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佛教的的教义的是:1.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2.宣扬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生就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19
,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能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时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并请来两名高僧到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的结合,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佛教的传入: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2)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佛教传入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的原因:
佛教提倡转世轮回,宣扬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故而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钳制人民的思想,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封建统治。

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道教的影响:对我国思想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洛阳白马寺:

《太平经》: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东汉末年,道教派别有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传布的五斗米道。传张角得到异人传给的《太平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也为黄巾起义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出米五斗。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很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轫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农耕的形成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第3课 国家的诞生与发展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4课 商周文化的瑰宝
一、文字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拓展
第5课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三、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经济发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第6课 生产技术的进步
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点:成都平原 泯江中游
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第7 课 文化思想的繁荣
一、从官学到私学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仁政;“礼”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道法自然。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
第8课 秦帝国的兴亡
一、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②严酷的刑法 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经过:略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第9课 汉朝的兴盛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 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为解除匈奴对中原地区的威胁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倚仗强势的国力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稳固了北方边疆。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二、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第10课 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孝文帝改革
第11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祖冲之
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三、张衡
发明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名医辈出
1、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第12课 文化与宗教
一、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王羲之
三、道教与佛教
1、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2、佛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印度 ②汉代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三四条是外道的内容.一,二条是不标准全面的佛教说法.尤其二,很混乱.

简单说:佛指出的三世因果学说,中国百姓通俗说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佛教比较严谨的说法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甲因得甲果.乙因得乙果"."个人修行个人了,个人吃饭个人饱".

三世因果可以是现世报,也可以是隔世或隔几世.何时成熟报果取决于外缘何时成熟.其公式为:果报=因+缘.也即:要收获先要种下种子.种子就是"因".还需要外缘的成熟来配合才能结果:季节,温度,水,阳光..有了合适外缘,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合适的外缘,种子就不会成熟结果.有人以为我行了善怎么没马上好果好报?其实更多是缘未成熟.所以老话说"不是不报,时间未到""逃了初一,逃不了十五".
人的因果命运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各种因果互为纠缠及与外缘的互相作用,命运的演变也变得更为复杂.而非简单的一个因一个果的数学等式.但其中也不是完全没规律,基本的比如"力大者先牵,缘熟者先报"等.
对于因果流传而形成我们的命运,如果你实修证悟佛法,那最低到初果,即能明了自己此生命运的前因后果了。所以开眼证果的圣者对自己命运的前因后果都是了然的,他们的行为(初果以上)即会自然与"道"合,所谓不持戒而行为自然与戒合.总之我们当下的果,都与以前的因有关.当下的行为,又决定了以后的果,"善恶总有报,只争早与迟"."所以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愚蠢的凡夫总要等到后果现前,帐目清单拉出才后悔,却已晚矣!所以佛教是承认有命运却反对宿命.明理佛法者,知道当下改变行为与心念,发露忏悔反思过去的错误与罪恶,发誓不再相续,并力行善法,乃至躬身修行佛法,是能减轻和改变命运的.这里面的深邃道理当然不是这里能几句话说清楚了。
现在回头说你的"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生能幸福"就很偏颇了。首先来生是否做人还不一定,一般人尤其现代社会的人,你可自己看看自己,"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恶"!而行的善又常常是勉强的很,可怜的很.那你做恶的业力比善力大得多,更大可能就是先下三恶道去,轮回到地狱,饿鬼,畜牲道去,受报结束后才可能转为人身.而佛经说最低持五戒(对应儒家的五常)下世可得人身(可对比下自己的行为哦!).你说到忍辱,佛家有修忍辱的菠萝蜜修法,是六菠萝蜜之一,可得更高的菩萨道的果位,但忍辱却不是五戒的内容,另外佛家根本的主张还是出六道轮回的究竟解脱,而非人天小法(求下世升天或得大富贵),因即使升天或得大富贵,最终也还是要轮回,下堕,还是逃不了痛苦的轮回,所谓"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再要何时得人生也是未知数了。,因此最低要求若不能即生证果,也要此生临终能往生佛国净土.

最后,对三世因果有兴趣,建议楼主读一下<地藏经>.这也是佛家入门的佛经之一.

世俗中正确的答案是,A也就是34不属于佛教!但是真用佛教的教义来判断,1234都不是佛教的教义。因为任何理论,教法,认知,判断,命题的建立!都是毁灭自己的根本?如蚕吐丝自己束缚自己,因此佛法是依照世俗方便理解而建立的。

1、提纲片面,相似佛教。如果说轮回的,六道众生都要轮回,来世投生在哪一道,要看业力。
2、提纲片面,相似佛教。虔诚信佛,守持戒律,断恶修善,会有好的果报。
3、非佛教
4、非佛教

A.3.4,3是道教,4是伊斯兰教

只有:1.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是佛教内容。

按世俗谛讲中正确的答案是,A也就是34不属于佛教!但按圣意谛教义来判断,1234都不是佛教的教义。

下列选项中,与佛教教义无关的是:A宣扬众生平等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C...
答:答案应该是B、C 释迦牟尼佛所生的时代正是奴隶制时代,当时的印度一带,都是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和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属于政治范畴,而释迦牟尼的教法里,不干预政治,所以不会反对社会制度。同时,佛教要解决的问题主...

文化地理期末考试99分
答:1.0 分窗体顶端A、潮商和广商B、粤商和广商C、晋商和徽商D、秦商和晋商窗体底端我的答案:C2下列选项不属于原始佛教根本教义的是()。1.0 分窗体顶端A、...

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圣严法师在佛学入门一书中提到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点 1.苦(包括苦苦、坏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和爱离别苦) 2.空 3.无常 4.无我 原文 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经典,实在太多,多得使你无法以业余的时间来读完它。我们...

属于佛教教义内容的是
答:1、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2、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

梦幻西游科举最新答案
答: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正确答案: 阿赖耶识 以下不属于道教“四大天师”的是 萨镇冰 葛玄 许逊 张道陵 以下不属于佛教“四谛”教义的是? 空 苦 灭 集 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中的哪一位 上清 太清 玉清 ...

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佛教的教义简单来说是“四谛”。苦谛,说明人生充满痛苦,是个苦海。不但有年老病死之苦,还有别离、憎怨、失望、五盛阴等痛苦,谓之八苦。集谛,说明痛苦的根源是有各种欲望。本来世间一切变化无常,不值得去追求。然而...

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什么
答: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道教。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并在中世纪时得到...

列举佛教,道教的教义
答:佛教教义 ( 1 )因缘法则: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2 )无常法则:这世界,既然因缘而成,佛陀又推理出无常法则,即世间事物无法恒常。自然界的沧海桑田,...

几道选择题
答:B A B 其他的不知道,只知道前面三个

佛教共分为几宗?教义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佛教共分为十宗。由于佛教传入东土,与中国文化融和,祖师大德们在义理的 发挥,或修持的方法上,各有所专,自成一家,形成宗派,但并非思想上的分歧。例 如:禅、净、密各宗,皆具修持特色;其中律宗深入研究律仪、心法,属于行为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