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一书,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是未真正明白它的内涵,更有甚者,将其定义为“糟粕”,认为这是封建社会中,长辈对晚辈的束缚?真的是这样吗?

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是孟子在说:“三种不孝顺的行为中,以不娶妻生子最为不孝”;但颜小二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更多是在告诉我们:“在众多不孝的行为中,不能张弛有度敬重父母,是最为不孝的。”

许多时候,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一些绝妙的道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领会可体悟,于此,为了增强普适性,关于孔孟老庄的一些思想,有些流传时间较久的“片面解读”是否是刻意为之呢?毕竟,在一定历史环境之下,要让先哲智慧“发挥”一定的作用,“片面解读”会更加接地气一些,各位体会一下。

所以,在此希望各位带着上述的“大前提”和颜小二一起再体悟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含义,旨在期待各位在“批判”或冠上“糟粕”骂名以前,能够用“理解”与理性去挖掘并获得智慧。

1、古人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片面解读:传宗接代为大?

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许多人认为这句话大抵是在告诫年轻一代要早早结婚生子,以此敬孝。也就是说,许多人将这里的“无后”理解为“没有生养后代”。而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当代人的望文生义,我们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赵岐在《十三经注》中是这样解读孟子这句话的: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里,赵岐将孟子的“不孝有三”解读成了:阿意曲从、让双亲陷于不义,是一不孝;家境贫寒但不知进取、不去考取功名,这是二不孝;不娶妻生子,让祖辈血脉无法延续,这是三不孝。其中,“无后”这种行为,对父母最为冒犯。

一语成谶,传宗接代在我国封建社会、乃至当代,都成了许多传统家庭的头等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许多时候成了长辈对晚辈以“孝”为名的“束缚”。

但是,只要我们结合孟子本人的思想观点,细细思考,这里的“无后”,只能说是在某种情境下的一种“不孝”的具体表现,而非孟子此处“不孝之最”的全部内涵。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限制性强”的解读呢?而且还流传甚广,原因其实可以推敲。

第一、在我国古代,越是大户人家,越是人丁兴旺,家族往往就会更加繁茂,于此,“不孝有无后为大”作为圣贤之语,再配上近乎望文生义的片面解读,就很多权威性和说服力。这么好用,为何不用呢?

第二,我国古代社会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近乎走向了一个“极端”,春秋战国时期,尚强调“德需配位”,而到了后世,为了巩固权威,甚至有“绝对权威”的趋势,虽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思想进步,但是一定程度上却在乱世起到稳固社会秩序的作用。而将“无后为大”解读为“不娶妻生子”最是不孝,也一定程度上在为“父权”、“君权”权威奠定基础。

2、思考与猜想

于此,颜小二不禁猜想,许多时候,或许真的不是古代学者难以体悟孟子之孝的内涵,而是时代让他们中的许多人要成为那个“装睡”的人。而有些学者身处朝堂。他们一方面有维系朝堂稳固的使命,一方面也有教化百姓的任务,于此,“以无妻无子为不孝之最”作为“无后为大”的解读,或许也是他们片面解读下期待难懂的圣哲思想达到普世效果、教化万民的权宜之计呢?当然,这也只是颜小二的推论。

3、孟子之孝的内涵

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内涵,我们如何理解会比较好呢?颜小二认为,学百家之言,如果可以把握学派的核心思想,围绕核心思想出发去解读圣哲智慧,往往可以远离偏激和片面,看到更广阔的别有洞天。

于此,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颜小二建议从儒家之“仁”出发,以“仁者爱人”之不偏不倚的“中庸核心”,来解读这句话。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我国古代,“三”和“九”往往代表“多数”、“多种”,于此,孟子这里的“不孝有三”,不是限定了“不孝行为”的“数量”,而是在表示,“不孝的行为有多种”。顺着思路,孟子说“无后为大”,这里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多种,其中以‘无后’最为严重”。那么“无后”作何解读呢?孟子子又说了: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这句话虽短,但里面却有意味深长的故事,这是在说:“舜没有和自己的父母说,就娶妻,因为如果舜如果先和父母禀告,一向对舜有偏见的父母会让舜无法娶到这样的贤妻。舜不告而娶的这种行为,名义上是忤逆了父母,实际上,是审时度势之下,对父母名声的保全,于此,君子会将舜的‘不告知’当成‘告知’。”

也就是说,孟子这里的“无后为大”,不是要求年轻人对父母千依百顺,相反,父母若是德行有亏,那么,用一些迂回的手段,保全父母的“名声”、给予正向引导,亦是“孝顺”的表现,是对父母打心底的“敬重”。

或者这样说,在孟子看来,“众多不孝”的行为中,对父母的“不敬重”,是最大的不孝。因为“不敬重”,所以不会在保全父母名声、给予父母正向引导上下功夫。毕竟,真正的敬重,往往不偏不倚,讲求张弛有度、顺势而为。

4、曲线前进的“孝”

写在最后,颜小二想说,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将“无后”解读为“没有子嗣”的这一种说法,其实本质还是强调“敬重父母”,只是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被掌权者、发声者为了维护“尊卑秩序”和“权威”具体化了,“具体化”到最后代代相传,只剩“皮”,而早已没有“儒家之仁”这一本质的“骨”,这是可惜的事情,也是历史发展使然,我们无法避开,便只能正视它。所以,理性客观看待所谓“糟粕”,也能明白其中的“情有可原”。

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核心内涵,则更多是从“仁”出发,强调对父母有张弛有度的“敬重”。这种“敬重”有时候呈现出“曲线前进”的模式,因为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有大心胸、好品格。敬孝,要从父母的性格品性出发,思考怎么做可以良好引导他们、保有他们的好名声。这样做很难,但却是儿女之孝最是难得的行为与品质,各位觉得呢?

本次哲文分享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有道理,可以将先哲智慧分享给身边人,我们下次见。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就是说明如果子女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为自己的家族进行传宗接代,那么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顺;这句话是出自于孟子。

不孝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的,没有后代是最为突出的不孝方式,因为在相关思想方面的影响下,没有后代是非常可怕的,后代才能保证家族血液系统的传承;这句话出自孟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有很多种,但是不履行自己作为后辈的责任是最严重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 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1] 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是?
答:不孝的事情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是其中最大的一种。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第二十六章。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释义:不孝的事情有很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对吗?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但其中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大。意思并不是指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 上》。上下文为“不孝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一、全文:《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二、释义:不孝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解是什么?
答:意思是:不孝的事有三件,以不娶妻而无子嗣最重大。常用来劝告已过适婚年龄而还未结婚的人。 今多用以指未生男孩,断了祭祀祖宗的香火。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是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译文: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

为什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答:三者中无后为大。解释1: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
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确解释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这句话并不是指只有三种不孝的行为,而是形容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语句来源:出自《孟子·离娄上》第26章:“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