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道德规范作为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也是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是每位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
爱国守法,反映的是公民个人与国家、与祖国、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规范。道德规范的产生和形成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它反映的是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是特定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道德要求。爱国守法可以说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任何一个社会和阶级都特别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一个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不管公民个人是否自觉意识到,主观上是否愿意去遵守这一道德规范,他都必须处理与国家、与祖国、与社会的关系,履行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这正是道德规范对公民个人有约束力的重要条件。因此,爱国守法这一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同时,遵守这一道德规范还需要公民个人这一行为主体真正认识规范的客观性、科学性及不可违抗性,自觉地、主动地去实践规范。
爱国守法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国,二是守法。
爱国,是对公民行为提出的一个基本道德准则。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和志士仁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而丰厚的精神资源,“临患不忘国”、“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佳句,世代传承。这些精神已经凝结成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内容,成为抵御内忧外患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赋予爱国以新的时代内容,使这一道德规范得到了质的提升,从而根本区别于传统道德。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规定了“爱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之一;1982年五届人大通过的宪法再一次规定,“爱祖国”是公民公德规范。
爱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在新世纪,爱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爱祖国,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第二,坚持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一个爱国者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建设者和奉献者。第三,实现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第四,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祖国的命运与公民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利益要服从祖国整体的利益。第五,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丧失国格和人格。
守法,是对公民行为提出的又一个基本道德准则。这是基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而提出的。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道义基础或价值基础,前者是后者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上,两者缺一不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守法作为道德规范提出,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一个具体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守法是道德的底线。在任何社会,守法都是对一个公民行为的最起码的规定,是维护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基本要求。守法,作为法律的要求,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作为道德规范,则启迪公民自觉地意识到,个人行为不仅必须守法,同时也应当守法,从而增强公民道德上的守法自觉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而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则是公民必须要守法。因此,守法这一规范要求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依法保护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正当利益;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把个人权利与个人义务结合起来,把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道德责任,为形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秩序作出应有的贡献。
爱国守法这一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对于规范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乃至全社会的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D
一、爱国守法1.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联系起来,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守法
守法,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办事。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最后,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国有国法,家有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是国家制定和社会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和社会正常、有序运转极其重要的保障者。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本要求。
公民要做到守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公民要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规范、纪律条例、知晓各种的内容,懂得法的适用环境。其次,要用法。当前,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自学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渐形成法律意识,使法从外在的强制慢慢变为内在的自学,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成浑然不觉的个人习惯。第三,要卫法。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案例受到威胁时,要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
二、明礼诚信
1.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静礼貌。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应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公民要做到明礼并不难,主要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语言文明。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工具。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其言而知其行”。语文同人的仪表仪态一平,是内心德行及是否明礼的外在表现。要语言文明,一是言辞要谨慎合理。讲话者务必要明白说话时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所面对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应当说恰如其分的话。否则,信口胡说、随口乱言,不难要被别人耻笑,而且也达不到应有效果。二是言辞应文明有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公民在交往中要常用一些表示客气的用语,如“久仰”、“指教”、“光顾”、“包涵”、“劳驾”、“多谢”等;在表示对人的歉敬时则常用“请问”、“赐教”、“光顾”、“斧正”等,不仅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第二,举止得体。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境界。行为举止之礼在社会生活中四处可见: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停车辆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其实做好了这些细小琐事,也就达到了举止得体、文明礼貌的境界。总之,明礼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留心观察并坚持去做,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文明、有教养的人。
2.诚信
诚信是价位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都是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性。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要“言必行,行必果”,要待人诚恳,信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都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奖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有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深刻认识诚信的重大意义。“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体立身之本,是企业生命之源。谎言欺诈,虽能得逞于一时,却难横行一世。第二,要诚实劳动。每个从业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怠工,干满点,遵纪守法;要守信用,重合同。第三,要实事求是,不讲全假话。对工作中的缺点和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不篡改。对产品质量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利用言行随意瞎吹自己的产品,等等。总之,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三、团结友善
1.团结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而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公民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群策群力,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互谅互让,互相关心。生活在团体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和矛盾。这时,公民之间就要互谅互让,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同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使大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团结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凝聚力,但是,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放弃原则立场。毛泽东同志认为,在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时,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一原则仍然适用。所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委曲求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珍惜团结,顾全大局。
2.友善
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首先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人类社会应该体现“天道”的要求。
在今天,友善具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友善能够记得他人的尊敬和平等相待,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健康发展。其次,友善能够减少社会冲突。在发生问题时,人们之间态度友善,互谅互让,礼让在先,能够使矛盾很快解决或消弭于无形。但是友善并不是软弱可欺;要防止无原则的友善。对于那些无理取闹之人,虽然也要以友善之心待之,但要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转变态度。第三,友善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四、勤俭自强
勤俭是我们传统首先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即勤劳和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勤俭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侈败家门。”勤俭是珍惜劳动果实的美德。如果挥霍无度,理家家必穷,治国国必败。因此,无论是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美德。
勤俭,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对于各项日常开支,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精打细算,妥善合理,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其次,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也是应当的。但是,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则是不对的。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势必会导致消费的盲目性,造成铺张浪费,从而造成经济入不敷出,极有可以促使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四起,甚至经济破产,家破人亡。第三,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文明简朴。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合理的花费是必要的。但是,那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提倡婚丧嫁娶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纯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2.自强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里就有“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代代相传,鼓舞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做到自强自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倡自强,更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于公民来说,要做到自强,应注意:第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很难想像,一个意志薄弱、受不了威逼利诱或艰苦环境考验的人,会具有自强的心态,自立自励。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会不等不靠,才能励精图治,排除万难,拼搏进取。第二,要学好本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新领域不断拓展,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一个身无长技又不愿刻苦学习的人,极有可能遭到社会淘汰,怎能做到自立自强呢?第三,要正确处理好自强自立与外援的关系。自强并不是要求你把一切外来的援助都拒之门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合理接受外部帮助反而会有助于自强的实现,但是不能依赖外援,关键还是靠自己。原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内部为主、外援为辅。这样,才能实现自强,成为一个独立向上的人。
五、敬业奉献
1.敬业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爱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适用,没有过时。
爱岗与敬业紧密相连。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要达到敬业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职业是人谋生的位置,也是服务社会的途径,更是个人的一项事业。无论喜欢与否,在你离开这个岗位前,你都要凭借这个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把工作作为事业看待。惟其如此,一个人才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工作,也才可能具有敬业的精神。第二,专心致志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如此,才能出成绩、出效益。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每个从业者的水平、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尤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从业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就必须熟悉本行业的基本性质和要求,必须熟练地掌握本职业的和基本技能,必须懂得本职业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否则,就很难让人相信你会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第三,把敬业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多种工作,拥有不同的职位。但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岗位,做到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2.奉献
奉献,就是公民无论人事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规范,它意味着大公无私,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先人后己。奉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奉献精神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所以,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奉献,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第二,奉献是无私的付出,不讲报酬。像孔繁森所说的:“把自己当作泥土巴,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就是这种无私奉献观的最好写照,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第三,奉献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它主要是讲一种精神,也就是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
就是字面的意思啊……
二十四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基本行为准则,在同一道德体系中具有内容的广延性和层次的多样性,既包括社会主义的公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又涵盖了家庭、职业、公共生活等各个领域所应...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包括哪四个方面)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个人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扩展资料:注意事项:道德的...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
1. 爱国守法:公民应积极培养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国家利益和尊严。2. 明礼诚信:公民应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保持诚信原则,与人交往时尊重他人,履行承诺。3. 团结友善:公民应促进邻里和谐,友好相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4. 勤俭自强:公民应勤奋工作,...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分别是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国人的道德形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公民个人...
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一、“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二、“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三、“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四、“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
八德的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爱国守法中的爱,是一种情感,这种爱的情感来源于亲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亲情爱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爱人、爱地、爱天,爱己、爱群,爱家、爱国、爱...
什么是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还有什_百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
如何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应该这样践行:1、社会公德方面应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环境,保护公物,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方面应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方面应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方面应做到: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