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天干地支纪日纪时计算公式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3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3。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1月是寅月,依次下排。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地支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9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天干地支纪时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或己乙或庚丙或辛丁或壬戊或癸 子时23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10月1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扩展资料:

高氏日柱公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世纪为运算区间,并引入了世纪常数这一重要的概念。使得日柱的求解在两位数以内进行,极大地简化了求解日柱的过程,实现了编写计算代码的可行性,且能够运用于心算。是日柱求解方法的一大创举和进步。

月基数的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求解日柱的过程。经过进一步研究,作者发现世纪常数和世纪数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其关系公式(高氏日柱公式的辅助公式)如下:

C为世纪数,X为世纪常数的母数。

取整数值,X除以60的余数即为世纪常数x。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日法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3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3。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1月是寅月,依次下排。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地支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9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天干地支纪时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或己乙或庚丙或辛丁或壬戊或癸 子时23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年月日的?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你



干支记日法怎么算的?
答:一、计算要领:要三记,一记当年元旦干支,用它的天干地支的序数分别作为日干支的基数;二记阳历月的日干和日支的密码(附表)分别将基数加或减;三记闰年3~12月份(1,2月除外)各日干支必须加1,非闰年不加1。二、计...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日? 只要日的 怎么算看清了在回答。
答: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

干支纪日怎么推算
答:那么,按照上述公式进行推算,就是(6+9+3)%10+(1+10+6)%12,即8+5=13。由于干支纪日只有六十个,因此需要将13减去60,得到的余数就是该日的干支纪日,即甲子日。总之,干支纪日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时间计算...

求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的换算公式。
答: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

如何计算干支纪日
答: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

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正确的日干支推算法
答:干支纪日法如何计算 干支记日推算揭秘之一种:日干支的推算一般按阳历日期来推算,先以当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数为基础(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数,然后查表按月进行加或减(附后),再除去干支的周转数(天干...

天干地支怎么纪月纪日纪时?
答: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简单计算方法 一.干支纪年 [方法一]公元1年的干支是辛酉,只要记住辛酉这一干支,即可简便而又迅速地推算公元前后任何一年的干支。 1.求公元后年干支 干:支取所求年分的个位数 支:以...

干支纪日法是怎么纪日的?
答:与干支纪年“天道”五行不同,干支纪日是“地道”五行。古代汉族人民将干支相配的六十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为甲子日,则甲子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

干支纪日法怎么确定当天是什么,比如23号是甲子,为什么是甲子而不是...
答:答:公元纪日换算成干支纪日公式:G= 4C + [C / 4] + 5y + [y / 4] +[3 * (M + 1) / 5] + d - 3 Z= 8C + [C / 4] + 5y + [y / 4] +[3 * (M + 1) / 5] + d + 7 + i ...

天干地支纪日法换算
答:类型二(已知日期算干支纪日)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