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出现什么问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3-29
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从4月中旬开始的中国楼市调控已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市场担心中国房地产新政会让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下滑。昨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不约而同发布报告认为,最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是想稳定房价,并不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全国范围的城镇化进程完全可以弥补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汪涛指出,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政府想把房价稳住,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已经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我想国家调控房地产的目标并不是想要把整个房地产行业打下来。”今年年初以来,政府一再强调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固,国外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等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没有真正的大张旗鼓地紧缩,到现在加息还迟迟没有动,信贷仍有7.5万亿,目前的通胀压力并不是特别大。这种情况下,政府主要想用行政手段稳定房价,而并不是想把GDP拉下来。她认为,中低端房子的建设和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的进程,可能弥补一些大中城市的开发商延缓或者是降低新开发工程的可能性。所以,她判断,今年的建设活动还会比去年增加10%-15%,不会出现剧烈的下滑。屈宏斌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会给实体经济带来过大冲击的担心可能言过其实。主要理由在于:尽管房地产销售量的下跌会带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前四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6%),但相关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的举措会有助于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不至于下降过快。鉴于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左右,所以,房地产投资的降温也会相应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不过,今年以来出口的强势回升可能拉动制造业投资的加速,这也将有助于抵消房地产投资放缓的影响。汪涛和屈宏斌也都认为,房价下跌不会通过按揭贷款对银行资产带来过大风险。汪涛认为,从去年年底房价上升很快到今年为止,这期间新增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份额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房价涨得非常快,如果跌下来也不会跌到去年底的水平。因此,对整个银行资产的影响是有限的。经过估算,银行全部按揭贷款中,贷款额和房子价值之比不超过50%。也就是说银行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房价下跌的。屈宏斌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过度杠杆化的情况,房价下跌的外部效应不论是对于银行来说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没有那么大。目前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不到15%,即使将对开发商投放的贷款也包括在内的话,这一比率也不到30%。实际上我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在出现了十二年之后仍然还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有住房贷款的城镇家庭仅占全部家庭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和七十年代的日本都要低得多。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跟九十年代的房改关系密切,房改房价格低廉,大量出售给个人之后对于不少城镇家庭的家庭财富积累贡献良多,也使得这些家庭有能力在其下一代要购房时提供资金支持。鉴于这些原因,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波动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消费的增长影响都相对有限。不过,汪涛同时表示,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比较大的下滑,或者是国外的形势变得非常脆弱,中国的出口出现比较大的回落,政府有可能放松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或者收窄这些措施的打击面,仅仅集中于某几个城市,而不是在全国或者是大中城市推来。用行政手段想精准地调控,往往有可能会产生过激的可能。这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风险。

  中国经济又一次成为牵动人心的话题。最近几月间,从A股的连绵动荡到人民币骤然贬值,中国似乎正不断向世界传递着有关经济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信号。
  与此同时,无论是对沪深股市多管齐下的干预,还是对汇率政策的突然调整,中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的诸多努力与尝试,却往往伴随着预期之外的市场波动。
  在最新专栏文章中,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指出,中国政府正在面临三个巨大的经济难题:第一,清理过去金融过度行为的遗产,同时避免发生金融危机;第二,重塑经济,尽快摆脱对超高水平投资的依赖;第三,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保证总需求继续强劲增长。他还在文章中强调,现实证明,中国当局尚未找到解决这三个难题的理想办法。
  中国真的正在面临一场经济危机吗?如何客观评价中国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中国又该如何找到解决目前经济难题的方法与出路?
  对此,FT中文网在伦敦专访了马丁·沃尔夫,想进一步了解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与建议。访谈中沃尔夫表示,最近的一系列事态表明,应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放缓,是一件异常艰难的工作,并且已对中国政府构成极大挑战。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中国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弱于西方。在市场化改革和政府管控之间,中国需要准备一个“B计划”。
  FT中文网:过去数周时间里,因为中国的股市动荡所引发的一系列影响,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关注中国经济放缓。中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马丁·沃尔夫:首先,我怀疑中国股市所发生的问题,和中国经济已经或即将发生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紧密的关联。在我看来,股市对中国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经济问题。即便在西方国家,股市往往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国家经济的实际状况。
  就像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 (Paul Samuelson)的那句著名玩笑:“股票市场曾经预言了过去5次经济衰退中的9次”。股市并不是理想的经济风向标。
  中国股市自2014年开始的这波迅猛上涨十分不寻常,之前我们在中国也看到过类似的情况:股市行情并不被任何事情所支撑。这就是泡沫,因此我并不意外它会破裂。
  那么通过这些,能告诉我们关于中国经济的什么问题呢?我想有两点:
  首先,中国的管理层会投入如此巨额的代价托市,令人吃惊。我认为这是一个不会有结果的行动,不仅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并且浪费金钱,而且如果最终失败了,甚至会伤及政府信誉。
  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依然会出手相救呢?答案也许是他们比别人更忧虑中国股市崩盘所产生的后果,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比别人想象的更脆弱。
  第二,任何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都会知道,中国经济的状况和股市走向是十分背离的。中国经济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包括由过去政策失误所遗留的问题、当下市场化改革的所面对的困境,以及为保证持续需求而带来的挑战。我在最新的专栏中,曾对此有所探讨。但我不认为股市对于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股市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反应,只能印证中国经济整体面对的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很清楚,就是中国经济正在放缓,有些人认为,放缓程度比中国政府所公开的更为严重。
  FT中文网:那么就意味着股市问题不会传导生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马丁·沃尔夫:我的主张是,中国股市自身的震荡,不会引发任何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我对此不能完全确认,因为并没有更多详细证据显示,中国股市和金融系统以及银行系统有多大相关性。
  但过往经验可以证明,股市自身的动荡不会触发严重的稳定性风险。即使真有风险,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借了大量的钱去买股票。股市下跌,就会生成大量坏账,这会让银行面临麻烦。但正如我一贯认为的,中国政府对此问题,有充足的应对余地。
  因此我并不认为中国股市会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危机,反而我更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那比股市更需要认真地加以理清。
  FT中文网:中国经济是否面临“硬着陆”风险?
  马丁·沃尔夫: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我认为,眼下中国更可能是在经历一个经济增长变得十分缓慢的时期。这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段经济增长非常非常缓慢的阶段。
  我认为有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十分高:接下来的几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非常缓慢,甚至出现经济收缩。
  我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目前中国的投资依旧过重,而且投资回报率都很低,有些投资的回报甚至是负值。中国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非常分散的,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放缓,很多人就会决定:我不再投资了,为什么还要增加投资?为什么还要在经济放缓时继续投资基础设施?
  这就会进而催生出一种所谓的“加速度效应”:人们因为宏观经济低迷而推迟投资。但因为投资对中国需求的贡献以及在中国经济中的所占比重太大,一旦投资出现较大放缓,就会导致需求迅速下滑,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对于你的问题,我认为经济“硬着陆”是可能出现的。但中国政府对此仍有解决办法,当局可以自己增加投资,他们仍掌握着足够的资源。在2008年应对经济问题时,他们就是这么做的。然而在今天,政府需要的是与2008年不同的应对举措。
  因此我认为,所谓的“硬着陆”,实际上是指一段经济增长非常缓慢的时期,这更能贴切地反映出当下中国经济的处境。
  FT中文网:什么样的改革才能带来新的增长来源?
  马丁·沃尔夫:这正是如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中国的城镇化还在进行,如果细数,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领域: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可以创造出更多服务业的新领域;环境投资也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有关公共消费、健康和教育方面也存在大量机会;当然还有创新领域,创建一家创新型公司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撬动,这和今天西方所做的事情一样。
  但问题在于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在旧的领域出现衰退时,让新的增长机会及时补充进来。长期而言,我是中国经济的看多派。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让新旧领域得以及时对接,是一项非常非常困难的任务,这也需要时间才能实现。

  FT中文网:怎么看待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举措?
  马丁·沃尔夫:这项举措很令人费解。我认为政策制定者最初只是希望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更大的弹性。这个设计主要是为了让人民币成为更合理的储备货币。同时,这也能为货币政策带来更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理由。
  但是我认为也许中国政府并未估计到这会引发什么影响,并且在短期内,这一举措所引发的不确定性确实超出了当局的预期,因此他们又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平息波动。这只是我的猜测。
  FT中文网:目前中国政府在经济治理能力方面受到了一些质疑,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表现?
  马丁·沃尔夫:如果看一看近期包括我在内的西方观察家的评论,你会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一些做法的确感到吃惊。应该说,一些举措并不是非常成功,一些政策的推进也并不顺利。这引发了很多观察者的担忧。
  但有一点必须清楚,西方的政策制定者们在过去十年里已经制造了令人发指的烂摊子,因此不能说中国政府的表现比西方更糟。应该说,中国政府在过去35年间,已经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他们应对危机的技术能力,比西方整体要好的多。
  最近的事态只能证明,应对中国经济放缓是一件异常艰难的工作,中国经济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实在让政府难以掌控。
  FT中文网: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们面对的问题,是要在市场化道路和政府干预之间做出选择。怎样做才是合理的方式?
  马丁·沃尔夫: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本身还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我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自由市场论者,倾向于更务实的结论。对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我认为更加依赖市场力量,让私营经济力量参与市场资源分配,是长期来看的正确方向。这也包括我之前提到的关于增强服务、环境和教育领域的投入。
  但是所有这些都需要管理与疏导,需要一个由政府高度主导的经济模式,并不能让政府完全退出。目前而言,我认为需求管理是中国经济转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需要实体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配合。这个工作只能由政府来做,私人经济无法参与其中。
  但这个工作也极其困难而且要求极高的,处理不善,就会引发“硬着陆”。通过地产增长和股市泡沫实现这一目标,不是好办法,这是西方的做法,是个坏主意。
所以中国现在需要思考一个“B计划”的问题。“A计划”是当下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停止现有的改革进程,这关系到中国未来30-40年的繁荣。但经济需求方面的管理,又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杠杆和适当的政府债券市场参与其中。同时,也需要政府方面出台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也许是量化宽松。
  FT中文网:量化宽松也是可选项之一么?
  马丁·沃尔夫:从长期角度看,是的。中国央行过去曾经印发钞票购买外汇储备,这就是量化宽松的一种形式。同样如今中国政府也可以发钞票购买政府债券,在货币的自由度上,中国政府目前是有合理空间的。

  

从4月中旬开始的中国楼市调控已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市场担心中国房地产新政会让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下滑。昨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师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不约而同发布报告认为,最近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是想稳定房价,并不会“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全国范围的城镇化进程完全可以弥补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

汪涛指出,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政府想把房价稳住,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已经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我想国家调控房地产的目标并不是想要把整个房地产行业打下来。”今年年初以来,政府一再强调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固,国外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等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没有真正的大张旗鼓地紧缩,到现在加息还迟迟没有动,信贷仍有7.5万亿,目前的通胀压力并不是特别大。这种情况下,政府主要想用行政手段稳定房价,而并不是想把GDP拉下来。
她认为,中低端房子的建设和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的进程,可能弥补一些大中城市的开发商延缓或者是降低新开发工程的可能性。所以,她判断,今年的建设活动还会比去年增加10%-15%,不会出现剧烈的下滑。

屈宏斌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会给实体经济带来过大冲击的担心可能言过其实。主要理由在于: 尽管房地产销售量的下跌会带来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前四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6%),但相关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的举措会有助于支撑房地产投资增速不至于下降过快。鉴于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左右,所以,房地产投资的降温也会相应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不过,今年以来出口的强势回升可能拉动制造业投资的加速,这也将有助于抵消房地产投资放缓的影响。

汪涛和屈宏斌也都认为,房价下跌不会通过按揭贷款对银行资产带来过大风险。汪涛认为,从去年年底房价上升很快到今年为止,这期间新增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份额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房价涨得非常快,如果跌下来也不会跌到去年底的水平。因此,对整个银行资产的影响是有限的。经过估算,银行全部按揭贷款中,贷款额和房子价值之比不超过50%。也就是说银行是可以承受一定的房价下跌的。

屈宏斌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过度杠杆化的情况,房价下跌的外部效应不论是对于银行来说还是对家庭来说都没有那么大。目前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占银行贷款的比重不到15%,即使将对开发商投放的贷款也包括在内的话,这一比率也不到30%。实际上我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在出现了十二年之后仍然还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有住房贷款的城镇家庭仅占全部家庭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和七十年代的日本都要低得多。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跟九十年代的房改关系密切,房改房价格低廉,大量出售给个人之后对于不少城镇家庭的家庭财富积累贡献良多,也使得这些家庭有能力在其下一代要购房时提供资金支持。鉴于这些原因,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波动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消费的增长影响都相对有限。

不过,汪涛同时表示,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比较大的下滑,或者是国外的形势变得非常脆弱,中国的出口出现比较大的回落,政府有可能放松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或者收窄这些措施的打击面,仅仅集中于某几个城市,而不是在全国或者是大中城市推展开来。用行政手段想精准地调控,往往有可能会产生过激的可能。这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风险。

我看中国的信贷膨胀将会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摧毁财富和储蓄,而不会爆破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事情最终究竟怎样,谁也不知道。
  一、中国会爆发信贷危机吗?

  多年来,很多中外人士一直预测中国信贷危机的爆发。但是,为什么它一直没有爆发呢?当然,它也可能今年或者明年或者后年就爆发。谁知道呢?美国次贷危机之前五六年,有些人就一直有此预测,并且抛空了住房类债券。结果,太早了。亏损出局。

  华尔街有个笑话,"你可以预测时间,也可以预测价格,但是,千万不要同时预测两者。"

  "中国悲观论"的原因很简单。货币供应量/GDP的比例反映了信贷膨胀程度。中国的比例一直很高,而且越来越高。今天,它是
200%。美国是70%。其它国家罕有高于100%的。换个角度看,美国的GDP比中国大66%,但是,中国的M2比美国高出72%。注意,汇率的变化不
会影响这个反差,因为分子分母都会变化。

  今天我讲两点:

  (1)为什么尚未发生,

  (2)未来几年内也不会发生。

  原因如下:

  (1)中国的GDP可能大于官方数字(当然也可能小于),因为有些服务收入和地下经济没有包含,等。

  (2)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大量金融衍生品已经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但是尚未包括在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而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很少。

  (3)很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贷款项目早已经死亡,理应注销。但是他们还在账上,反映为信贷。所以,中国的实际信贷额没有那
么大。换个角度,很多项目本来就是财政支出,但表面上是信贷。自欺欺人。货币供应量虽然很大,但是信贷并没有那么夸张。当然,这个因素不改变中国的
M2/GDP极高这个事实,但是它说明中国存在很严重的通胀潜力。目前,通胀压力正潜伏着。也许,它并没有潜伏,只是中国的通胀的定义有问题:房价包括了
吗?高股价包括了吗?须知,资产膨胀是通胀的一个内容而已。

  (4)谁也无法证明这个比例多高就开始危险。200%,还是300%,或者400%?1929——33年美国的这个比例很低,照样发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伴随信贷危机,所以,无法证明这个比例高就危险。它说明的是"投资回报率很底"和"储蓄被摧毁"这个现象。

  不过,现在,中国的M2一直还在以13%的速度攀升,大大高于名义GDP的增长,很快我们会到300%,400%。

  我尚未弄明白,即使出现信贷大危机,那些已经创造出来的货币怎么办?难道出现长时间的货币紧缩吗?广义货币(不只是现金)能够收回
去吗?如果不能收回去,那么,M2/GDP的比例即使出现大危机之后也会一直很高,越来越高。你看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东南亚危机之后的M2/GDP比率继
续膨胀。

  (5)在市场经济中,信贷危机一般伴随着经济大幅放缓,或者信心脆弱,或者大丑闻带来的连锁反应。但是,当国有企业比重很大时,连锁反映得以拖延(国有企业是稳定器)。这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是落后的表现,低效的表现。在日本,企业抱团和交叉持股也有同样的效果。

  过去,咱们媒体封锁坏消息,把公众变傻也有同样的效果。一句话,放缓坏的传播速度,减少羊群效应。

  二、人民币贬值会成为信贷危机导火线吗?

  不会。首先,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

  (1)基本面:人民币大体在合理区间。比如,一美元兑5——8元人民币。贸易顺差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人民币并没有严重高估。

  (2)大宗商品跌价,进口费用大减,出口额微减,因此每个月的贸易顺差巨大。

  (3)中国在1998年危机和2008年危机中的"死扛"赢得国际夸奖。面子悠关,中国不会突然"丢弃"这来之不易的名声。有能力再扛吗?当然。外汇储备太大。减掉2/3也没有问题。

  (4)人民币正在被更多国家的贸易商使用。IMF的储备货币地位也在长期内有帮助。

  (5)今天跟1998年相比,国有企业的比重依然巨大,但是政府的控制能力更大了。另外,希望外逃的资本也逃得差不多了。想想看:1998年底,中国政府发行的"杨基债券"才20亿美元。小到可怜!

  (6)如果黑市是个指标的话,1998年,美元黑市猖獗,价格为12元左右,而官价7元左右。现在有黑市吗?有外汇券吗?尽管有用汇配额,但额度非常充裕。

  退一步,即使人民币崩溃,国内信贷市场也相对独立。政府和企业外债不多,问题不象东南亚1997年那样严重。

  三、股市崩溃会拖垮信贷市场吗?

  不会。当然,A股依然很贵。表面上银行不贵,但是坏帐尚未完全撇掉。如果全额撇掉,利润会大减,净资产会大减。石油公司和中铁,中车等公司本来就是政府机关,给它们估值不容易。而且它们的效率和前景也是一个问题。

  什么叫便宜?在目前环境下,正常的(注意:正常的)公司在10倍以下的市盈率,4——5%的息率,市净率在一倍左右。或者,大股东和管理层竭尽全力增持或回购,大量退市(私有化),大家对IPO和增发失去兴趣。我们还没有见到那种情景。

  A股依然高于2001——04年的多数时间。下跌的速度不会太快。即使再大跌,也可能不会影响到信贷市场的链条。家庭的负债和股民的杠杆都不严重。

  四、影子银行会导致恐慌吗?

  影子银行(P2P,小贷,典当,租赁,理财)噪音大,但是占整个信贷市场比重不大。茶杯里的风波。

  没错,地方政府的债务惊人,但是,这都是实际上的财政支出,终究要以撇帐来解决。与此相关的货币已经发出去了,该产生的购买力已经
产生了。该贪污受贿的事情已经发生。富人已经冒出。它们对通胀的影响已经,正在,和即将产生。这都跟印钞票没有实质区别。咱们目前在装模做样,好像那些债
务都是信贷。他们不是。至少大多数不是。其中一部分将由银行消化(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股并非那么便宜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将由信托公司的股东们买单。

  五、没有金融衍生品,没有挤兑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东施效颦。其实,在多数国家,这个制度本身也没有意义。基本上是民主制度下,各个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效果也不好。银行挤兑在中国目前不存在任何基础。人民银行提供无限贷款就行了。美国政府跟国会的打斗在中国不存在。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住宅贷款质量太差,并且证券化夸大了。中国目前没有这个问题。因此,没有大量衍生工具,也就没有连锁反应。

  结论:中国的信贷总额/GDP的比率极高。它是咱们投资回报率极低,储蓄被摧毁的表现。这个问题不会导致大危机,但是,温水煮青蛙会持续很多年。

一直在慢慢增长!

中国持续向好的经济前景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答:疫情反复的影响疫情对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国家这一段时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并且上海这一段时间的经济没有获得发展。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保持6%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疫情的出现会让我们国家的...

我国经济现在有哪些问题?
答: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导致消费低迷,内需严重不足。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失衡。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平衡,使边疆稳定、社会和谐受到了严峻挑战。三,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答:维护美国利益容易导致中美贸易冲突;其二,政治风险,国际社会层出不穷的政治事件是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政治风险;其三,市场动荡风险,国际领域存在部分国家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石油等期货价格波动大、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多等诸多问...

经济衰退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经济衰退会出现什么现象1 经济倒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一种说法,一般指经济衰退。人们认为,济发展中暂时的“衰退”现象就是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的特点是经济活力普遍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人失业。严重的衰退将...

当前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4.关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的过早出现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 1:产业结构落后。 2:就业形势严峻。 3:中小企业贷款难。 我觉得如果中小私营企业能活的良好发展的话,可以快速解决就业问题。就业...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答:问题很多。1.表面上的市场经济底下,是国家垄断的实质。并因此导致市场经济的严重扭曲。例如当今的房地产,就是在土地垄断的基础上,实行房屋市场化。结果造成的却是人们买不起房子。2.对国家财政的使用方面,由于权力的不受...

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答: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答:洋跃进”。8,90年代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危机,通货膨胀 9,近20年以来各级的政绩工程(大到三峡,小到一个镇的中心广场)10,在石油、电力、电信等部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榨取超额剩余价值。11,其他。。。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基层民主只能是有形式而无实质,或者只会加剧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另外,大力推进干部用人制度的公平竞争,核心是应体现透明性、群众性、法治性.透明性应要求信息应尽可能公开化,以利于决定的有效性;群众性应要求真正让群众能充分...

国家经济大萧条时,会发生什么?做什么行业能赚得盘满钵满?
答:综合分析得知,如果国家出现经济大萧条之时,对于经济,企业,个人都是危害性非常大,想要在这样的特殊期间做一些赚钱的买卖,我认为唯独做粮食业和娱乐业才赚钱,其余大部分行业不赚钱反而会亏钱,因为经济大萧条之时,赚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