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Heck偶联反应的机理?
Heck(赫克)反应,亦称为沟吕木-赫克反应(Mizoroki-Heck反应),是指不饱和卤代烃(或三氟甲磺酸酯)与烯烃在强碱和钯催化下生成取代烯烃的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1968年,Richard F. Heck 率先报道了此类钯催化的偶联反应的雏形,随后 Mizoroki 和 Heck 于 1971 年和 1972年分别报道了这一偶联反应。Heck 小组随后系统研究了这一反应,并把它发展成有机合成的适用方法,因而这一反应称为 Heck 反应,文献中也有称反应为Mizoroki-Heck反应。2010年10月6日,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研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Heck偶联反应因其高效、通用性强及官能团的高兼容性等特点,Heck偶联反应在有机化学合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药物制造、材料科学和天然产物合成等领域。在本篇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Heck反应的奥秘~
反应特点
(1)此反应特别适合从单取代烯烃制备双取代烯烃,例如制备β-取代不饱和酯。
(2) Heck反应是在钯催化下,烯烃与卤代烃的偶联反应。
(3)烯烃取代基给电子或吸电子性质对后续基团的引入影响有限,但缺电子烯烃的反应收率相对较高。
(4)反应速率与烯烃上取代基的数量有关,取代基越多,反应速率越慢。
(5)对于不对称烯烃,比如端基烯烃,其取代的位点主要发生在取代基较少的碳上。
(6)芳基或乙烯基上的卤素是至关重要的,反应速率按以下顺序变化:I>Br~OTf>>Cl。
(7)反应对水不敏感,溶剂无需完全除氧。
(8)反应条件可以容忍烯烃组分上的广泛官能团:酯、醚、羧酸、腈、酚、二烯等,都非常适合偶联,但烯丙基醇倾向于重排。
(9)活性钯(0)一般是由钯前体{Pd(OAc)2,Pd(PPh3)4}在单配位或双配位膦配体存在下,原位产生。
(10)此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这是因为钯络合物对烯烃的插入和β-H的消除都是顺式。
反应机理
Heck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具体的机理过程随着反应条件的不同会有微小的区别。但大体上以Pd(II)还原为Pd(0)为起点,并循环执行以下步骤2-5直至反应完成。
(1)活性钯的生成 :Pd(OAc)2 与各种膦配体结合,生成具有活性的 Pd(0) 复合物,膦越缺电子,还原速度越快。在没有配体参与的Heck反应中,底物烯烃和胺类碱也可以作为还原剂。
(2)氧化加成:首先是催化活性物种零价钯对卤化物的氧化加成(Oxidative addition),RX {R 为烯基或芳基,X=碘(I) > 三氟甲磺酸(TfO) > 溴(Br) >> 氯(Cl)}与 Pd0L2 的加成,形成 PdⅡ配合物中间体。
(3)配位插入:接着是二价钯物种对烯烃双键的插入反应 (Cordination-insertion),烯键插入 Pd-R 键的过程。此步是 Mizoroki-Heck 反应区域选择性的根源。
(4)β-氢化物消除:通过β-H顺式消除后得到反式产物。为了实现这一步骤,插入复合物需要通过分子内旋转达到一个特定的构型,使得β-氢与钯(II)中心呈顺式排列。从而促进β-氢消除反应,形成重构的烯烃和钯氢化物。
(5)催化循环:在碱的作用下,Pd(II)发生还原消除反应,转化为零价钯(0),完成催化循环。Pd(0)继续参与下一轮的氧化加成反应。
反应类型
-分子内的反应
1.生成烯基取代的反应
这类反应主要用于生成环外双键,而环外双键的合成在化学合成中一直是一个挑战。若是该反应成功应用,将具有重大意义。
2.形成季碳中心的反应
该反应是Heck 反应应用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9 年,Shibasaki 和 Overman首先报道不对称 Heck 反应。(J.Org.Chem,1989,54,4738)
3.多烯环化反应与不对称合成反应
分子内 Heck 反应形成的多烯大环化合物(大于13)。Zeigler 利用 Heck 反应则成功合成十六元环的大环多烯化合物。(Zeigler,F,Tetrahedron,1981,37,4035)
-分子间的反应
端基烯烃与卤代芳香烃之间的分子间Heck反应,是最早被研究的一类反应。这类反应已经成为芳烃烷基化重要反应。
反应示例
(1)yield:91%.With palladium diacetate; triethylamine; tris-(o-tolyl)phosphine; Heating
Tetrahedron, 2002 , vol. 58, # 23 p. 4629 - 4642(10.1016/S0040-4020(02)00369-1)
(2)yield:99%.With C64H52N6O6Pd2; sodium acetate in N,N-dimethyl-formamide; T=140°C; 20 h; Inert atmosphere
Synthesis, 2008 , # 17 p. 2819 - 2824(10.1055/s-2008-1067199)
(3)yield:99%.With potassium carbonate; [Pd(Cl){2-{OC(Ph)=CH}-6-(3,5-Me2C3HN2)C5H3N}] in 1-methyl-pyrrolidin-2-one; 12 h; Hea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7 , # 28 p. 4492 - 4499(10.1002/ejic.200700347)
总结:Heck反应是一种高效、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在构建碳-碳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其机理较为复杂,但核心步骤已经得到了清晰的认识,通过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实现芳基或乙烯基卤代物与烯烃的偶联。随着对Heck反应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反应,推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
参考来源:
Strategic Applications of Named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The Mizoroki–Heck Reaction
Name Reactions:A Collection of Detailed Mechanisms and Synthetic Applications
互联网相关内容等
图片信息来源于摩熵化学
在萃取过程中,各成分的分配系数与分离效果有何关系?
针对规模制氢与大宗化学品生产的耦合,研究多相界面活性氧生成与转化机理,以电极组成和界面性质调控活性氧在阳极表面的浓度、活性和能量,匹配有机物在电极表面的传质吸附特征和氧化反应能级;发展新型结构化电极,实现有机相、水相和气相在电极表界面的均匀分布、高效传递与反应耦合;研究有机相对隔膜性能的影响,提高隔膜稳定...
近几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及发现(至2010年)谢啦
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年 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