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是什么意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观音,是什么意思

  就是观世音菩萨,中国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即是以甚深实智明了照察一切世界、一切世间众生音声的意思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释迦牟尼佛回答无尽意菩萨时说:“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扩展资料

典载的道场:

一,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1,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  《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

2、《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二,南印度普陀山:

1,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义净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在此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华严经》说,光明山(Potalaka)有菩萨叫观世音。 

2,《华严经探玄记》说,光明山在南印度南边,山上的花草树木常有光明,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光明的示现。 《千手经》提到释迦牟尼佛曾在补陀落山,而此地是观世音菩萨道场。  《大唐西域记》说,观自在菩萨居住在环境危险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顾危险前往求见菩萨。

三,传说的道场

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海天佛国 普陀山, 本名梅岑,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普陀山”。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来往,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

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 [27-28]  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终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现在的普陀山与洛迦山,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海拔288.2米。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三大寺,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西藏普陀宫:西藏拉萨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来。

观世音菩萨,并不说有固定道场。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而是“无刹不现身”。

《普门品》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独立一门。“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若菩萨只在南海,则不称为普门。印光大师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道场。佛法认为,以无住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世音



观音: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扩展资料:

1、观音会

观音会宗教节日,时在农历六月十九日。据传是日为观音大士诞辰。

旧时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前元吉村洞门坡(石太客专:阳泉北站东5公里,阳泉至五台高速:盂县东出口处)的观音庙香火极盛,为华北之最,就连邻省河北平山的人们都前来拜祭。并演戏赶集,专卖耧、犁、耱、耙、镢、镢、镰把、扁担等农具。

2、观音十大愿

(一)愿吾速知一切法。(二)愿吾早得智慧眼。(三)愿吾速度一切众。(四)愿吾早得善方便。(五)愿吾速乘涅盘船。(六)愿吾早得越苦海。(七)愿吾速得戒定道。(八)愿吾早登涅盘山。(九)愿吾速会无为舍。(十)愿吾早证法性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世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音会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
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人难,渡群生,大悲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砍紫竹,蕙性爱香藤。她是落枷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一)虽善无征
观音并不产于中国,而起于印度的佛教,为大乘佛教所信奉的菩萨之一。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一种文化的传布,像投石池中,激起水面微波,由内向外层层扩散,其力量会渐减弱。反之,一个国家或社会接受一种外来文化,则是由外区推入内区,是先微弱而后强盛的。佛教来中国,大致起于后汉,而观音菩萨的形象到唐代已经基本定型并逐渐类型化。观世音,焚文为 AvalOKite’svara(阿婆卢吉低舍婆罗)的音译,亦译 "光世音"、 "观自在"、"观世自在",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避唐太宗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 "观音、大悲",沿用至今。
观音来自何处,有数种说法。
其一,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子。县无仟《悲华经》云: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刚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王名无译念主四天下,时空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千子,长名不眗……时大子不眗自佛言:"世尊,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无上菩提,愿我行菩提亡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时宝藏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在这里,观音为"善男子",其父无诤念在此之前已被授记为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按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其二,观音为莲花所化生。据《铸鼎余闻》卷4引称昙谟竭译《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称: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得大势。
这里说莲花化生出观音及大势至。
其三,观音由人转化而来。日本有这样一个具民间色彩的传说:
早离和即离,是一对小兄弟,父母死后,被恶人扔到一个荒岛上,行将饿死,弟弟即离口发怨言。早离说:我们被人欺骗,是可悲的,对饥饿、疲累的痛苦,也深深领受了。有过这样痛苦的体验,我们就会懂得这样的道理,如果能再次生活在世上,一定要援救同样不幸的人们。兄弟二人心怀此念,平静死去,终于成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
其四,婆罗门教认为观音是神马驹。
古代印度信奉的婆罗门教约成教于公元前7世纪,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仰多神。前6至前5世纪,因佛教和音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婆罗门教里的观世音并不是人,而是孪生的马驹――双马童神。印度古代婆罗门教视双马童神为善神,神力很大,可使盲人复明、公牛产乳、朽木开花、不育女子生子。释迎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把这位善神纳人自己的体系,成为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以马置于头,故名为观世音的自性身。《大日经疏》卷5云:"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花部愤怒持明王也。"后把观音人格化,变为一勇猛丈夫的形象。《华严经二十七参章》谓善财童子 "见夫岸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圣者,无尽智炬,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云,覆福芽之增长",此谓观音。
关于观音的来历,有种种说法。《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出了个谜面是:"观音未有家世传,打《四书》中一句"。最后让聪颖的林熏玉猜到了,谜底是 "虽善无征",观世音的来历、生平不可稽考。
为什么印度来的观音大都显男相,是一个猛丈夫的形象呢?这与印度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知道古代印度实行极不平等的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妇女的地位与首陀罗的地位是一样的,是最为低贱的一类公民。在古代印度宗教活动是权利和地位的显现,她们没有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权利和祭祖的权利,在家庭中只是男人的附庸。《摩奴法典》说:"诱使男人堕落是女人的天性。"她们认为妇女是不洁的,把一切倒运的果报都推给妇女。在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下,女人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如果没有昂贵的财产给夫家财礼,毕生都要受丈夫的折磨甚至可能被夫家打死、烧死。即使有了彩礼,妇女的终生命运也掌握在丈夫手里。美国宗教学者邓尼丝·凯莫迪博士在她所著的《妇女与世界宗教》一书中谈到:
在古典印度宗教中,最能简单明了地标明妇女地位的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共同的观念:无论妇女的种性如何,她们都永远不能获得解脱,除非她来世再生为男人。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认为,在此世的轮回中,妇女是无权获得解脱的,渴望解脱而不能解脱,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佛教提出了两个教义,一为众生平等说,一为业力轮回说。前者宣传了众生佛性的平等,后者强调因果命运完全掌握在个人手里。这样的教义虽然利于妇女地位的改善,但是传统对妇女鄙视的观念像一条潜流存在着,所以印度的观音终显男相。
观音在佛教中居于何位?观音的位置是 "菩萨",菩萨是佛教的高级职称。对菩萨的含义,《翻译名义集》卷 131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埋"。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人佛道,名菩提萨。"引智释:"用诸佛道,死就众生故,名菩提释:"用诸佛道,死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所以菩萨的职责就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菩萨旧译多种:开士、始士、高士、大士、圣士、超士、力士、无双等。观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观音圣士"等。
菩萨虽为高称,但仅高于罗汉,却次于佛,在大乘佛教中,为第二等果位。菩萨的职责就是帮助佛,用佛教的宗旨和教义,救度在水深火热中啼饥号寒的芸芸众生。菩萨必须修行,以达到佛的地位。《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菩萨品》说:"菩提不生,萨埵非有,萨埵者,她施之意,言以善施为事"。观音一直处于菩萨的地位,没有成佛。
走进阿弥陀佛为主的殿堂里,可以看到他的身旁立着两尊菩萨。左边为观世音,右边为大势至。《大阿弥陀经·光明大小分》云:阿弥陀佛有二菩萨,皆为第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常在佛侧,常住他方。《观音授记经》云:"尔时观世音及大势至白佛言,我等欲诣婆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复告:四十亿菩萨眷属,共往听法,以神通力,化作四十亿庄严法台,纵广十二由旬。"观音和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胁侍"。
在大乘佛教里,与观音同处于菩萨地位的还有二位,即文殊和普贤。与观音菩萨一样,文殊和普贤也是 "虽善无征。"的《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皆称:
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本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眗,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按《悲华经》的说法,这几位菩萨都是亲兄弟了。不过这只是诸说法中的一种。在佛教圣殿大雄宝殿的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这三位菩萨虽都胁侍佛租,但又各有神通。《心经》云:普贤表行、文殊表智、观音表悲,三法属于一人,具足周偏,名毗卢遮那,无十回向,无有菩萨得成佛道。"随着佛教的民间化、世俗化,中国的信徒们从中选出了三位最著名者,即普贤、文殊和观音。在佛教里,这三位菩萨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中国百姓却把她们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认为她们是三姐妹,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姐妹比赛神力为民造福的故事。
把印度传来的菩萨排列成血缘关系,这是中国人亲密血缘关系的反映。在佛经里,原本文殊骑白象,因为中国有观音与文殊等为三姊妹的传说,所以观音也骑白象了。以观音与白象为主题的画,观音造型优美典雅,衣带柳枝,雕琢轻巧流动。大象以象牙为贵,只有一对外露,从无一象六牙之说。佛教传人中土后,《因果经》中则称释迎佛出生时: "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终妙香……"。
中国百姓又从众菩萨中请出一位,即地藏菩萨,《地藏十轮经》称其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地藏菩萨称:"大愿地藏",与观音的 "大悲"相媲美。所骑的动物,与自然界的动物不同,在佛教里都各有说法,表示菩萨的威灵。根据善男信女的心愿,四大菩萨在中国本土各有驻地,这就是著名的四大佛山。
《普陀山志》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佛道场,日地、火、水、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
把四大佛山视为佛教的四界,即地、水、火、风四种构成色法(物质现象)的基本原素虽是一种假说,但具有象征意义。里面包含着深刻的佛教哲学。
在汉民族信仰的鬼神世界里,"胁侍"阿弥陀佛的观音与大势至一起被尊为 "西方三圣",因为他们属于西方极乐世界。《消伏毒害咒经》云:"佛言,去此不远,正立西方,有佛名无量寿(即阿弥陀佛),菩萨名观世音、大势至、恒以大悲救济苦厄。"观音所居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人间绝无、神间仅有的绝好去处: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周阶道金银琉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玻璃砗磲(音车渠)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自色自光,微妙香洁……
佛在布怛洛迦山,观自在宫殿,其地有无量宝树,周匝庄严。《不空绢索经》
这里没有物质匮乏之苫,没有生老病死之忧,没有患得患失之思,没有劳苦奔波之险。人们信仰的观世音真格存在,就在那离人间似远又近的彼方乐土,观音菩萨在大放光明。《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
一时佛在补落迦山上,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与无量数菩萨,无量大声闻,无量天龙八部神等,皆来集会。时观世音菩萨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现……
佛学是以真如白性的本体功能解释人体的。在佛教里,有观世音解所有身根的说法。佛教认为:因为人们有接触与分开两种感受作用,人们在其中发生感觉的反映,吸收冷热等各种现象,因而称之为知觉的性能。这个知觉的作用既不从接触与分开的感觉而来,也不从你合意不合才有。既不是由身体而生,也不是自虚空所出。所以当身体感觉外界冷热等的"身人",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这是真如自性的本体功能。佛教的哲学是建立在心灵基础上的,而心灵不是实体,而是 "本真"状态及其活动。在这一点上,不同于西方的宗教哲学。
与西方文明不同,东方文明的智慧着重于超感觉的某想,人以自己的想象创造了神,而神以无限魅力吸引着人。当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欲望、假想、瞑想、经验投射到神的形象上时,在荧屏上会出现奇特的想象,正基于这点,人们给观音以无数倍的 "超人"的力量。

(二)释“观世音”
观音是舶来品,源于在印度兴起的佛教。但是,当你涉足华夏大地时,你不仅会看到大大小小的观音庙、观音堂、观音洞,看到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石匠雕刻出的各种姿态的观音形象,看到闫立本、吴道子、颜辉、牧溪等名师画家集中民间想象而妙笔生花勾勒出的观音,听到文化程度尚低的村姑婆媳诵念观音的喃喃声,而且看到孩童戴的 "送子观音帽"、尝到"铁观音"茶、逛入云南白族的"观音街"或 "观音市",你会感到平和、温厚、亲切的观音无处不在,观音信仰深入人心。《西游记》里对观音驾云翻翻而来有这样的描写: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第十二回)
……那八僧与沙僧,一齐飞跑至庄前,高呼道:"都来看活观音菩饵"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跑在里面,磕头礼拜。 (第四十九回)
小说里虽也写了位尊至上的玉帝和如来;但只有对观音的崇信有这样的描写。何以至此?还要旧话重提,从观音的名字谈起,何谓 "观自在"、"观世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按观音慈林集《悲华经》太子不昫白佛言:
世尊,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上菩提,愿我行菩提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时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往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观世音就是要度一切烦恼,解一切苦厄。佛教认为,人和一切有情识的众生无非是种种物质的聚合体(即所渭色、受、想、行、识 "五蕴"),并没有固定的单一实体,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而人生的种种烦恼是因为有 "我",人只有排除我执我欲,才能超凡人圣。观音是以"慈悲"为己任的。所谓 "慈悲"即怜爱、怜悯、同情等意思。佛教所说的"慈悲"有特定的内涵,在小乘佛教禅观"四无量"中有慈、悲两种禅定,各以修慈心、修悲心为禅观内容,谓以修此观来克制瞋恚。由于这种教法是以自己的完成与救济为理想的自力教,所以称为"小乘"。而大乘佛教讲的是 "大慈大悲"。《大智度论》卷27解释说: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心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者念乐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悯愍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这明确表明大乘教在于利人、利他,使人 "脱乐"、"得乐"。而观音正是这种大慈大悲的化身。《消伏毒害咒》:"观世音大悲熏心。"在焚文里 "慈"与 "悲"本来是分开的,"慈"是给人以快乐,"悲"是解除人们的痛苦,把 "慈"与 "悲"合起来意即"拔苦与乐"。二者不可谓没有联系,但从观世音的神职功能看,以"大悲"为核心。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这样一个救世主,据称它的职能就是把人从现实的苦难中解救出来。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助人的特点为:
其一,救助一切于痛苦困厄之人。佛教以"诸法由因缘而起"解释宇宙和人生。就是说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产生和消灭,都是由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决定的,这些条件离不开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和时间上的前后相续。对于个人来说,一切人、一切物,乃至宇宙整体,都是个人依存的缘。个人要成佛就应该得到众生的帮助,那他本人就应该利乐众生。观音菩萨就是佛教道德理想的人格化。《华严经》说:"诚以众生譬如树根,诸佛乃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观音曾发出这样的誓言: "我当来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身千手千眼具足。"观音又主张"随类度化。"即度化一切人,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甚而至于不分善恶是非,只要诵念他的名号,就可寻声而至。
其二、观音能急人所急,难人所难,随时解救人的一切困厄。因此他可以"现三十二之应身,下合众生,施十四种之无畏。"所谓无畏施,即急人所急,难人所难,把人度往幸福的彼岸:
一身常无病,二诸佛摄受,三财宝无尽,四能伏怨敌,五尊贵恭敬,六鬼毒不伤,七刀杖不害,八水不溺,九火不烧,十不横死,复得四种功德胜利,一命终得见诸佛,二终不堕恶趣,三不因险厄死,四得生极乐世界。
生时有财宝安逸之乐,无水火刀杖之害,死后诸佛庇佑,升往极乐世界。这简直是连做梦也不敢想的美事,只有观音才能拔苦解难,成人之美。观音不仅有大慈心、大悲行,而且有大智慧。"贤首谓此菩萨有大智,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观达自在的观音可以超越一切时间的局限,空间的局限,不管天上地下,地狱人间,何苦何难,观音对一切众生伸出慈爱援救之手。
其三、观音抢险救厄不为己、不为利、不图报。按世俗的传统观念,施恩者图报、受恩者必报。可观音把救人之难作为自己的道德修养。《观音元义记》云: "如来藏经,观音文殊,皆未成佛。"观昔的道德规范不以现实的功利为目的,而是以非功利的宗教理想为依归,她济人于贫困、救人于水火,完全出于怜悯心、同情心和慈悲心。《优婆塞戒经》云: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怪贪之人,不为生无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
观音在以无畏施于众生的时候,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受者,完全出于一种慈悲喜舍心、清净菩提心、广大平等心的道德行为,出于一种没有丝毫个人功利的献身精神。观音的一切所言所为都是从利乐众生出发的,救济一切众生是观音的神职与使命。因此他不像释迹牟尼等佛陀那样居于遥远的天国,给人以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玄想,而是可以显化出各种形象,来往于世俗,奔走于民间,忧百姓之所忧,解百姓于倒悬。普遍流传的经文说:
菩萨形不检节,迹无定处,既不同俗,复异于僧,处季孟之汛故居中。又天人着生死,菩萨不欣不着,居中求宗,故在两间。又涅繁天人,皆大萨锤,岂复耽染。(佛经《妙法莲华经文削》)
文殊深入菩提,故不取道于佛,则菩萨在佛家,以救度为心,不专尚清净者。(《普超三昧经》)
这二段话很有意思,观音身为菩萨,当然不媚俗,不入世了,但是他又"不专尚清净"。永在西方天国享乐,而是 "处季孟之间,以救度为心。"他入俗而不媚俗,为救世俗之人于水火;他出世而未成佛,为引凡夫俗子人西方乐土。这就是所谓 "既不同俗,复异于僧。"为普渡众生,救济人类脱离生死苦海乃是观音慈悲善行的极致,为此他甘居于菩萨之位一而矢志不渝地把普渡人类作为自己的全部宏愿。因此对于他的地位与名称,《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做了这样的解释:
此言菩提者,即是正慧,萨唾者,即是方便,作大饶益,毕竟当成佛也。或言未成佛,或言已成佛,或言当成佛,而阿弥陀宏愿,文殊志深,观世音心坚……所以名观世音者,《传略》云:"遍观古今之世音,普察人间这善恶,故有观世音之号。
在平民百姓看来,这位大慈大悲不负众望的慈悲菩萨当然应成佛,他志宏心坚、孜孜不悔的度脱众人的精神似比佛来得亲切、来得实在、来得动人。观音菩萨是一个已经解脱一切而能达到涅盘的人,其慈悲誓愿长在婆娑世界,非度尽众生,不取涅盘。虽然对于这一点如何解释,按佛教的说法尚有争论,而且从今天的观点看来,观音的神力已属迷信,但是就其神职功能来说,却显得十分光彩,如同耶酥基督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赎"人类"的原罪一样,观音斡旋于天国与人间,是当成佛而未成佛的救世主。

什么是观音菩萨?

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应化道场为浙江普陀山。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观音菩萨早已成究竟觉,佛号“正法明如来”,但是,为了济度一切众生,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之身。《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竞,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而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其座下为苦行弟子,由此亦可见佛法的平等无二。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观音菩萨的另一特色,为普门示现:即众生有任何的需求,应以哪一种身份得度,观音菩萨即示现出何种身相来救度。观音菩萨由普现色身三昧现起的不可思议变化身,常在十方世界作无边的救济,使苦难众生得到无限的安慰与清凉。

可化身千百亿的观音菩萨,他的形象当然是数说不尽千变万化的,所以举凡观音菩萨是男或是女,是千手或是百手等等问题,都可以不必讨论了。

但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修法传承上的需要,观音菩萨又确实有某些固定的形象,而形成他的标志特征。最著名、普遍被知道的就是以女性慈母形象出现,手持净瓶、杨柳,以甘露滋润苦痛众生的观音菩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观音菩萨形象几乎是众所皆知的。流传在民间的就有所谓的三十三体观音菩萨;在密教中也有六观音菩萨的说法;金刚界、胎藏界的观音菩萨又各有不同的形态。

弥陀净土观音菩萨,可以说是一切观音的本位,是最重要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形象圆满具足,与佛没有差别,只有顶上的肉髻以及无见顶相不如佛陀。





观众生念佛念观音的音,寻声救一切苦难。也就是说,只要你念佛或者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就寻声来帮助你,当然出声念或默念都一样的有效

音、形、义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音(yīn)1.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yuè)。~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2.信息,消息:~信。佳~。~讯。形(xíng)1.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2.样子:~状。~式。~态...

音是什么意思
答:音的意思有声音,读音;消息;指音节;读(某音);姓。一、音字的拼音和笔顺 1、拼音:yīn。2、笔顺: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二、音字造句 1、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2、只要一听到音乐开始召唤,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3、这场露天音乐会的水准极高,因...

音的组词大全(约50个) 音的词语解释_音是什么意思?
答:1、音字的拼音是yīn ; 2、 音字的解释:(1)(名)声音:~响|~乐|口~|杂~。(2)(名)消息:佳~|~信。(3)(名)指音节:单~词。 精选部分音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音准造句:从物理分析的视角出发,以力矩平衡原理、弦振规律分别对二胡演奏中的运弓及左手指位进行了分析,定量地讨...

音的意思
答:音的意思:本义是声音,引申为消息,如音信、佳音。音(拼音:yīn)是汉语常用字,字形始见于春秋金文。音的本义是声音,引申为消息,如音信、佳音。又引申为音节。又指音乐。一说“音”本义为音乐,后泛指一般的声音。指事字。“音”始见于春秋时期,金文和小篆描画的都是一个“言”字,在口中加...

音的音字是什么意思?
答:“音”字的意思是声音、声响、音乐。在汉字中,“音”包含了一切有声的东西,是所有音乐、歌曲、说话、呼喊和声音的总称。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音”代表的是语言和人类交流的起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音乐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代的齐纳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音乐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

汉字“音”是什么意思?音字有多少笔画
答:音yīn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弦外之音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讯笔画数:9;部首:音;笔顺编号:414312511笔画顺序: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详解:音yīn【名】同本义〖sound;voice〗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八音。一...

有的新闻报道中人名后的(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一个括号,里面写一...
答:音拼音:yīn,注音:一ㄣ,部首:音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9画,五笔:UJF 仓颉:YTA,郑码:SUK,四角:00601,结构:上下,电码:7299,区位:5084 笔顺: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 释义:1、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音。音乐(yuè)。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

音形义是啥意思
答:音形义并不是词语,故没有实际意思。音、形、义单字的意思如下:一、音拼音: yīn 释义:1.声音;读音:~律。~乐。口~。乐~。杂~。把这个字的~读准。2.消息:佳~。~信。3.指音节:单~词。复~词。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欧。5.姓。二、形拼音:xíng 释义:1....

音是什么意思啊?
答: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4: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

(音)是什么意思?
答:音乐如何呈现音?音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例如,音调的高低变化可传达不同的情感;节奏的快慢可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强弱起伏则增加音乐的层次感。音乐家通过巧妙运用这些音符特性,创作出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令听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力量。语言中音的作用是什么?在语言中,声调的作用与音乐中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