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中国近五年的股市情况?比如几几年几月大跌了?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中国股市历年牛熊市情况(2009-01-17 15:31:20)■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9605——2年半后——1429) 1380%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1429——386)1992年11月17日 (半年时间) - 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386——三个月后——1558)303%

快速下跌之后,峰回路转,迎来了快速上涨,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让海外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1558——17个月后——325)-79%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一个半月时间——1052) 223%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1052——8个月后——577点)-45%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582——三天后——926)59%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说法被充分验证。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926——8个月左右时间——512) -45%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512——17个月时间——1510) 194%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1510------101-----1025)  -33%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1047-------104-------2245) 114%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245-----199---------998) - 555%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998 -----118-------6214) 513%

对于2001年至2005年大熊市中经济快速增长的股指的修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并且国有股减持即股权分置的原则确定,有种利空出尽变利好的感觉,沉寂了4年的A股市场也该有上涨的动能了。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达到2005年9月20日的122357点之后盘整了二个多月后,几乎是一路上扬至612404点,演绎着疯狂的旋律,投资者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入市,但是冲动之后必然会有“冲动的惩罚”。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6124 --------54------1664) -73%

A股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疯狂的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截止2008年9月12日,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由于A股市场前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一定泡沫,有回调的需要,再加上市场再融资规模巨大,股权分置确定的大小非开始解禁,中国股市与国际的联动性逐步增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国内金融业和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都已一定的冲击。

炒股今年亏损的人多吗

打开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软件,都会有关于债券市场的查询。一般选择左下方的“沪深债券”,就可以看到交易所交易的所有实时债券价格。

什么时候买债券最赚钱呢?买债券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买债券最赚钱呢?买债券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般人们普遍认为债券基金合适的买进机会是经济踏入衰退阶段,金融机构正式进入降息周期。先前债券销售市场已遭受数次升息冲击性,因为投资人担忧来源于后面升息的进一步冲击性,在大家迫不及待地售卖下,债券不仅提早释放出来源于银行利率调整的大多数风险性,并且很多种类处在明显超跌股情况。其为债券销售市场底部地区,当然最适合买进债券型基金。需要注意债券的投入范围是什么,交易费用多少钱,对债券的盈利期望不必太高。

在如今投资市场与经济过程中,存在一种从众效应,便是某个人的项目投资或者其它个人行为总可以从归属于大部分人的个人行为,从而获得大家的喜爱,这表现在A股市场上是资产或投资人也会比较密集的进入某一个A股市场或是某一个投资品种,一旦了解、了解到了巨额资产进入销售市场后,债券的价钱早已很高了。因此,又预知的投资人会先一步,在一大群投资人赶到以前来投资。不论是债券销售市场或者其它的销售市场都一样,价格运动都存在惯性力,这表明不管价是涨是跌都是会不断一段时间,因此投资人应当趁机实际操作,当债券销售市场一开始增涨的时候可以买入,假如发现价格有往下转为的态势就果断放开手被淘汰。那种感觉实际操作一定要及时的预料确定发展趋势。

把银行贷款利率做为较为债券价钱的一个标准,债券市场价格很容易受利率危害,假如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大量资金便会返回金融机构,看向存款,债券价钱便会持续下跌,相反也是,由于,投资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赢利,投资人一定会任意关心项目投资环境变化,勤奋剖析利率转变,比较好的购入方法就是在年利率降低以前买入,或在银行贷款利率提高一段时间后买入,这样就可以是利润的更大化。

最新上市的债券和新上市股票不一样,债券价格行情一般相对稳定,假如有新债券发售,新债券将来吸引投资者留意,新发行的债券就比其它的债券的年化收益率高出一些,此刻很有可能债券销售市场要做一次新的变化。一般是新债券的价钱慢慢增涨,盈利慢慢降低,原先上市债券价钱差不多或者下挫,盈利慢慢扩大,债券市场中的价钱做到新平衡。此刻价格对比调节前价钱要高很多,因此,若是有新债券发售的话要坚决买入,可以等涨价一段时间后再售出,那么就会有非常好的盈利。

明天银行债券理财还跌吗

防疫政策边际变化、地产政策持续放松、资金利率边际上行等多方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出现调整,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净值型产品出现净值回撤,造成了投资者大面积亏损。根据wind数据统计,近一周全市场负收益的短债基金占比超过90%,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也超过40%。

大面积亏损下,不少“不明真相”的投资者选择了非理性赎回,部分产品短短几天被赎回了超过70%,甚至出现流动性风险。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公司也纷纷发出“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希望安抚恐慌的客户。无论是投资者、资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此刻都备受煎熬。

这种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3月,也曾出现数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的情况。当时,也同样引发了投资者不解、投诉和赎回。

遗憾的是,时间过了大半年,熟悉的剧本再次上演。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未尝不是好事。可以让投资者、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更好地认知银行理财、短债基金的本质,也是财富管理行业适应资管新规转型的一次压力测试。

01

过往,银行理财产品凭借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的“优点”,迎合了大批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但刚性兑付是违背资管行业本质规律的,在金融体系内积聚了大量风险,因此资管新规把“破刚兑”作为首要目标。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所有理财产品,都应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净值型产品。

为了避免给市场造成过大冲击,2018年4月发布、原本应在2020年底完成过渡的资管新规,最终将过渡期延期至2021年底。监管也是希望给予市场、投资者足够的缓冲和适应时间,转换过往的管理策略、销售方式和投资预期。

但经过这几次的压力测试和检验,大家似乎仍未适应过来。

时代列车滚滚向前,但车上的人,仍然沉醉在过往的幻象之中。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为了迎合投资者“根深蒂固”的刚兑预期需求,通过展示业绩比较基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近一年收益等方式,将低波动的净值化产品贴上 “理财替代”、“稳健收益”等产品标签,销售给普通客户。而大部分客户也仍然把此类产品,作为存款替代,有很明确的保本保收益预期。

这种错配的风险遇到市场波动,极易因巨额赎回而演化成危机。

02

其实,无论从纵向和横向比较,本轮债券市场波动并不算是特别大的量级。

纵向来看,以“中债综合财富指数”为例,本轮行情自11月以来,累计下跌071%,下跌幅度其实远不及2016年债灾时的206%和2020年5月至7月时的193%。横向来看,以美国为例,本轮美联储开启加息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近一年上行了超过250BP,而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轮也只是上行了20-30BP。

前两次较大的债市调整,给投资者造成的影响,似乎并不如此次强烈。而美国本轮“暴力”加息给美国投资者造成的扰动,也似乎有点风平浪静。

那这次算不上特别重量级的债市调整,为何引起了如此大的市场负反馈呢?木爷认为,资管新规实施后,资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没有将客户的预期管理在金融专业合理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除少数符合要求的资产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外,大部分资产都应采用市价估值。市价估值,就意味着有涨有跌。市价估值下的债券投资,其实并不只是收取稳定票息这么简单。债券价格受宏观环境、市场利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膨胀等诸多变量影响,发生上下波动是必然的。而资管机构无法再通过过往“分离定价、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的方式,将产品实际收益率,“稳稳”落在给客户所展示的收益率上。这就导致了所见非所得的问题。

刚兑时代,客户所见即所得;净值化时代,所见并不一定所得。不管是资管机构还是财富管理机构,都无法保证客户赚钱或者赚足够多的钱。投资结果永远是个概率问题,而且时间越短,不确定性越大。理财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效果是后显的、不确定的。

然而,这种后显的、所见并不一定所得的不确定性预期,并没有有效传导给投资者。相反,部分财富管理机构为了提升销售保有量,迎合投资者对刚兑的“执念”。通过展示确定数值,如业绩比较基准、成立以来收益、近一年收益等,让投资者产生了强烈且不合理的保本保收益的“确定性”预期。有历史包袱的银行理财如此,而本没有历史包袱、净值化彻底的短债基金产品,也乘上互联网的翅膀,被当做银行理财的替代。

市场平稳时,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投资者三向奔赴、一片祥和,保有量节节攀升。而资金端的不断充裕,也导致信用债市场拥挤。在资产荒的不断加剧下,债券收益率一再压低,风险积聚。

一遇风吹草动,这种建立在不合理预期上的信任,就极易崩塌、反噬。当“本应盈利”的产品产生亏损时,缺乏有效预期的普通投资者就容易选择恐慌性赎回。为了应对巨额赎回,产品管理人被动折价变现债券,又使得债券市场出现踩踏,导致了产品净值进一步下跌,产生螺旋式负向循环。

当初投资者对刚兑爱得有多深,当保本保收益的光环被打破时,“跌落神坛”的理财产品就会承担多大的压力。辛辛苦苦大半年积累起来的收益率和保有量,短短几天就都还回去了。

03

投资者预期与产品收益表现不匹配,诱发了资金端的赎回。而从资产端市场来看,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改变,及由此带来的投资者行为改变,也成为了风险放大器。

过往,银行理财是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债券型基金的投资者也以机构为主。在摊余成本法估值、刚性兑付的背景下,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并不会感知债券市场的波动,银行理财也不需要应对净值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可以在债市波动时作为稳定市场的力量出现。而债基投资者中,机构占多数。机构相对而言更加理性,即使需要赎回,也一般会与管理人提前沟通,尽量减少对投资端流动性的冲击。

净值化后,这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由于净值化后,债券价格的波动会反映在产品净值上,银行理财就不得不面对净值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资金端的赎回扰动,最终传导至资产端的投资上,银行理财也作为抛售方出现在债券交易中,或通过赎回债券基金的方式间接抛售债券资产。而随着非标资产压缩,在银行理财的投资构成中,标准化债券占比不断抬升,信用债占比超过了50%。赎回带来的抛售,势必使得信用债流动性承压。

其次,债券型基金,特别是短债基金中,在互联网渠道的加持下,个人投资者的占比也与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当。个人投资者受限于风险承受能力、专业背景、情绪影响,更容易做出非理性行为,繁荣时蜂拥而至申购,波动时一哄而散赎回。比如这次,不少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短债产品,短短几天规模下降就超过50%。债券基金也成为了本轮债市调整的抛售方。

第三,为了使得净值型产品在收益率上迎合普通投资者的过往收益预期及排名需求,在没有非标资产高收益率的加持下,资管机构在管理中只能通过拉长久期、下沉信用、提高杠杆的操作,尽可能增厚投资收益。但这种操作,也同样会提升风险,在抛售时将面临更大的净值波动。

还有一个隐忧是,过往银行理财负债端较为稳定,配置信用债资产,主要以持有至到期为主,较少进行交易,信用债资产流动性相对不足。而当负债端不再稳定后,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参与方的交易能力能否支撑因赎回导致的交易需求,也尚未经过充分检验。

可以说,因未形成合理预期的个人投资者介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场风险。

市场波动带来的散户非理性行为,最终也传导到了债券市场。在赎回压力裹挟下,参与债券投资的机构也只能不计成本地砸盘抛售,产生踩踏。而久期越长、资质越差、杠杆越高,所受的损失也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整仅是市场风险因素导致的,并未发生信用风险事件。事实上,由于目前我国信用债定价体系尚不完善,在各种“信仰”的加持下,债券的评级结果、估值都存在一定扭曲。目前的债券价格并不能真实反映债券的信用风险。如果未来同时遭遇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事件,引起的危机或将更加严重。

04

资管新规颁布四年有余,资产端已经基本完成了净值化改造,但是作为资金端的投资者和财富管理平台,仍然没有摆脱过往的路径依赖。

资金端的偏好,也会传导给投资端的资产管理人。为了迎合不合理的预期,导致动作变形,重回老路。而每次不合理预期的落空,都导致客户的投资体验不佳,也将导致客户对财富管理行业的不信任。从近几次的市场检验来看,财富管理行业应对资管新规的转型仍难言成功。

而如何帮助客户建立起符合金融规律的合理预期,是财富管理行业应对此次转型的关键和本源。

“以客户为中心”也是这几年财富管理机构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要一味迎合客户不合理的需求和预期。当客户对产品的预期不合理时,该做的,应该是引导客户对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和预期。而不应简单贴上稳健标签、收益率数字了事。

就比如短债基金,凭借其清晰的风险收益特征,本身是具有投资配置价值的,短期有波动也非常正常。但拉长周期来看,持有一年,获得盈利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如果通过重点展示产品的波动回撤数据、持有一定时间的盈利概率指标,让客户在投资前能形成合理认知,遇到波动时,客户也会更加冷静、理性,而不是一赎了之。

当然,展示更多的风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利于产品销售和转化,涉及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衡。但短期利益,其实很容易还回去,售前不切实际的美感有多大,售后就要花多大的精力、成本去维护。

这次银行理财、债基的净值下跌和巨额赎回,对投资者、资管机构、财富管理机构都是很好的警醒。相信这次交完学费后,行业参与者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在下次市场考验来临时,可以更加从容应对。

帮我看看这几只股票

毫无疑问,2022年一定是大部分人最难的一年,A股基金这边大跌了ji个月,超90%的人都在亏损,生活中疫情导致多数人失业,没工作没收入,物价还上涨,今年绝对是最近几年最难的一年,不知道我是有多大的毅力居然能坚持到现在,生活中有好景就会有逆境,有富裕就会有贫困,人生起起伏伏,没有谁的生活永远能一帆风顺,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我们就是赢家,一起加油!

2看了下基金,今晚小回血一两万,不过千万别兴奋,更不要涨一点就觉得行情又行了,今天只是一个超跌反弹,外资还是流出的,就是主力流入带着行情冲了一波,总体利空并没有减弱和减少,所以还是要谨慎。

3今天有个粉丝问了我一个问题,基金一直跌大家都在亏钱,那跌的钱去哪里了?

其实这个答案不难解释,基金亏的钱一部分会当做基金公司的手续费,比如买入时的手续费、管理费托管费等,另外就是你基金亏的钱会给其他赚钱的投资者,股市里一般的规律都是7亏2平1赚,有人买肯定有人卖,有人亏肯定有人赚,说白了基金股市就是一个0和1的游戏,不断在重复,回到问题本身,钱去哪了,钱实际上只是从一个人的口袋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口袋,算到最后,必定有人买了单,归根到底,炒股、炒基,就是一场财富转移的游戏

4今天证监会副主席表示,A股最近出现大波动,主要是因为国际局势冲突、美联储加息以及近期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大家发现了没,他说的这些原因大龙前面也说过很多次,这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A股为什么跌,但这些利空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太惨了!2022年股市人均亏损6万元!2022年12月30日,A股收盘总市值为7844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9152万亿元人民币下跌了1308万亿人民币,人均亏损623万元,真的是太惨了。

2021年底,上证指数收盘在363977点,但是到2022年底,上证指数收盘在3089点,一年下来,上证指数下跌了55077点,下跌幅度达到了15%,其中股市中大概只有996支股票上涨,大概占到1966%的样子,而其他80%以上的股票都出现了下跌。

2022年大盘下跌,80%股票下跌,这不仅造成了大部分股民亏损,而且也造成了基金的亏损。根据统计,现在股民总数大概在21亿人,而A股市场一年总市值下滑了1308万亿人民币,平均每位股民在2022年大概亏损了623万元。而基金表现也是比较差,截止12月29日收盘,全市场基金平均收益率-105%,近七成基金年内收益告负。

而展望2023年股市,由于点位比较低,而且再加上2023年经济增长率肯定会比2022年要好的多,这样来看,2023年股市可能将有一大波行情,但是估计涨的也不会太多,4000点估计也很难达到。这样来看,未来股市投资中,还是拿着低估值高分红绩优股每年分红更不容易亏损,也更合适,更稳健一些

本人建立了一个股民自学圈子,是一个股票期货爱好者的交流学习的圈子,每天免费分享股票期货等金融视频课程,以及大V

首先要说明一下,对楼主选择的多数股票表示肯定,行情趋好,普涨,也给精选个股加大了难度,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000601 股票池中,两会前看涨,底部堆量明显,周四洗筹较成功,可以介入,缺点:浮筹较多

002240 中小板,基本控盘,权重回调时可能会产生快速拉升行情,较为抗跌,是较好的防御型品种。万科为首的地产公司房价再度降价促进房价回暖,对其有深度影响,可适当关注。

600317 后期还有补涨要求,但港口板块昨日已初显分化,对板块谨慎看高。板块内更看好600018的高度,该股目前也符合权重股领涨格局,仅供参考

000897 概念丰富,基金筹码集中度较其他房地产品种有很大提升,攻击型品种,地产振兴计划出台前基本安全

000695 温和加量补涨,行情有望延续,防御型品种

002162 由于有前面假突破的高点,接盘的也不是什么实力派的主儿,所以后期的行情即时能突破前期高点,力量也不会太强,当然了,单日成交超过25%另当别论,但目前实体经济尚未转好,这个涨幅已经超过地产股的地产下游股已经不再吸引我了。

002145 好票,但未必适合这10个交易日的持股周期,楼主要有兴趣,可私聊一下你选择这个票的原因,如果对它有跟踪,也希望能赐教一二。

——————————————————————————————

综上,

应有如下条件:

1、持股周期,20个交易日

2、20个交易日内大盘必出现宽幅震荡,应选择超强攻击型品种或防御型品种,不选择中性品种

3、爆发力较强

本人更倾向于000897、002145(周期适当延长)

——————————————————————————

祝投资顺利~!

——暗渡陈仓显性记忆,点到为止。

PS关于600018看参考资料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
答:这个问题给人留下的回答空间挺大的,简单的给你介绍一下咱们国家的股票市场。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

中国股市的现状
答: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股市的起伏波动是必然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是在动态平衡中发展,只有振幅的高低不同,而绝不会只涨不跌,只跌不涨。但是,相对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在市场深处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在...

看看中国的股市成了什么情况?
答:从一开始,政府就把股市视为国有企业(包括许多步履维艰的企业)的一个新的融资来源,进而是一种缓解银行负担的方式,让银行摆脱为政府企业提供廉价资金的繁重任务。 “股市帮了银行一个大忙,帮银行卸下了为平庸企业提供资金的担子,”中国...

中国股市最近几年走向如何
答:对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均有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把握,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驾驭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和中国的经济一样,股市的未来会更好。希望采纳 ...

最近几年中国股市走势会怎么样?
答:主要指不合理的新股发行机制和不合理的指数编制。尤其是权重蓝筹股的加盟,对股市影响极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股指存在虚高之嫌! 总之,在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下,中国股市08年注定是让人遗憾的一年,...

中国股市按照目前状况发展下去 我们这些小散户会不会到最后是血本无归...
答:因为资金面紧张导致的现在下降趋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乐观,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

中国股市大跌通常原因、影响,中国股市大跌年份
答:相反一批资金外流也会导致市场下跌,这在股市中发现连锁反应。一批资金会导致股市下跌,而股市下跌会伴随着其他资金外流。一批资金组合起来,效果会翻倍。一般情况下,股市涨到一定涨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这也是中国股市大跌...

中国股市经历了几次牛市了?
答:中国股市一共经历了十一次牛市,时间如下:1.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4.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