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么,与楚国有何关系,为何连命都丢了?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周昭王叫姬瑕,他是周朝的第五任天子,在他前面的周天子按顺序分别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姬瑕是周康王姬钊的儿子,应该说周昭王时期是周朝势力的最高峰,周文王与周武王是周朝的创业之君,开创了周朝,周成王与周康王是周朝的治世之君,两人合力创造了周朝的第一个盛世,也是唯一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到了周昭王时期,自然周朝的国力到达顶峰。

如果说成康之治时期主要是稳定商朝遗民和东征淮夷,那周昭王时期主要就是南征,周昭王在位19年,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昭王有过三次南征:

1)第一次南征

时间是在周昭王十六年,大概是公元前985年,周昭王在成周(河南洛阳)集结军队并出发,除了周王室的军队,此外还有诸侯国的军队跟随一起南征,周昭王先带着军队在洛阳南山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然后从上侯(地名)跨过了汝水(今河南洛阳下辖汝阳县境内)和汜水(今河南荥阳境内),经过方城(河南方城)、鄂师(河南泌阳)到达汉水。

然后沿汉水继续南下,深入江汉平原,在渡汉水时还遇到了大犀牛,周昭王到达汉水流域时,还征召了分封在汉阳(汉水以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的姬姓诸侯国,比如唐国、厉国、曾国(随国)、夔国、邓国、鄂国等诸侯国都发兵跟随周昭王,可谓声势浩大。

周昭王任命曾国国君南宫氏为联军主帅,同时还任命了一个叫”中“的贵族为周军先锋,大军沿着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然后留下一支军队守卫渡口,大军南渡长江到达南岸,攻打扬越部落,扬越退到长江以南的大山中,然后周昭王率领大军北上占领了长江边的铜绿山。

占领了铜绿山后,周昭王留下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然后向北渡过长江,来到唐国大会诸侯,唐国的位置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并在这里论功行赏进行分封,先锋”中“(他的名字就叫中)获得了周昭王封赏的马匹和青铜原材料,联军统帅南宫氏也获取了奖赏,然后他们就利用青铜原材料铸造了青铜器铭记此次的封赏。

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这次事件,主要就是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包括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青铜器,西周时期很多重要事件都记载在青铜器上,包括周昭王第一次南征,这次南征结束后,周昭王就率领大军回师了。

2)第二次南征

第二次南征是在周昭王十九年,大概是公元前982年,南征的原因是因为周军主力撤退后,南方的荆蛮部落又趁机夺取了铜绿山,所以周昭王再次南征,这一次周昭王带着大臣祭公和辛伯一起,率领周军主力西六师再次南下,大军先到达唐国,再经厉国和曾国向南进发,同时还派人到长江中游招抚当地部落。

这一次南征也是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青铜器战利品,然后沿着长江而上到达夔国(今湖北秭归),然后再北上,在渡汉水时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导致周昭王所率领的六军全部覆没,史书对此的记载是:

《竹书纪年》:(昭王)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从史书的说法上看,这一年天上有异象出现,祭公与辛伯一起跟随周昭王伐楚,天气阴沉而有风,野鸡和兔子都被震动,周昭王及军队是遇到了地震,天子所属的六师全部覆灭。

3)第三次南征

关于周昭王第三次南征,则没有任何具体细节记载,只有结局:

《竹书纪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五色光贯紫微是一种自然异象,紫微应该是北极星,五色光应该是不同颜色的光,古人无法解释这各占天文现象,但是周昭王就在这一年南征就再也没有返回了,至于周昭王第三次南征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反正结局就是周昭王去世了,《史记》也记载了结局,但是具体怎么死的,也是没有说,而且对于周昭王去世,是密不发丧,周人很忌讳这事,然后立周昭王的儿子姬满为周穆王。

《史记》: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

这就是周昭王三次南征荆楚,从上面的记载来看,这跟当时的楚国没有任何关系,楚国当时还是五十里的子爵,封地在丹阳,也就是今河南淅川,而周昭王南征都是在江汉平原一带,这个时候楚国的势力还没有到达江汉平原,况且攻打楚国用得着天子六师吗?

周昭王时期,楚国君主应该是熊艾或者熊䵣,熊艾是楚国首封君熊绎的儿子,这个时候离楚国刚被封为子爵不过一代人,楚国建国之初连头牛都没有,怎么可能跟周王室对抗,所以,以当时楚国的实力也不允许跟周王室对抗,就连后来强大起来的熊渠也不敢跟周厉王对抗,主动把儿子的王爵给抹掉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为,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攻打楚国,楚国问齐桓公,楚国有何罪过?齐桓公说:“昭王南征而不复”,意思就是周昭王南征楚国没有回去,然后楚国人说:“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意思就是说周昭王没有回,你们应该去水边问一问当地的人啊,言外之意就是说与楚国无关。

所以,周昭王南征确实与楚国无关,那他三次南征的目的是什么:

至少有两个目的:

一、夺取铜绿山战略资源。

周昭王发动南征之战都可以看到最终的目的地是铜绿山,铜绿山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这里是商末周初著名的产铜之地,1973年在湖北大冶发现了铜绿山古矿遗址,这里发现了整套的采矿和冶炼青铜的设备,有冻铜炉7座,采矿井及巷道360多条,整个地表还有炼铜废弃的铜渣40万吨,根据专家估计,这里产出了铜制品达12万多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铜冶炼水平最高的古铜矿遗址。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时代,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当时所有的武器都是青铜制造的,所有的家居用品也是青铜制造的,没有铜,基本上没法生存,周王室作为天下的宗主国,必须要控制铜这种战略资源,而铜绿山是当时最大的产铜地,周昭王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证周王室的国祚。

为了控制铜绿山,周王室打造一条由铜绿山(湖北大冶)通往周朝国都镐京的战略通道,这条战略通道就由汉阳诸姬来控制,所谓的汉阳诸姬是指分布在汉水北面的十几个姬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战略铜资源顺利到达周王室,这些诸侯国包括:

申国(今河南淮阳)、邓国(河南孟州)、随国(曾国,湖北随州西北)、唐国(湖北随州、枣阳一带)、息国(河南息县)、蔡国(河南新蔡)、应国(河南襄城)、房国(河南遂平)、蓼国(河南固始)、轸国(湖北应城)、州国(湖北监利)、绞国(湖北郧县)、郧国(湖北安陆)。

这些诸侯国全部在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两省交界处,铜绿山的铜先经长江,再道汉水,经陆路进入成周或者宗周,到达周王室,这是周王室的战略通道,非常重要,涉及周朝国运,后来西周的衰弱,就与失去铜绿山有关。

二、扩大周王室影响力。

除了夺取铜绿山之外,周昭王还需要扩大周王室影响力,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主要是平叛与东征,平定商朝遗民的叛乱,以及东征东夷,到了周昭王时期,仍然在继承东征,之后才是南征,包括设置汉阳诸姬,还有个目的就是拱卫周王室,汉阳诸姬作为周王室最南边的姬姓诸侯国,当然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关于周昭王的死,有多种说法:

1、胶船开裂而死。

是说周昭王乘坐的船是用胶水粘起来的,船到了河中央后,粘被水化开,船就解体了,然后周昭王被淹死了。

2、桥梁倒塌而死。

为了过河,周人在河上架设浮桥,正好过到一半时,浮桥倒塌,周昭王落水而死,他不会游泳,当时与周昭王一起落水的有人会游泳,但周昭王被救起来时,就去世了。

3、地震而死。

前面讲过周军六师因为地震而覆没,地震可没有针对性的,不管是士兵还是主帅,只要处于危险位置都会死,但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周昭王第二次南征时才发生的,因此时间上有些冲突。当然也不排除第三次南征继续发生地震,地震是有连续性的,这只是猜测了。

这三种说法都只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周上忌讳,所以没有记载周昭王是怎么死的,史记上周昭王在位时王道已经衰弱了,所谓的王道就是指道德标准,在西周初期可以理解为周礼,在当时,如果有特殊的自然现象,都会怪罪于周天子的王道衰弱,古人就信这个,所以很有可能周昭王就是死于恶劣的自然现象,想想六军都覆没了,怎么可能天子独活呢?



周昭王三次南征的目的就是立威,警告他手下的诸侯们。楚国没有给周昭王纳贡,这让周昭王感觉楚国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才要攻打他们。因为周天子带的兵马不够强大,周昭王兵败,这才被杀。

周昭王三次南征的目的都是为了伐楚。周昭王在位时期横征暴敛,许多诸侯国都开始有了反叛之心,其中楚国也开始不服周天子的命令,所以周昭王开始了三次南征。在第三次南征时,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周昭王死于汉水,全军覆没。

株洲王三次南征,楚国是因为楚国没有按时缴纳供奉,丢了性命是因为受到了楚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并且掉入水中。

周朝君主周昭王为什么要御驾亲征讨伐楚国?
答:而且朱昭王在调集了大军之后,踏上了征战楚国的疆土,在周军还没有碰到楚军的时候,就已经人仰马翻。失民心而且很多士兵吃了亏,所以一肚子怨气在不服管教的同时,一路上对这些老百姓也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时楚国的百姓对于朱昭王恨之入骨,所以也可以看到在周昭王讨伐楚国的时候,早已经失去了民...

身为周朝君主的周昭王,为何要御驾亲征讨伐楚国?
答:第二次周人则遭受沉重打击,以致昭王南征不返。 传世文献对于昭王南征的动机、行军路线、楚荆是谁等,只字未提,以致于许多环节难以厘清。 首先,周人南征具体的进军路线,究竟是从成周出发后,选择哪一条路线进入南阳盆地。其次,周人所讨伐的楚荆,究竟所指为何,有可能为春秋时代的楚国吗? 目前学界倾向认为,西周时期周...

周朝君王系列第⑦篇之姬瑕——周昭王王道微缺,征荆楚南巡不返
答:周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两次南征,王室和诸侯国军队出征前,在南山以狩猎形式演习作战,而后大军从上侯,跨汝水和汜水,经方城、鄂师等达汉水。很快,周昭王组织了声势更为浩大、军威更为雄壮的第二次南征,并且又打了胜仗。第三次南征,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周昭王薨于汉水,全军覆没。周昭王崩后...

周昭王三次攻打楚国为什么都没有成功,反而还被楚国灭了?
答:”这段话里面所说的“船人”,说的就是楚人起来对抗周朝,拿着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在水中的时候,上面得胶液遇水慢慢融化,导致船只解体。这样一来,周昭王和他手下的其部众全部都溺水死了。周昭王三次南征,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一切都是为了楚国的兴衰荣辱。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后来,周...

周昭王亲率六师伐楚,为何命丧汉水,楚蛮真这么强吗?
答:况且,周初东夷叛乱,已经基本被周公旦东征抚平了。周昭王任内总共有三次南征,第一次就大获全胜,还缴获了大量的铜,并铸器记录其功绩。第二次不太走运,行进至汉水之滨,遭遇了天灾,六师损失惨重,狼狈而归。到了第三次南征荆楚的时候,周昭王亲率六师出征,浩浩荡荡,气势如虹啊。可这次却全军...

昭王南征是什么典故?
答:周王室出现危机 这次昭王南征荆楚,被船夫用胶板粘合的船暗害,溺水身亡,丢尽了周王的面子。周王室对这次事件的真相讳莫如深。许多史书记载为:“昭王南巡狞不返”或“昭王南征不返”。自此,部分诸侯和周边少数族的势力愈益增大,周王室难以控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周昭王在位19年,两次南征?
答:《竹书纪年》载周昭王三次南征,第一次“伐荆楚,涉沙,遇大兕”,第二次“天大翳,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第三次则“昭王南征而不复”。昭王十九年,他南巡荆楚不返,死于汉水之中。死因史书隐讳不言,传说为所坐船为胶船,行至水中胶解,溺死。

周昭王南征而不复是怎么一回事
答:公元前656年,也就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打败蔡国后,率领诸侯国的联军继续南下,将兵锋对准了楚国。楚成王闻讯,派出使者询问原因,管仲答道: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很明显,齐国将周昭王南征而不复这件事与楚国联系了起来。楚国使者回答道:贡之...

昭王南征的背景
答:西周初年,由于楚国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与周王朝的臣属关系,周、楚关系尚较缓和。至周昭王(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时,楚人经长期“筚路蓝缕”,国家渐呈勃兴之势,已难为周王朝所容忍。 已经羽翼丰满的楚人对广阔的江汉平原垂涎三尺,又毗邻鄂东产铜区,面对优越的自然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周昭王征讨楚国的原因
答:周昭王由于被认为是贪图南方的珍禽异兽(白雉)才征讨楚国的,因而受到后世的责备.这种说法符合市井口味,也不能说毫无根据.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周朝企图遏制楚国的迅猛扩张,并且夺取在中原地区稀缺而南方盛产的、在青铜时代最为重要的铜、锡等金属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