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的形势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但稳定经济增长任务繁重。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从经济总量看,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从发展速度看,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经济新常态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能够有效保障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而财力的增加能够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我国的发展实际看,依靠依然可观的实际增长,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大国红利”。 但客观讲,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挑战亦十分明显,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施策,使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但核心动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伴随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将推动消费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3年我国的名义城镇化率仅为53.73%,户籍城镇化率则低得多,仅为3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工业化角度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除东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业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区工业化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 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的距离。 三是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的统计公报显示,这一比例攀升至48.2%,这是非常好的经济结构优化迹象。在支撑我国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内需结构中投资占比相对较高,但2010年消费率和投资率达到各占50%之后,消费率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在经济结构中占比再次超过投资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逐步得到体现。 由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历史文化等因素,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中,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结构亦在逐步得到优化,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显得较为落后,需求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这些因素在制约着中国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四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但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届政府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当头炮”,目的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和下放了共7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涉及到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2014年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这些举措既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机遇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当前地方一些职能部门过度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吃拿卡要、“红顶中介”、寻租腐败等现象依然存在,建立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挑战之一。

2014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一、密切关注两个短期因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呈现新的特征,对我国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7%,快于2013年的3.0%。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4年世界贸易增长4.5%,高于2013年的2.5%。目前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情况有所好转,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困难增多。美国经济增长加快,欧洲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日本经济依靠政策刺激也出现短期恢复。但发达国家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制度性、结构性缺陷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修复,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也是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到拖累,普遍面临外需疲弱、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通胀压力上升问题,有的出现资本外流和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很高,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弱化,产业多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都在增大,即使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也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动力能够如以往那样强劲。
从国内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基础还不牢固。当前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均有支撑,供给结构逐步优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去年出台措施的积极效应持续显现,特别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仍存在下行压力,消费需求增长动力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待培育壮大;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在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宏观调控仍面临艰难抉择。
二、正确把握两个长期背景
第一个大背景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难以为继,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相对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强化,经济总量基数增大也势必对速度产生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适当减缓具有客观必然性,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必须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回旋余地;新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口红利逐步转变为人才红利,这些都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是“调速”,不是“失速”,我们有基础有条件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7%~8%的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二个大背景是,全球经济格局处于深度调整过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是多年来的基本趋势。同时,要高度关注一些新变化: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我们不容错失良机,而要紧紧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全球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和经济再平衡,回归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而新兴经济体着力扩大内需,推动几十亿人口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这将导致全球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发生新变化。国际经济秩序还在发展变化,发达国家谋求重塑国际经贸规则,各国都试图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塑造发展环境的能力日益提升。
综合来看,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机遇大于挑战,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艰巨。 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 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二是政府刚性...

03、04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政府又出台了哪些宏观调控措施...
答: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经济运行产生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病根”就会存在,旧病复发就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巩固...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挑战有哪些
答: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挑战有房地产过剩、需求收缩、财政状况进一步失衡等。1、房地产过剩 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居民收入普遍下降,房价下跌,更不愿意买房,地产商的债务问题严峻,房子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会恶性循环,预计...

我国经济面临哪五个问题?
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如下:1。体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依然存在,重大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2、城乡、...

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答: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潜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同时国内投资、出口等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导致经济增速放缓。2. 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尤其是传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应对?
答: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国际社会的诸多影响,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四个方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答:(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领域面临诸多风险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重视国际社会的诸多影响,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环境,需要面对多方面风险因素:其一,国际贸易体系改革风险,国际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以美国为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