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良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层次不一,有的大学生有自我责任、家庭责任,有的有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有的却连最基本的自我责任都没有。但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逐步提升。我们曾比较过香港、台湾和大陆三地的大学生的责任感,香港和台湾的学生对自己的事情关心的多,对国内国际大事关心的少。大陆的学生则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大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强于香港和台湾的学生。从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感向着越来越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

李明:责任是任何一个有担当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义务,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应承受的后果。就社会而言,每个人必须承担责任,责任是不能免除的。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在现代社会,一个有认知能力和理智行为能力的责任主体,必须对自主选择的行为负责任。良知更多地指责任个体不但意识到其责任,而且在更高的道德境界上承担责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比如歌手丛飞,在演艺圈绯闻流传、灯红酒绿的声色场中,以其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资助失学儿童数百万元,自己却无钱治病。他感动了中国,也拷问了人们的良知。

就人的责任而言,可分为六个部分,即: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与良知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缺乏良知的人;良知泯灭的人,不但不会担当道义,还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

大学生应是推动时代进步的精英。从现状看,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合作意识不强等。总体来说,责任意识在提升,但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增强。

杨俊峰:关于责任和良知,我的理解是,良心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再说责任。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对人负责任。

主持人:一部分年轻人淡漠了责任与良知,是否与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有关?

林永和:这种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基本都是属于心理上不正常的,大概占青年总人数的16.5%,还包括有其他一些问题的,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现在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很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学生自杀?心理素质太脆弱,责任意识太淡漠,在各种压力产出轻生。自杀首先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父母不负责。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负责,又怎么能够去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李春玲:1980年我在北京大学读书,那时我们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那时的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只要考上了大学,就不会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但现在不一样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找不到工作,连自我责任都担当不了,更不用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了。所以,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社会大环境有关。

就社会大环境的营造上,媒体责任很重。国外的同行经常跟我们说,看了咱们的报纸、电视节目,他们非常吃惊。很多内容宣扬的是高消费,是豪华的物质享受,包括一些生活用品的广告。这些公众媒体给年轻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而这种成功又是那种能赚钱、发大财的人物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而且还经常有大学请这些成功的人士去宣讲,这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一方面,要大学生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尊崇社会名流,去追求高收入。这两方面在大学生身上是非常冲突的,这种冲突,本身就容易造成一种扭曲。当然,现在媒体也在加强宣传友爱、仁爱、道德等,包括对家庭的回报,对爱情、婚姻的责任,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帮助等等,这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品格。

李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高消费,脸不红心不跳地向家长要钱,根本不认为是什么有愧的事情。这个问题和家庭教育有关。看看现在从农村到城市,几乎都是一个理念“再穷不能穷孩子”,倾家荡产也要送学生上大学、出国。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把培养他的责任心作为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更没有把人格健全作为基本目标。西方讲“再富不能富孩子”,讲求独立,孩子18岁以后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父母看上去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实际上害了孩子,让他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

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良知,不仅是家庭和大学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在没有诚信、缺乏责任和良知的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在失去责任和人类良知的国度实现。人类进入新世纪,也面临艰难的选择,全球化问题的出现要求人类以智慧和理智建构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系统,而责任和良知仍然是人类新伦理的核心和基础。

吴越:有一个新名词,叫“媒体素养”教育。这项教育目的是教会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电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为个人成长服务。我们在做媒体素养调查时发现,北京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的差异特别大,重点小学学生看的信息不一样,他们认为成功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公司的经理,非常有钱。这和我们的舆论宣传有很大关系。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错误地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是让他们成为富翁,有钱人。于是,孩子们就用这种思想为自己定位,指导自己的行动。

而国外在宣传上不是这样的,有的孩子棒球打得好,这是一种成功;有的孩子为社区、养老院做事,这也是成功。国外培养孩子的理念是,使孩子成为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责任心才是最受家长和老师赏识的。国人认为只有上大学、有好工作,光耀门楣,才是优秀的学生,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性的东西—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一点上一些媒体要负有相当的责任。

主持人: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上,应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误?应该怎样在育人上发挥好大学应有的功能?

李春玲:目前大学生的责任和良知,并不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中小学的教育很重要。但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老师、家长都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否则以后没出息、没饭吃。给他的主要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拿个好成绩。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则非常缺乏,这造成一个很大的人格缺陷。所以,现在大学的德育教育是在补大学前的那些课。而且,大学的德育教育也并不是很成功,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了得学分,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但还要有公民教育。

李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转折过程,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萌发到健全人格形成的快速过度的发展时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

不能否认,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文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危机。像经济与市场原则对高校的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对教育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挑战。蔡元培所言极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当然会提出“在大学怎么学不到良心”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能地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会说:“都是社会惹的祸”。确实,大学生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教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育却要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面对这些问题中,体认教育的价值,确认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的重托,实现人生的理想。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在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检讨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在现实的条件下,坚持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担负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

白俊毅:我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

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诚然,这些艺术作品中自由、民主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期接触,不免也会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从而忽略整体利益。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越:其实我们特别羡慕那些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要爱国,要做热血青年,特别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挺可怜的,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我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就说,我特别想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什么,但是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找不到,我自我价值都实现不了,又如何实现社会价值。

杨俊峰:我认为,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补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课,还要同时进行纠错。因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虽说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粗浅、很幼稚,但毕竟已经有了,而且很牢固。像现在的高中、初中学生脑子中,钱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谈恋爱。当他们带着这种观念来到大学时,不但要补课,还要纠错。

主持人:如何重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林永和: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是成功。作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也必须成为责任主体,因为他已经具备公民权利、公民意识,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要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现在,大学生强调权利的多,强调责任的少。其实,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任,你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和义务。

杨俊峰: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当前社会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金钱。很多农村的孩子很苦恼,和有钱的同学不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他有MP3、笔记本电脑,而我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变得很自卑,还有一种是我要去奋斗、去获得。但有了MP3和笔记本电脑,你就成功了吗?就会幸福吗?要反思我们成功及幸福的标准。什么是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现在百万富翁自杀的也不少。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才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呢?并不是要成为总统、成为名人,那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学生要增强健全自己人格的观念。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应对风险和困难,这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又要有坚强的毅力。

良知是什么意思?
答:释义: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作者:王阳明 创作年代:明 出处:《王阳明全集》原文: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

良知是什么?
答:3.有良知的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4.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5.占小便宜吃大亏,失去的是道德良知。 6.不管如何,我不能放弃他,我要把他那昙花一现的良知唤回来! 7.良知是什么?是未知世界的指标。雨果 8.良知只是...

什么是责任?
答: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百质的重要指标。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度会的舞台上...

心学大师王阳明说的良知,指的是什么?
答: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政治家,后人称他为心学大师。他一方面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他强调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王阳明说的良知,实际上是指人人生来都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要能明辨是非,不能...

一个人有没有良心怎么判断
答: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不假外求”,是人皆有之的生而知之,如仁义礼智等。如果一个人有良知,则我们起码可断定这个人是个可靠的、有责任感的、...

王阳明的良知是什么意思?
答:1、王阳明将自己的思想总结为“致良知”三个字,简而言之,阳明心学就是从人的良知出发,通过知行合一的功夫,达到致良知的境界。(1)、良知 王阳明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

谈谈责任的理解和认识是什么?
答:个人对责任的理解和认识:责任,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责任是自动自发,忠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责任,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觉悟;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要看一个人是否负有责任,就看他是否愿意承担后果。一...

责任是什么意思
答: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无论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律责任,都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