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期间BBC停播,而且也没有天气预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27
英语演讲,我想模仿bbc主播,播个天气预报或者小新闻之类的。。可是一直找不到,有没有哪个网站可以找

网页链接
这是BBC官网,新闻挺多的,有视频也有文本,看着选一篇最近的练练呗。

上BBC官网上有,在百度上搜一下BBC应该可以进去。

二战时BBC并没有停播啊!在《最长的一天》中,还有BBC广播的情节,当时盟军利用BBC进行了很多的谍报工作。

  英国电视在新闻和其他有关政治问题的节目上很下功夫,因此不少人认为它情况介绍全面,态度"客观"、"中立"。时事新闻报道很少评论,对1984年震动全国的煤矿工人罢工的报道,它把矿工工会,参加罢工和抵制罢工者的意见,矿主及政府的态度都一一介绍,并将罢工的原因,影响都讲清楚,有观众自己去得出结论。
  而在1955年以前,在英国的电视屏幕上很少有关于政治的报道。1959年,电视第一次被政治家用来搞竞选活动。1973年后,电视开始每周有数小时政治报道,并已形成惯例。但由于受"皇家约章"的约束,BBC-TV处理各级政党关系一向比较谨慎,尽量不显出厚此薄彼的态度,使它在西方赢得了"真实可靠"的美名和"不偏不倚"的声誉。
  其次,BBC-TV于1972年创办的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新闻节目"约翰·克雷文四面八方新闻",这个节目每周播出3次,每次40分钟,这个节目的稳定观众在当时有700-900万人,包括一些成年人。"四面八方新闻"是个拼盘式节目,从各国自然灾害至海豚跳舞,它都涉及。这个节目不过分渲染死亡和暴力,如"哥伦比亚火山爆发"只通过街道上的断墙残壁来表现, 以减弱对观众心理上的冲击;对谋杀和强奸事件不作报道,但像轰动英国的"约克郡摧花魔"落网这样的大事还是列为了新闻内容;经济和政治事务因与少年儿童无涉,故一概从略;与孩子们关系密切的学校则是新闻的重要内容。以1985年12月12日的节目为例,10分钟里播出五条新闻:头条是哈利·科米主演的新电影,然后依次是载运美国的加拿大飞机失事、以10项全能运动员戴利·汤普森命名的一只长颈鹿幼崽、汤普森孪生西流行音乐团及一个玩具展览会的盛况。该节目的特点是: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1983年以来,英国开办了两套晨间电视,BBC-TV与1983年1月17日首先播出《早餐时间》节目,ITV于同年2月1日授权TV-am播出《早安,英国》。两套晨间节目大致都是从六点播到九点。晨间电视主要是提供新闻。早餐节目对它的80%的观众来说是主要的晨间新闻节目。《早安,英国》为方便观众收看,每小时正点开始10分钟和半点开始5分钟都是新闻节目。

  2.3 法国的电视新闻
  2.3.1 发展史略
  国家垄断,是法国电视业现行体制的基本特征,这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法国广播电视公司"是法国唯一的广播电视机构。1932年在巴黎电力第一座国营电视台,进行不定期播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视业处于停滞状态,战后到60年代,电视业取得了很大发展。1949年6月29日首次播放"电视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创办3个月,使电视机的销售量翻了一番。体育新闻节目也是普及电视的强大推动力,1952年10月5日,电视台首次实况转播法国--德国足球赛,比赛前,一下就售出1000台电视机。
  随着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也不断增加,1964年4月,第二电视网播出,1970年10月第三电视网开播。1968年以前,法国的电视台不准播放商业广告,经费来源全靠国家税收维持。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难以支持其经费消耗,经国民议会批准,1968年10月1日正式播放广告。但是,电视广告逐渐呈现泛滥的趋势。最初,法律规定广告节目每天不得超过4分钟,每年播出25小时,实际上,到70年代末,全年广告时间已超过200小时。电视广告的泛滥,遭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指责与反对,甚至有人特意到埃菲尔铁塔上讲自己的电视机扔下去,以示抗议。尽管如此,为了维持电视业的生存,现在电视台每天播出广告的时间仍在25分钟左右。
  在当时,对于电视台的管理体制,一直是法国各党派争议的对象,最主要的是电视业的国家垄断与自由化。直到1974年5月,新任总统德斯坦在就职演说中允诺"将进行多种多样的改革",电视业开展"国家垄断下的分工与竞争",法国的电视新闻才有了起色,电视才开始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进入80年代,随着电视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进一步发挥了快速、直观的优势。1981年是法国电视新闻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这一年,电视台以及快的速度转播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遇刺;5月1日德斯坦与密特朗的"面对面"竞选辩论;5月10日庆祝密特朗就职仪式;7月29日英国王子查尔斯与戴安南的婚礼;10月6日萨达特总统遇刺。这些新闻有的是现场直播,录像新闻最迟也在事件发生后一、二个小时内就在屏幕上与观众见面。
  法国的电视台除了不遗余力为普通电视观众办好新闻节目外,他们还为新闻节目加上手语解说,以方便重听者和争取失聪的观众。

  2.4 苏联与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的电视新闻
  2.4.1 苏联和俄罗斯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各地开始大力兴建电视台。1956-1958年间全苏27个城市修建了电视中心,并建转播台15个。1960年全苏已建有中心电视台84座,1965年长达121座,1975年达131座,到1988年经过调整,电视台为117座,转播站4000多个,人口覆盖率达97%。
  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面向全国每天播出近13个小时。人口覆盖率为97%。节目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全苏新闻》节目占播出时数的15%,下设《新闻》、《时代》、《今日世界》等栏目,电视新闻的播出次数,每天多达40次,观众随时都可以从电视中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新闻。在占播出时间10%的《青少年》节目中也没有《新闻与政治》栏目。
  《时代》节目自1968年1月1日开始播出,现在每次播出45分钟。首先播放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新闻,这部分由播音员主播;然后播国际新闻,这部分往往是记者出现在画面上,由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最后一部分为体育新闻,由体育评论员主持,记者也常常出现在画面上,进行现场报道,以上记者、主持人的报道形式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电视的画面特点,使观众有更多的亲临其境的心理参与感。
  80年代中期, 《时代》主办人刻意求新进行改革探索,首先是减少每条新闻所占的时间,由过去每条平均2分钟减至一分半钟。口播新闻每条一般不超过30买秒,评论不超过3分钟。图像新闻播放时间占该节目的67%。《时代》节目在中央第一套节目翌日的上午8点还重播一次。在内容上更是体现出改革精神。
  《时代》节目还很注意阴暗面的报道。过去,苏联新闻界奉行的一条原则是:对我不利的不报。现在,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注意报喜也报忧。《时代》的国内新闻围绕改革的主题,报道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时代》在国际新闻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报道面广,内容较为客观。增加了关于第三世界的报道。关于社会主义的报道一改往常做法,更多地介绍他人之长。国际新闻除了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政治新闻外,还增加了社会新闻和趣闻,如介绍新加坡城市卫生管理、法国时装、巴西狂欢节等等,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给人以新的启迪。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地区的电视覆盖率没有大的变化,到1994年12月,俄罗斯联邦每百人拥有电视机30.3台。
  在俄罗斯所谓的民主化进程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前苏联时代的广播电视体制完全被打破,形成新的格局, 电视方面的情况时:前苏联的中央电视台股份化;成立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俄罗斯电视台(RTR);出现私营电视台。
  上述格局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从业人员穷于应付局势变化,公营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今日》,其新闻观念倾向于个人自由,报道和评论都非常尖锐,俄罗斯政府宣布要吊销它的营业执照。
  俄罗斯电视台于1994年9月创办了新闻演播室,耗资1500万美元,该演播室播出6套新闻节目:《新闻》、《详细报道》、《驻地记者》、《11点新闻》、《星期日非政治新闻》。

  2.4.2匈牙利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匈牙利的广播电视事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57年5月1日匈牙利电视台正式开播。1969年播出彩色节目,1972年第二频道开播。除中央电视台外,还有2座地方电视台。全国居民拥有电视接收机291.1万台,平均每百人有电视机27.3台。匈牙利中央电视台每周平均播出节目近100小时,其中第一频道播出66小时,第二频道播出28小时。各类节目的构成比例是:时事新闻占25%,文娱节目50%,儿童、教育节目占10%,体育节目占10%。
  匈牙利的电视新闻节目一天播出3次。它们构成了匈牙利电视信息节目的主干。这3次新闻节目分别占用30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新闻节目由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组成,它们大约各占一半播出时间。同时,每年约有4,500条欧洲电视新闻交流节目的剪辑出现在屏幕上。匈牙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性名牌节目有《电视报纸》、《新闻综述》、《了望》、《国际演播厅》等节目,前三个是纯新闻节目,后两个是新闻性社会节目。
  《新闻背景》在匈牙利的电视台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节目, 这个节目以提出难题为主要特色。这个节目也经常邀请有关领导人来电视台回答问题。有一次匈牙利邮政局局长拒绝出席,于是节目主持人就面对一把空椅子严厉地指责了邮政工作。尽管匈牙利通过的宣传法案规定了党的干部和各方面的负责人都必须开诚布公地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但是这一切自由都是在"不得违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下进行。电视台是在政府的有效监督下开展工作的。
  匈牙利电视台的电视事业除了国家拨给经费外,还由邮局代收电视执照费。50年代每部电视机每月收费50福林,约合人民币3.6元。

  2.6日本的电视新闻
  2.6.1 发展史略
  1953年2月1日日本播送协会(Nippon Hoso Kyoilai, 简称NHK,后又称日本广播公司、日本广播协会)首先开始电视广播。同年8月28日,《读卖》报系的日本电视广播公司(NTV)作为一家商业电视台也正式开播。自此,日本进入了电视时代。1959年始,日本的电视事业进入彩色时代。
  日本的电视现由社团经营及商营两个系统组成。社团电视由日本广播公司(NHK)负责,现有两个电视网。第一电视网面向社会公众播送综合节目,第二电视网面向全国播送教育节目。商业电视约有一百二十多家,除少量由地方报纸或社团拥有外,大部分属于《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朝日新闻》四大报系的电视网,每个电视网的东京中心台和地方台之间,均可进行电视联播。
  日本广播公司(NHK)系以服务于公众、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播广告,经费靠向观众收取视听执照费。NHK第一电视网的几套节目每天播出五十多小时节目,其中新闻节目占到总时数的37.3%。而商业电视网的新闻节目仅占10.9%。
  NHK的新闻节目在日本观众中的收视率达88%,是日本公众新闻来源的最主要途径。NHK在每天早晨7时就播出新闻节目,稳定观众达6200多万人。白天至晚上8时,所播出的新闻为国内大事,晚上9:30则播出全天新闻提要及国际消息。NHK的新闻特色是经常配合有背景资料的对照分析,使观众对整个新闻有较透彻的了解。它 也很注重地方新闻,每天地方新闻事件长达一个半小时。对于体育新闻也很重视,各种体育活动及世界各种体育竞赛都予以报道或现场报道或现场转播。
  进入90年代,日本致力于通信卫星(CS)的传媒功能开发,发展到今天,通信卫星与广播卫星之间差别越来越小,已经可以开辟直接面向用户服务的系统了。日本现在已开播了11个CS电视频道,加上广播卫星的3个电视频道以及地面广播频道,已经拥有二十个左右可以覆盖全国各地的电视新闻频道。在这20个左右的频道上有近百个新闻性、纪实性栏目,其中较有特色的是:
  《朝日新卫星NEWS》,以编排精巧、信息量大而受欢迎,每天播15次,每次30分钟。其中10时、12时、15时、19时的播出均采用原节目直接传送,原汁原味,保真度极高。
  《新闻首版20分钟》采用在画面下部播出朝日文字广播的文字稿内容,每次播出20条左右新闻,共7分钟。这个新闻栏目每天开始广播的6时至9时45分,反复播出,中间不停播任何别的节目。
  《新闻播报台》,主要侧重通俗地介绍新闻背景,由特邀主播对观众讲解,播出时间固定在周六。
  《新闻特别节目》,以重大新闻为对象,随时就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展开介绍和评论。
  《新闻集锦》,每周日向中小学生播出,"新闻性"和"儿童性"是其节目制作的根本方针。

  2.7我国电视新闻发展概况
  2.7.1 历史概况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向北京地区播送黑白电视节目,从此开创了我国的电视事业,在这一天的电视节目中,19:05分播出了工农业生产者代表的座谈实况、19:15分播出了新闻纪录影片《到农村去》,揭开了我国电视新闻的历史性篇章。
  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着电视广播在中国的起步。接着上海电视台于1958年10月开播、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于1958年12月建成试播。1958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电视台基建工作座谈会,决定由点到面地在全国各地建立电视台。1959年开始,由于接踵而来的经济困难和十年动乱,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迟缓。在这一时期,电视也仅仅是作为一种"高级文娱"工具,只为部分集体和极少数家庭作为娱乐享受之用,新闻节目因为新闻采编观念的淡漠和摄制设备的落后,在电视屏幕上尚未取得应有地位,虽然也播出新闻节目(如1960年中央台每天19:30分和21:40分各播一次10分钟与5分钟的新闻节目,新闻节目时间占总播出时间的6.6%),由于时效性差而不受观众重视。这段时期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主要还是报纸和广播。据统计,到1979年全国各类用户拥有的电视机为485万台,平均每人才有21台电视机。节目播出时间全国各台平均每天约4小时,其中新闻节目只有20分钟左右(不含重播时间)。
  1978年后,我国的电视事业才进入了全面振兴时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电视新闻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格局。
  一. 80年代巨变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访作为共和国领导人首次正式出访美国。从1月30日起,中央台每天在两套节目中各播放一次通过卫星传送的专题新闻--《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访问美国》,这是一次具有开拓求新奠基意义的新闻传播活动。就此开始中国的电视新闻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
  1.建成了全国电视覆盖网,实现了"要闻总汇",显示了新闻节目的骨干地位的作用
  我国中央台和各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分别担负着覆盖全国与全省的任务。据1988年的统计数字,我国已建有电视台417个,拥有发射台和转播台19876座。这些台站联网覆盖全国,除了微波站传送,还借助通信卫星,保证了新疆、西藏等边远省区,能共时收看中央台的节目。
  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史表明,电视在每一个国家诞生时,都是扮演着"文娱天使"的角色,当它进入成熟期时,则又成为一个权威显赫的新闻中心。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规律亦不例外。1979年以前,我国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拍摄,不但条数少,而且洗印等技术环节牵制(有的省电视台本地无法洗印,拍完后还得送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处理),致使新闻无时效可言,有的则根本就播不出,中央台的国际新闻更是残缺不全,偶尔播几条,也是旧闻。在这段时间,"看电视"是人们娱乐享受的代名词,广大电视观众不讲电视新闻放在眼里,就是不少电视从业人员也对电视新闻持冷漠态度。自1980年开始,随着设备的改善,人员的扩充、摄制观念的变异和摄制水平的提高,使新闻节目的时间编排、条数、内容、时效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88年,中央台的《新闻联播》逐步朝着"多层次、全方位、大容量、高时效"的目标前进,从前几年每次播出10条至20条新闻发展为每次播出36条左右。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播出量也有明显增加。上海台,广东台每天播出新闻都在6次以上,新闻播出频次、条数的增加,很快改变了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心态,电视新闻显示出的信息密集、传播快速的优势,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要闻总汇"的形象。据1987年全国电视台观众联合调查的资料表明,观众接触电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新闻。
  1. 新闻栏目多而新,电视新闻以时效赢得观众
  1976年11月合肥电视新闻工作会议批判了"假、慢、长、空"的新闻文风,在八十年代开始退隐,同时一大批锐意创新的新闻栏目开始出现在中央台和地方台的频道里。例如:
  1980年7约12日一个具有时新性,政治性的栏目《观察与思考》在中央台诞生,改变了中国电视没有自己的言论,缺乏旗帜和灵魂的被动局面。栏目首播内容是"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播音员出身的庞啸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居民,作了评述,庞啸开创了中国记者出境采访的先例。
  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增加了一个每天5分钟左右的小栏目--《港澳动态》,打开了一扇了解近邻,了解境外的窗口;到春节时,广东台又开播《国际纵横》专栏,创设了新时期全国第一个杂志型国际时事栏目,突破了"地方台不得办国际节目"的无形禁令。到1986年,广东电视新闻不仅栏目丰富,而且播出时间夜增多至每天6次以上,现场报道、连续报道很突出,从形式到内容为电视新闻同行作出了表率。
  此时的中央台同样表现出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魅力。1981年4月28日新闻部创办《专题报道》,1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改版,将原来截然分为三大块的国内新闻片、国际口播稿、国际新闻录像、国内口播新闻稿按内容混合编排,缩短单条长度、增加播出条数,加之节目版头、北京、提要方式的变化及取消新闻片的配乐,《新闻联播》一扫新闻电影纪录片的模式而面目一新;1984年元旦推出《午间新闻》,1985年3月《晚间新闻》问世。1984年4月,中国正是参加了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的新闻交换。 同年6月,中央台通过厦门电视台收录台湾的《华视新闻》,择要选用,以增进大众对台湾的了解。还派出驻港记者,增加对港澳地区的报道。1986年,中央台又开始接收欧广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东欧国际广播电视组织的新闻图像资料。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得电视新闻在内容和实效上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
  而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1987年6月开播)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个节目按照知识性、社会性、服务性的要求,及时捕捉、剖析观众关注的重大新闻、热点新闻与社会问题,直接反映观众的意见和呼声。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在创办之后的8年一直维持在新闻类节目的高数值水平上。《新闻透视》的采访技巧、编排思路为7年之后中央台开辟《焦点访谈》提供了符合国情民情的参照模式。
  80年代在新闻改革中较为出众的栏目还有福建台的《新闻半小时》(1988年元旦开播)。这个栏目 在形式上又两个引人注目的特色:一是记者、编辑、播音由栏目负责人一肩挑,此人参与新闻采、摄、编、播的全过程,并负责接待采访者,撰写评论等工作,这种运作方式,基本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特点。正是节目具有"主持人"这一特点,其个人角色成分太浓,有背新闻传播运作规律和不利于新闻发布组织权威形象的确立而导致了它的失败。《新闻半小时》走主持人路线导致的失败,对90年代一些不顾及新闻传播的特点,极力鼓吹推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论调来说,应该有着前车之鉴的警醒批判作用;二是电视栏目与报纸合作,互为补充扩大舆论力量,这一形式具有推广价值。
  80年代的电视新闻,除了栏目的渐增之外,时效的逼近也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观众。从80年代初人们可看可不看的纪录片模式的"新闻",到80年代末人们争取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全省新闻联播",唯恐漏掉重要新闻的收视状态的变化,就生动地说明了电视新闻变化后所产生的魅力。到80年代末,出现在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今日"的新闻已占相当份额,所以在三大媒介中,有80%的受众最先从电视中获得最新消息的,此刻的电视新闻已是人们欣喜生活的重要伙伴。
  二. 九十年代之后大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新闻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各级电视台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都在努力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力求在采编过程中有"新"的追求、"深"的开掘、"快"的努力、"量"的充实、"活"的尝试。上述努力从后来出现的新闻栏目与时效的变化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
  1.新闻栏目更加丰富
  中央电视台:截至1996年7月,中央台开播频道8个,到目前发展为15套节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7月1日起正式播出。新闻栏目除了延续早年创办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外,还新开辟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新闻周刊》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不同风格,包容不同类别的新闻访谈和评论栏目。地方电视台也对新闻类栏目发出了攻势,一大批新闻栏目在各省的新闻联播之外,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为观众提供了及时地信息服务。由此可见我国的新闻栏目不断向高品位、大型化方向发展,新闻栏目整体传播加强,动态性栏目与专栏类栏目交叉播出。中央电视台一改新闻延续十几年的早间、午间、联播 、夜间四大板块的栏目式的格局,新闻频道实现了新闻每小时的滚动播出。晚上除《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外,又推出《世界报道》、《晚间新闻》和《体育新闻》,而直至今日,我们在晚间打开电视,新闻类栏目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都显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而且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也愈加完善,栏目包装精美,用视觉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抓住观众的眼球。从中央台到许多地方台都致力改进新闻栏目的包装,其主要内容是:有电子动画制作的栏目片头;屏幕文字广泛使用(现场采访的乡音方言,新闻的标题,口播稿的主要内容等都有文字作注,减少了观众精力的支付);新闻提要有动画提示,新闻导语有画面相佐,提高了观众的收视兴趣;电子动画补充画面的不足,使文字播音形象化;画面编辑引入特级,改变了单一的快切的手法,使电视新闻编辑真正进入电子编辑阶段,更好地体现电视新闻有别于电影纪录片的个性。这些包装内容引入电视新闻后,使其在形式上大大跨进了一步。
  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新闻栏目的设置及播出量来看,基本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但是在质上,还有一段距离。
  2.新闻传播更有时效性
  提高新闻时效,是全球新闻从业者的重要追求。中国的电视新闻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练,已经完全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首先,以小时为单位的新闻滚动播出,让观众等随时获得重大事件的资讯。新闻频道的创办,让中国的电视观众也能和国外的观众那样能够通过电视随时关注外在世界。先不说新闻频道创办的质量,仅就这件事而言,它成为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我国最早的新闻频道是1999年5月23日开播的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7月1日起正式播出。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每逢整点有新闻。新闻频道主要由滚动新闻、新闻专题、大型直播、栏目内直播、纪录片、滚动字幕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几大板块构成。整点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大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全天24档。安排在整点新闻后的分类新闻主要有财经、体育、文化、国际四大类。央视新闻频道开办时间不长,在栏目定位、频道结构、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探索,但与世界优秀的新闻频道,如福克斯新闻频道相比,仍有许多可探讨的问题。

电台的信号器被二战的战火挡住了信号传不出来
所以就看不到了

BBC是什么啊
答:1932年BBC帝国服务(BBC Empire Service)开播,这是BBC第一个向英国本土以外地区广播的电台频道。1938年,BBC阿拉伯语电台开播,这是BBC的第一个外语频道。到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

BBC是什么意思?
答:BBC是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简称,又名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缩写:BBC),直译“英国广播集团”,又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是英国一家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资金主要...

BBC是什么意思
答:BBC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即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1967年,BBC首次采用彩色信号播报温网球锦标赛,从而开启了彩色电视时代。截止至2019年9月,BBC除了是一...

曾经有一部电影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假想二战时德国遭到核袭击的情形,因其...
答:二战后,英国政府有过三次公然干预BBC(英国广播公司)节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关于氢弹的报道,一次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还有一次,就是1965年关于彼得·沃金斯的这部电影《战争游戏》。该片本受BBC电视台委托而作,原是为纪念广岛...

求BBC战争中的世界二战全史
答:提取码:h5jf 《TheWorld At War》,中文译名《战争中的世界》,是BBC于1973至1974年耗资90万英镑制作的战争类专题纪录片。此片在国内曾有译制版本,在九十年代中期曾在国内各电视台播放,不过片名改为《二战警世录》...

二战期间,英国的BBC赢得了怎样的媒介形象?
答:当时英国的BBC派出了大量的战地记者,赢得了一个纪实的媒体形象。

二战中出现过不明飞行物吗?
答:二战期间飞碟(UFO)频频光顾欧洲战场上空,这种来去无踪、刀枪不入的神秘之物引起了德国人的兴趣,于是便有了第一批人造飞碟,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至今解不开之谜。 1942年3月25日,英国BBC战略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罗曼。索宾斯基参加了夜...

二战最大骗局!保证诺曼底登陆成功的战略欺骗掩护行动
答:在6月6日登陆作战开始时,英国BBC广播电台就向诺曼底地区的抵抗组织播发了大量暗语指示,要求他们破坏铁路、公路、桥梁、通讯线路,协助配合盟军的登陆;而在6月9日,诺曼底的战斗进入关键阶段时,BBC又向法国加莱、比利时和荷兰的抵抗组织播发...

二战纪录片(探索战争的真相)
答:《探索战争的真相》是一部由BBC制作的纪录片,共分为10集。该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从多个方面探索了二战的真相,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战争的影响等等。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战,也可以更加深刻地...

推荐几部二战时的纪录片,谢谢
答:qalj《二战全史 The World At War》导演: Ted Childs编剧: BBC主演: 劳伦斯·奥利弗类型: 纪录片、历史、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语言: 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上映日期: 1973集数: 26片长: 52分钟又名: 战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