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哪些民风民俗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2
宁波民风民俗 要简略

开渔节
象山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本地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由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日。

每年的开渔节时间大约安排在九、十月份,著名的祭海与开船仪式一般安排在象山石浦皇城沙滩,节日期间活动精彩纷呈,游客不仅可品当地新鲜的海鲜还可参与当地志愿者活动,更加融入节日。
开渔节的活动内容,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要数开船仪式和祭海仪式。祭海仪式在象山民间原本是一个祈神祝福的活动,中国开渔节摒除了其中的迷信成分,赋予其深具时代特质的崭新内涵。颂祭文、奏祭乐、献祭果、敬祭酒、放海生,除了祈求平安丰收,“一敬酒:出入平安;二敬酒:波平浪静;三敬酒:鱼蟹满仓。”


每年的开渔节时间大约安排在九、十月份,著名的祭海与开船仪式一般安排在象山石浦皇城沙滩,节日期间活动精彩纷呈,游客不仅可品当地新鲜的海鲜还可参与当地志愿者活动,更加融入节日。

1、清明节期间,宁波市民将上山采摘艾草,回家包青饺和清明麦果。糯米的香味充满了草的味道,给节日增添了一份思念。
2、除夕夜,大堂或入口处贴年画、春联、吉祥字。尤其要注意的是,宁波旧俗中的“福”字不能倒贴。福若三畜五畜,屠宰鸡鹅应注意尾部留有几根长发。鲤鱼必须活着,在祝福结束时被释放。
3、中秋节,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期间还有请月姑、烧斗香、龙舟竞渡、放船灯等活动。

4、元宵节,农历正月十四晚上,瑶西瑶北边的农民们系上火把,用害虫照亮他们的田地。女人有邀请“浴室里的女人”的习俗(厕所之神)。瑶南山有祭祀“仙女”的习俗。
5、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春节那天一早祭祖、拜坟岁。
6、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节前,亲朋互赠月饼等礼品,是夜,合家团聚室外吃月饼、水果赏月,有的还备酒菜酌饮。宁波人兴集体赏月。

1、舞狮: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队,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

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狂舞狮子在中间嬉打、咬打、抢灯等动作,四周围观群众。 

2、赛龙舟:城乡赛龙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举行,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

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当比赛开始时,划船人员头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于龙舟前身敲锣指挥,服装与龙舟同色,一声鞭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闹,先到终点者为胜。宁波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扩展资料;

宁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东部新城区、余慈组团、杭州湾新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不断深化。全年完成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90.4亿元,其中市区投资54.3亿元。

市区重点建设南外环、北外环、宁姜路、大闸路、育才路、通途路等城市骨架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滨江大道及景观二期、日湖公园、福明公园、南站广场改造及整治景观工程、非成套房改造等民心工程。

全年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长度120公里,其中市区40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66公顷,其中市区136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波



过冬了。先整条过冬的风俗吧。

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再贴些别的。呵呵。

庙祀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 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 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 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 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炬撰序,谓与西街白马庙神同(祀宋窦公)。庙社组织与栎木庙同。建于清光绪间,堡下王鹤亭重修。民国年间被风所毁,里人毛佑清、陆熊飞、林康年等募捐修葺。庙下户口与栎木庙同(约数千户)。夏历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庙仅一楹,其半为行人憩息所。

显德庙 在泗州乡南偏,祀敕封灵徵侯王姚器。庙社组织分东南西北四堡四柱。元大德间都漕运万户卢荥捐址建,明成化元年卢禹、卢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民国三年四堡又捐资重建。庙下户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户、五千八百四十余人。堡下岁时致祭。

赛会

旧时城乡均有迎神赛公,名目各异,规模不一,祈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赛会行列,一般备有会旗一面作前导。头牌4只,系长方形玻璃框灯,上书某某社,下有执柄。神轿一般8人扛抬,嵌镶精致,八面玲珑。轿前对锣两副,前后左右护卫“兵勇”8人,开锣喝道。神前仪仗,銮驾全副或半副,置神轿前列队行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俗称硬脚牌8面。万民伞,黄缎绣制,列神轿后。妇女神出殿加掌扇二面,由女童执掌。假扮男女“犯人”者随后,多系在身患重病时于神前“许愿”者,身着罪衣,架枷上铐,或双手背绑,插有斩旗,甚至有在手腕肉里钩挂铜香炉点“肉心灯”者,俯首“伏罪”行进。至闹区时,挑炮担者快步直冲,所用“翘扁担”乘势上下,忽高忽低,引人瞩目。放铳队,铳手4人或6人,执铳鸣放。队伍出发前,最先为报马,马头缀绒球,驰至各处先行各知。
每逢会期,会社参赛,一般有号马一对,号手2人,在马上吹奏长胡筒(长喇叭)。彩马,马鞍上扎五彩绸篷,上坐青年女子,自拉自唱。抬阁,高约2丈,16人扛抬,每台有4个男女孩童扮演,有“麻姑献寿”、“昭君出番”等戏剧人物。大旗,杆高3丈,绸制,约2丈见方,由强壮年青人擎持,以能独手悬空持旗疾行者为优。鼓船,前后4人扛抬,船内置鼓手一人司打,船外右侧挂大锣小锣多面,亦由一人敲打。两旁有管弦乐手班,不绝吹打前进。后有高跷、造趺,狮子舞、龙舞、大头和尚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还有各式灯彩,内有九连灯,在长木架上装置方形玻璃灯9盏,各盏灯内燃烛,由一人肩负。出赛时斗奇竞巧,沿途观者如潮。

城区赛会

二月赛会 又称“后灯头”,庙里挂灯结彩,说书、演戏。江东栎木庙菩萨出殿,也叫迎神赛会。昔有“栎木庙菩萨催种田,太保庙菩萨催送年”之说。

四月半会 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祀五都神,故称都神会,俗叫“四月半会”。以街坊和各行业同行为庙社,分东南西北四柱,内有湖西老文华社、南路协兴社、西路风云社会 和江厦文英社、三星社、彤云社及翰香社、得胜社等,其中彤云社为糖行街所出,灯彩法器,五光十色,尤为华丽。会器有大令旗、头牌、硬脚牌、旗锣、十番锣鼓、抬阁、鼓亭、纱船、珠龙、玉象、彩马、九连灯等。1869年(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行会时观者塞途,过新江桥时英人依旧要收每人4铜板的过桥费,致人挤桥断,溺死四百余人,故有俗俚:“好看彤云社,翻落江桥下。”行会途经府、县、提(提督)、道(道台)衙门,皆设香案迎神,并赏以银牌、果包。届时,街坊、同行和富豪人家竞相献爵,闹市搭彩牌楼,入晚放焰火。1892年(光绪十八年)因大校场兵民赛会发生械斗,始废止不行。

九月半会 九月半,城区各街坊奉祠庙神像出巡街市,谓之“杜夥”,亦称“社火”,又叫九月半会。仪仗彩亭前导,金鼓杂剧,各相竞巧。行会队伍中有自我作囚者,蓬头垢面,脚镣手铐,绳捆索绑,亦有点“肉身灯”者。

十月朝会 十月初一,府城隍庙设醮育经,朝迎神像抬至北门外厉坛,恤醮孤魂,祭毕回殿。称“十月醮”,亦叫十月朝会。

乡村赛会

礼拜会 二月至五月间举行。鄞县南乡姜山镇礼拜会,每逢闰年举行,每次赛会三四天,分东西南北4路,日间巡村,夜间巡镇,往往因迎神争先后酿成械斗。镇海柴桥镇礼拜会,由芦江庙柱主办,神轿内供奉芦江庙神像,半月内依次巡行各村,夜入街市,称为“排街”。

青苗会 四五月插秧后、稻苗转青时举行,祈求风调雨顺、大熟年成。镇海柴桥镇青苗会,以大溟村为会集地,会期3天,白天巡村,夜间巡柴桥街。

稻花会 于早稻朗花季节(六月间)举行,祈求丰收,无固定神祗和会期。一般先祀当地庙神,旋以仪仗、头牌、彩亭为前导,高抬木牌神位,放铳放炮仗,敲锣击鼓,庙下子民列成长龙殿后,巡行于田头村道。旧时鄞县西乡鄞江桥、东乡邹溪、南乡茅山和镇海大契、昆亭等地均有此习俗。

台阁会 三北(镇北、慈北、姚北)地区迎神赛会以台阁特高著名,谓之“台阁会”,说是在台阁上神艺给神灵观赏。一些豪富大族,斗奇竞巧。慈溪县沈师桥台阁尤为著称,俗称“三北高台阁”,1932年赛会时,台阁高至5丈,有10座左右,台阁之上有少中小孩串扮戏剧人物造型,每座台阁有扛抬及照护人员百余人。

高桥会 相传为纪念南宋抗金高桥之捷而立。《四明谈助》卷四记:张循王庙,宋宝佑五年吴制相潜既成高桥于其西,作新庙肖像(指祀张俊)祠焉(《开庆续志》)。全祖望《鲒奇亭集》撰有《改高桥张俊庙议》,认为不应祀张俊,应祀其另外所列七八,谓:“有功矣而不祀,乃祀张俊,非所谓苍黄舛缪者欤?”至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中,在高桥镇已无张循王庙。故高桥会抬何神祗出殿,尚不清楚。
高桥会会脚遍及高桥、白岳、望春、集士港、横街头,由鄞西12个乡镇联合举行。庙社社头由五柱头组成,五柱亦即五社,即为高桥的长生社、集士港的震生社、卖面桥的永丰社(即太平社)、西陆的风云社、新庙跟的灵仪社。1946年重开赛会时,会社增加8个,共有13个,会期三四天,赛会时聚众新万,队伍长达数里。迎赛队伍从高桥出发,先至望春桥石将军庙(祀守信),行至城区望京桥折回,至凤岙过横街头返回。赛会会规,有“净街吃素”,街道清洁,屋棚拆除,烘缸出净并加盖,不准外晾衣裤,庭室干净;各家吃素,各柱每十户指派一人监督检查,若发现食荤者,劝说无效则罚款。迎赛三四天内,尤其是放铳炮、抬菩萨者,夫妻不可行房事,以示对神的虔诚,高神会会器众多,赛会时3000余会众几无空手者,以类计有二三十种,有大令旗10余面,鼓亭、沙船20多杠,抬阁40多杠,其余如九连灯、踏高跷、女跑马,甩彩瓶、三百六十行(360人装扮)等。横河村吴家创建的祖传“野人会”,扮演6个野人、6只白猴,边走边表演野人、猴子动作姿态。也有扮成狮子、白象、老虎、豹、猴子、猩猩等动物,尚有9条九节小龙、5条二十四节老龙,舞龙者转盘变化,在神像两旁护卫。赛会过程中,沿途“爵献”多达百余处。且有抢抬神轿的习俗,谓神轿至本地界,定要本地人去抬,否则“风水”要被别村占去,故常因抢抬神轿而发生殴斗,俚称“勿打勿算会”。1946年后,高桥会未再举行。

纸会 又称提灯会。鄞县黄古林、布政市、清道乡一带,正月元宵节兴行纸会。黄公林庙,祀汉夏黄公,庙社分10堡,庙下户口四千余乡。旧例正月灯祭,夜间提灯赛会,火球旋甩,灯彩纷呈,鸣炮放铳,兼有饰作无常、判官、小鬼者穿插表演。不少观者乘船而来,河面船赛。距此庙3里的俞家宅跟,有圣女黄姑祠,俗称娘娘庙,祀昭惠庙神黄伯玉之女,庙下户口五六百户。夏历八月二十三日,村人迎庙神至俞氏老祠堂,当晚回殿,是晚演戏,亦行纸会。

庙会市集

旧时,城乡大型市集多与祀神赛会相连。鄞县鄞江桥它山庙会,每年有三月三日、六月六日、十月十日三次。三月三日庙会插秧在即,上市商品多为犁耙、锄头、粪桶、蓑衣、戴笠等。六月六日庙会,在早稻收获前,上市商品多为竹箩、蔑簟、扫帚、畚斗、镰刀等。十月十日庙会,晚稻收割,天气转冷,农民山民多采办冬令商品衣着之类,交易兴旺。期间,鄞江之上“乌山船”挤江,章溪上竹排、“小滩船”满溪,它山庙演戏,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当地店铺老板数月前即至宁波办货,城区商家、行贩涌至,贳房屋,租摊基,搭蓬账,临时设店摆摊。三教九流均赶集凑热闹,有算命测字、游方郎中、“祝由科”(巫医)、拔火罐、卖膏药、变戏法、拔牙齿、吹糖孩、唱小热错卖梨膏糖、“打铜宝”(赌博)、强讨饭等等。遇纠纷事发,由庙会社头出面调解、裁决。
建国后,迎神赛会已废止不行,庙会市集仍有举办。

躲债庙躲债

旧时过年又称年关,俗俚“欠债勿过年”,人欠、欠人须在年底结清。除夕,商号、财主派人讨债,“自昏达旦,络绎于道”(《鄞县通志》)。穷人、负债者无法还债,被迫躲避至城区义庄庙、镇海城内二圣庙。此两庙均为躲债之处,债主不敢入内逼讨,相沿成习,俗称“躲债庙”。躲过此夜,正月初一不讨债,以暂缓急难。

义庄庙,《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记:“义庄庙,花园镇三支街底,祀楼氏司庄之神,明时建。”注曰:“楼氏义庄在昼锦坊,今坊后傍日湖有庙,盖即其司庄之神,俗称躲债庙。”相传清时有一陈姓女子居住义庄庙旁,因欠一元钱房租,被房东威逼入庙自尽,以后此庙成为穷人躲债诉苦地方。是夜,穷人聚集,债主怕犯众怒不敢入庙,有行善者夜备粥饭菜肴供应躲债者。今尚存庙堂5间,移作他用。

二圣庙,在镇海县城北城脚下,原祀关、岳两神,香火冷落。相传某年除夕,有一欠债者躲入庙内避过年关,此事传扬后,躲债者议定除夕有进庙逼债者群起攻之,债主不敢入庙。后相沿成习。

此外,相传慈溪周巷乌俞庙也是除夕躲债之处,亦被称为“躲债庙”。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躲债庙”已成为历史陈迹。

请龙求雨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载:“请龙。农民遇久旱,则请龙,约邻村农民舁境庙之神往龙潭祷求,偶见水中有蛇、鳗或蛙、鱼等动物浮出即以为龙,置诸缸内,请之而归。要求邑之长官,跪拜供奉如神,或醵赀演戏以敬之。俟雨下乃送回。”
旧时,宁波各县请龙求雨,大体类同,亦有稍异者。鄞县瞻歧地方请龙王,先遣人夜入龙王庙,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当地庙内供奉,称“偷龙王”。数日后仍不雨,则把神像置于烈日下,让“龙王”尝一尝久旱不雨、烈日曝晒之苦,但又恐晒坏神像,乃戴以笠帽、披以蓑衣,称“晒龙王”。再不雨,则相约往“龙潭”请龙求雨。事先遣人鸣锣通告“禁涂”(禁止下海涂捕捞),不准鱼虾上市,各家“净灶吃素”,食荤者处罚。瞻歧附近称龙潭者有四处,但当农民却信远在镇海三山岩头龙潭“老龙”。午夜出发,抵达后供祭潭边,双手合十跪地,念伴诵“龙王经”,请“龙”显身。时已派好数名青年,手持捞具环潭侍立,一见水上有浮游动物,眼明手快,立即将“龙王”网住,放入“圣瓶”。随后族长许愿,如不日赐雨,即演戏“谢龙”。迎归后供祭在庙内神座前的神案上,昼夜有人轮流“值圣”,族内大户轮供“圣头饭”,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谓之“侍雨”。久旱则雨,适降甘霖,则视为“灵验”,开演“谢龙”戏、行纸会,最后送回龙潭。稍有不同者,有些地方“请龙”时由族长或念伴跪在潭边,用铜锣从潭中兜起浮游动物。有的地方凡加入请龙队伍的人,皆手执小旗,烈日晒头,不得戴草帽,脚穿草鞋或蒲鞋,表示虔诚,以感动“龙王”。

先兆信仰

吉兆 旧时,出门逢喜鹊叫,谓报喜;遇棺材,说是有官有财。晨出遇送娘(亦称送嫂),谓空出满归。能有幸看到“海市蜃楼”,视为大吉,民间叫看到“开天门”。燕子来宅做窝,红下巴燕子来谓吉,白下巴燕子来说是平常。灯烛结芯(结花)兆喜事,说是“昨夜开灯花,今日财帛临我家”。灶火(烧柴草)爆响、蜘蛛掉下、筷笼取筷偶落一根、饭桌筷子多放等,兆有客到;梳子掉地,谓有贵客来临。左眼皮上下跳兆喜,说是“上跳财、下跳喜”。

凶兆 旧时,出门听到乌鸦叫,谓不祥;遇乌屎撒身,尤其是撒头顶,谓有灾难临头,须立即吐口唾沫解魇;遇花轿,视为不利;遇红沙遮日,谓兆区,说是“出门遇红沙,到老难还家”。花轿遇花轿,谓不吉,须抢左道开路。深夜听到犬叫如哭声或九头鸟叫,谓凶兆。两头蛇出现主凶;见家蛇(在屋内出现蛇视为家蛇)示不吉,须撒茶叶拌米,口念:“顺顺利利快回笼去。”鸡飞上屋顶,谓将有火灾。猫上屋顶拜月(望月),谓将会生“邪病”,须立即拾石掷猫。指甲上有白点,称“淘气星”,谓将发生气恼事情。

清明上坟要吃麻糍
立夏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七月三十夜插地香
再就是大年初一吃年糕元宵。
不够详细的话按照题目去请教一下长辈或是在网站上搜一下吧。

药药切克闹

煎饼果子来一套

比如立夏吃蛋:
宁波称在立夏那天吃的茶叶蛋叫“立夏蛋”,老话讲“立夏吃只蛋,石板会踏烂”,形容吃过茶叶蛋后力气会无比的大。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蛋是奢侈品,一年中难得吃几次,孩子们对吃蛋也是充满了向往。立夏吃蛋这一习俗也寄寓着人们祈求身体康健的美好愿望。

还有什么风俗(宁波人的)
答:初七初八,也有“走七桥”、“拜八寺”的习俗,即初七夜走七座桥、初八拜八座寺庙,以祈求人畜平安、年岁丰收。春节期间的民间文娱活动有舞龙、舞狮、跑马灯、踩高跷、佯扫地、大头和尚等,穿村走户,非常闹猛。三、正月十三至十八为闹元宵时段正月初十以后,所有节俗活动基本上与拜岁贺年脱钩,进而与元宵节缀联,形成...

蓬莱的民风民俗
答:1、勤劳耕作节俭持家的农民习俗 蓬莱县农民素有勤劳耕作、节俭持家之风。旧时,农民家庭一般是男人从事田间劳动,妇女料理家务。建国后,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工、经商,同男人一样。农民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大忙季节,亦"起五更,拉半夜",早、午饭由妇女或儿童送到田间地头。...

请你查阅资料了解一下过春节还有哪些民间习俗,选一种向大家介绍一下,要...
答:1、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

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答: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

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答: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一.苗族节日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苗年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

春节习俗有哪些
答:春节的风俗主要有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扭秧歌、逛庙会、踩高跷、舞狮子、换桃符等。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

中国有那些民风民俗?
答: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1.素净大方的基诺族穿着 基诺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纺织的衣裳布与裙子布缝制,衣裙上的花纹图案,在织布时就作过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传统的服装,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调,因纺织工艺落后,所织棉布缺乏紧密、光滑之...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300字左右
答: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

关于民风民俗的开场白!
答: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

汉族有什么民族习俗
答:2、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废除,跪拜礼遂被废止,但并未绝迹,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摒弃,但民间下辈对上辈有时也偶用此礼以示敬重。同时,打拱作揖的礼节也渐被握手礼、举手礼、注目礼、问好礼以及点头招呼所代替,但并未完全绝迹。3、待客习俗,汉族很注意做客时衣服容貌整洁和坐立行走姿势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