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桑榆和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
原句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全文如下: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 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写出了诗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 息的精神.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出自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
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此诗阐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人到老年虽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老叹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慨。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莫道桑榆晚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尚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辨正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末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摘自《中国老年报》2003年6月26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什么意思谁的诗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它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是一句汉语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酬乐天咏老见示》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哪首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该诗写于刘禹锡晚年,在刘禹锡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退出政治舞台之时,与好友白居易相遇,刘禹锡面对衰老,并没有表现出消极悲观,而是劝慰友人年龄的增加并不可...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的意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意思如下: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这两句诗出自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咏老见示》。全诗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
莫道桑榆晚,霞光尚满天.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霞光尚满天”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它原句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日落西山已是傍晚,天边的晚霞依然绚烂多彩。诗人以晚霞喻晚年,表达了即便到了人生的晚年,生活依然充满希望和美好,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桑榆”一词源于古代天文学,...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的意思
莫道桑榆晚意思: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莫道运枝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译文: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桑榆:指桑、榆二星。旁启敏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为霞尚满天”可用于比喻什么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出自唐·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桑榆是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在桑榆树上,因此常用来比喻人到晚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大意是:不要说日落西山,余晖依然照满天边。这句诗用以比喻人即便步入晚年,依然能有所作为。刘禹锡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不少挫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什么意思谁的诗句
这句诗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赠》。诗句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天色已晚,满天的晚霞依然很美丽。《酬乐天咏老见赠》这首诗,桑榆代指日暮,“霞”是指晚霞,诗人用绚烂的晚霞比喻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观和积极的精神。刘禹锡通过诗句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人们不要因为年老而丧失对生活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源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名篇《酬乐天咏老见示》。它的含义是尽管岁月催人老去,但人生的价值和光辉并未因此而消减,就像日落时的晚霞依然能照亮天空。刘禹锡以此表达对生死问题的豁达态度,即使到了晚年,也要保持积极乐观,散发出生命的余热。诗中,刘禹锡先以“人谁不...
莫道桑榆晚全诗的意思
作品原文《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偷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白话译文: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