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广播电视的栏目策划和栏目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3-29
论述广播电视栏目化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念》中说:“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
播的重大变化,总是伴随着任何一次重大社会变革的”。当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人们的观念更新,使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成
了一种重要的走向和趋势。
1. 精心策划栏目
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产品、文化产品,面对电视观众日益
提高的文化需求和欣赏口味,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将很
难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视工作者把生活的启迪,文化
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加以构思、创新,并把它展现给电视机前
的观众,这其中包括要用哪一种节目形式来表现;主持人采用
哪一种风格;节目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也许它像《生活空
间》那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许它像《生活》那样告诉
人们“无论沧桑变幻,永恒不变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也许
它像《实话实说》那样,让观念走到节目里来⋯⋯
在电视人的策划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策划可以说是电
视节目的灵魂。策划的步骤是以假目标为起点,然后订出策
略、政策,以及详细内部作业计划,以求成功⋯⋯它要遵循一
定的客观规律,就电视而言,电视栏目的策划是一项具有挑战
性的系统工程,它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2. 找准栏目定位
每一个栏目都有它特定的观念群让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们所做的电视栏目,首先就要
考虑是确定电视栏目的性质和方向。《东方时空》为中国电视
树立了一个探索如何选择贴近生活、贴近观念的传播角度,如
何运用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的榜样。从开篇的《东方之
子》到《生活空间》再到《时空报道》,无论是每一个浓缩人生精
华的民族脊梁式人物,还是对生活坦率、客观的“讲述老百姓
自己的故事”,到反映社会问题的详实报道,它都使观念与社
会更贴近,更靠拢,让观念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思考重大的
社会问题,审视现实生活,同时也感受自己是社会生活真正的
主人,既要关心自我,也要关心他人,在生活中逐步地发现自
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其实,无论在《东方时空》,还是在
《半边天》、《夕阳红》等栏目中,我们都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故
事,感觉普通百姓的风采。尽管他们的对象不同,角色不同,
但都具有时代特色。把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从社会的细胞家
庭折射出来,与社会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贴近了社会,
有时代感,又反映了生活,有真实感。
3.“杂志化”的栏目
随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其形式单一的专题片已变
成综合性的杂志式的栏目呈现在观念面前,也就是我们说的
“板块型”,由几个“小板块”———子栏目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存共存。
杂志式栏目的《东方时空》大概要算这一类节目的精品佳
作。无论是其中的《东方之子》,还是《生活空间》、《时空报道》
设置都极富特色,但又不失彼此之间的联系。这其中上至国
家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市民、工人、农民,不论是展示人生精
华,还是讲述老百性的故事,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一个个精
采节目,支撑起一个个栏目,在一个共同的宗旨下相映成辉。
就象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
象,并赢得了受众的喜爱。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关注社
会、关注人生,真实的再现生活,都是电视“杂志式”的栏目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一个“板块”都在观众面前站得
住脚,整个栏目也就自然放射出它夺目的光彩。
4. 栏目的地方特色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五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人
们看电视不仅越新越美,还要多角度、多侧面、风格各异,充分
展示地方文化的特色,这才能使电视栏目“万绿丛中一点红。
近年来电视通过卫星传送,我们坐在家里就能收看到南
到广东台、北至黑龙江台,东到浙江台,西至新疆台、西藏台的
电视节目,四面八方的天下大事尽收眼底,尽情地去了解各
区、各民族的文化生活,去漫游今生今世都走不到的地方。如
果电视节目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地方文化特色,也许
就无法吸引观众了。因此作为一级地方电视台,就是要宣传
本地区的文化,围绕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寻找切入点,从当
地人身上去挖掘新事物、新观念、新文化,展示出改革开放的
地方人多姿多彩生活内容;比如我们鹤城特有的冰雪节、观鹤
节,以及鹤城这个重工业基地今天的经济面貌,嫩江两岸的精
神风貌等,通过电视栏目展示自己,同时也了解外在的世界。

广播电视栏目策划与编辑这门课第一章广播电视栏目策划与编辑概要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什么是策划,第二节策划者专业素质,第三节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第四节节目形态的构成,第五节栏目研发,第六节栏目化的优点及缺陷,第七节栏目的生命周期,第八节栏目策划的内容,第九节电视节目基本元素,。

  栏目内容策划

  1) 综述:
  从内容策划的角度,重点强调集多条展现途径和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视频专题式直播"方式,该方式以"视频直播"为核心,附以全面的专题围绕。既可将直播活动同步呈现于受众,同时配以详尽的专题栏目,采用图片、视频、FLASH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受众更加良好地了解直播活动的背景情况,从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宣传活动。
  整个运作周期分有三大阶段,分别为前期宣传阶段、直播阶段和后期深入报道阶段。每一阶段均有不同的展示侧重点,由不同的制作队伍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合作完成页面设计、内容加工、视频采编等具体工作。
  2) 前期宣传阶段
  在直播前夕完成直播页面及相关专题页面,提供发布'活动信息'的版面空间,以页面发布配合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展开前期宣传工作。该阶段的具体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直播页面的设计及专题栏目的策划、制作上。
  在页面设计上,将充分考虑直播对象的特点、直播客户的公司整体形象、直播周期的长短,根据直播客户的各项具体要求由网站设计师和后台多媒体工程师打造直播及专题页面。
  在专题栏目的设置上,以满足'宣传'及'背景介绍'两大目的为原则,以科学的栏目设计帮助客户良好、畅通地传达其宣传目的,帮助受众多角度地了解宣传对象的综合情况。以企业产品发布会直播为例,在栏目设定上,将不仅具有展示该产品的特写栏目,还将另外设有对有关生产厂家和企业进行重点介绍的栏目,同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性能对比类栏目、扩展性内容栏目、调查功能类栏目、反馈功能类栏目等等。
  在专题页面的前后期内容制作方面,编辑队伍会及时将直播客户提供的有关宣传资料和背景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稿等)进行筛选、整合,配合视频制作、动画策划、文字撰稿、图片截选等后台加工手段,完成直播页面内容的准备工作。
  最后,由各环节统一配合,将页面与直播专区的首期内容融合,完成直播专区的首期页面。
  3) 直播阶段
  在直播阶段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要求,指派采访小组,从不同的角度,配合直播拍摄内容展现直播现场的立体情况。
  同时,还将在第一时间对直播流进行采集压缩,以最快的速度为受众提供直播现场的点播服务。
  为了在直播阶段让用户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我们还可通过强大的后台编辑基础支持直播期间的专题栏目内容更新要求,帮助企业随时将动态信息传播给最终受众。
  4) 后期深入报道
  通过此阶段的工作,受众可以详细而完整地了解直播对象和直播活动,加深受众对整体活动的印象,使其获得有关直播活动的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信息资讯,并且通过后期主题化加工处理,页面展现内容将更加具有欣赏性及针对性。
  在如何使网上视频直播活动圆满结束和如何让直播内容更深入、更系统方面,视频编辑队伍将发挥其优秀的创造力。创意策划、视频数字化采集、视频编辑、后期配音、文字配稿及快速上传等一系列严密配合的工序,会将直播现场层次不够分明、重点不够突出的视频录像采用主题制作方式进行后期加工,对直播活动进行更加系统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后继报道。同时,为企业提供可直接保存的公司历史资料。
  通过网上"视频专题式直播",即使无法置身直播现场或无法及时收看网上直播情况的受众也可更加详细地了解直播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小了直播活动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增加了直播活动所能容纳的群体数量,加大直播活动的影响力。
  对于网上视频直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问题,我们已积累了相当的运作经验,培养了能够紧密合作的项目团队。

  中国电视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节目化阶段、栏目化阶段、频道化阶段。电视的栏目化操作是时下一个大的趋势,而栏目化操作其实只是一个中期阶段。大家都在做栏目,可是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突破它?有关栏目操作的规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电视运作形态基本上是节目化阶段,还不存在栏目操作的概念,如《望长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都是节目,不是栏目。节目化操作时期,是以制作人为核心的时期,适合中国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节目化阶段逐渐进入到整齐划一,有固定时长播出的栏目化阶段,中国电视从制作人中心转为了制片人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管理者,而不仅仅是创造者。在节目化阶段,制作人中心是以编导自由意志为中心的,想做什么就可以是什么;而栏目化阶段的制片人为中心时,哪怕创作者有再好的选题,如果不符合栏目的常规样式,破坏了栏目对于观众的约会意识就不能去做,这就是栏目化时期节目的操作规则。所以当制作人的自由意志逐渐进入一种有序管理,制片人这种核心的规范越来越提高的时候,栏目化操作的一些基本元素和规则也就为多数人所重视和接受。下面就栏目化操作谈几个规则:

  栏目播出时段上的科学编排

  现在电视人都在讲什么时段是最好的时段,我认为作为时段今天已经没有最好的,只有唯一的,即使是黄金时段也是相对的。因为所谓的黄金时段只是在规避原则下相对的黄金时段,有些次黄金时段能被逐渐开发出来就是这个原因。如中午时段的有效含量正在逐渐提高,它恰好是人们在职业场合午休的那段时间,各个办公室都开着电视,这时候一些社会化问题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最早拉动这个时段的是央视的《今日说法》。后来各个台的法制节目基本上都趋向于向中午时段靠拢,因为这个时段不可能是娱乐和情感话题的时段,娱乐和情感的东西必须是观众处于自然的角色,也就是所有家庭成员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聊着天看的节目,而不是在社会角色的公众场合中。所以,栏目在播出时段上要找准收视心理的牵动性,这比盲目竞争所谓的黄金档要有效的多。而且一个好的栏目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重播时间,也应该是对此栏目的一个很好的连动。现在有不少重播时间在编排上还存在不够科学的随机性,哪有空就往哪填。国外节目编排有个概念叫集装箱框架,所谓集装箱框架就是不管你有什么节目,由我制定节目编排,这个制定节目编排的部门在电视台一般是总编室。先由总编室拿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像火车皮里的集装箱,先给它打上标签,如在早间、上午、午间、下午、晚间五个时段,可能根据收视市场分析,会指向性地有一些栏目的标签,再来安排节目,把节目放进去。

  在整个集装箱框架里面还有一个规则,即整点拉动原则。我们现在看电视报,经常有播出时间为15:04、18:23等零碎的时间概念,这不要说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遵守这个时间,起码对于观众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无形中也就影响了收视率。实际上所有重要的栏目都应该放在整点或半点,最方便观众记忆的时间,这是一个收视习惯。到了整点的时候观众一般会整个搜寻一遍台,这时一个好的栏目如果开始的话,就会拉住他,所以在节目编排上要在时段上、对象性上去做调整。

  栏目播出时长与观众的心理收视时长相契

  一个好的栏目能使观众看完后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会产生一种再睹为快的收视冲动,为什么?因为在今天广泛的收视视野下,拉动观众吸引力的,首先是栏目有效的信息量,信息量在栏目优劣的评分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对于电视栏目在欧美有一个很流行的评价标准,用英文表述,就是吸引观众的三元素“I”。第一个“I”就是Information,即信息量;第二个“I”是Interesting,即趣味量;第三个“I”是Impact,即公众影响力,即有多少老百姓喜欢,是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话题。如果一个栏目具备这三点,有充分的信息量,有足够的趣味,再有一种公众的影响力,那这个栏目应该是好看的。但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我们播出去的信息量很多,可能是100%,但是观众能听进去的就是20%。这说明我们在一个栏目中传递的有效信息含量不高。然而一档栏目到底有多少有效信息量不应该是从传播者角度来评估,应该是由接受者去评估。电视行业是一个传播方式反制约生产方式的行业,传播效果对于做什么节目和怎样做节目有一种非常残酷的反制约,我们必须按观众的心理期待去做节目,掌握好观众的收视心理时间。

  栏目要有常规形态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栏目名称固定的情况下,将栏目在形态上经常变动,经常调整是一种栏目的创新,是适应观众求新心理的节目改革,有利于提高收视率。其实这种过于频繁的形态变动,是很不利于栏目周期播出的。因为栏目的周期播出对观众形成的吸引有一定形式上的凝聚力,就是让观众看到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其中有一种默契形成,所以,作为栏目要保持常规形态,不宜经常变化。

  当然电视栏目的常规形态还有很多须掌握的元素和遵循的规则,如栏目的整体包装。包装是电视台的日常维护系统。一个媒体最经常给观众看到的其实是它的包装,通过诸如5秒的标识演绎,30秒或60秒的主体形象宣传片,系列的主持人宣传片等等,这其中传递的会是它给观众的承诺,以及它自己的宣传理念。

  对包装来说,标识的演绎是很必要和重要的。如浙江卫视的“Z”,这个标识给人的印象是较深刻的。因为这个“Z”曾经被演绎成浙水流过,是一条河流,演绎出这个“Z”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曾经被演绎成一个江南女孩用一个绷子在绣花,绣出来的也是这个“Z”;演绎得很有文化气质。还有很现代气质的红绸舞,舞出来的还是这个“Z”。就这一个“Z”的标识,浙江卫视进行多版演绎,又很直观,作为小隔断,小片花,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栏目间隔中播放,使观众从这个“Z”联想到浙水,从而联想到浙江卫视。

  任何一个包装系统里面都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基本的标识logo;二是识别色彩;如CNN非常理性的蓝调,凤凰卫视的金色,四川卫视的大红配大绿,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台区别于其它台的基本识别色。三是基本的识别声音系统。这个声音系统不能今天一段萨克斯《回家》,明天一段雅尼的音乐,随便作什么都可以。其实识别声音系统对维持观众对一个台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日常包装是在一个栏目化播出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一个常态栏目必须的常态包装。

  作为省级上星台的新闻栏目,形态上要单纯;在选题含量上做得更精细,对有意思的选题要有外拍;在采访声音上更加民生视点,更加接触到老百姓最具体的东西;在整个的串接、播报方式上更加口语化,平民视角,进行信息的粘连处理;演播室做得更有亲和力。

  要有强档主持人

  主持人是一个台最讨巧的生存策略。任何一个省级卫视台应该都有自己的主持人资源,但是如何把这个资源转化成效应,这就要做好包装,这个包装可能会是非常大的策略出台。打造一个台的栏目品牌,一要有强档的节目;再就是要有强档主持人。一个台如果有几个非常有个性的主持人,不仅他(她)们的叙说方式,而且个人背景也能对观众形成一种吸引力,这个台就一定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栏目。而这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生存策略,凤凰卫视中文台从它的资金、规模和它拿到的政策来看,都非常薄弱,论实力凤凰卫视中文台远远不如内地的一个省级上星台,它的生存空间很小。但是它制定了有效的三大战略,都很省钱,唯一花钱和花大力气去包装的是在第三方面,即主持人包装上,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投资最大,最下心血的方面。它的每一个主持人,都是作为全台的符号去进行。现在很多境外媒体,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也是如此运作的,从一开始要包装这个人就实行这一理念。他们招聘主持人有很多要求,但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要求是广院毕业的单纯学生,而是要求主持人背后要有故事,这个人有故事才舍得花钱去包装他。如他们做了一个警方的节目,筛了很多材料招聘的这个主持人是一个生活经历特别离奇的人。他是中国在警方、警察学科中学历最高的——博士;他最早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学成以后当了五年的长跑运动员,拿过冠军;然后他出国,跟国际警司有很多的合作……又回国了。为什么要如此挑选主持人?理由很简单,在先期的宣传策略上,他个人的经历就会像传奇故事一样吸引观众。之后在这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会为他做全力包装,也就每一步都会吸引人。所以说,包装主持人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有不少主持人,有一种气质、素质,怎样去把这个效应做出来,这是栏目化操作里面非常主打的一个方面。

  多元素交叉运用的简化方式

  在我们遵循栏目化操作的规则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两个操作方式,其实这两个都是很简化的方式。第一个方式是借别人的直播信号做自己的直播节目。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柯受良飞黄的宣传。这其实是CCTV花大力在策划的一次直播活动,凤凰卫视中文台只是借央视的信号。就是在这个信号平台上,他们第一次集体推出了吴小莉、陈鲁豫、窦文涛、许戈辉这样一批主持人,在这个直播里面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那么多声音在传递,那么多面孔在给人以人格化的传播,他(她)们对老百姓不是在讲一件事,而是每个人分别在讲趣闻、讲故事。如香港、澳门回归、戴安娜葬礼,凤凰卫视中文台都会借着他人信号做自己的重新包装。在香港回归直播中,当总督最后离港,彭定康的车在总督府前面绕圈的时候,央视拍摄的报道只是他的车在绕圈,没有其它信息出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则利用这个镜头调出来一批资料,告诉观众,按照港督离府时交接仪式的惯例,他的车应该是绕两圈,然后交给下一任总督,但因为彭定康是最后一任,没人接替他,而彭定康又是最微妙的一位,他上台是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也就是说他所执的政权是一个注定要交出去的政权,所以这个时候,那种沧桑,那种心情都在这绕圈里面;然后就用调侃的形式介绍彭定康的趣闻。这种报道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加工,对于省级卫视台其实有很多时候也应该注重后期的加工。(我们可以预计,今后节目制作这一块将会被前期的有效策划和后期的有效剪辑给分担掉。)凤凰卫视中文台实力充实后才有自拍节目,在创业之初,它只是去借助它人的东西进行后期加工,这是它的一个策略。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第二个策略是一种很简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凤凰的播报方式。他们最早的“说”新闻其实是出于一种尴尬的政策条件,是技术上的不足和资金上的匮乏所造成的,因为它无法实行太多的外拍,只好拿几张报纸,让陈鲁豫一早站在那开始“说”,这样,凤凰卫视中文台就建立了一种“说话”的方式。陈鲁豫一早在说,窦文涛中午在说,吴小莉晚上在说,然后再加上嘉宾们还在说,所有人都在说,而这个“说”对观众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人格特色的交流方式,这虽然是一个栏目操作的简化手段,但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多元素交叉处理,简化的方式中有其它一些元素表达出来,效果则奇好奇妙。

  加大媒体智慧含量

  电视栏目的操作有规则,有模式,有各种元素的交叉处理和协调运用,其中最不可缺的是媒体智慧,它是将一个媒体的立场、导向能够生动贯穿始终的主线。

  举例来说,有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播报,内容有四,其一,有家商场设了一种投币箱,有些顾客找回来的零钱,一分两分不愿带了,就扔里头了,结果这天商场拿出投币箱来捐款,发现里面数额惊人;其二,日本又一次修改教科书,仍然歪曲侵华历史;另两条是社会扶持行动。就这四条,看起来有国内的,有国际的,互相之间都不沾边。但主持人用一个小的话题把它们连了起来,这一话题就是“大与小”。他说世间万物中,大与小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分钱是非常小的小事,但是你没有想到那么多人不经意扔一分钱,最后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募捐数额;改教科书,只是一句话里的几个字,一件非常小的事,但是这件事上升到一个民族利益的时候又是一件非常大的事;这位主持人就是用“大与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串在一起,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串连方式,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媒体智慧。今天的电视媒体,作为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一种智慧的含量。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年代了,从业者仅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一种智慧。现在你花一毛钱可以买一包针,为什么硬要花一辈子功夫去磨针呢?有记者回来说我今天多认真,为了拍一个三分钟的采访,我拍了三盘带子。我认为这个记者一定是非常差劲的记者,他从这三盘带子里去剪这三分钟,可见他一开始的提问是无序的,是没有组织的,也就是说采访现场是失控的。我认为在这种采访里面,偏笔越少,成活率越高的记者越是智慧的记者,能拍一盘决不拍三盘,能拍半盘就不拍一盘,因为评价一个记者的工作首先要看的是他的效率和一开始掌控局面的能力。

  以上所讲的都是在栏目化操作中一些元素和规则的处理,目的就是为创品牌栏目协调出一个最好的效果。◆

http://www.glbook.com/o21/o2100A
看看这个吧
祝你好运哈

什么是广播电视编导
答:1998年,该专业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主要学什么 未来从事什么工作
答: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拍摄、后期编辑制作能力,从事广播电视编辑、电视作品制作或新媒体内容制作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栏目编导是做什么
答:(1)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中最主要的核心创作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2)编导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

栏目和节目的区别
答:栏目是报纸、杂志等版面上按内容性质分成的标有名称的部分 节目指文艺演出的项目。亦指参观、访问、游览等的项目。文艺演出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栏目范围小 但是并不是节目包括栏目。。希望采纳~...

电编是什么专业
答:电编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

栏目和节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主要是区别
答: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的,在广播和电视传播中的某一段落叫做节目;在平面媒体中的某一段落叫做栏目。但是实际的广播电视中,主持人常常把节目说成栏目,也不算错误。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介绍
答: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画面编辑基础、影视摄影技术、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电视主持艺术、电视节目策划、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职业知识能力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

编导是干啥的
答:编导是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人员,他们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编剧、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编导岗位职责 1、根据节目定位要求,挖掘选题,协助主编...

电编是什么
答: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过去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编导属于什么类专业
答: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编导类艺考分为许多不一样的专业,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整体上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的人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