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梗概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情节概括120字

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乱。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以为他是个忠志之士。而此时,曹操众谋士向他献策,劝其救驾。尤其以荀彧最为积极,他向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大方针“逢天子以令不臣”,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但那时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不过经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正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啊!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好的话选我!!!谢啦!!!

故事梗概:

1、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

2、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以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3、“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扩展资料: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原因:

1、这个策略是毛玠提出的,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而同时沮授给袁绍提出的策略是这样说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

2、说法不大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把他们都打服了,成就霸王之业(这里最主要的就是霸王之业,而不是帝王之业,从这里是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只是收服各地军阀当老大,而不是统一全国)。

3、虽然不像刘备那样一直处于甩尾巴的位置,但是跟袁绍刘表马腾袁术甚至吕布比起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从他的地理位置来看,又正好处在中原地区,属于四面都有强敌的情况,他只能拿起汉献帝这个挡箭牌(各路诸侯的弃子),把服气的收拢,把不服气的借天子的名义打服。

4、另外,当时的很多人才“正统”的思想比较严重(比如曹操很重要的谋臣荀彧,一直是有振兴汉室这样的愿望的),借天子的名义,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

参考资料:挟天子以令诸侯-百度百科



在三国演义当中,一提到曹操很多人就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可是很多人听是听说过这句话,那么究竟挟天子以令诸侯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吧!

在建安元年的时候,汉献帝被西凉叛军掳走,而在其他诸侯不感冒的情况下曹操将颠沛流离的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并在许昌重新建都!在当年的九月份,曹操被封为武平侯,从此也就拉开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序幕,而曹操也就此背上了汉贼的坏名声!

为何这么说呢?其实还要从迁都许昌说起,在汉献帝没有被掳走之前汉朝的国都是洛阳,可是由于汉室的式微导致诸侯的强大,从而汉朝中心无法调配诸侯的格局,从而天下大乱!而这时曹操虽然迎回了汉献帝,但是却将汉献帝带到了自己的老巢许昌,并且将汉朝的国都定在的许昌!国都许昌和洛阳虽然只是两地之分,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汉朝真正的国都,周围都是汉室朝臣,可是换成许昌却全是曹操的朝臣了!

虽然这时依旧为汉献帝为主,而且曹操在日常的时候没有亏待汉献帝,各种小事都是顺着汉献帝来的,但是一旦有大事还是曹操说的算!毕竟满朝的文武百官在迁都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投靠了曹操!这时权力的中心点已经不在汉献帝身上,而是在于曹操,可能当时曹操没有篡位,但是实际上却是曹操把持着朝政,而汉献帝一切事物全被曹操左右,因此这时曹操虽不是汉帝但是却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而各路诸侯虽然不服朝臣,但是汉朝毕竟没有瓦解,而这时如果不服从汉献帝的号令,那么很有可能引起围攻,所以很多诸侯也是十分服从汉献帝的命令的,而汉献帝则是在曹操手中把持着,所以也就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



虽然汉朝末年汉室名存实亡,但是皇帝还是可以颁布圣旨命令赏赐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碍于汉室的名望多少还是不会公然抗旨的,曹操就是看中了这点软禁了汉献帝,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圣旨号令各路诸侯,如果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汉了,那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诸侯割据中占了先机!

出自于《后汉书·袁绍传》,原文:“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或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东汉末年,董卓叛乱,挟持天子。被吕布杀死后,司徒王允不赦免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逼其再次叛乱。2人劫持天子,手下爪牙尽皆封赏。在忠志之士的离间下,二人大打出手,一人挟持了天子,一人挟持了官员,多次交战各有所伤。天子在杨奉等将军的保护下乘机得脱,便派人去曹操那里求援,以为他是个忠志之士。而此时,曹操众谋士向他献策,劝其救驾。尤其以荀彧最为积极,他向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大方针“逢天子以令不臣”(自己当然说的好听点了)。

劝曹操早日进兵,将天子控制在手中,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并强调今日不取,他日天子必将落入别人的手中。曹操听了他们的话,兴刻起兵,骑兵先去,步兵随后,亲自派大军前往。实施证明他的做法不仅是正确的,还是果断的,因为北方第一大诸侯袁绍也动了这个想法,只是过于优柔寡断晚了一步。李傕、郭汜二人见跑了天子,便讲和一同在后面追赶。

不过经理坎坷后天子成功的和曹操的部队碰了头,饥寒交迫的天子在曹操的盛情款待下,自然是对其感激万分,大加封赏。但曹操以都城被贼人烧毁不便防守为由,劝天子移驾许县,天子也因曹操手中兵权缘故不得不从。而曹操的真正目的是许县是他的大本营,在那里他将可以更好的将天子控制在手中。后来,曹操每次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可以借着天子的名号,可谓“出师有名”“赏罚分明”,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将的归顺,他所攻打下的土地上的百姓也更容易得到顺从。就比如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此的实力,后来不堪一击。这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故事梗概:

在曹操刺董失败之后,一路逃命陈留寻找自己的父亲,在逃亡过程中,曹操刺董的事迹已传遍四海之内,因当时董卓弄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力抵抗,终有一人做出此英雄事迹,虽败犹荣,天下豪杰更是仰慕佩服。

逃到陈留之后,曹操就揭竿起义,天下豪杰慕名而来,而曹操却有贤主明君之能,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张辽等将,文将有荀彧,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人,有这些忠义之人一心辅佐,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以神速般崛起,可谓声势滔天。

而当时的大汉名存实亡,奸臣当朝,汉献帝刘协也并非昏庸无能,苦于无人辅佐,当朝大臣人人但求自保,又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把弄,又是战火逃亡,汉献帝早已成惊弓之鸟,各路诸侯均无视此天子存在,不灭,也不助,唯有曹操看透当中玄机,前往护驾,并以一碗肉汤深得皇上之心。

当时的汉献帝对曹操也无戒心,甚至以为曹操是忠良之士,等曹操的人进入朝堂以后,曹操便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以至于皇帝无力去反驳曹操的任何一个决定,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拓展资料

1、出处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卷6第195页:“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2、解释

原指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因为当时是后汉,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名协的天子即(刘协)去命令别人。



简单的说就是,虽然汉朝末年汉室名存实亡,但是皇帝还是可以颁布圣旨命令赏赐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碍于汉室的名望多少还是不会公然抗旨的,曹操就是看中了这点软禁了汉献帝,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圣旨号令各路诸侯,如果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汉了,那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诸侯割据中占了先机!

简述三国演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100字左右
答:迁帝都许,使皇帝摆脱其他势力的控制。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概讲了什么内容
答:” 曹操就比袁绍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是什么?
答:公元196年,汉献帝和大臣们从长安返回洛阳。洛阳城经过董卓之乱后变得残破不堪,粮食极度匮乏。曹操已经占据了许县(今河南许昌),他采纳谋士的建议,以方便供给粮食为由,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并将许县改名为许都。从这以后,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极大的优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字概括
答:朝末年汉室名存实亡,但是皇帝还是可以颁布圣旨命令赏赐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碍于汉室的名望多少还是不会公然抗旨的,曹操就是看中了这点软禁了汉献帝,然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圣旨号令各路诸侯,如果诸侯敢公然反抗就是篡汉了,那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诸侯割据中占了先机。汉丞相、...

挟天子以令诸侯
答:【成语典故】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董卓率兵占据洛阳,废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从此,他专断朝政。袁绍是东汉末年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本初,五官中郎将袁成之子,曾任侍御史、虎贵中郎将、司隶校尉等职。董卓占据京都独揽大权以后,袁绍得罪了董卓,逃往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号召...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
答:董卓死后,王允不赦其西凉部将,以李傕郭汜为首,攻入长安。后李傕郭汜生隙,一个挟百官一人挟天子,争斗不休,后杨奉,董承救驾,议招诸侯救驾,皇帝招袁绍曹操救驾,值袁绍幽州大战,唯曹操奉旨进京勤王保驾,后曹操以长安残废,将天子迎至许都。遂成曹操奉天子令天下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答: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在东汉末年,董卓判乱,挟持天子汉献帝。但董卓死后,曹操又故技重施。假借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使各路诸侯不敢造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只是软禁汉献帝,不将其杀死,利用汉献帝的权利去削弱各路诸侯的是实力,最终完成的他的目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刘协从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

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背景
答:刘备奉公孙瓒之命帮助陶谦抵抗曹操,在陶谦死后坐领徐州。引起了袁术的不满,袁刘军队僵持于盱眙和怀阴。这时吕布趁机占领了下邳。吕布联合太山诸将多次击败了袁术的进攻,袁术被他弄得狼狈不堪。刘备在再一次被吕布击败后,跑到曹操那里求救。这时的曹操已经迎天子于许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

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意思?挟天子以令诸侯典故出处介绍
答:不管你有没有看过三国,应该都会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起事件有些印象。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东汉末年才出现过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很多朝代也有相似的经历,但要说知名度还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出名。当年曹操就是因为挟持汉献帝,才能号令天下,不过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并不是曹操,而是董卓。只是董卓的手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