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答案:论述百年来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演进历史以及各媒体的特点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新闻传媒及历史演变

 我国的报纸发行模式,从建国以来到今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前期,“邮发合一”模式一统天下;第二个阶段从1985年洛阳日报退出“邮发”,自办发行开始,“邮发”和“自发”两种模式平分秋色,并存竞争;第三个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邮发”和“自发”相互结合,能够在一家报社内部同时采用。现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完善,使得我国的报纸发行模式也在进一步发展,多渠道的发行模式崭露头角,代表了报纸发行的方向,标志着报纸发行进入了新阶段。

  一、 邮发合一的产生和特点 “邮发合一”是解放初期从苏联学来的一种发行模式,简单的说,邮发合一即是把报纸发行工作交给邮局来做,报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就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当时经济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报刊种类少。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报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管理体制是按事业单位对待的,办报经费则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报社极少考虑经营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邮发合一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报业发行中一统天下。

  “邮发合一”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

  1.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在“邮发合一”之前,报纸发行的范围主要局限在铁路沿线、交通枢纽,而很多偏僻的地区和许多县市都很少甚至几乎看不到报纸。通过“邮发合一”,邮电网络遍及全国,点多、线长、面广,只要是邮局公开发行的报刊,凡是邮路通达的地方都能订阅到,这样一来,便大大地拓宽了发行网点和覆盖范围。

  2.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和混乱。“邮发合一”使报社专门编报印报,邮局则负责订报发报,简化了国内报刊发行系统,省去了许多人员开支和事务工作的麻烦,既可专心编报,又合乎经济原则,减少了浪费、纠纷和混乱,有助于解放初期全国报刊的发展,并增加了邮电业务。

  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报纸的发行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首先,改革开放政策为新闻出版事业带来空前的繁荣,报纸的数量增多,品种由单一的机关报变为多品种、多层次,开张由四块版变为八版、十六版甚至更多,内容特色更是日星月异,邮电部门不负重荷。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社必须讲求经济核算,考虑成本、利润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而“邮发合一”收费高,手续烦,造成报纸资金回笼慢,不利于报社的发展。

  时间 最高发行费率 最低发行费率 平均发行费率 1949--1952 35% 14% 28.4% 1952--1980 25% 25% 25% 1980 30% 25% 27.5% 1981--1986 25% 25% 25% 1987-- 25% 28%--35% 29.3%

  从上表可见,报纸的发行费率在建国四十年来几经变更,但最低平均都没有低于25%以下,最高达到了35%,这对于面临着要求自负盈亏的报社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自办发行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二、自办发行的特点和优势 自从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自办发行起,几年的时间,“自发”模式如星火燎原之势,几乎全部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城市党报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报纸,纷纷加入“自发”的行列。报纸的发行总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1993年报纸发行总量约为264亿份,比1979年全年发行131亿份增加了近一倍。

  和“邮发合一”相比,自办发行有其不能比拟的特点和优势,更能满足新时期报纸发行的需求。

  1.缩短投递时间,一般情况下,市区投递要比邮局早一两个小时,郊县要快半天至一天。

  2.发行费用减少,如上文所述,邮发的发行费率最低也要25%,加上邮局种种相关要求的开支,实际发行费用相当昂贵,而自办发行,报社实际支付的费用和邮发相比,仅为18%。同时订报费用,报社可以立即拿到(邮发则是每月按订数返还),大大增加了报社的流动资金,有助于实现报社经济自主,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

  3.投递质量提高,服务周到,上门征订,提高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 然而,尽管自办发行这一新生事物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也有自身体制上的弱点和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报社的发行部门都很小,体系也不完整。《参考消息》,发行量300多万份,发行部只有7个人;北京日报三报两刊,发行部只有4个人;光明日报发行部16个人,与采编人员的比例是1:25。发行队伍如此弱小简陋,每到发行季节,记者、编辑都要带着发行任务,组织发行。这种亲力亲为的手工操作,实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报业发展。因此,势必将有新的发行模式出现。

  三、 多渠道发行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报业发行模式变革也随之进入了新时期。未来,多种灵活的发行模式将会不断出现,多渠道发行势在必行。在这里,笔者仅谈谈自己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1.“邮发”和“自发”相互结合,扬长补短。邮局可以和报社共同商讨,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定合约,根据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的原则,协调好双方的经济利益。报社和邮局因地制宜、因报制宜地制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发行费率,这是“报邮联合发行”的关键,如果在这一点上双方能达成共识,“联合发行”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发行模式,在某些地方已经实施,并取得了成功。1998年,《深圳商报》与当地邮局签订了“联合发行合作协议”,并且共同成立了“联合发行指挥部”,以邮局为主,报社协助,开办了预约征订、跨区订阅、上门收订、现场收订、分期订阅等多种新的服务项目,报纸的发行量因此获得全面增长,市内订户比上年增长了71.2%,外阜订户比上年增长了5 . 8倍。 在和邮局重新合作的同时,报社也可以拓宽自办发行的路子,灵活地采取多种手段,因地制宜地发展发行模式。尤其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报业集团,可以组建发行网络,由报业集团建立一个直接下属的发行总公司,再在各地建立起发行分公司,统一部署和管理此报业集团下的各家报纸发行;另外,报社还可以和银行合作,选中一家或几家全国联网的银行,委托它们在各地的营业网点设点收订报刊;随着因特网的发展,报社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征订报纸,然后委托电子商务站点进行送递。

  2.建立专业化的报刊发行公司。这种发行公司可以是同一地区的多家报社联合起来组建的,每家报社根据投入的多少,占有一定的股份,发行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承担多家报社的发行任务,各个城市兴起和发展了自己的地方发行公司,再逐步将全国各城市的发行网联成一片,成立全国性的报刊发行中心;专业化的发行公司也可以由社会力量、甚至私人创建,它不属于任何报社,独立组建自己的发行网络,与各家报社签定合同,既可承担征订、投送业务,又可承担零售发行业务,使发行商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又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

  3.零售代理商的出现和发展。除了以订阅来扩大发行,今后,零售渠道也将在报纸发行中变得重要起来。市场经济加剧了人口的流动性,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流动人口便成为了报纸零售的潜在对象。报社可以自行创建自身的零售队伍,在城市各点建立发行站,聘用人员上街零售报纸;也可以在社会上招聘零售代理商,与其签定合同,由他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报纸零售,零售商能和不同的报社签约,并自己组建零售点。

  当然,随着历史的前进,报纸的发行模式也将不断地变化、更新,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会涌现出更多、更灵活、更合理的发行方式,进一步促进报业的繁荣和发展。

http://www.ilib.cn/Article.aspx?AIT=QCode&AI=shtyxyxb200406006&A=shtyxyxb200406006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本文旨在追溯convergence 一词在新闻传播学中的演进历史,厘清其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与外延,以期正本清源,使人们对媒体融合这一现象和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理解。

Convergence 溯源

根据牛津英文词典的注解,Convergence 一词最早源于科学领域,如1713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德汉(William Derham)谈到光线的汇聚或发散(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 of the rays)。 随后,该词被逐渐运用于气象学、数学、进化生物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

Convergence 一词与大众传播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法悖(Farber)和巴冉(Baran)1977年发表了“计算和通讯系统的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一文;麻省理工大学的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olas Negroponte )1978年用一个图例演示了三个相互交叉的圆环趋于重迭的聚合过程,这三个圆环分别代表计算机工业、出版印刷工业和广播电影工业。不同工业即将和正在趋于融合这一远见卓识第一次通过这个著名图例演示出来,获得了商界领袖的青睐,尼葛洛庞蒂因此而获得数百万美元的赞助,使他得以于1985年创办了后来声誉卓著的媒体实验室。

随后,新闻传播界愈来愈多的思想家也开始意识到科技发展对与新闻媒体的影响。例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席威廉·帕雷 (William Paley)在1980 年广播界年会上发表讲演,重点论述了新闻信息传播机制的融合(the convergence of delivery mechanisms for news and information)给业界所带来的新挑战(高登,2003)。

到底是谁最先将convergence 一词用于传播科技相关领域实难考究,但传播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对于该词的推广与普及功不可没 (高登,2003)。在其1983年大作《自由的科技》 ( 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 中,普尔提出了“传播形态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 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

1994年《纽约时报》报道圣荷西水星报 (San Jose Mercury News) 与美国在线(AOL)共同推出名为《水星中心新闻》(Mercury Center News)的电子报服务时,用了一个小标题:“一次媒体聚合”(A Media Convergence)(高登,2003)。

20世纪90年代初,通信、消费电子产品、媒体和计算机还可以作为独立的产业存在,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化融合不仅改变了大众传媒获得信息的时间、空间及其成本,更主要的是为电信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出现产业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此,葛林斯丁(Greenstein)和迦拿(Khanna)将融合定义为“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 (曹卫,郝亚林,2004)。当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与2000年初宣布历史性合并之际,convergence 一词已经成为了电子信息传播中的常用语了(高登,2003)。

新闻传播学Convergence 的不同涵义

然而,这个愈来愈受青睐的术语即使在新闻传播领域也有着多种不同的涵义,而正是这些不同的涵义导致了人们对该词的模糊认识。有鉴于此,李奇·高登(Rich Gordon)对不同传播语境下该词所表达的涵义作了如下分类:

媒体科技融合 (Convergence in Media Technology)

虽然科技完全融合的时代还未到来,但普尔提出的传播形态融合的理念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媒体科技发展的图景:传媒机构的数字化传播内容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广泛使用,可以相对容易地将各种数字形式传送到不同的传播平台,例如,电视将具备更多计算机的特点从而与网络相连,既可以接收和储存数字化内容,也可以让观众与荧屏上广告之类的内容互动。现在,移动电话已经有了摄像、录音、收看电视节目、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可以说,媒体科技的融合是新闻传播领域随之一切融合的基础。

媒体所有权合并 (Convergence of Ownership)

当今传媒集团最高层次的融合,是指媒体所有权的集中,维亚康母公司(Viacom)、迪斯尼(Disney)、维旺迪集团全球出版公司(Vivendi Universal)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 Time Warner ) 常常被人们誉为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媒体所有权合并的典型案例。当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2000年进行所有权合并时,伦敦金融时报评论说,这次合并第一次清楚地表明:人们期待已久的各种节目制作及其传播方式的融合正在变成现实(高登,2003)。

然而,媒体所有权合并引起了许多传媒批评家的关注。记者兼学者的本·巴格迪肯(Ben Bagdikian) 在其1983年第一版《媒体垄断》(The Media Monopoly)中就预测到:一些传媒公司将控制绝大多数普通美国人所读、所听和所见。他担忧这种所有权的集中和对内容的控制会压制社会上不同声音,从而导致新闻传播不能全面而准确地描绘社会现实。

在美国,早在科技融合之前,对媒体所有权集中的忧虑使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于1970年通过了《广播/电视跨媒体所有权限制令》(Radio/TV Cross-Ownership Restriction),1975年通过了《报纸/广播电视跨媒体所有权禁令》(Newspaper/Broadcast Cross-Ownership Prohibition),不允许一家媒体公司在同一城市中同时拥有广电媒体和报刊,并对同时拥有广播电视媒体的范围做了限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所有权的合并兴趣和发展趋势在业界有增无减。诚如论坛报 (Tribune Co.)出版集团总裁杰克•富勒(Jack Fuller)所说:在同一市场拥有电视、电台和报纸可以降低成本,增强效益,提供更优质的新闻 (高登,2003)。由于信息传播科技、特别是网络传播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发展,过去对传媒所有权的限制规定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当前传媒市场的现实需要。

有鉴于此,一九九六年美国修正并通过了新的电信法,解除了对传播产业跨业经营的限制,以开放竞争的方式,让传播业者跨行业经营其它种类的传播媒体,以因应新科技所带来的新的传播环境。传媒公司之间通过收购、合并等手段,进行产权、营运、产品上的整合,形成规模庞大的多媒体集团,从事具有规模效益的多媒体业务。这样,报纸、电视台、电台、电影和互联网站的生产作业得以打破彼此的界线进行互动性融合,进而达致资源共享并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互相推动、促销、造势,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

媒体战术性联合(Convergence of Media Tactics)

战术性联合并不需要媒体所有权合并,通常是指在不同所有制下电视、报纸、电影、网络等媒体之间在内容和营销领域的通力合作。媒体共生理论(Media Symbiosis)已经告诉人们:媒体之间只有相互依靠才能共生共荣。这种依存关系一如电影与电视、唱片与广播之关系一样。

媒体战术性合作的初衷是为了推销各自的传媒产品,例如,报纸和电视的合作者们就相信:交叉助销可以驱使报纸的读者去看电视、电视观众去读报纸;电视观众可以知道明天报纸上的新闻故事,而报纸的读者又可从天气版上看到电视台的最新天气预报;报纸记者能让电视记者在现场播报新闻时提供更详细、更深入的信息;电视记者携带照相机,而报纸摄影记者携带数码摄录机。如果对于一次剪彩仪式,报纸只要一张照片而电视台只要20余秒的录像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派出两位摄影师了。

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 of Media Organization)

随着媒体科技的融合及媒体所有权的合并,传媒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媒体组织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奥兰多前哨报(Orlando Sentinel) 与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合作开设一个24小时本地新闻频道时,他们组建了一支多媒体编辑队伍,这群编辑大多数都具有广播背景,他们在两个新闻编辑部之间进行协调,与文字记者沟通,将报纸内容变换成电视新闻。这便是媒体因应需要而进行的组织结构性融合。

在这方面,真正落实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理念并将它发展到极致的是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媒体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该集团将它旗下的报纸(坦帕论坛报,Tampa Tribune)、 电视台(WFLA-TV)和互联网站(坦帕湾网站,Tampa Bay Online)全部集中在同一个建筑物中,同一屋檐下,同一新闻室中,各种媒体的采访人员互相配合、协调,合作采访新闻,甚至由同一名记者同时采访报章和电视新闻以及电子版的实时新闻,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扩大了市场,节省了成本,获取了较大的效益(林任君,2003)。

新闻采访技能融合(Convergence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新闻记者谈论媒体融合时,焦点总是集中在将来是否需要每一位记者使用不同的采访工具进行新闻报道。比如,报纸记者是否会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和录音设备四处奔波?为此,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了一种可以背的移动工作站,以便记者能采集多种形式的内容 (高登,2003)。

2002年,背囊记者(backpack journalist)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网络新闻学评论网站(Online Journalism Review)上,引起很大反响。简·埃伦·斯蒂文斯(Jane Ellen Stevens)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一位背囊新闻记者。她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同时也是电视台和网站的摄影记者。 “现在你能想象聘请一位不懂计算机的记者吗? 十年后,你同样不能想象聘请一位不能跨媒体工作的记者。”而MSNBC网站的普雷斯顿·门登霍尔(Preston Mendenhall)更是背囊记者的典型, 他历时半月,横穿阿富汗,发回了大量的文字稿件、静态照片、录音录像等,在广播和网站播出 (高登,2003)。

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Convergence of News Storytelling)

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叙事形式的融合成为可能。多媒体新闻传播形式即是融合了文字、照片、声音、录像、动画和图表等多种形态的新闻叙事方式。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时报》(St. Petersburg Times) 的网络互动特别报道 (Online Interactive Special Report)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多媒体深度报道,其中一篇关于圣彼得堡一条黑人街道的报道集报纸文字、广播声音、电视图像以及互动图表等多种陈述方式于一体,使受众感官获得了全方位的享受。

与过去的单一媒体报道方式相比,新闻叙事形式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新闻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容量大: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多媒体新闻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不再受传统新闻版面和时间的限制,存储成本越来越低。

2. 实时性: 多媒体新闻可以随时随地更新信息,满足人们对新闻时效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3. 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不同,多媒体新闻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用户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反馈信息,并且决定浏览的内容、顺序和时间。

4. 多终端: 多媒体新闻的终端可以是计算机、手机、也可以是电视,甚至是能随身携带的电子书报。

Convergence 的汉语翻译

新闻传播领域中的Convergence一词在大陆、香港和台湾通常来说有四种翻译法:汇流,融合,聚合,整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别的一些汉语词典的释义,汇流主要指水流或人潮的会合;聚合有两层意思:(1)聚集在一起;(2) 化工上指由单体结合成高分子复合体的方法;而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的事物合成一体;整合则是集结不同的意见或事物,重新统合,成为新的整体。因此,我个人认为媒体融合、媒体整合更能切贴体现convergence一词的本意。当然,最佳的译法当然是根据convergence一词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涵义将其分别翻译成合并(如媒体所有权合并 Convergence of Ownership)、联合(如媒体战术性联合Convergence of Media Tactics)、融合或整合(如媒体科技融合/整合 Convergence in Media Technology)。

Convergence对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影响

媒体融合是上个世纪新闻传播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现象,互联网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传播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机构的运作方式,使得传媒可以通过多种平台进行信息的采集、发放和分享。媒体的合并和传媒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融合新闻学(convergence journalism)的产生。美国德州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卡丽·安娜·施里亚杜(Carrie Anna Criado)和卡米尔·克列普林(Camille Kraeplin)两位教授从2002年开始,历时一年时间,首次对全美的新闻传播业及新闻院校媒体融合发展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主要结论有:

1. 传媒组织和新闻教育工作者均普遍认为媒体融合对于新闻传播业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2. 他们所调查的报纸和电视台中,绝大多数进行了传媒战术性联合,相互分享新闻及人力资源;

3. 大学的新闻课程也开始走向融合,因为融合新闻技能培训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跨平台传播训练已经或即将纳入课程规划。

以前,记者通常学习一种媒体的传播技能,然后便将自己所选定的这一领域作为终生职业场所。然而,21世纪的记者应该认清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努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成为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记者(convergence journalist)。

网络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在午后才向新闻媒体发稿。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随着网络(互联网)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video)直播的显示,网络(互联网)...

中国新闻传播史对现代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发展和社会影响有何启示,并举...
答:1. 媒体的角色与责任:中国新闻传播史表明,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责任。在现代媒体环境下,媒体应当承担推动社会进步、传递真实、平衡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监督权力、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网络新闻发展历史
答: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化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日的《杭州日报》电子版。年底,我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1995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国际...

我国七大传播媒介的对比论述
答: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 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

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工具随着新闻活动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所能提供的日益增多的物质手段而不断创新。 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体分析如下:(1)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到原始社会...

新媒体的发展?
答:随着微传播、移动传播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方式,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新传播技术不断更迭,新闻传播工作的价值本质问题值得关注。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疫情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疫情带来的紧张、惧怕、怀疑等情绪不断发酵,隔离在家使得负面情绪...

新闻传播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希望详细...
答:2、新华美通传播。新华美通是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美通社)和新华财经在亚洲地区的合作项目,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全球文本、图片和多媒体新闻稿发布服务的机构。在国内,有来自3000多家媒体的9000多名...

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答: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20 最好能详细一点.要说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什么新闻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中国报人对媒体社会功能与责任的认知,确切说来始于清末及民国初期,这种认识的产生,大抵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知识阶层...

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答:1.坚定正确的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舆论导向 对新闻主流媒体来说,要想很好地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就要坚定正确的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舆论引导社会群众。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各种不良的...

国内外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成果,或者进度也行
答: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共同之处)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不同之处)。这样,原有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