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几次大规模南迁都是什么时期
大规模的来讲有三次
第一次在两晋之际,先是西晋内部发生八王之乱(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统治受到严重削弱。然后西部和北部各游牧民族恰逢严寒气候,水草难继,生活困难。所以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向中原,就是旧史书中所说的“五胡乱华”。这又导致中原地区原住民南迁,大规模进入江南地区。
第二次在唐朝安史之乱后(755-763).安禄山、史思明的部队作战很勇猛,对待老百姓更生猛。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地区遭到大规模破坏。这又促使中原住民大规模南迁。
第三次则是两宋之际。因为北方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接连崛起,如萧峰所属的契丹族和完颜阿骨打所属的女真族,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属的蒙古族,还有天龙八部里提到的设置了“一品堂”的西夏所属的党项族,因此,北部边界和西北边境战火纷扰,导致北宋政权最终亡在女真人的铁蹄下。中原人口再一次大规模南迁。
上述三次,都是因为北方或西北部游牧民族南下造成的影响。因为游牧民族凭借武力优势,靠大规模劫掠为生,不事农业生产。这对农耕住民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样游牧民族南下后的初期,总是会引发大规模的居民迁徙。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我国汉政权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驱逐后,引发了欧亚大草原上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这是近代西方大规模殖民之前最大的民族迁徙活动,并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但是一段时期后,游牧民族的政权会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统治策略和方法,也就逐渐稳定下来。比如清朝的满族。
整理的一些你看看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我国历史上曾进行过三次人口迁移,这三次大迁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人口迁移。所谓“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这种变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动。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在这一片地区。引起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战乱、移民支边和自然灾害等,但战乱往往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们为逃避战乱地区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下面分别对三次人口南迁情况进行介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人口南迁高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特别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和西晋的“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战火连绵,长时间的战乱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经济生产,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不得举族南迁,对于第一次的南迁描述,史称“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2、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第二次人口南迁高峰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国力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后达到鼎盛,在这段鼎盛时期内唐朝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军事制度——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日益盛行的募兵制取代,募兵制的形成,使军队开始变为私人武装,很快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节度使,致使唐朝的军事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形成条件,“安史之乱”致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被迫南迁,对于战乱后的人口迁移的描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
3、宋代靖康之乱时期——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
在宋代“靖康之乱”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南方相对安定,人们纷纷南迁,但这一时期的南迁规模不及“靖康之乱”后的人口迁移规模。由于宋代统治者实行的是“守内虚外”的政策,同时宋朝国内的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积贫、积弱,是构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靖康之乱”的重要因素之一。“靖康之乱”后,金兵大肆劫掠,中原战乱又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对于这次南迁的描述,史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
人口南迁对于南方地区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开垦荒地,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的南方经济的增长,为南方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伴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所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由于北方较南方战乱较多,所以北方的经济特点一般是反复的破坏和恢复,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其经济特点是持续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经济迎来了第二次飞跃,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愈加明显。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管子》、《汜胜之书》以及《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的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不论在质或量上方面均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带来的文化影响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唯一源泉。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生产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和积极表现,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寻觅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奋斗,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口南迁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特别是中原地区汉族人民迁居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内迁到内地,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相互融合,丰富了各族经济文化生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人口的南迁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趋于平衡、合理,改变了古代人口布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于当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格局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第一次在两晋之际,先是西晋内部发生八王之乱(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统治受到严重削弱。然后西部和北部各游牧民族恰逢严寒气候,水草难继,生活困难。所以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向中原,就是旧史书中所说的“五胡乱华”。这又导致中原地区原住民南迁,大规模进入江南地区。
第二次在唐朝安史之乱后(755-763).安禄山、史思明的部队作战很勇猛,对待老百姓更生猛。以洛阳为代表的中原地区遭到大规模破坏。这又促使中原住民大规模南迁。
第三次则是两宋之际。因为北方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接连崛起,如萧峰所属的契丹族和完颜阿骨打所属的女真族,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属的蒙古族,还有天龙八部里提到的设置了“一品堂”的西夏所属的党项族,因此,北部边界和西北边境战火纷扰,导致北宋政权最终亡在女真人的铁蹄下。中原人口再一次大规模南迁。
上述三次,都是因为北方或西北部游牧民族南下造成的影响。因为游牧民族凭借武力优势,靠大规模劫掠为生,不事农业生产。这对农耕住民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样游牧民族南下后的初期,总是会引发大规模的居民迁徙。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我国汉政权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驱逐后,引发了欧亚大草原上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这是近代西方大规模殖民之前最大的民族迁徙活动,并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但是一段时期后,游牧民族的政权会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统治策略和方法,也就逐渐稳定下来。比如清朝的满族。
整理的一些你看看
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主要有以下几次:
1.华夏东进。华夏族向东扩张,不断征服华族和其他北方民族,尤其在蚩尤战败后,大量华族及原中原民族南逃,以躲避华夏族统治,这是已知的第一次中原人大规模南迁。但具体规模没有记载。
2.五胡乱华和南北朝,起先是大量汉族人南逃以躲避五胡战乱,后来是多个失势的少数民族南逃,以求活命,最主要的就是鲜卑族。在前后200年间,大约有1800万人南逃,其中1600万左右是汉族,而当时南方各族总和不到1000万,所以尽管汉族起源于北方,但后世人嬉笑:南方汉族比北方汉族更汉族。
3.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时间很短,但我们后世人无法知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之前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之后的五代十国、辽金蒙攻宋都没有引发的大规模南逃,黄巢起义做到了。短短4年时间,大约有800到1000万人逃亡江南,而此时全国人口不过5000万。
4.北宋灭亡到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大量汉族士庶开始南逃,引发人口大规模迁移,30年后,金朝政权的怀柔政策起效,人口流动下降,80年后蒙古政权南下,金朝挣扎后灭亡,蒙古的暴行远远超过金朝的怀柔,北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又开始大规模南迁,百年间先后有1000多万人从北方来到南方。
5.明初移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的、有计划的大规模迁移。朱氏政权打败蒙古后,采取了比蒙古更加残忍的杀戮计划,蒙古要杀、色目要杀、疑似蒙古也要杀,蒙古统治时期搞“初夜权”,奸污汉人、南人妻女,玷污汉族和其他土著少数民族血统,朱氏上台后,将所有疑似“不纯种”的汉人当作蒙古人杀掉,12年间,有1000多万人被杀,另有1000多万人战死,这2000万死者中约一半是真的蒙古人,元末大约有蒙古族1700余万,经朱氏屠杀和欧亚其他地区反抗,北元政权灭亡时,人口仅190万,大蒙古民族到现在也没恢复到元末时的人口水平。疯狂的杀戮使得整个山东大陆、河北南部和京津地区几成荒漠。朱氏不得不从山西南部和胶东半岛调集大量“纯种”汉族到上述无人区,先后50年,人口迁移规模达500万,现代山东和河北的人口构成就此形成。
“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几次著名的人口南移
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建炎南渡。其后虽然还有一次满清入主中原,但当时的整个中原地区早已被天灾(小冰川时期)人祸(流贼)折腾的千疮百孔,百姓也是无处可逃,加上满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迅速稳定了统治区域的社会生产,所以并未发生大规模南渡。
古代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司马晋“乳糜血”,五胡入主中原。司马家的后代子孙,渡过长江,跑到南京“复国”。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北方汉人不甘受异族政权压迫,也纷纷南下移居。从此,偏安江南,就成为汉族弱王朝的常见历史景观。而南迁亦为南扩,江南朝廷,不止于传统“扬、荆”二州,...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不同地域间的大规模移民?
回答:古代大规模的移民主要与战争相关 中国历史上共有六次大规模的移民。 第一次,汉武帝时从元朔二年间(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前110年)的20多年的时间里,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 第二次,从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中原汉族南下江南等地。 第三次,安史乱后中原汉族的南迁...
中国古代三个移民朝都哪三个
三次移民,分别是永嘉南渡,大槐树移民,湖广填四川。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明朝大移民又称明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
有谁知道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文化南移是哪几次啊??
第一次:蚩尤战败,苗族南迁 第二次:周朝统一中原,春秋战国时楚国成立并向南扩张 第三次: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一同政策 第四次:大汉武帝平定南方 第五次:隋朝、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六次:宋朝南迁
中国古代史上三次人口迁移是哪三次?
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靖康之难的战争影响 1、意识形态变化 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
试述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及其
二、人口南迁对于南方地区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开垦荒地,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的南方经济的增长,为南方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伴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所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
中华历史有几次因动乱而发声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方别是哪些?_百度...
最主要的有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第一次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五胡进入中原,北方黄淮人口稠密区连年征战受到巨大破坏。西晋灭亡时北方各士族门阀跟随统治阶级大规模迁到长江流域。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第二次是在北宋灭亡时中原地区的民众因为不愿为异族统治,大规模陆续迁徙到南方。
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第三次:东晋成帝末(362——365年)及以后一二十年间,中原战乱不断,关中所遭破坏尤其严重,今陕西、甘肃境内的人口南迁汉水流域,一部分进入四川盆地。 第四次: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和明帝泰始年间(465—471年),一度由宋武帝收复的中原地区重新失陷,淮北各州也由北魏占领,大量人口...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