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9
梅兰芳是谁?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
《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
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艺名由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
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
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1],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2],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3]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4][5][6]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为知名艺人或琴师。他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首次登台演出《天河配》中的织女,14岁搭喜连成班演出。与此同时,他还求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脚胡二庚学花旦戏,向武功演员出身的琴师茹莱卿学打把子,许多前辈艺术家如名旦王瑶卿、陈德霖、路三宝,昆曲名家乔惠兰、丁兰荪、谢昆泉、陈嘉梁,净角大家钱金福、李寿山等都曾指教于他,尤其得王瑶卿大力提携,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影响很大,当推首席。有资料说旦行立派从“梅派”开始,尽管此观点存有争议,却足以证明梅派的地位和价值。

梅兰芳艺术道路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①从他开始演戏到1915年前后,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②从1915年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很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③从抗日战争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演出虽然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于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梅兰芳在1919年和1924年两次应邀赴日本演出。1930初应邀赴美演出,被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应邀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上海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他身居沦陷区,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表现了一位艺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建国后,他赴朝鲜进行过多次慰问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演出。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出生于北京。4岁丧父,15岁丧母,幼年家境贫寒,生活很苦,靠作琴师的伯父微薄的资助而生活。因为没有机会上学,他从8岁起就进入戏班子拜师学艺,开始步入京剧界。

在戏班时,梅兰芳从师吴菱仙老师。吴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段唱词都要求梅兰芳背诵二、三十遍。有时虽然已经十分困倦了,嘴里唱着唱词,眼睛的上眼皮与下眼皮都分不开了,当他被老师推醒后,他又重新打起精神来,继续演练。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梅兰芳的京剧启蒙学习开始了。

幼年时的梅兰芳,圆圆的小脸,水汪汪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但稍微有点近视,迎风有点流泪,眼皮有些下垂,眼珠转动不太灵活。梅兰芳自幼性格腼腆,见生人不会说话。当时吴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这样说的:“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由此可见,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其先天条件并不出众,他的艺术成就完全来源于虚心求教、勤学苦练,集百家之长于一身,终于成了一名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为了锻炼眼神,他养了几对鸽子,鸽子放飞后,他的眼睛就随着鸽子凌空飞翔的身影转动。他天天坚持锻炼,用了10多年的时间,眼睛渐渐变得灵活了。就是到了60岁时,观众仍然惊奇的发现,他的眼神还是那样好,那样顾盼有神。

梅兰芳对于京剧的各种流派、行当都很感兴趣,他从京剧教育学家王瑶卿、演员路三宝、昆曲名角乔惠兰、谢昆泉、精通武功和表演技艺的钱金福、著名青衣陈德霖、架子花脸李寿山那里,都得到了很多教益,学到了他们的许多特长和诀窍。每次演出,他除自己登台表演外,还在空闲时间到琴座后面坐着观看别人的表演,尽力汲取前辈艺术家和他人的长处。梅兰芳把学习他人长处看作是一个艺人提高艺术修养的最好途径。

此外,梅兰芳还虚心、诚恳地欢迎同行们给他的表演指出缺点,提出批评意见。他在初演《汾河湾》时,就接到过一位观众的来信,信中指出他演青衣柳迎表演得太呆板,要他学习京剧前辈时小福那种“露手青衣” 的表演艺术,还按照剧情出了许多好的主意。梅先生再演出《汾河湾》时,有的地方就按着这位观众信中的意见去做了。接着这位观众又写来了热情洋溢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最后梅先生竟和这位热心的观众成为知心朋友。

正是由于梅先生有这样虚心请教、闻过则改的精神,因而他才能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

梅兰芳基本功很扎实,这是来自于他训练刻苦的结果。他从幼年、少年、青年各种时期,就注重唱、念、打各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就是在他成名之后,他也没有断过练功。50年代,他在排练《抗金兵》时,为了充分反映梁红玉这位民族女英雄的英雄气概,他反复琢磨怎样才能使梁红玉出战时的击鼓动作显得既雄壮又优美。中午,剧团的同事们都休息了,他还用自己的大腿当鼓,两手在腿上不停地敲打,竟把大腿都敲打红肿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的苦功没有白费,他的道白风格独特,他在舞台上的表演步法严整、节奏准确、姿态优雅、细腻熨贴、恰合身份,而且往往被提炼成为优美的舞蹈,丰富和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爱好往往是广泛的。梅兰芳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除了练功外还特别爱好养花和绘画。通过养花,他观察五彩缤纷的花卉,丰富舞台服装的色彩,增加美感;通过绘画,提高自己对舞台美术的鉴赏能力和想象力,从中汲取营养,来使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提高。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梅兰芳在自由艺术实践中,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又进行了创新,发展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汲取了前辈许多名旦角表演艺术的精华,并且不断改革唱、做、念、打、舞,在唱腔、服装、扮相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对京剧青衣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兰芳还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和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民艺术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侵占了东北和华北,梅兰芳移居上海,创作演出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来表达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激发人民的抗日情绪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在抗战期间,他隐居8年,不肯为日寇和卖国贼演戏。直到日本投降后,他才重新登台演出。

梅兰芳从11岁登台演戏,舞台生涯50多年,上演的传统剧目数以百计,新戏约有30多出,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是我国艺术界光辉照人的一代楷模。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蜿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於北京李铁拐斜街一个家道中落的梨园世家。祖辈长期居留北京.祖父梅巧玲(1842一1882),为京剧名旦,嗣领四喜班,在《雁门关》中饰肖太后,因其扮相俏丽,唱作俱佳.故有"活肖太后”之称,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狂(1874一1897),也是天才的京、昆旦角演员,又擅昆曲,能书画,一鳞半爪,识者珍如拱壁,因劳累过度,26岁因年早逝。母扬长玉(1876一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著师,与谭鑫培,单皮鼓手李五全称“三绝”。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抚养成人。
梅兰芳在梨园世家中,自幼受到艺术薰陶。但因幼失怙恃,依靠伯父操琴微薄收入,家境并不宽裕。幼年就参加挑水、买菜、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六岁时正值八国联军侵扰北京,他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目睹侵略者奸杀焚掠,飞扬跋扈的种种兽行,使他幼小心灵蒙受巨大刺伤,激发和培育了爱国感情。梅兰芳幼时不是梨园世家的宠儿,也不是天资超凡的神童。他是靠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和认真,撞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八岁开始学戏时,一出旦角开蒙戏《三娘教子》的唱,久久不能成诵。老师失望地说:"祖师爷没有给你这碗饭吃!”因而罢教。这一严重打击,对於一个艺术学童是很难承受的,梅兰芳却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动摇初衷,反而更加以勤补拙,人十我百。他决心继承用乃祖、乃父的遗泽,重振家声。后来他成名了,那位老师愧恧地说:"我那时真是有限不识泰山!"梅兰芳笑著答道:"我受您的益处太多,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参考的是专门介绍梅兰芳的网站,内容还有很多

少年大钦差里的兰芳是谁扮演
宗峰岩,1978年7月22生于中国山东,中国男演员。2002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对门对面》;参演电影《灰色公路》。2003年,在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皇太子秘史》中饰演“隆科多”。2012年,参演古装武侠剧《天涯明月刀》饰演反一号燕南飞。2013年,参演霍建华、陈乔恩主演电视剧《笑傲江湖》,饰演魔教日月神教...

梅兰芳是谁?他善长什么?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http:\/\/baike.baidu.com\/view\/8006.html?wtp=tt

京剧四小名旦是谁 何谓同光十三绝
导读:京剧在民国时候最为出名,因为那时候民国人民思想的解放和对生活的娱乐需求,京剧尤为出彩,当时应运而生了四大名旦,后来选举出了四小名旦,那么京剧四小名旦是谁?何谓同光十三绝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京剧“四小名旦”是谁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

梅兰芳、吴霜、严凤英分别是什么剧种的代表人物
梅兰芳 京剧吴霜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严凤英 黄梅戏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

谁知道"梅兰芳的艺术特点"?
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于1894年,卒于1961年,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辍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父亲梅竹芬、伯父梅雨田均为知名艺人或琴师。他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首...

兰芳的详细内容
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共和国。作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

兰芳共和国有多大现在属谁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Lan Fang Republic,1776年~1888年),通常简称兰芳共和国,是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间存在于南洋婆罗洲(现称加里曼丹岛)上的海外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国力虽后于西方诸国,其意义却不逊1787年...

兰芳共和国有多大现在属谁
1. 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又称兰芳共和国,是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间,存在于现今加里曼丹岛上的海外华人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2. 该共和国不仅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而且其成立时间甚至早于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3. 尽管兰芳共和国的国力不及西方国家,但其意义却不亚于美国...

中国京剧四小明旦有谁?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

电视剧风再起时兰芳扮演者是谁
杨子仪,原名:杨晓阳,毕业与北京电影学院99级表演大专。演员,主演《你是我生命》、《征服》、《小鱼儿与花无缺》、《风再起时》、《惊情48小时》、《谎言的背后》 《一代袅雄》等作品。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