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在唐太宗时最高官职只是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为什么他属于太宗朝宰相集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1
明朝初光禄大夫陈秀甫(字国奇)是不是宰相?

不是宰相。陈秀甫是明朝开国功臣,官授光禄大夫。(《辞海》:明清光禄大夫为正一品)陈秀甫是朱元璋时代的大臣,朱元璋时已经废除了丞相。《长乐县志》,就有“陈秀甫,明初征蛮杨子亮有功,封光禄大夫。父景山兄均甫弟祥甫俱贵显”的记载。

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温彦博等。
1、魏征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2、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3、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4、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
永徽年间,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5、温彦博
温彦博(574年-637年),字大临,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
出身太原温氏,曾在隋朝担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后为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历任幽州大都督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封西河郡公。
贞观四年,升任中书令,进封虞国公。贞观十年,升任尚书右仆射。十一年,病逝,追赠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谥号为恭,陪葬昭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彦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孙无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如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玄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征

贞观元年(627),魏徵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魏徵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
魏征是个名臣,而谏议大夫是特有官名(批评朝政)…而在唐朝三省尚书,侍郎等皆可称宰相…[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贞观元年(627),魏徵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魏徵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隋朝至唐初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会善村人,温大雅之弟。唐初宰相。武德元年(618) 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被高祖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武德九年(626 雍中治中,不久改检校吏部侍郎。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贞观四年(630) 任中书令,贞观十年(636) 升尚书左仆射,封虞国公。
侯君集(?—643.4.29),汉族,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唐代官制,尚书省 左、右仆射 中书令 侍中并为宰相。

贞观七年(633),魏徵代王珪为侍中,因此称为宰相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到底有谁?
答: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谒见投效,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

李世民魏征
答:不过这明没有让李世民解气,他亲自来到魏征墓前,将魏征墓碑咋了个稀巴,一代忠臣魏征,竟落得如此下场。5、贞观之治时,李世民评价魏征:“尽心於我,献纳忠谠。”意思是说,魏征忠心耿耿,为了国家献出良策,李世民现在的功绩,有一大半是...

魏徵传 翻译
答:将下葬时,魏徵的妻子裴氏辞让说:“魏徵平日节俭,现以一品官的礼节安葬,仪仗器物太多,不合他的心愿。”太宗答应其请求,便用素车(载棺),白布做其帷幔。太宗登上苑西楼,远望他的陵寝哭悴尽哀。原文:魏徵,字玄成...

谏太宗十思疏,关于魏徵的文学常识
答: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

谏议大夫这个官职在唐朝属于几品官?官职大吗?
答: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为郎中令之属官,掌论议,有数十人之多。汉初不置。元狩五年(前118)初置,属光禄勋(郎中令改名)。东汉改称谏议大夫,仍属光禄勋,秩六百石。三国魏沿置,晋朝罢。南朝梁、陈亦置...

你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 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 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

唐太宗当皇帝之迷
答: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

文言文魏征
答: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魏征奏起事来,没完没了,说个不停,太宗皇帝也不敢动。 等魏征告辞后,急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早给憋死了。 2. 有关魏征的文言文 “魏徵”为魏征名字正确写法,...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答: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

请问,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谁的官职更大?
答:长孙无忌官最大。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房玄龄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