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海家的女儿无法接受丈夫纳妾,那为什么海氏还会容下通房羊毫?
《知否》里海家算是一门清流人家,家中男子不准纳妾,女子出嫁夫君也要从一而终,可海家嫡次女嫁入盛家却留下通房丫鬟羊毫,她这样做可谓是一箭三雕。
一、为了挽回海家名声,缓解与婆婆的关系
小说是发生在一个封建时代,里面遵从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嫁人后想要挺直腰杆就要靠娘家争光,就像王氏能在盛家嚣张跋扈,靠得就是娘家的势力。
在封建思想的灌输中,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根据身份高低妾的数量也不同。海家在封建背景下可谓是一股清流,男子不准妻妾成群,女子夫君不能纳妾。
海家男子娶妻非常容易,女子挤破头要嫁过来,可海家姑娘却很难嫁,谁也不能保证不娶妾,所以海家的姑娘总是有一个善妒的名声。
王氏本来想让长柏娶自己外甥女,没成想被老太太捷足先登推荐了海家嫡次女海氏。王氏听说海氏的姐姐在夫家很蛮横,还因婆婆给丈夫塞小妾而大吵一架。
儿媳敢顶撞婆婆那可是悍妇的表现,所以王氏对于这个儿媳十分不满意。海氏嫁入盛家后谦卑有礼,深得长柏和公公的认可,但海家女儿善妒的名声依然存在。
海氏嫁入盛家后将长柏身边的几个通房丫鬟打发掉了,唯独留下羊毫一人。羊毫是长柏房里的大丫头,从小跟在长柏身边伺候。
王氏曾想抬举她为姨娘,但被长柏拒绝了,长柏曾说过通房丫鬟能不能抬举成姨娘要看未来夫人的意思。海氏只留下羊毫对外能博得一个好名声,挽回海家女儿善妒的恶名,对内能缓解婆媳之间的关系。
二、用羊毫当借口,防止他人“送妾”
海氏其实才是剧中聪明、冷静的女人,是一个能进能退的女人。海氏的娘家势力不输王氏,嫁入盛家可谓是低嫁了。
当时盛老太太去提亲,海家嫌弃盛家根基弱不想把女儿嫁过去,要不是海家太太相中长柏出落得英俊之姿,这个亲事可能就作罢了。
从这能看出海家的门第很高,可能不输王家。可海氏嫁入盛家并没有像王氏一样趾高气扬,觉得自己身份高贵就十分强势。
王氏和盛老太太一样都是十分强势的女人,一个直肠子遇见问题横冲直撞,一个不愿理睬后院的莺莺燕燕结果没了唯一孩子。
海氏嫁入盛家后知道自己的位置,为人谦和温驯。她对待长辈恭恭敬敬,对待丈夫体贴有加,对待小辈从不吝啬。
但海氏毕竟是女人,她并不愿与别的女人分享丈夫,但她还是留下羊毫,这其中的原因是为了堵住官僚之间“送妾”的行为。
长柏是盛家长子,王家长外孙,海家嫡女婿,顾廷烨姐夫,他的资源可谓是十分优渥,前途更是一片平坦,将来封侯拜相也是可能的。
官做大了就有人想要巴结,最好的办法就是送一个人过去,时不时地吹吹枕边风比什么都好使,所以小说里就有了“送妾”之风。
又因海家祖训,给长柏送妾的人一定不少,为了堵住这些人的口,海氏用羊毫当理由,别人自然也不好硬塞小妾过来。
三、羊毫没有优势,放在后院安心
海氏的容貌虽不是倾国倾城,也算是小家碧玉,长柏更是处处护着海氏。为了不让海氏受到婆婆刁难,长柏还为他出计策,让王氏无处发难。
海氏并非王氏那般直性子,对于后宅之事掌握有度。比如墨兰嫉妒明兰受到伯爵娘子的青睐,用碎片刮花了明兰脸的事情,海氏的气势甩王氏几条街。
长柏是个聪明人,行为成熟稳重,他不屑参与后院纠纷,自然喜欢聪明伶俐能稳住大局的人。而海氏正中他的意,不仅有主母的风范还性格端正,处理事情不偏不倚。
从这几点能看出长柏十分喜欢海氏,而对羊毫可能只有主仆之情。长柏一个月只去羊毫处一两次,每次服侍后海氏都会让她喝避子汤。避子汤的药性很大,长期服用可能再也不能生育,这一切长柏肯定是知道的,如果他真对羊毫有意怎么不拦着海氏。
所以海氏知道长柏对羊毫感情很淡,再加上羊毫相貌平平不能生育,对她的威胁性很小,这才让羊毫继续留在正房服侍。
四、综上所述
《知否》中海家女儿不能接受夫君纳妾,可海氏还是留下了通房丫鬟羊毫,其实她这是一箭三雕,既可以留下好名声,还可以当拒绝朋友“送妾”的理由,再加上羊毫相貌平平根本不足为据。
要说《知否》中最终幸运的女人,那肯定非海氏莫属了,她比起女主明兰还要幸运得多。海氏出身高贵,名门望族之女,嫁给长柏完全属于低嫁,不过她婚后的日子还是比较幸福的,丈夫疼爱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糟心之事,就是这样的她依旧防着妾室有孕,其实即便妾室有了孩子按照长柏的品性也不会宠妾灭妻,海氏何必如此呢?
盛长柏除了少了点有趣的灵魂,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有理想又有手段,懂隐忍,知进退。而海氏嫁入盛家属于低嫁,王氏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与海氏一条心。
盛家之所以可以兴旺,主要是因为三点。首先,作为一家之主,盛紘的功勋不可小觑。盛紘做官谨慎,兢兢业业,从来不参与党争,脚踏实地,让盛家在两次京城动荡的时候平安无事。
作为父亲,他严格管教儿子,督促三个儿子考取功名,不溺爱儿子,让盛家有出息的子孙延续辉煌。其次,盛家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很有出息。盛家三个儿子均是两榜进士,四个女儿嫁得也不错,给盛家带来了强大的姻亲和助力。
更何况古代可以随意纳妾,但正妻的门第都是很讲究的。别说长枫天资本来就不如长柏,就算差不多,甚至更强,配享太庙的王家会把资源给一个跟自己外孙是对手的庶子吗?凭盛纮,就是他把自己所有的资源都给了长枫,也不及王家的一个零头。
表面上长柏娶海氏属于高攀,可如果没有王家的后盾,长柏就是答应海家终生不纳妾,也是枉然。长柏娶海氏,首先他是嫡子,又是王老太爷的亲外孙,勇毅侯独女一手带大的孩子,其次他本身也很优秀,再次他愿意遵循海家的规矩。
海氏嫁入盛家前,盛长柏就与屋里伺候他的侍女说明她们的去留,由新进来的少奶奶决定,他不会插手海氏的决定。好不容易被打发走的应该就是盛长柏房里的管事大丫头,然而还是独独留下了她,之后海氏与明兰说起为何留下羊毫,是因为海家女儿被传言善妒,再加上流行互相赠妾,留下羊毫。
刚好可以堵住悠悠众口,不得不说,海氏的智商还是非常在线的,羊毫做人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再加上姿色不够出众,的确是不足以够上威胁的,但是尽管如此,该防的终究还是需要防的,比较从小伺候到大,没有情意是不可能的。
羊毫若是有了孩子,长柏即便不会颠倒嫡庶尊卑也会多看她几眼,毕竟两人之间有了联系,海氏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发生。女子一生不就是为自己谋划为儿女谋划吗?
羊毫一开始的确挺本分的,但若是她有了孩子,难保她不会为自己的孩子考虑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这是海氏不能忍的,与其如此不如一了百了,让她一生没有孩子。
虽然海氏没说,但是明兰还是看出海氏心底是对羊毫有所防备的,从每月送去的避子汤就能看出,被长柏和海氏算计的羊毫,虽然不能生育,却保住了自己一条命,也是算好的。毕竟嫡妻有所防备也是很正常的,在那个年代下,许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公平导致的悲剧,有人必定要付出,要牺牲。
在《知否》里面,海氏的娘家有个规矩,那就是男人“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所以有许多女孩都想嫁到海家。而海家的姑娘们也因为父兄不纳妾,便有样学样,要求自己的丈夫也不能纳妾。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大娘子不想让儿子长柏娶海家的姑娘。
果不其然,海氏在进入盛家门以后,便打发走了长柏身边的两个通房,然而她却把羊毫给留下了。这让人觉得很奇怪,羊毫也是长柏的通房,无法容忍丈夫纳妾的还是为何偏偏要留下她?
为了维护海家的名声
前面我们说过,海家的男人要四十岁没有孩子才能纳妾,海家的女儿选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觉得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海家的女儿善妒,这也是王大娘子不愿意让长柏娶海氏的原因。谁家的婆婆想要一个善妒的儿媳妇呢?即使海家的门楣比盛家高出许多,王大娘子都不乐意,更不用说其他的家族了。而且海氏的姐姐嫁出去之后还会跟自己的婆婆顶嘴,这就让王大娘子更不喜了。
海氏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她也知道自己婆婆的心结是什么,但是从小生长在那种环境之下,让她接受自己的丈夫和别的男人一样三妻四妾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她选择留下一个通房羊毫。虽然把其他的通房都赶走了,但是这不是还留下了一个,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婆婆还有其他人抓住自己的把柄。而且还能够改变外人对海家姑娘的看法。这一做法不仅挽回了海家的名声,也缓和了自己和婆婆之间的关系。
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为难
无论在原著还是在剧中,其实里面最幸福的女人并不是明兰,而是明兰的嫂子海氏。海氏和盛长柏关系一直很融洽,而且海氏受到盛家一家老小的喜爱,日子过得非常滋润。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海氏有强大的娘家当靠山,其实大部分原因都归功于海氏高明的手段。海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如何调节家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海氏的心思非常细腻,她能够理解丈夫,能够为丈夫着想,她的丈夫长柏自然就会更加疼爱她。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封建的,即使长柏是一个思想足够开明的人,但是在大环境之下,他也不能够太特立独行。古代的时候男人们以有三妻四妾为荣,混迹于官场的长柏仅仅只有海氏这一个妻子的话,恐怕会被人嘲笑,从而丢了面子。海氏将羊毫留下,也算是给长柏留了个面子。
另外,长柏的母亲王大娘子本来就因为海家的规矩而难受,如果海氏真的对长柏的通房“赶尽杀绝”,恐怕王大娘子更要经常数落自己的儿子的儿媳,这也会导致长柏的为难。
羊毫姿色平庸,不足为惧
海氏打发走了其他两个通房,唯独留下羊毫,也是因为羊毫长得最不起眼。她知道男人即使再忠贞,也会被乱花迷了演。
人都是视觉动物,如果留下一个漂亮的通房,指不定以后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留下姿色平庸的羊毫,海氏就不需要担心了。羊毫最多也就是一个会暖床的丫环,没有好颜色傍身的她也不会使得长柏做出“宠妾灭妻”之事。
总之,海氏留下羊毫,是做了多方面考量的。正是海氏的这种智慧,才使得她成为《知否》里过的最幸福的女人。
因为羊毫姿色平平,不会给她造成威胁,而且留下羊毫,也可以堵住人的嘴,避免别人说她自私,心眼小,还可以调节她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也给她的丈夫留了情面。
为了维护海家的声誉,他的这一做法不仅挽回了海家的名声,也缓和了自己和婆婆的关系,也不愿让丈夫为难,再加上羊毫姿色比较平平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影视剧《知否》中,长柏娶海氏高攀,大娘子听到后为什么和盛紘大吵...
大娘子之所以和盛綋大吵大闹,完全是因为她想长柏娶自己姐姐家的女儿康允儿,想和姐姐家做亲家,而不是海家。还有海家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她不想长柏只找一位妻子,她还想让长柏纳妾,还想让长柏多生几个孩子。一、大娘子想要安排长柏娶康允儿长柏的婚事不止是盛纮的事情,大娘子也一直在寻觅合适的...
知否:盛长柏要娶海氏!大娘子知道后,为何跟盛纮大闹了一番?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海家规定:“子孙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王大娘子生怕迎娶海氏会委屈了自己的儿子。毕竟在那个年代,为了家族的繁荣,男子纳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更何况长柏如此优秀,只要他愿意,想必有不少人家愿意将女儿送来长柏当妾室。可海家的规定却不允许纳妾,王大娘子自然觉得长柏受了...
《知否》海朝云家世显赫为什么会嫁给盛长柏?其实另有隐情
一起长大的女孩们,也有样学样地跟着男人的规矩来,虽然明知道以后的婆家不会有这种开明的政策,但 前有哥哥嫂嫂恩爱做例子,自己自然也不想去接受自己的男人去纳妾 。所以海家的女儿容不下妾室,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对于当时的男权 社会 而言, 女人妾室都是男人炫耀的资本,不准男人纳妾大概跟现在不...
《知否》:海氏家一门五翰林,为何会下嫁给五品官的儿子长柏,看她姐姐...
海家的家风严谨,规定男子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以确保读书人可以专心学业。这一规定不仅适用于男子,海家女子也纷纷效仿,体现了她们的教育和文化素养。在古代,一夫多妻多妾是常事,海家的这一规定,对娶妻是好事,但对海家女儿来说则较为苛刻。许多富贵之家不愿接受不纳妾的规定,使得海家女儿的婚姻...
知否:海家地位比盛家还高,海朝云为什么会同意低嫁给盛长柏?
海家自然就同意把女儿低嫁给长柏了。其实原著中的长柏对于女色这一方面还真没有什么兴趣,海家不许纳妾不许养通房的规矩对他来说完全没有难度,要不是后来海朝云做主把收了羊毫为妾室,长柏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碰其他女人,海朝云能够嫁得这样一位夫君,也算是她的福气了。
知否:海氏家四十无后可纳妾的规矩,为什么盛长柏还将孙女嫁给齐衡的孙子...
与其说盛长柏有老婆命不如说海氏有老公命,虽然她家世清贵可是长得不漂亮,而且还有不纳妾的家规,在古代多少男人高攀以后,借妻子家世走仕途,却又不待见妻子,即便不纳妾也免不了通房外室的,而且还有个不省心的婆婆,所以我觉得他们能琴瑟和鸣大部分是盛长柏的功劳,他能欣赏她的美。说实话,明兰最后...
《知否》中明兰的嫂子海氏出身于豪门望族,为什么要下嫁给小小的盛...
看到父亲多年来摧残妻妾的行为,他无法忍受。对他的妻子来说,她聪明懂事,有家庭主妇的风格。当她嫁给他时,婆婆想给个下马威,但他为她的妻子辩护。几句话就能缓解母亲的为难,这足以证明他高情商的品质。所以即使海氏是低嫁,她也能在盛家过得非常好。海家的女婿不能纳妾,只有盛长柏能够接受这个...
电视剧知否里长柏娶海氏,大娘子听到后为何和盛紘大吵大闹?
只是可惜,儿子从小就很有主意,她一直没能插手儿子的事情,给儿子送的通房也被拒绝了,这让盛家大娘子一直很恼火,没想到连儿媳也插不上手。海氏家中有家规,男子不到四十岁不能纳妾,自己的儿子是高攀,那也意味着自己的儿子也不能纳妾,这是海氏无法接受的。丈夫没有事先和她商量儿媳人选 古代儿女...
《知否》原著:谁独具的慧眼,挑中海家二小姐?
虽说一开始,海家并不看好长柏,觉得盛家家世单薄了些。但盛老太太表现得相当有信心,谁让盛家男人个顶个的人材出众呢?盛老太太委托耿家主母带着长柏去拜帖,海家太太一看见气质磊落身姿挺拔的长柏,先是欢喜了一半,又见是新科进士,才学真真的。兼之海家男人都不纳妾,便养的女儿也容不下妾室...
海氏算是低嫁,海家愿意把女儿嫁给长柏,看中了什么?
海大人比盛紘的官职要高,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古代,海氏确实是低嫁了,但是她的结局颇好,可以称得上是知府中最幸福的女人。海家同意和盛家议亲,也是为了自家女儿做了长远的打算。盛长柏是剧中一个零污点的存在。盛家的门第虽不高,但得益于出过一个探花的,在京城也算得上是一门清流,属于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