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发迹 故事梗概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高俅发迹》故事梗概

高俅原名高毬,本是东京一个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的父亲都容不得他,忍无可忍之下到官府告了他一状,结果,高俅被“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后来,高俅到淮西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世权。
  不料柳世权不想长期收留这个无赖。经柳世权推荐,高俅回到了东京投奔药商董将仕。董将仕也不愿收留他,便打发他去投奔小苏学士,小苏学士又将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这一次,高俅算是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居然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从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后,实际上已露出了发迹的契机,这时的高俅虽然还是一个帮闲者,但无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云是迟早的事了。《水浒》作者别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个“小”字,说明凡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赏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个小舅端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个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长项,所以东京人才称他作“高毬”。当然,仅仅踢一脚好球是不够的,高俅自有别的本事。且看他初见徽宗时的表现:先使个“鸳鸯拐”将恰好滚到自己脚边的球踢还徽宗,这一手令徽宗惊叹不已;然后,在回答徽宗问话时连忙“向前跪下”,继而又“叉手跪覆”,并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头谢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
  看来,流氓无赖只能在老百姓面前耍无赖,耍威风,在权贵面前是耍不起来的。
  再说徽宗皇帝遇到了高毬这么个知音,自然欣喜非常。他登基后,半年间便提拔高毬为殿帅府太尉。高毬发迹了,便将“毬”改做“俅”。大概他觉得“毛”字旁有禽兽之嫌,改作单立人,便人模人样的了。
  大凡小人得志,第一件事便是公报私仇。高俅发现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正在其分管之下,而王进的父亲曾揍过高俅。所以,高俅要报复王进了,害得武艺高强的王教头连夜携母出逃。当时宋朝边患频仍,正值用人之际,而作为国家有用之才的王进却被逼得走投无路。北宋不亡、徽宗不被金军活捉才怪呢!
  《水浒》开篇先写一无赖高俅的发迹史,而只字不提作为全书主角的梁山好汉,寓意甚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直至官逼民反,罪在皇帝和他宠任的贪官污吏。七十年代举国大批《水浒》时,人们都认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不然。在帝制时代,施耐庵不得不用曲笔而已。试想,高俅、童贯、蔡京、杨戬之流,又是谁在常识、重用他们呢?没有昏君,何来奸臣?
  高俅的发迹史也表明,在封建专制体制下,讨好巴结权贵是升官晋级的一大秘诀。“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须找靠山;没有靠山,难若登天。”此皆至理名言也

高俅原名高毬,是游荡在东京街头的泼皮无赖,这无赖没什么长处,擅长踢球。后来坏事做尽,被父亲告上了官府,受了刑罚,觉得在东京混不下去了,就去了柳世权那里,可是柳世权不愿意收留他,所以让高球去药商董将仕那里。
但是董将仕也不愿意收留,最后几经辗转,高俅被王都太尉收留,至此高俅才算稳定下来,王都太尉对高俅是好的像是一家人一样,自此,高俅开始发迹,开始平步青云。
最后小王都太尉的小舅子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因为高俅会踢球而看中了高俅,又因为高俅在他面前百般的讨好和卑微,而开始重用高俅。后来端王登基后,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而高俅也将自己的名字从高毬改成高俅,觉得身份地位变了,名字也该跟着贵气些。

扩展资料:
高俅是古典小说《水浒传》的首席歹角,与蔡京、童贯、杨戬同为《水浒传》四大奸臣。第二回的高俅发迹史,就是根据《挥麈录》改编而成。高俅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蹴鞠技术,被喜爱蹴球的端王赏识。端王登基成为道君皇帝后,高俅便飞黄腾达,很快官至太尉。
高俅后来因为养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便设计陷害林冲,使他被发配沧州。又遣陆谦和富安去追杀林冲,两人反被林冲所杀。林冲由此上了梁山。
梁山壮大之后,高俅想要铲除这口眼中钉,领兵讨伐,反而被活捉上山。宋江被招安,为朝廷平定各方叛逆后,高俅仍旧猜忌梁山的人,暗中用毒酒鸩杀卢俊义和宋江。而阮小七亦被其党羽夺去官位,贬为平民。
《荡寇志》中,高俅与蔡京等人勾结梁山,后被雷横及朱仝所杀。朱仝把其首级送给林冲,借此医治他,但林冲反被其首级气死。

东京开封府一个姓高的破落户家中,一个小孩出生了,身形和脚形都适合做足球运动员,他就叫高二,外号高俅。高俅一周岁了,他抓周抓了包子、女儿红和骰子。高俅十周岁了,他被学校赶了出来,他的那双魔爪已经摸过了不少女同学的屁股。高俅十五周岁了,他拿着凳子去街上闹事,被一个真正会舞枪弄棒的高手王升狠扁一顿,周围群众欢呼呐喊。同时因为高俅在吃喝嫖赌诸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周围聚集了一帮有钱人家的孩子。高俅从小善于理财,一般和朋友出去玩,都是想方设法让别人买单,由此被王员外告上法庭。开封府尹判他杖打四十,并且把他赶出了东京城。高俅无奈之下去投奔了从前认识的一个开赌坊的懒汉,懒汉的名字叫柳世权。高俅在赌坊留了下来。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哲宗皇帝下令大赦天下。高俅得到消息之后要返回东京。柳世权写了一封信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亲戚。那亲戚是个守法公民,不敢接收高俅这样的人,留了他几日之后就将他推荐给了一个学士小苏学士。高俅成了苏轼小秘书一类的角色,高俅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
  
  小王都太尉:你都会干什么啊?
  高俅:琴棋书画,吟诗作对。
  小王都太尉: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
  高俅:所以我一样都不会。
  小王都太尉:哇,我欣赏你!
  高俅:我从小就只知道吃喝嫖赌。
  小王都太尉:好!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信随从了!
  
  这一次,高俅找到了知音。小王都太尉待他“如同家人一般”。不久,小王都太尉的小舅端王看中了高俅。自从高俅投奔小王都太尉之后,已露出了发迹的契机,这时的高俅虽然还是一个帮闲者,但无形中已攀上了高枝,平步青云是迟早的事了。水浒传作者别具匠心地在王都太尉和其舅端王的前面各加了一个“小”字,说明凡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小人,自然受小人的赏识,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小王都太尉生日这天请了端王前来喝酒。
  端王:这对压纸的狮子不错嘛。这么好的东西,看来你的书法一定很不错吧!
  小王都太尉:其实……我一直都用这个来压手纸的。如果你喜欢的话就送给你了,还有一个配套的玉龙笔架,做得更好,明天我拿回来一起送给你。
  端王:好……好……
  第二天一早,小王都太尉将笔架和两只狮子一起用盒子装好,吩咐高俅给端王送过去。
  高俅来到端王府看见端王正和几个人踢球。高俅便在一边候着,看他们踢得那么臭,高俅心中非常着急。说时迟,那时快,那球忽然向高俅的面门飞了过来,高俅一个漂亮的闪躲,又一个漂亮的转身,将球踢了回去。端王邀请高俅上场,高俅把球玩得跟长在自己身上的东西一样。那个小舅端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即位的徽宗皇帝。徽宗是个足球迷,恰好,踢球是高俅的长项,所以东京人称他“高毬”。当然,仅仅会踢一脚好球是不够的,高俅自有别的本事,且看他初见徽宗时的表现:先使个“鸳鸯拐”将恰好滚到自己脚边的球踢还徽宗,这一手令徽宗惊叹不已,然后,在回答徽宗问话时连忙“向前跪下”,继而又“叉手跪覆”,并且“拜道”、“再拜道”,恭敬得不得了。徽宗令他踢球,他便“叩头谢罪”,“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端王一开心就将高俅留在府中做了他的亲信随从。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会青云之上?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遇上了贵人。高俅的发迹,既不靠送钱送物,也不靠出卖肉体的所谓“性贿赂”,而是靠踢的一脚好球,天天陪领导玩,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有人以为,高俅先生除了会踢几脚球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大本事,属于不学无术之辈,其实,这是小看了这位“高太尉”。事实上,对于高俅和产生高俅的那个时代,高俅即使只会踢球,也绝不是什么一无所长的庸庸之辈,至少他是“中国式传统足球”的健将,更何况,像宋徽宗这样的统治者们才不稀罕什么经天纬地、安邦治国式的人才呢,他们真正喜欢的正是像高俅这样的拥有高超的“玩技”,能够整天陪着他们胡闹的“人才”。事实上,高俅这个人会“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从这些信息看,高俅基本上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和一般只会聚众闹事、小偷小摸之类的市井无赖,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像高俅这样的人必然也是一个溜须拍马、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颇有心计的人,总之,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有些手段,所以能居高位数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贪功的心理。高俅管理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让徽宗看了十分满意。同时这个人还有一个好处,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除了与保荐他的人保持密切关系外,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因此他的这些作为也获得朝中一些人的好评。
  
  高俅贪欲很重,靖康年间,政治风云变向,有大臣上书揭露了高俅恃宠营私的罪行。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这还不算,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至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
  
  靖康元年徽宗得知金军渡过黄河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各带领若干胜捷兵和禁军也赶到与之汇合,一时间又组成了一个徽宗的亲信小班子。但是徽宗的宠臣们却为了邀宠而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到达泗州后不久,童贯便与高俅发生冲突。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童贯扈从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泗州,高俅于是以生病为由,回到了开封。史书上说,当时随从皇帝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都被连坐杀死,童贯被处死并枭首于开封,蔡攸也被钦宗下旨处死。恰恰因为高俅提前离开了江南,没有参与当时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斗争,反而使他得到了一个比童贯、蔡攸等人幸运得多的下场。恶人未必全有恶报,这也能算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吧。
  
  水浒传中讲,不久之后,皇帝挂了,端王继位。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端王继位之后胡乱地封了一个殿帅府太尉的官衔给高俅。说实话连端王也不知道这个官到底是大还是小?
  宋朝仕进制度采用“扬文抑武”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但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文臣的地位占先,但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高俅的发迹史也表明,讨好巴结权贵是升官晋级的一大秘诀。“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须找靠山,没有靠山,难若登天”,此皆至理名言也。腐败是导致北宋王朝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而用人的腐败则是社会腐败的集中体现,“高俅现象”是用人腐败的典型事例。
  
  高俅开开心心地去上任了。高俅第一天点名,就发现少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又查了王进的户口簿,发现他是王升的儿子。
  高俅:王进呢?
  下属:他拉肚子,请了一个月的病假。
  高俅:什么肚子需要拉一个月?分明是鄙视我,给我把他叫来。
  下属:我昨天去探望过他,他真的拉得不行了,整个人瘦了一圈,床都下不来。
  高俅:那就给我用担架抬过来。
  ……
  王进:参见太尉。
  高俅:这么爱拉肚子,你怎么没有拉死啊?你老爹是不是有病,把你生成这样?左右,把他给我拉出去重打,打到他不拉为止。
  王进:啊
  众下属:太尉,王进有病在身,看在他平常工作出色的分儿上就放过他这次吧。
  高俅:这……么多人给他求情。好,今天就看在众将领的分儿上饶过你了。
  
  殿前都太尉高俅,这个令人憎恶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同样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

高俅被瑞王看中,从小王都太尉那里把他要了过去。换了工作单位的高俅依然深受领导器重。

到了瑞王府的高俅可以说是平级调动,但是,这平级之间也是有差别的。瑞王年轻有为,当今皇上又没有儿子,而皇上的身子传说貌似好像不是那么健壮。换句话说,如果当今皇上挂掉的话,最有可能当皇帝的就是高俅的新老板——瑞王。

由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高俅的这次调动是大有赚头,不相信?给你举个例子,同样是科长,那环保科的科长能和财务科的科长是一个档次的吗?

俗话说的好,背靠大树好乘凉。瑞王这颗大树正是高俅命里的贵人。

话说当今皇上也就是哲宗皇帝为人端正,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待百官子民也是尽心尽力,可就有一点,他喜欢男人。

和有些喜欢猎奇的不一样,哲宗皇帝不但喜欢男人,而且还很讨厌女人。讨厌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来说,要是哲宗皇帝早上醒来看到的是女人,那他就一天都会闷闷不乐,不上早朝,甚至发脾气。

哲宗皇帝是有名的老好人,表达自己不满的方法一般都是对对方嘟嘴唇,要是发脾气骂人,不得了了,你小丫挺的敢惹的皇帝震怒,不要命了。皇帝陛下虽然仁慈,可他身边的小太监可不仁慈。

最难过的要数哲宗皇帝的老婆们,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成功的达到一个女人一般情况下能达到的最高峰了(唐朝有个武MM),可是她们嫁给哲宗皇帝才发现:站的高通常就会很冷,而这时是需要肩膀来靠的,可是,在哲宗皇帝的后宫里是没有肩膀来靠的,不论温不温暖(各位,现在开始报名,愿意回哲宗皇帝后宫当假太监的来啊,下次穿越就有你,来回机票,时间自己把握,费用三千)。

据后世学者分析,哲宗皇帝不是喜欢男人,他是讨厌女人。因为他天性善良,对谁都很好,可以说在他执政年间,当时的官员是宋朝历史上最轻松和惬意的。考古学者发现,哲宗皇帝对女人以外的任何人都很亲近(含太监人妖),连小动物也很喜欢。这种现象很奇特,据专家分析,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跟哲宗皇帝小时候的经历很有关系,他的心理很有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扭曲了,或者经历什么不该经历的事,或者看到了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唉,反正皇宫里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这源头是找不出来了。

由以上哲宗皇帝的事例我们可以受到启示,心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养生之道,阴阳调和,孤阳不长,孤阴不生。由于哲宗皇帝讨厌女人的关系,他不但没有孩子,还身体不太好,加上患有怪病,做了十五年皇帝的宋哲宗去世了,死时二十五岁。

同志们,现在知道阴阳调和重要了吧,有条件调和要抓紧时间赶紧调,没有条件调和可以创造条件调,生死事大,万万不可等闲视之。(PS:没有条件调和的女青年请到我这里统一报名,本人负责统一安排。至于男同志,请主动和当地妇联取得联系,都是革命道路上的革命同志,相信一定会有人帮你们解决的。)

宋哲宗挂了之后,朝廷上下为立新君的事吵成一锅粥,哲宗在位十五年,早已经把手下的这群臣子惯坏了,在廷议立谁为新君的时候一个个都说的激昂无比,好像每个人都大公无私,其实个个心里都打着小九九。

等到大家都闹的差不多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瑞王殿下粉墨登场了。靠着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借着宫里宫外的势力,瑞王成功加冕,成为大宋朝新一任主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辗转磋砣半辈子的高俅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辉煌,原来的瑞王殿下现如今的皇帝陛下不是忘本的人,先是把高俅安插进大宋的官僚体系,然后一步一步提拔,最后做到殿帅府太尉这个位子。

高俅升官之快、之顺利当数大宋朝第一。呵呵,这也算是个记录。由此可以看出,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不假,可要是连大老板都是你的人,呵呵,你做什么都容易。

得了势的高俅没有忘记自己前些年受的委屈,更没忘记自己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不能那啥的。有了权势的高俅展开了对唐家三少的报复。凭着高俅现在的身份和他流氓的手段,唐门已经算是完了。

高俅做人很小心,打狗不成反被咬的事见多了,这唐家的人哪个也不好惹,沾上就是毒啊暗器啊的,万一让人知道是高俅陷害的唐门,虽然身居高位,估计这厮也是活不成的。

身为一个拿到流氓资格证的混混,高俅知道怎么不动声色就陷人于死地。

某日早朝,在一位以耿直敢言著称的大臣上朝的路上,一块绑了书信的石头砸中了这位大臣的轿子。信里说,大宋虽然盛世太平,可还有前朝皇亲余孽残留至今,一直从事反宋覆唐这等大逆不道的活动,这些人就是唐门。

这位大臣看完书信之后不敢耽硌,当天早朝就上报给了皇帝。这种事,皇帝向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于是,一道圣旨就把这屹立江湖百十年的豪门望族当恐怖分子给剿灭了,至于逃出来的唐门弟子,也都纷纷藏了起来。后来有些唐门弟子为了报仇,上京行刺,皇帝是没杀死,可这造反的罪名算是坐实了,一下子全国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剿唐运动,受牵连者不计其数。当时只要想害谁,往他家扔俩飞镖,再撒二斤耗子药就成,保准官府的人立马就找上门来。

高俅原名高毬,是游荡在东京街头的泼皮无赖,这无赖没什么长处,擅长踢球。后来坏事做尽,被父亲告上了官府,受了刑罚,觉得在东京混不下去了,就去了柳世权那里,可是柳世权不愿意收留他,所以让高球去药商董将仕那里。
但是董将仕也不愿意收留,最后几经辗转,高俅被王都太尉收留,至此高俅才算稳定下来,王都太尉对高俅是好的像是一家人一样,自此,高俅开始发迹,开始平步青云。
最后小王都太尉的小舅子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因为高俅会踢球而看中了高俅,又因为高俅在他面前百般的讨好和卑微,而开始重用高俅。后来端王登基后,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而高俅也将自己的名字从高毬改成高俅,觉得身份地位变了,名字也该跟着贵气些。

最近看央视版的水浒,才看到前面部分,感觉高俅并不能算是个人神共愤的坏人

京都球王高俅,在街头踢球,很多群众围观,高俅很得意。这时有个耍棍的卖艺人也在旁边表演,抢走了他的观众,高俅不开心了,带着一帮小弟,强行揍了这个人一顿。

当时的禁军教头王进路见不平,就把高俅和他小弟狠狠打了一顿。事后,高俅的小弟想报复王进,还被高俅阻止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高俅坐上了太尉的位置,第一天就把王进打了顿板子,并声称以后还要跟他慢慢理论,使王进只能带着老母亲逃亡。

这两个事情只能说明高俅不是个好人,报复心很强。这都是在别人得罪了他之后,他才起心报复,而且从他不肯放过王进这点来说,也属人之常情,毕竟王进武力值过高,很危险。

高俅 喜欢 踢蹴鞠 , 被 瑞王 看中,带进王府. 一段时日之后,皇帝驾崩,瑞王即位,于是 深得瑞王喜爱的 高俅 发迹.

高逑喜欢踢蹴鞠,被瑞王看中,带进王府。一段时间之后,皇帝驾崩,瑞王即位,让高俅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