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情,实在是了不起。
文学赏析:
《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反而要批评他。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
有了“子贡赎人”这件事,其他鲁国人在外面遇到沦为奴隶的鲁国同胞时就会陷入矛盾之中,就会之后如果不要补偿和奖励,自己就要承担费用,经济上可能承受不起。
如果要了国家的补偿和奖励,如果被别人拿去和子贡作比较,道德、名誉方面还容易受到他人的诟病。子贡本身的行为不能说是错的,顶多算是无心之失吧!所以,孔子的担心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子贡赎人的原文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七则,原文如下:
子贡曰:“赐也贤乎?曰:‘我欲使民斯有所安乐也,必使之有所忧矣。’”子曰:“若使其死也,无所若何。”子贡曰:“毋如也,子之才可使有之。”子曰:“夫人不可貌相,而心可知也。乘君之墙,不可勿行也。乘国之墙,不可勿视也。言察而后行,吾从子观之。”
翻译:
子贡说:“赐(指自己)是否有才德?”孔子说:“我欲使人民安乐,必须让他们有所忧虑。”子贡说:“如果让他们死了,那可怎么办?”孔子说:“不要那样做,你的才能可以让人民受益。”孔子说:“人的外表不能决定其内心,但内心可以通过观察而知悉。站在君王的墙上,是不能不行动的。站在国家的墙上,是不能不观察的。言语审慎,然后才能行动,我从你这里看到了这一点。”
这段对话中,子贡问孔子自己是否有才德,孔子回答说他希望使人民安乐,但必须让他们有所忧虑,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子贡进一步问如果让人民陷入危险,该怎么办,孔子告诉他不要那样做,而是应该利用自己的才能来造福人民。孔子还强调了人的内心和外表的区别,以及言行之间的关系,表示他从子贡的言行中看到了这一点。这段对话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行为准则,以及对人民利益的关注。
子贡赎人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出处
吕氏春秋《子贡赎人》,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
子贡赎人翻译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夫子见微知著,洞察人情,实在是了不起。
注释
法:法令,法规。
为臣妾:做奴隶。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府:指国库。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损:损害。
复:再。
子路: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
拜:感谢。
赏析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所以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的而又有利于人的概念。
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翻译: 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这句话来自于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子路救了溺水者,溺水者送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今后人们一定勇于救溺水者。”子贡在其它诸侯国赎回了作奴隶的鲁国人,国家要给他钱,子贡土豪,拒绝了,孔子很生气,说的就是这句“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贡如果接受了国家...
文言文《子贡拒金》的全文翻译
《子贡拒金》是《论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子贡拒绝接受富商的财物的故事。以下是《子贡拒金》的全文翻译:富商赠送金钱给子贡,子贡拒绝接受。富商说:“你为什么不接受这些财富呢?”子贡回答说:“我听说孔子说过:‘君子不以贫穷为耻,不以富贵为荣。’我希望能够以品德和道德修养来立身...
子贡准确预测行情,从而成为富商的故事有哪些?
子贡成为富商的相关信息如下,供你参考:1.关于子贡成为富商的记载:原文: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译文:子贡在向孔子学习,返回后在卫国任...
做好事也要报酬——《子路赎人》有感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什么意义呢?我们按现代的语言将其翻译过来就是说:鲁国有一条...
这则故事,翻译成白话文
帮助的人:8.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打开浏览器里面有把那个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东西,你直接复制就能翻译 追答 和尚昙献昙献的,西域僧人的,北齐武成帝时入贡于中国,于是在相轮寺住持,年方二十一年,生得浓眉大眼,国字脸一个字口,身高七尺有余,矫健迥异常品。好运气学说,他的牲畜时收缩...
类似鲁国赎人文言文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
《三国志》卷十一注 译文
臣松之案吕氏春秋:“鲁国之法,鲁人有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人而辞不取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来鲁人不赎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矣。’”案此语不与繇所引者相应,未详为繇之事误邪,而事将别有所出?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敦善,...
《孔子家语》致思原文及译文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於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後,鲁人不复赎人於诸侯.」 子路治蒲,请见於孔子曰:「由愿受教於夫子.」子曰:...
“可赎人亦百其身”的出处是哪里
“可赎人亦百其身”出自宋代李新的《登牛溪岭》。“可赎人亦百其身”全诗《登牛溪岭》宋代 李新岷峨润眼长可人,清江水绿如九亲。水光山色不相送,自涯需返情太真。另车驱将向何处,到此已与魑魅邻。投荒哀过三良死,可赎人亦百其身。《登牛溪岭》李新 翻译、赏析和诗意《登牛溪岭》是...
平陵东原文及翻译
有一天,不知什么人劫持了住在这里的义公。这些人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胁迫他交出一百万银钱和两匹快马才能赎人。交出两匹快马的确已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银钱了。可是义公回头见到追钱的小吏,心中只有悲痛无奈。义公心中悲痛得就像血在流淌一般。只好带口信给家人,卖掉那头小黄牛凑钱来赎我...