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时间、代表人物、性质和意义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7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世界: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中国: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1895年

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背景:
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

性质和意义:
它具有重要的爱国救亡意义,它把民族救亡意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戊戌变法是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运动,它并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洋务运动仅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
中国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将革命风暴推向前台;

代表人物:孙中山;

性质和意义: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1923年

目的: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背景:
-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性质和意义:
·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目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代表人物:北京大学学生:博斯年等;

性质和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注:由于有一说“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故这里列举了四个。希望能帮上忙。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实际上,洋务运动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他没有能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仅仅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正因为这种阶级局限性,而让洋务运动最终成为了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分太少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出现了哪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答: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

中国在近代前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在14--18世纪也出现了两次思...
答:2:第二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3、第三次 1915年,提倡...

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第一次是五四运动,第二次是延安整风,第三次就是由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推动的当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在近代前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

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
答:中国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是近代前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异同 同: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异:①宣传方式: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名义下,批判封建...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思想解放意义的事件有哪些
答: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②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 第四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决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问题,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突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思想解放运动
答: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出现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他们接受并利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自由...

我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是什么时候?分别是什么?
答:第一次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戊戌变法,这里是指广义的,包含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团体的出现、百日维新等;第二次是1915年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因为这次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传播了十月革命的先进思想;第三次是1978年展开的真理...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好按照时间顺序,有代表人物和影响。。以...
答:前期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

试述三次运动代表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