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先发展高铁,而且也有技术储备的日本,这么快就被中国赶超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中国的高铁技术是从哪些国家引进的?为什么德国,日本还没达到350公里,中国已经先达到了?

确切的说中国高铁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铁路窄轨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创新,集成了国外多种技术的一个综合体。
至于为什么我国的高铁里程有很大的领先程度,有以下几个理由:
我国运行中的高铁系统,是世界领先高铁系统里程上讲,我国高铁吊打全世界;速度上讲,武广、郑西和沪杭曾经的时速350是世界高铁实际运营的最高纪录(先骂一遍某阻);同时,380AL创造的486.1、380BL的487.3是实际运营车辆创下的最高纪录(当然,BL跑这个纪录的时候还是经过了少许改动,不过也可以算作实际运营车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铁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可以用奢华二字来形容。
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很简单,我国高铁目前掌握的技术,也是世界领先的。原因无他,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CHR2引自川崎的E2-1000平台固然有点老,但也并非过时,日本人自己还在运行着;CRH3C、380BL基于ICE3平台(关系略复杂,不展开讲),这是西门子目前最新的平台;CRH380D,是庞巴迪Zefiro380平台第一个具体化了的列车型号,也是最先进的列车之一。
高铁技术就此能领先下去吗?不能盲目自大。上面已经说了,我国目前的领先,主要是基于超大规模和博采众家之长,但在技术储备方面,恐怕不能说已经领先其他国家,甚至,还可以认为依然需要追赶。高铁,是一个系统。是线路、列车、信号系统和人的有机结合。线路不用多说了,我国目前的技术基本是领先的,而且暂时也看不出被赶超的迹象;信号系统我不太了解,不敢多说。引用一句维基的解释:中国列车控制系统(英语:China Train Control System),简称CTCS,是中国铁路参照欧洲列车控制系统,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的技术体系。(中国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方面,前面已经说过了,CRH380系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列车之一。顺便卖句私货:虽然380BL和380D现在出镜率较高,但真正引进后被吃透的,反而是E2平台。四方厂真的尽心了。
中国高铁的历史:
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在2003年刘志军上台之后,为了提升中国铁路在世界的竞争力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大刀阔斧的开展了“铁路跨越式发展”,并要求新建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公里,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50公里以上),刘志军的功劳将载入中国铁路史册。
首条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营。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94公里/小时,武汉到广州3个小时便可到达。武汉至广州间旅行时间由原来的约11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武汉到长沙直达仅需1个小时,长沙到广州直达仅需2小时。武广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铁路。而且还是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速高铁。

首先日本新干线高铁最快每小时320公里,但大部分运营的时候车速跟中国动车差不多,每小时200多公里,但还是可以遇到每小时320公里的车速,而且票价跟中国高铁比贵的要死,德国ICE最快也是每小时320公里,因为国情嘛,你就比如说上海磁悬浮列车吧,那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卖给我们的,(德国ICE高铁也是西门子出的)运营车速最快每小时456公里,我坐过,还录像了,显示车速就是每小时四百多公里,既然是德国卖给我们的,你说德国做不到技术?为啥要卖给我们?因为这样的列车开销太大,德国地又不大,用不着那么快,即使运营了,还不如运营高铁好呢,友情提示:中国和谐号高铁的原型车就是德国ICE高铁,和谐号CRH380B的原型是德国ICE3,和谐号高铁就是引进德国。日本新干线的技术,还有,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地铁就是德国那边的,不信?去德国柏林,地铁会遇到跟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地铁一模一样的声音和设备,本来就是购买引进德国的嘛!而且,你知道吗?美国人还特别羡慕我们中国和德国那边的高铁呢,因为美国连高铁和动车都没有,美国火车就是我们普通客运货运火车,票价贵的惊人,还不如坐飞机,美国人出门出行就是坐飞机的,国情嘛!

这个问题其实毫不奇怪,因为中国高铁总体上更多吸收了欧洲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换言之我们是站在了欧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而在铁道技术领域日本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全面超越欧洲(可能在某些领域略有优势)的胜算,这一比较不是简单的“中国高铁VS日本新干线”,它实际上是欧洲高铁技术积淀+中国高铁自主研发VS日本新干线的比较,新干线在这场比较中落败也不足为奇。
中国高铁的确吸收过新干线的技术,比如CRH2A、CRH2C型动车组就是以新干线E2系电车为原型,CRTS-Ⅰ 型板式无砟轨道也是引进的日本新干线的无砟轨道板,但即使是在中国高铁刚刚起步、还没有资格与新干线一争高下的阶段,国内学者对于新干线在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是毫不回避的。CRH2C型动车组自二阶段开始就不断吸收基于西门子velaro平台的CRH3C型动车组的技术,如提高车体强度改善运行稳定性、转向架受电弓等关键部件换用欧洲产品、提高零部件耐用性以延长检修里程,等等,到了CRH380A以及CR400AF的身上,已经很难看出曾经的日系车色彩了;基于新干线轨道板技术的CRTS-Ⅰ 型板式无砟轨道后来也被基于德国技术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代替,后者在结构强度、平顺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在列车控制系统方面,中国高铁也采用了引进欧洲ETCS系统的CTCS-2/3级信号系统,CTCS-3级采用GSM-R无线数据信号双向传输列控信息的模式,理论上比新干线基于数字音频轨道电路单向传输列控信息的D-ATC系统具有更强的信息传输能力和更大的线路容量;在接触网方面,中国高铁采用简单链形悬挂,新干线则采用复式链形悬挂,后者结构更复杂、维护难度更大,从北陆新干线开始日本也放弃了过于复杂的复链悬挂而转用欧洲式的单链悬挂......这样的比较可以列出很多很多,站在欧洲肩膀上、身为后起之秀的中国高速铁路,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可以在不同模式间进行比选、采用综合性价比最优最适合国情的方案,同时还不用背负过去已建成的高铁系统带来的历史包袱、不需要把很多精力花在旧系统更新换代上,这都是新干线所不具备的优势。
新干线的历史的确很长,从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开通算起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也的确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技术和运营上的经验。但是如前所述,中国高铁是吸取了前人经验教训、少去了很多无谓的探索试验的,先行者在时间上的优势就被大大缩小了,况且欧洲对于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并不比日本晚,只是由于欧美当时在铁路客运发展方向上判断错误,导致高速铁路真正投入运营晚了很多年。再者,从1964年到1980年代的几十年里,由于当时日本国有铁路陷于严重赤字无力加大研发力度,也由于当时世界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干线在这段时间的技术进步是比较缓慢的,最高运营时速仅仅从210公里提升到220公里,线路设计标准自山阳新干线冈山-博多段以来就基本固定下来,最早的0系列车居然过了几十年还在充当主力,即使是较新的100系、200系在技术上的进步也很小,真正出现突飞猛进的进步要到90年代,当欧洲高铁开始迈向300公里运营时速时,为了挽回劣势新干线才终于奋起直追搞出了300系、500系,可见新干线的历史虽长,但技术真正得到飞跃发展的时期却要短得多。同时,受限于日本国情,新干线在很多方面无法采用技术上最适宜的标准,比如在土建标准上由于日本地狭人稠、用地成本高昂、早期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新干线在线间距、曲线半径、隧道横截面积等方面的标准都远低于中国高速铁路和欧洲的第二代、第三代高速铁路,而且还要执行严格的居民区噪音标准,成为阻碍速度继续提高的一大障碍,新干线的很多技术研究被用在了克服不利的线路条件上,如果能够选择更高的线路标准,也许可以避免这方面的大量后期投入,但新干线已经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从一开始就在全力冲刺、不需要背负过多历史包袱的中国高速铁路,能够迅速实现从远远落后到并驾齐驱乃至赶超的飞跃也不足为奇。

还是赶英超美的思想在作怪,真正给铁路客运带来压力的是,春运期间的农民工,农民工有几个坐的起高铁,他们想坐的廉价的紧张的普通列车,为什么不发展,贪大好洋搞高铁,为的就是一个虚名,因为出口的梦又破灭了,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请尊重实施,仅仅是从数量上,公里上超越,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但从技术上还没有,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