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什么?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
详细解说: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观是四圣谛中的前两个圣谛,而后两种圣谛则是方法论。四圣谛是苦、集、灭、道四种。其中:
  苦圣谛:简单的讲,这是佛教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佛教认为五取蕴即是苦。五取蕴是佛教对世界的分析,他将世界分析成五种现象,即色、受、想、行、识,我们一般是分析成两种现象,即物质与精神。佛教的色取蕴相当于物质现象,而受、想、行、识四取蕴则相当于精神现象。佛教认为这五种现象归根揭底是苦。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佛教发现,这些现象都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即无常(生起即迅速消亡,也叫刹那生灭)、苦(诸如生、老、病、死等无法避免的现象,一生中虽有快乐亦极短暂而各种烦恼则是常常相伴,五取蕴中即包括各种痛苦体验,也为这些体验提供了基础)、无我(这是最关键的教义,即不应当认为任何现象中有我,或为我所有,或就是我本身,那一切只是现象而已)。无我,这种特征也有时可以称为“空”,这里的“空”并不是指什么也不存在,而是指无主宰。基于世界具有这样的三种特征,所以它是不圆满的,说到底,它是苦。
  苦集圣谛:这是对苦生起之因的分析。为什么会有苦的生起呢?佛陀发现是渴爱。由于有这它,这苦则是一再的生起。人死则一了百了,这是错误的见解,佛教发现轮回的存在,轮回中充满了种种苦难,而推动轮回的力量来自渴爱,由于人们有各种贪爱、执着,轮回则一直进行下去。
  苦灭圣谛:佛教发现苦是能够止息的,渴爱是可以断尽的,涅槃的寂静是存在的,解脱是有希望的。这是苦灭圣谛的基本含义。
  苦灭之道圣谛:这是讲消灭一切苦的方法需要具备这八种要素: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归纳起来其实就是戒定慧三种。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用不著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宇宙和生命是从那里来的
  圣严法师著述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在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的结果,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

  业,有个人单独造作,也有与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虽然单独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虽然与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轻重不同。因此,业的种类,从大体上说,分有‘共业’及‘不共业’的两大类。

  由于共业,所以感得同样的业报;地球,便是由于地球世界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众生的共业所感,而有各类不同的共业,所以也感得各种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间,有著无数无量的世界,它们的成因,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无数众生,所造各类不同的共业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体,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体一样。至于那些无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没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虽不是众生活动的舞台,但却也是为了众生活动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种现象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阳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没有太阳的话,地球上的生物也将无法生存;虽然上有许多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观点证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释,一切都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所感,那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

  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出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地球形成之后最出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于不共业的理由,虽然同样生在地球世界,品类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虫,上至人类,人类之中,贫富贵贱,上智下愚,也有千万差别。

  事实上,共业,也是不共业的分类,比如地球众生的共业与他方世界众生的共业相比,便成了不共业;同样的,不共业,也是共业的分类,比如非洲的黑种人与亚洲的黄种人,是由不共业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类,所以仍由共业所感。以此类推,同在一个国家的人民,也有千万差别,乃至同在一个家庭,兄弟姊妹,也各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生命的来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缘起虚幻》是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认为,宇宙所有物质现象,皆是各种条件结合成像;虽有表象,并无实质,所以说虚幻。虚幻并不等于什么也没有,不然就说(无)而不说虚幻。用文字解释缘起虚幻,说的再多,也只是形而上空理论、是文字游戏,不如用实例比如来说明缘起幻象道理。
我们用人们最熟悉的小轿车做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小轿车形象在我们看来,是真实存在的,但依照佛教缘起论,小轿车的存在只是缘起幻象,没有实在意义(虽然不乏实用性)。要知道佛教认为小轿车形象虚幻是否准确,我们经过分析便知。小轿车确实由多种条件组合成,这一点无须质疑。我们想象中试着把车轮拆下,再将小车轿顶与车底盘拆开分离,再把发动机离合器等重要部件拆开并散落各处……这时,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此前完整小轿车形象,而是各种形状不同的部件形象。事实告诉我们,完美小轿车形象,并非真实存在,是各种部件结合成象。这种基于多种部件所成的象,不为真实,确实是缘起幻象。以此推想,世界所有物质现象,如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更大天体现象,无一不是众多条件聚集成象;无一不是分子、原子、质子、微粒子……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基本能量子聚合而成。

佛教缘起虚幻世界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符合物理学量子集成世界理论、辩证的世界观。《缘起论》不仅从平面上拓展了我们对世界准确认识,还从立体上加深了我们对世界有无的感知。
佛教只承认“如此”当下现实事物世界存在,不承认“如彼”不现实事物世界存在。佛教缘起论认为,所有世界以及万有,缘起时不可说没有,缘谢时不可说有。拿地狱来说,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依照缘起论、不会直接给出有或无的回答。在佛教里,用有和无已经不能准确论断这个世界和一切物质现象是否存在;只能用缘起有、缘谢无来说明。每个人的因缘不同,在其面临的世界现象也不同。因此,地狱对每位众生来说可有可无。比如,我们无缘现出地狱现象,我们就看不到地狱;即使是我们找遍整个宇宙角落,也不会见到属于我们的地狱现象;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没有地狱,只有我们所在的当下现实世界。然而对于有着地狱因缘正处于地狱道的众生来说,只有实实在在的地狱,没有我们这样的人道世界;即使是有着地狱因缘的众生来到我们人道世界,人道世界在它们面前也会变成充满痛苦的地狱世界。同样道理,对于正处于六道轮回中任何一道众生来说,其余五道或四道(畜牲道傍生人道为一道),不会同时空下出现;也就是说,对于该众生来说,其所在此道是为有,其它未出现的彼道对该众生来说根本不存在。
缘起论让我们明白,没有过去的昨天,也没有未来的明天;所谓的昨天,只是现在当下无常变异现象曾经;所谓的明天,只是现在当下无常变异现象的延续或是延伸。唯有此时此刻此地此现象,才真正暂时属于我们。我们依照传统知识、想象到的过去世界现象和未来世界现象,根本不存在…………
这就是佛教缘起虚幻的世界观!
佛教世界观很有趣,能够解释我们更多疑惑,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颠簸不破的真理!

佛法,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括在内的宇宙真谛。就像,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水,在零度一下,它就是冰了。在一百度以上,就变成了蒸汽。这就是水,在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中一种存在形式的真谛。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就是证悟了这样的一个宇宙真谛。不是他创造了什么。是他把这种真谛,如实的告诉了我们。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水未必永远是液体,也未必永远是固体(冰)。同样,液体也不是水的本来。冰也不是它的真正的本来。都是在不同条件下的一种存在形式。

因此,佛法要我们放下一切执着。如果你执着水的本来就是液体,你就错了。从零度以下的角度看,水的本来是固体。在大气里面看到的水,他是气体。因此,我们的很多执着,往往都是错误的。都是在很狭义的范围所看到的一切罢了。

佛法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总结来说,佛教,也就是佛陀教导的世界观,就是认真观其本来,不要执着,一切放下。

佛教的世界观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世界因缘起,自性毕竟空。

佛道本一家,他们都在追求那绝对的真理,那绝对的“无”,他们认为在恒古之出,“有”由“无”变化而来,“无”者,绝对无法描述的,那绝对的无,是许多哲人在思考的。

教师如何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一详细
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为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正确的世界观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这样循环、形成人们对世界的总认识和总看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

王阳明四句教的理解
答:王阳明四句教的内容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详细理解如下:一、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无善无恶是我们一个人内心最开始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在没有衡量标准之前,事物都是一样的,一旦你给出了标准,整个世界就会反过来干扰我们。所以我们...

世界观是什么,多帮我举些例子
答:1. 宗教世界观:某些宗教信仰体系中,世界被视为神的创造,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被视为神的旨意或考验。信徒们通过信仰和遵循宗教教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2. 科学世界观:在科学的世界观中,世界是通过自然法则运作的,万物的发展和变化遵循着可观测和可验证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这些法则...

世界观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答:培育个体智慧以夯幸福之基、重塑理想人格以树幸福之本和践行“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以达幸福之境是蔡元培“世界观教育”带给我们的三重启示。蔡元培主张世界观教育是关于理想与信仰的教育,系指向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在信仰内容上主张用哲学主义的信仰取代宗教信仰以引领正确的世界观。这一思想在今天具有现实...

世界观是指什么
答: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会有不同的世界观。三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

三观教育是什么
答:三观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1、世界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2、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

什么是信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答: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 世界观人们...

蔡元培世界观教育属于什么教育
答: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关于人自身素养,包括价值取向和思维观念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哲学的教育,更是一种“道”的教育。属于信仰,精神教育。

世界观是什么
答:1、定义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2、概要(具体表现)世界观包括两大根本问题:①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世界上的两大类现象——物质和精神谁决定谁?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还是精神的世界?②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世界上的...

教育是指什么的思想引导与启迪?
答:教育是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进行引导与启迪。“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从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