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和男子到多少岁结婚,比如说唐朝、明朝、清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5-01-08
古代女子行礼到底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女子行礼的方式比较讲究。
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 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常礼: 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

你说的应该是满礼,可以叫万福礼,满人叫“蹲安”。但手在左腰。也有说,汉人在左腰,满人在右腰。

拓展资料:汉代礼法。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 汉 礼方传佩, 尧 年正捧觞。"
汉族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 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 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 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

唐朝一两银子等于六十六克,明朝一两等于四十四克,清朝一两等于三十六克,其余两个朝代忘记了,宋应该介于四十四与六十六之间,汉应该介于三十六与四十四之间
清朝中晚期
  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
  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
  2000—4000元。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其实关于婚龄古代是呈现一种转变的趋势,但是大致都回归到了20岁左右,而关于成婚年龄的利弊古书上有一段讲述得很好,引用如下
“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目前,悔必在后。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乃可见。若早议婚姻,事
无变易固为甚善。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荡浪不肖,或所议之女狼戾不检。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而争讼由之而兴,可不戒哉?”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在清朝早婚很普遍。
每个朝代女孩大概13、14、15周岁就出嫁了,
男子大多16周岁以上

在古时候女子发育比现在女子成熟的早 ,在唐朝时女子差不多在13 到14 岁时就已经嫁人了 尤其是作为皇亲家族的女子更无幸福所言,很多都是作为平息战乱的工具,古时候的和亲政策就是外交的一个方面

在中医里认为男子为八年一周天,女子七年一周天,所以一般认为男子十六女子十四就可成亲,男子六十四岁女子四十九岁以后就难再有子女了。

古人晚婚就是罪吗?为什么女孩十三四岁就出嫁了?原因竟这么现实_百度知 ...
在古代 社会 ,女孩是 15岁成年 ,而古代男人则是 20岁成年 ,我们现代 社会 规定是 18岁成年 ,20岁比18岁还 晚了两年 ,所以在当时,一个成年男子所娶得 女子 大多都在 十三四岁 左右。我们都知道, 十三四岁 正是女孩 长身体 的时候,这个年纪的女孩如果 结婚或者怀孕 ...

十六七岁古人就能结婚,怎么现在不可以了?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自然让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会定下娃娃亲,等十几岁的时候就结婚了。当然了,结婚早晚和古代现代没有特定的联系。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女性满18岁就能结婚。例如::丹麦、波兰、美国、日本、越南。罗马尼亚、巴基斯坦这样的,男子18岁,女16岁,就能结婚。菲律宾甚至规定,男16岁,女...

古代女子多少岁结婚
在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因时代而异。在周代,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15岁左右,男子是20岁左右。汉朝时期,法律规定了女性的结婚年龄,大约在15到20岁之间。唐朝规定女性要在17岁左右结婚,而宋朝时期女性的结婚年龄相对较小,约在16岁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女子受到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影响,婚姻自主...

古代人一般多少岁结婚?
1. 根据古代墓志等文献资料,我们得知古代女子通常在15至19岁之间结婚。2. 由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且早逝的比例较高,为了确保人口不会减少,社会普遍提倡早婚。3.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法定婚龄有不同的规定。例如:- 战国时期,齐桓公规定男子三十岁,女子十五岁结婚。-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

古代结婚年龄:唐代男15岁 女13岁
上有规定 下有处罚 古代对于适龄男女婚嫁问题,亦制定了相关法令: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譬如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仍未出嫁即为犯法,家里人都是要...

中国古代结婚年龄各朝各代规定不同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那么中国古代结婚年龄是多少岁呢?今天就让wed114结婚网小编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早婚国家”,那么中国古代结婚年龄是多少岁呢?今天就...

古代几岁结婚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
二、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 从各个朝代的规定总体上看,古代男子一般是在15岁到20岁之间结婚。过去非常讲究多子多福,认为生子越多就越好。所以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比男性早,一般在13岁到17岁之间。这就是为了抓住女性的生育年龄,间接性导致了过去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而男性,20岁才是弱冠之年...

古代的法律规定结婚年龄吗,是多少岁?
一、崇尚礼法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依旧遵循旧礼,认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当时各个诸侯国出于战争的需求将男女法定的结婚年龄稍稍往上提了一些。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曾经下令要求齐国男女的婚嫁年龄要比周礼中规定的至少要年轻十岁。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墨家、法家都曾提倡早婚,一来是因为在战乱...

古代女子法律婚龄的年龄代称是
到了《韩非子》时代,男子二十岁成家,女子十五岁出嫁。杨树达在其著作《汉代婚丧礼俗考》中提到,汉代男子结婚年龄普遍为十五六岁,女子则为十三四岁,这一趋势在后来也基本保持不变。历代的法律也都倾向于提倡早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的婚龄实际上提前了不少。在古代,女子的及笄之礼通常是在...

古代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古代男女法定结婚年龄是根据每个朝代来的,因为每个朝代都是有些许差距的。至于周朝,西周的时候是男子要二十,女子得十五岁。但是《周礼》又记载了说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不能超过二十三。说法不是很一致。但是自汉朝以来,大多都是早婚,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内,女子都是十三岁到十七岁以内。我国其实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