷水滩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 。

新田原为军队屯田处,名新田堡,又名新田营,县名系沿袭旧名。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至汉初属长沙郡(国)。西汉、东汉时期先后属泠道、营道、舂陵县。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属泠道、舂陵县。隋时属营道县。唐大历二年(767)置大历县(今宁远北部、新田县地及祁阳部分地),今新田一带为大历县地。宋乾德三年(965),大历县并入宁远县,今新田为宁远县地。崇祯十二年(1639)永州知府晏日曙奏请分宁远东北部部分地区,桂阳州西部部分地区(今大坪塘乡、知市坪乡一带)设置新田县,属永州。建县有369年。1949年10月10日凌晨,新田解放,属永州专区。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为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成立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新田属之。1954年7月,湘南行政公署撤销,分设衡阳、郴州两专区,新田属郴州专区。1959年3月,新田、桂阳合并为桂阳县,属郴州专区。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属郴州专区。1962年12月,新田县划辖零陵专区。1995年11月22日,撤销零陵专区,设地级永州市,新田县属永州市。2000年,新田县辖7个镇、12个乡。总人口358831人。2001年末,新田县辖7镇、12乡,377村(居)委会,总人口37.19万。2004年,新田县辖7个镇、11个乡、1个民族乡。

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隶荆州。零陵、营道、泛道、营浦、始安、洮阳、钟武七县和泉陵、都梁、夫夷、舂陵4侯国。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州。
西晋及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改隶湘州。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荆州。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州永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湘州。
隋唐五代十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
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
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
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
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
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宏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江南西道。
宋元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永州路,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路,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湖南道宣慰司。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道州府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隶属湖广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
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民国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
民国11年(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6年(1937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零陵县。
民国29年(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或实现和平政权更迭,设永州专区,翌年称零陵专区。
1952年零陵、衡阳、郴县三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并在祁阳县东部析置祁东县。
1954年,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
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
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
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
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专署仍设零陵县芝城镇。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江永县、道县、宁远县、东安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的祁阳县、祁东县2个县划归衡阳专区。
1964年5月,划零陵县、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
1968年零陵专区更名零陵地区。
196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
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设立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
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即现零陵区)。此时,地级永州市辖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芝山区、冷水滩区。
永州市政府原位于零陵区潇水中路106号,1997年7月迁治冷水滩区逸云路1号。
200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往冷水滩区。
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政府驻地不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建制沿革
答:唐、宋、元时期先后为西平州、盘州、于矢部、罗甸国、泗城州、普安路、普安部、安隆州。明代为普安卫、普安府、泗城州、普安厅、普安司、普安州、安南所、安隆所。明朝末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改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属于云南行省。清代先后为普安卫、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卫、安南所、安笼所、...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建制沿革
答: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凉山地区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尽管在历史上,凉山地区辖地范围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

直隶州的历史沿革
答:汉朝建立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沿用先秦之“九州”命名,通称“十三州”,但这些以“州”冠名的监察区,还未具政区性质,地方政区仍是郡、县两级制。至东汉末年,作为监察区的“州”,才真正成为相当于“省”的一级行政区划,首次确立了州的建制,形成全国政区“州、...

清代州是什么建制
答:明清时又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省长)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

原州区的建制沿革
答: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县,固原县行政区划沿用了清时的里堡制,废除了军屯牧地的监屯。民国十八年(1929年)实行区、村制,全县设6个区,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和万安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区村制为乡镇保甲制。全县设附郭镇1镇和大营、张易、硝河、柳营、三营、七营、城阳、草庙、万安等9...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答:公元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公元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公元1971年11月,德宏州恢复建制,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公元1985年,畹町镇改为县级畹町市。公元1992年6月,瑞丽撤县设市。公元1997年4月,潞西撤县设...

抚州的建制沿革
答:十九年,南丰县升为南丰州,又名嘉禾州,直属江西行中书省。抚州路辖县、治所不变。建昌路仅辖南城、新城、广昌3县,治所不变。明清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改抚州路为抚州府,改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又改肇昌府为建昌府。明洪武三年(1370),南丰州复改南丰县。明洪武九年(1376),废行中书省,抚州、建昌两府同...

古徽州的建制沿革主要有哪些
答: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平定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之后,除了在元末时期,短时间里曾改称为兴安府(1357年—1367年)外,此地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时间,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其所辖的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

宜州的建制沿革
答: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三国时期,属吴国,置定周县,后改龙刚县,但何时改置无从考。西晋,置龙刚县,隶属桂林郡。东晋,沿置龙刚县。唐朝贞观四年(630年)置龙水县,先后属粤州、龙水郡、宜州,为州治。天宝年间(742—753年)在今市境内及毗邻地区先后设置羁縻温泉州(下辖2县...

衢州的建制沿革
答: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辖区内柯城区、衢江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约前6000年),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依山傍水,凭藉天然丰厚资源衢州柑橘的种植而繁衍生息。衢州有据可查的历史约在前1800年。战国:春秋初为姑篾国,后为越国姑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